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文的韩文转写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文的韩文表記韩语:중국어의 한글 표기中國語의 韓㐎 表記 Junggug-eoui Han-geul Pyogi)是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国语研究所(今文化体育观光部國立國語院)所制订针对现代标准汉语发音的韓語转写规范。该规范自1986年1月7日起在韩国正式实施[1][2]朝鲜自2011年8月3日起也对中国大陸地名、人名不再按汉字的朝鲜语发音进行表记,改按汉字在现代标准汉语中的发音以朝鲜语发音字母表記[3]

方案

[编辑]

聲母

[编辑]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 齦顎音 軟顎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鼻音 [m]
m ㄇ m
[n]
n ㄋ n
塞音 不送氣 [p]
p ㄅ b
[t]
t ㄉ d
[k]
k ㄍ g
送氣 [pʰ]
p' ㄆ p
[tʰ]
t' ㄊ t
[kʰ]
k' ㄎ k
塞擦音 不送氣 [ʦ]
ts ㄗ z
[ʈʂ]
ch ㄓ zh
[ʨ]
ch ㄐ j
送氣 [ʦʰ]
ts' ㄘ c
[ʈʂʰ]
ch' ㄔ ch
[ʨʰ]
ch' ㄑ q
擦音 [f]
f ㄈ f
[s]
s ㄙ s
[ʂ]
sh ㄕ sh
[ʐ]
j ㄖ r
[ɕ]
hs ㄒ x
[x]
h ㄏ h
邊音 [l]
l ㄌ l

韵母

[编辑]
韩文 아이 에이 아오 어우
国际音标 ɨ/ɯ ä ɔ ɯʌ ɛ ɑʊ ɤʊ än ən ɑŋ ɤŋ ɑɻ
汉语拼音 -i a o e ê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威妥玛拼音 ih/ŭ a o o/ê eh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h
注音符号
韩文 야오
国际音标 i iɑʊ iɤʊ iɛn in iɑŋ
汉语拼音 i ia ie iao iu ian in iang ing
威妥玛拼音 i ia ieh iao iu ien in iang ing
注音符号 ㄧㄚ ㄧㄝ ㄧㄠ ㄧㄡ ㄧㄢ ㄧㄣ ㄧㄤ ㄧㄥ
韩文 와이 우이
웨이


国际音标 u uaɪ ueɪ uän uən uɑŋ ʊŋ
汉语拼音 u ua uo uai ui uan un uang ong
威妥玛拼音 u ua uo uai ui uan un uang ung
注音符号 ㄨㄚ ㄨㄛ ㄨㄞ ㄨㄟ ㄨㄢ ㄨㄣ ㄨㄤ ㄨㄥ
韩文 위안
国际音标 y yɛn yn iʊŋ
汉语拼音 ü üe üan ün iong
威妥玛拼音 ü üeh üan ün iung
注音符号 ㄩㄝ ㄩㄢ ㄩㄣ ㄩㄥ
现代标准汉语注音方案与韩文对照表
聲母(성모)
语音分类 汉语拼音 威妥玛拼音 注音符号 韩文 文观部式 语音分类 汉语拼音 威妥玛拼音 注音符号 韩文 文观部式
重脣聲
(중순성)
b p b 舌面聲
(설면성)
j ch j
p p' p q ch' ch
m m m x hs s
脣齒聲(순치성) f f p 翹舌尖聲
(교설첨성)
zh[zhi] ch[chih] ㅈ[즈] j[jeu]
舌尖聲
(설첨성)
d t d ch[chi] ch'[ch'ih] ㅊ[츠] ch[cheu]
t t' t sh[shi] sh[shih] ㅅ[스] s[seu]
n n n r[ri] j[jih] ㄹ[르] r[reu]
l l r 舌齒聲
(설치성)
z[zi] ts[tzŭ] ㅉ[쯔] jj[jjeu]
舌根聲
(설근성)
g k g c[ci] ts'[tz̒ŭ] ㅊ[츠] ch[cheu]
k k' k s[si] s[ssŭ] ㅆ[쓰] ss[sseu]
h h h
韻母(운모)
语音分类 汉语拼音 威妥玛拼音 注音符号 韩文 文观部式 语音分类 汉语拼音 威妥玛拼音 注音符号 韩文 文观部式
單韻
(단운)
a a a 複韻
(복운)
ai ai 아이 ai
o o o ei ei 에이 ei
e ê eo ao ao 아오 ao
ê eh e ou ou 어우 eou
yi(i) i i 附聲韻
(부성운)
an an an
wu(u) wu(u) u en ên eon
yu(u) yü(ü) wi ang ang ang
eng êng eong
捲舌韻(권설운) er(r) êrh eol
結合韻母(결합운모)
齊齒類
(제치류)
ya(ia) ya(ia) ㄧㄚ ya 合口類
(합구류)
wa(ua) wa(ua) ㄨㄚ wa
yo yo ㄧㄛ yo wo(uo) wo(uo) ㄨㄛ wo
ye(ie) yeh(ieh) ㄧㄝ ye wai(uai) wai(uai) ㄨㄞ 와이 wai
yai yai ㄧㄞ 야이 yai wei(ui) wei(uei, ui) ㄨㄟ 웨이(우이) wei(ui)
yao(iao) yao(iao) ㄧㄠ 야오 yao wan(uan) wan(uan) ㄨㄢ wan
you(iou, iu) yu(iu) ㄧㄡ yu wen(un) wên(un) ㄨㄣ 원(운) won(un)
yan(ian) yen(ien) ㄧㄢ yen wang(uang) wang(uang) ㄨㄤ wang
yin(in) yin(in) ㄧㄣ in weng(ong) wêng(ung) ㄨㄥ 웡(웅) wong(ung)
yang(iang) yang(iang) ㄧㄤ yang 撮口類
(촬구류)
yue(üe) yüeh(üeh) ㄩㄝ we
ying(ing) ying(ing) ㄧㄥ ing yuan(üan) yüan(üan) ㄩㄢ 위안 wian
yun(ün) yün(ün) ㄩㄣ win
yong(iong) yung(iung) ㄩㄥ yung
[ ]为单独使用时的转写方案
( )为前面有声母时的转写方案

