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拜上帝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平天國玉璽
拜上帝會
開創者洪秀全,其宣稱自己是天兄耶蘇的弟弟
典籍聖經
區域中國
語言客語粵語
創始人洪秀全
起源1843年6月
大清廣東省廣州府花縣蓮花塘
廢除1864年7月19日
太平天國天京

拜上帝教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6月,著名宗教家洪秀全在广东广州府花县莲花塘(今广州市花都区)所開創的宗教,是在基督教影響下形成的的民间宗教[1],并且演变为政教合一太平天國。与認可一神論的基督教不同,拜上帝教在某程度上是多神論宗教,拜上帝教的崇信對象是包括天父耶火華、天兄耶蘇、天妈及天嫂等等在内的眾神,洪秀全不同意基督教所解释的關於的“三位一体”的教义,他不认为耶蘇本身就是皇上帝爺火華,故不認為其為三一神的其中一個位格,洪秀全聲稱耶蘇是天父的長子,而自己是天父的次子,杨秀清则被洪秀全認定为天父的第三子,被天父任命为“圣神风”並以“劝慰师”相称;基督教认为上主是个“灵”,是无形无体的,而拜上帝教认为皇上帝是有形有体的[2]

創立

[编辑]

洪秀全是广东省花縣客家人,曾從傳教士手中接過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其中有來自於佛山基督教徒梁發所编的《劝世良言》一书。後來洪秀全聲稱自己是天父耶火華的次子以及天兄耶蘇的弟弟,並且四處傳教,招立信徒,终于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洪秀全在广东广州府花县莲花塘(今广州市花都区)成功使李敬芳成為了拜上帝教会的第一个教徒,随后其少年时期的同学冯云山及族弟洪仁玕也信奉了拜上帝教会。洪秀全打造了一把斩妖剑,并且作诗稱:“天父天兄太平時,保汝處處有飯喫。耕田首先在根苗,殺盡韃子閻羅妖。”[3]又作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手持三尺定山河,太平一统乐如何(又作「何如」)。”[4]當時廣西地瘠民貧,連年災荒,飢民處處,馮云山潛入桂平縣紫荊山一帶傳教,創立了「拜上帝教」[5]。其早期领导人又有后来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6]。後來,洪秀全自廣東回廣西,與馮雲山會合,繼續傳播拜上帝教。公元1850年7月(道光三十年六月),“拜上帝教”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反清起事,後建號“太平天國[7],參與起事的教徒約有一萬人。

教義

[编辑]

對神偶崇拜的反對

[编辑]

拜上帝教崇信皇上帝爺火華,主張剷除對各種神偶的崇拜等等[8]。拜上帝教認為閻羅妖就是引誘原祖亞坦犯下原罪的蛇魔,閻羅妖一詞源於佛教神話中的神靈閻羅王的名字閻魔羅闍,其形象的原型則是基督教神話中的魔王撒但的形象,拜上帝教宣稱閻羅妖是古蛇所變為的魔鬼,如果人們崇拜閻羅妖、祂所化為的東海龍妖或各種神偶,死後便會在地獄被其妖徒鬼卒折磨[9]

三位分立説

[编辑]

拜上帝教宣稱道教神話中的混元老祖的名字盤古源於坦盤一詞,後者源於原祖亞坦的名字亞盤,拜上帝教認為天父耶火華有身體,它甚至對其外表作出了詳細的描述,拜上帝教也認為天父耶火華有妻子,即天母,祂有許多兒子,拜上帝教亦認為天兄耶蘇有妻子,即天嫂,祂有多個子女[9]

一帝説

[编辑]

拜上帝教認為世上只有一位皇上帝,因而否認天父與天兄是同一個人物,故認為包括天兄在內的所有人都不可以被稱為皇上帝,只有天父可以被稱為皇上帝[8]

綜攝

[编辑]

