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廉仲
外观
李廉仲(?—1638年),字公清,号墨源,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山东乡试第七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名,廷试三甲一百四十六名进士。都察院观政,十一年二月授北直任丘知县[1],本年冬十月清兵至,与卸任未走的前知县白慧元共力守城。十一月初九日,清兵攻城,李廉仲身冒矢石,死于城墙下(一说缒城而逃,死于城下)[2],城破后,父士骥、母张氏、弟干生、子廷魁皆遇害。兄李冲斗(或作弟李芳仲)闻变,徒行千馀里,觅其尸于南城壕冰中,得之,胸背数处皆带箭矢,乃收敛而归。代任知县石可章上奏疏请恤典,工部给事中诬廉仲缒城假死,恩典不下[3]。
家族
[编辑]曾祖李进〔庠生〕,祖李绍〔庠生〕,父李士骥。
参考
[编辑]- ^ 《崇祯十年丁丑科进士三代履历》:李廉仲,曾祖进〔庠生〕,祖绍〔庠生〕,父士骥。墨源,诗四房,丙辰十二月二十日生,诸城县人,癸酉七名,会二百二十名,三甲一百四十六名,都察院观政,戊寅二月授北直任丘知县。
-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任邱知县白慧元,清涧人,以镌秩未行。崇祯十一年,大兵下任邱,新令李廉仲缒城遁,慧元极力拒守,城破,一门俱死。
- ^ 《诸城县志》:李廉仲,字墨源,世居古城,崇正六年乡试第二,十年成进士,十一年授任丘知县,制行清洁,民多赖之。是年冬大兵至,城陷,廉仲及父士骥、母张、弟干生、子廷魁皆遇害,后志云廉仲身冒矢石死于城下,上官为申请题奏,蒙允褒奖未果,而明史忠义传载白慧元为任丘知县,崇正九年以守城功行取,会与大阉有隙,摭其罪于帝,逮治之,未行,大兵已抵城下,乃与代者李廉仲共守,无何廉仲缒城遁,与后志异。兄冲斗闻变,徒行千馀里觅其尸于南城壕冰中,得之,胸背数处皆带矢,乃敛而归。冲斗曾拜疏请恤,王鸿绪明史稿作廉仲弟芳仲,所载亦与后志异。冲斗从弟射斗,见一行传。子廷瑗。廷瑗字玉林,康熙十七年举于乡,时母杨年七十馀,廷瑗性孝,一试礼部,不复往,惟日承欢膝下以为常。母忧服除,年逾六十,谒选授临汾知县。俗疲悍多逋赋,廷瑗力别其弊,不数月,民争输,巡抚噶闻其廉明,欲荐之,旋以疾归,卒年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