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女性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女性主义主题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Bangladesh (2005)
女性主义(或称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英语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骚扰性别歧视同性恋跨性别性暴力等等的议题。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父权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不过,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残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玻璃天花板效应。而如强奸乱伦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更多关于女性主义...


特色条目

第一版《女权辩护》的封面
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with Strictures on Political and Moral Subjects1792年,下文简称《女权》),是18世纪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著作,是女权主义哲学最早的一批作品之一。在这本书中,沃斯通克拉夫特对18世纪的那些试图否认女性教育的教育和政治理论家进行回击。她认为女性的教育程度应当相称于她们的社会地位。她主张国家必须要有女性,因为女性教育了她们的子女,且因为她们能够成为丈夫们的“伴侣”,而不仅仅是妻子。沃斯通克拉夫特还主张:作为人类的女性应当享有与男性相同的基本权利,而不应被视作是社会的装饰品或是婚姻交易中的财产。
更多关于“女权辩护”……


特色图片

舞妓
舞妓
作者:Daniel Bachler

舞妓(汉译另有“舞伎”,日语原文为“舞妓”)是日本艺妓在见习阶段时名称,和艺妓一样属于表演艺术的女性工作者,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主要为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

更多关于舞妓……

当年今月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


特色人物

路易丝公主,阿盖尔公爵夫人(英语:The Princess Louise, Duchess of Argyll,1848年3月18日-1939年12月3日),全名路易斯·卡罗琳·阿尔伯塔Louise Caroline Alberta)。路易斯公主是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的四女,是五姐妹中最具姿色和才艺的一个,也是最为刁钻和让母亲头疼的一个。艾伯特亲王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路易斯公爵夫人而为她取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路易斯出生时的样子让他回忆起他美丽但不幸的母亲。


你知道吗

埃米·诺特

分类

维基专题

欢迎参与

你可以做

特色内容

特色条目

优良条目


主要话题

相关主题

其他主题

维基媒体计划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