方案细则

[编辑]
  • 汉语声调不作区分。
  • 子音“ㅈ”、“ㅉ”和“ㅊ”(声母ㄐ/j、ㄓ/zh、ㄗ/z、ㄑ/q、ㄔ/ch、ㄘ/c)后接母音“ㅑ”、“ㅖ”、“ㅛ”和“ㅠ”时,该四个母音要分别写作“ㅏ”、“ㅔ”、“ㅗ”和“ㅜ”[4]

例如:

ㄐㄧㄚ/jia 쟈 → 자 ㄐㄧㄝ/jie 졔 → 제

参考事项

[编辑]

东亚人名地名表记

[编辑]
  • 中国人的名字分为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历史人物用传统汉字音表记,现代人物原则上采用汉语的注音方案进行表记,但若有必要应一并书写汉字。
  • 当今未使用的中国历史地名应使用傳統汉字音书写,与当今地名相同的历史地名应采用汉语的注音方案书写,并在必要时一并书写汉字。
  • 日本人名和地名原则上应按照日语发音书写,并不区分历史名称和当今名称,但若有必要应一并书写汉字。
  • 允许使用傳統汉字音表示中国和日本的地名[5]

例如(漢字後分別爲對應地區發音表記與傳統漢字音):

東京 도쿄, 동경 京都 교토, 경도 上海 상하이, 상해
臺灣 타이완, 대만 黃河 황허, 황하

附:朝韩汉语转写异同

[编辑]

汉语摘记法朝鲜语:중국말적기법中國말摘記法 Chunggungmal Chŏkkipŏp)是朝鲜國語査定委員會所制订针对现代标准汉语发音的谚文转写规范。该规范自2001年起在朝鲜正式实施。此后,朝鲜1982年出版的同名规范即时废止。

  1. 对汉语的转写是通过汉语官方的拉丁字母标音方案进行转写的。
  2. 汉语官方的拉丁字母标音方案使用的字母如下:
    Aa Bb Cc CHch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SHsh Tt Uu Üü Ww Xx Yy Zz ZHzh
  3. 汉语词是以音节汉字)为单位来转写的。
  4. 谚文表记与汉语词音节的拉丁字母及其字母组合所代表的汉语发音相对应。
  5. 上述对应关系如下所示(加粗字体是与南方标记相异的音节):
声母
(자음자)
B c ch d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sh t x z zh
韵母
(모음자)
a ai an ang ao e ei en eng er i ia ian iang iao ie in ing iong iu
아이 아오 에이 이엔 야오 이에
o ong ou u ua uai uan uang ui un uo ü üan üe ün
어우 와이 우이 위엔 위에

  6.(加粗字体是与南方标记相异的音节):

   ①“ei”位于“h”后面时,“ei”采用“어이”转写。

   ②韵母“i”位于“c、ch、r、s、sh、z、zh”后面时,“i”采用“으”转写。

   ③韵母“o”位于声母“b、p、m、f”后面时,“o”采用“워”转写。

   ④“er”和“r”作为单音节时,采用“얼”转写。

   ⑤韵母“u、uanue、un”位于“j、q、x”后面时,“u、uanue、un”分别采用“위、위엔위에、윈”转写。

   ⑥隔音字母“w”和韵母的组合如下:

wa wai wan wang wei wen weng wo wu
와이

   ⑦隔音字母“y”和韵母的组合如下:

ya yan yang yao ye yi yin ying yong you yu yuan yue yun
야오 여우 위엔 위에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吕昭君. 韩国的汉语外来词表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30(001): 160–162.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1.01.064. 
  2. ^ 赵新. 韩国汉字音表记与汉语原音表记的比较研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349. 
  3. ^ 朝鲜改按中文发音标记中国地名、人名. 2011-08-06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1) (中文(中国大陆)及中文(简体)). 
  4. ^ 中文表記表記細則. 國立國語院.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7) (韩语). 
  5. ^ 东亚人名地名表记.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韩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