主题:女性主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女性主義主題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Bangladesh (2005)
女性主義(或稱女權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投票權代表權英语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騷擾性別歧視同性戀跨性別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残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玻璃天花板效應。而如強姦亂倫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更多关于女性主義...


特色条目

罗诉韦德案(英語:Roe v. Wade),410英语List of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cases, volume 410 U.S. 113 (1973年),又译为露對威德案,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於婦女墮胎權以及隱私權的重要案例,對於婦女墮胎的問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承認婦女的「墮胎權」,受到憲法隱私權的保護。此外,對於墮胎權的限制應採取「嚴格審查」標準,並提出「三階段標準」。
更多關於「罗诉韦德案」……


特色图片

夏绿蒂·科黛刺杀马拉图,1860年描绘
夏绿蒂·科黛刺杀马拉图,1860年描绘
作者:Paul-Jacques-Aimé Baudry

夏绿蒂·科黛Charlotte Corday,1768年7月27日-1793年7月17日),是法国大革命恐怖统治时期的重要人物。出身破落贵族家庭,她是温和共和派支持者,反对罗伯斯比尔的激进派独裁专政。后策划并刺杀了激进派领导人马拉,被逮捕并杀害。

更多關於夏绿蒂·科黛……

当年今月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


特色人物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大不列顛王國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和七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和二世英国王位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併,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三世和八世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威选帝侯格奥尔格一世·路易继承。


你知道吗

埃米·诺特

分类

维基专题

欢迎参与

你可以做

特色内容

特色条目

优良条目


主要话题

相关主题

其他主题

维基媒体计划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