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將語 ,又称邵將話 、閩贛語 ,是漢語族 閩語支 的一種語言,流通區域包括中國 福建省 的邵武市 、光澤縣 、順昌縣 、將樂縣 和明溪縣 。
邵將語通行地區處於福建 、江西 和客家 三個文化圈交界處,這一帶通行的眾多方言被中國大陸學者籠統地稱為閩贛過渡方言 和閩客贛過渡方言 。其中,邵武、光澤、建寧、泰寧四縣市屬「閩贛方言」過渡區,將樂、順昌、明溪三縣屬「閩客贛方言」過渡區。邵將語各方言的歸屬曾存在過爭議。語言學 界早期曾一度將這一帶的眾多方言歸屬於贛語 或閩北語 之下,但後來被單獨劃出,列為閩語支的獨立分支。
歷史上,這一帶地區曾屬閩北的建州 管轄,但與建州治所建甌 交通不便。反倒與江西地區交通更為便捷,來往密切。在加上宋 、元 期間大量江西人南下定居,這一帶的閩語融入了大量贛語元素,便被贛化了,形成了今日的邵將語。
閩贛方言過渡區中,建寧話 贛化最徹底,保留的閩語成份最少;光澤話 的贛語成份也多於閩語,與資溪 一帶的贛語很接近;唯邵武話 和泰寧話 保留了大量閩北語成份。邵武話和光澤話比較接近,與建寧話、泰寧話之間皆存在溝通困難。在《中國語言地圖集 》裡,建寧話和泰寧話已被剔出邵將語片區,當作贛語的一種方言。在這區域裡,邵武曾長期作為當地的行政中心,因此學界將邵武話定為代表方言。
將樂縣 全境、順昌縣 西部以及明溪縣 縣城為中心的多數鄉鎮,則是閩客贛方言過渡區。這一地區屬於武夷山 南脈,在1.4萬多平方公里的中低山地大約有人口100萬。這一地區受到贛語 和閩西客家語 的影響,但相對於邵武一帶的閩贛方言過渡區,保留了很多閩北語的特色。將樂話與順昌縣西部通行的順昌話相差不遠,但明溪縣的明溪話存在較大差異,難以互通。在《中國語言地圖集 》第一版劃屬客家語汀州片 ,而在2012年第二版已將明溪話剔除出客家話,劃歸邵將語將樂小片。這一帶一直缺乏有影響力的一種方言,而歷史上將樂縣是最早建縣的,因此學界便將將樂話定為代表方言。
由於這一帶地區方言之間都難以互通,當地政府多年來致力於推廣普通話 。加上外地人口的不斷湧入,今日這一帶的方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中國語言地圖集 》和ISO 639-6 ,將邵將語(閩語邵將區)劃分為以下四種方言:
沿海閩語
閩東語 3
闽南语 4 5 6 7
莆仙語 瓊雷话
註1 :海南話、雷州話原先分別為閩南語瓊文片和雷州片,今皆被劃出,另列為閩語直屬的瓊雷話。註2 :海南話、雷州話在《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皆直屬於閩語,但也有學者認為兩者關係密切而合為瓊雷話。
沿山閩語
註3 :蛮讲的归属尚存争议,也有学者将其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註4 :大田片的歸屬尚存爭議,也有學者將其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註5 :中山片的歸屬尚存爭議,也有学者将其列为闽东语的分支,或者直属于闽语。註6 :浙南閩語的歸屬尚存爭議,在《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直屬於閩南語。註7 :海陸豐話的歸屬尚存爭議,《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其劃入潮汕片。註8 :邵将语曾被列为闽北语或赣语的分支,今被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Shaojiang . Glottolog 2.7 .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四川閩語(摘自《四川方言與巴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