過去不論是天主教傳教士還是更正教傳教士,雖常使用神天上帝等詞𢑥來指稱他們所崇信的惟一真神,但都並非真的認為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所崇信的天皇大帝等於這位惟一真神,更不認可中華人對蒼天的崇拜,但拜上帝教把皇上帝等同於唐虞夏商周時期居住在中原的人民所崇信的皇天上帝皇皇帝天,其認為在先秦時期,人民都敬拜神天,但自秦朝時期起,人民被引誘去崇拜鬼神,皇帝自己則壟斷了對天帝的崇拜,致使人民喪失了對於萬天之尊的信仰[10],故此拜上帝教認為自身只是在宣揚目前已經被遺忘的 祖輩對於元始上帝的信仰,正因如此,拜上帝教不認為其核心教義起源於泰西[11]

對「約書」的地位的貶低

[编辑]

拜上帝教本以《神天聖書[註 1]為其教義的基礎,但後來由於洋教傳教士以《聖經》為依據,猛烈地抨擊拜上帝教的教義,因此東王楊秀清以《舊遺詔書》及《新遺詔書》的內容有錯處一事為由,宣佈太平天國將會將其分別改篇為《欽定舊遺詔聖書》及《欽定前遺詔聖書》,並且宣稱天王洪秀全所下達的命令的地位高於被稱為「約書」的《神天聖書》的地位,由此可見,拜上帝教與基督教在教義上有很多不同的觀點,與其視之為基督教本地化的產物,倒不如視之為與基督教只有表面上的一些相似之處的另一個宗教[9]

文献

[编辑]

拜上帝教將構成了基督教聖典《聖經》的《舊約》及《新約》分別修改為《舊遺詔聖書》及《新遺詔聖書》作為其聖典。

拜上帝教的宗教文獻还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父诗》等,号召人们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華),击灭「阎罗妖」(滿族皇帝),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

