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女性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女性主義主題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Bangladesh (2005)
女性主義(或稱女權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投票權代表權英語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騷擾性別歧視同性戀跨性別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殘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玻璃天花板效應。而如強姦亂倫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更多關於女性主義...


特色條目

戀戀模範生But I'm a Cheerleader),又譯《啦啦隊長》,是1999年的一部諷刺喜劇電影。導演是詹米·巴比特Jamie Babbit),這是她執導的第一部故事片。靈感來源於童年看到的關於性取向轉換康復計劃的文章。
更多關於「戀戀模範生」……


特色圖片

夏綠蒂·科黛刺殺馬拉圖,1860年描繪
夏綠蒂·科黛刺殺馬拉圖,1860年描繪
作者:Paul-Jacques-Aimé Baudry

夏綠蒂·科黛Charlotte Corday,1768年7月27日-1793年7月17日),是法國大革命恐怖統治時期的重要人物。出身破落貴族家庭,她是溫和共和派支持者,反對羅伯斯比爾的激進派獨裁專政。後策劃並刺殺了激進派領導人馬拉,被逮捕並殺害。

更多關於夏綠蒂·科黛……

當年今月

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


特色人物

路易絲公主,阿蓋爾公爵夫人(英語:The Princess Louise, Duchess of Argyll,1848年3月18日-1939年12月3日),全名路易斯·卡羅琳·阿爾伯塔Louise Caroline Alberta)。路易斯公主是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親王的四女,是五姐妹中最具姿色和才藝的一個,也是最為刁鑽和讓母親頭疼的一個。艾伯特親王為紀念自己的母親路易斯公爵夫人而為她取這個名字,也是因為路易斯出生時的樣子讓他回憶起他美麗但不幸的母親。


你知道嗎

埃米·諾特

分類

維基專題

歡迎參與

你可以做

特色內容

特色條目

優良條目


主要話題

相關主題

其他主題

維基媒體計劃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