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復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復三(1926年3月—2015年7月15日),男,上海人,中國基督教牧師、翻譯家、歷史學者、政治人物,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委員,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在法國巴黎表示反對中共鎮壓並向遇難者致哀,與中共政權決裂後出走國外。趙復三當時為副部級,是中國出走級別最高的官員。此後,趙復三先後在比利時法國美國南部大學任教,最終定居於美國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附近,從事翻譯和著書。[1]

生平

[編輯]

趙復三於1926年3月出生於上海。其父親趙師克在金融界工作,是一個思想左傾的知識分子,曾就讀於清華學校並赴美留學,是孔祥熙的同學。同時曾參加中共地下組織的活動,受其影響,四個兒子都在大學裡參加了左翼學生運動。1946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任職於北京基督教青年會。1950年7月,時任北京青年會副總幹事的趙復三,成為《三自宣言》的40名發起人之一[2]。此後,趙復三出任中華聖公會牧師、中華聖公會華北教區總幹事、燕京協和神學院教務長、北京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

1964年夏,趙復三突然一改「宗教界進步人士」的形象,公開了秘密黨員幹部的身份,奉命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負責批判神學的任務,[3],從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到1980年代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4]和黨委副書記),並與趙朴初趙紫宸合稱中國大陸宗教學界的「三趙」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趙復三的多位家族成員遭到迫害。趙復三與妻子瞿希賢離婚(1919年9月23日-2008年3月19日);大哥趙忠一(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自殺,二嫂被打成美國特務,二哥趙中玉(開灤煤礦已故工程師)也被從烈士陵園刨墳掘骨。

1979年趙復三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實際領導人,率代表團前往美國各大學進行學術訪問,代表團成員包括錢鍾書費孝通[5]1980年代,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恢復活動後,趙復三出任第三屆、第四屆副主席[6][7]

趙復三又在1988年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委員。又作為中國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委員,1989年六四事件後,6月9日,趙復三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發表聲明,公開譴責中國政府動用軍隊鎮壓學生,1990年6月被撤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的職務。此後趙復三在美國南方的俄克拉荷馬城大學英語Oklahoma City University任教。此後中共曾邀請他回國,趙復三拒絕並表示「絕不再整人,也不要別人整」。[5][8]

趙復三退休後,與耶魯大學東亞圖書館退休部門主管陳曉薔結婚,定居耶魯,並翻譯《西方文化史》、《西方思想史》、馮友蘭著《中國哲學簡史》等著作。

2015年7月15日,趙復三在美國康州病逝,享年89歲。他的朋友,學者丁偉志何方等人發布訃告稱:「在長達26年流寓的晚年生活中,趙復三先生不計世事浮沉與榮辱得失,……始終放心不下的是中國文化的前途和中華民族的命運。」「這樣一位終生熱愛祖國的人,卻最終未能葉落歸根,埋骨異邦,這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他所在時代的不幸。」[1]

觀點

[編輯]

趙復三1988年在華盛頓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中國流傳的馬克思的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被曲解和誤解為宗教是毒品,其實,馬克思說的鴉片,是一種鎮痛劑,是藥品而不是毒品。」[1]

趙復三曾表示:「愛國不只是眷戀桂林的山水,或者德州的燒雞,而根本上是愛中國的廣大的人民,愛中國文化的精髓。」[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丁力. 六四流亡高官赵复三病逝. 美國之音. 2015-07-17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2. ^ 人民日報,1950年9月23日,防止帝國主義利用教會危害中國人民 中國基督教界發表宣言第一批簽名者已達一千五百餘人 正繼續徵求全國基督教教徒簽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紀念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40周年[失效連結]
  4. ^ 我院领导. [2009-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6). 
  5. ^ 5.0 5.1 5.2 余英時. 怀念赵复三. 自由亞洲電台. 2015-09-11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6. ^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三届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2009-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7). 
  7. ^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四屆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名單[永久失效連結]
  8. ^ 曉丹. 晓丹:怀念“叛逃者”赵复三先生. 獨立中文筆會. 明鏡新聞網. 2015-10-04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