参见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神天聖書》是由更正教傳教士馬禮遜司牧所翻譯而為的《聖經》。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戴玄之. 拜上帝會. 中華百科全書. 中國文化大學. 2006-03-09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2. ^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四川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中國知網. [2025-02-08]. 
  3. ^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Shaman 's Establishment of State》.謝選駿
  4. ^ 洪仁玕供词
  5. ^ 「雲山留在紫荊山一帶,逾數年,熱心傳教,成績極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全族來領受洗禮者。此等新教徒即自立一會結集禮拜,未幾遠近馳名而成爲拜上帝會。」(太平天國起義記 韓文山著 據洪仁玕口述)
  6. ^ 「馮雲山向他們宣傳與灌輸拜上帝教,播下了革命火種,發現和培養出楊秀清、蕭朝貴等山區農民首領,建立了第一個拜上帝活動中心。」(太平天國通史 茅家琦著)
  7. ^ 「7,(六月)上帝會衆在廣西潯州府桂平縣金田村團營起事,平南,貴縣,武宣,陸川,博白各地,同時響應,蓄髮易服,以驅逐胡虜,毀滅神偶,拜真上帝為號召。」(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郭廷以著)
  8. ^ 8.0 8.1 趙立新.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洪秀全政治思想的影响. 동북아문화연구 제43집. 2015: 5-15. doi:10.17949/jneac.1.43.201506.001 –通过메인으로. 
  9. ^ 9.0 9.1 9.2 潘建齊. 論《勸世良言》對洪秀全的影響: 1-181. 2007 –通过國立成功大學. 
  10. ^ 張曉林. 近代中國文化語境下的上帝神倫概念 l (PDF). 道風: 基督教文化評論. 2016, (45A): 112-134. 雖然,「上帝」一詞是十六、十七世紀來華天主教傳教士在中國先秦儒家典籍中發現並挑出来,用以翻他們的「天主」,所以,把古經中的上帝等同天主教的天主,始作俑者是天主教傳教士。但是,不論在常時是在十九世纪洪秀全接受基督教的背景下,這種等同始終是有事議的。所以,即使是主以中國古經中之[上帝]來翻譯基督教“God”(天主教“Deus”的傅教士,例如利瑪蜜,也是出於一种傅教策略的考,並非真正認同中國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God”(天主教的“Deus”)。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明代以來,西方傅教士常借用中國經書上所说的『上帝』來稱這位神,但這只是名稱的襲用,並非在宗教觀念上同意中國經書上的「上帝』就等於他們所説的『獨一真神』。」18但是,對於洪秀全來说,基督教的真神就是中國古經中所载之上帝,早期的著述均表现出這一認。如《原道救世歌》和《原道覺世訓》。《天條書》更是針對拜皇上帝是「從番」的妄说,以利瑪實「套路」引經據典说明「自盤古至三代,君民皆敬拜皇上帝」,19只是秦以後,中「差入鬼路」,現在要靠「皇上帝」「大伸能手」,重新挽世人回正道。20所引經典如《大學》、《孟子》、《詩經》、《書經》《易經》等,其中有些段落也是利瑪蜜所引段落。不僅如此,正是在這種理解的框架裹,洪秀全及太平天國文件有時也用古經中的另一個詞「天」,來作為上帝的別稱。據王慶成考證,太平天國明確以「天」稱呼上帝和作為與「上帝」意義相同的詞,频繁而一貫。洪秀全早期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常常將「天」和「上帝」兩詞互用,如「天生天養」、「五行萬物天造化」等;《太平救世歌》说「天遣我主為天王」。最直接將「天」與「上帝」等同的證據是《天父下凡韶書一》記錄的楊秀清被上帝附體時説的一句話:「天就是我」。這些句子裹的「天」,都是指「上帝」。此外,在形容詞的意義上,「天」也常被當作「上帝」的代稱,上帝的生養之恩被稱益「天恩|,上帝所頒誡律被稱為「天條」,上帝的長子被稱为「天兄」,諸如此類,不一而足。2!洪秀至早期的《原道覺世訓》在述及上帝造人赋人靈魂時,還直接引用《中庸》、《詩》、《書》中的句子来表建「天」與「上帝」的等同關係:「天命之謂性」[天生蒸民」、「天降下民」等等。22 「天」在先儒家典籍中有人格神一義,洪秀全及太平天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將其舆「上帝」混用,藉以表逢他們從基督教那裹認識的獨一真神。洪仁玕在其被俘後的供詞中,道出了這種翻係,他说:洪秀全「後来得了九本書名《勸世良言》,書内说這拜上帝的道理,他天生聰明,從此大徹大悟。那道理就是《書經》内说的,惟皇上帝降衷於民:若有恒生之意。乾吾父也,坤吾母也,故天父。人都是天生的,耶龢頭一個發明天理,故稱天兄。雖敬奉耶稣,卻舆外洋的天主教、辨正教微有不同,究有孔孟敬天畏天一樣道理。」2這種耶儒合璧的上帝顯然有利於宣傳、動員群眾,但内在的理卻是洪秀全等的儒學背景,作為一個儒家知分子,雖然接受了基督教,但其思想深處的傳統修養的積澱不可能一朝絕跡得乾乾淨淨。 
  11. ^ 楊碧玉. 梁發《勸世良言》一書及其對洪秀全的影響 (PDF). 復興崗學報. 2000, (80): 273-298. 洪秀全將《勸世良言》屢用之神天上帝,簡稱為上帝,並類似「移花接木」,廣引經書中之「上帝」與「帝」以證古代之時,中國與世界各國,偕同拜上帝。日後成立拜上帝會的貣源,即來自《勸世良言》中,「聚集拜神天上帝之公會也」。 65稍加縮減即成「拜上帝會」。拜上帝會成立後,更以崇拜上帝唯一真神,而一切思想力求與拜上帝教教義相符。上帝既是唯一的真神,除了上帝以外,其他一切為人的崇拜偶像都是妖魔,梁發勸人勿拜偶像,洪秀全受此「正統派的上帝觀」影響甚大,並進一步要打破偶像,使他一生成為一個決不妥協的破壞偶像者(iconoclast)和掃除迷信者(如排斥釋、道及邪教也對付佛教)。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