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芳苑海牛采蚵
外观
![]() | 本草稿尚未提交审核
提交前,请先查阅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下常见错误。 要让草稿被接受,需要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我们强烈不鼓励您创建与您自己、您所在的组织、其对手或其产品相关的条目。如果您仍要这么做,请申报利益冲突。 注意:若您提交之后,本模板出现在页面最下方,表示您已成功提交。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 |
芳苑海牛车的起源 海牛车位于彰化县芳苑乡。日治时期开始,当地的蚵农为顺应潮汐的时间,利用黄牛下海协助运送,故将下海的黄牛称为海牛。芳苑乡的海牛采蚵为全世界以黄牛下海协助采蚵的唯一场域,也是彰化县唯一保留日治时期流传至今的渔法。
芳苑海牛车的发展
[编辑]随着铁牛车问世,当地采用黄牛采蚵的蚵农已逐渐减少,公元2001年,地方人士清点牛只,发现过去盛行的黄牛从400多头大幅度的锐减50余头,由地方人士魏清水成立“芳苑海牛车队”,首将海牛采蚵转型为生态观光,陆续成立“海牛学校”与“文史工作室”保留传统文化。
无形文化资产
[编辑]公元2016年正式登入本国无形文化财产,成为彰化县首个使用产业登入文化资产的产业。并于公元2020年成为彰化县首个“传统知识与实践”级别的无形文化资产
国际文化海牛节
[编辑]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海牛节”,公元2019年10月由彰化县政府与协办单位首办,共同推广海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