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坊七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

福州東百中心大廈上鳥瞰三坊七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6-583(7-1970-3-006)
認定時間2006年(2013年)

三坊七巷位於福建福州鼓樓區,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城中心歷史文化街區,以南北走向的南后街為軸,西側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等「三坊」,東側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等「七巷」。

三坊七巷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里坊街區,有「里坊制度活化石」[1]:110之稱;良好地保存了眾多歷史建築,有「明清古建築博物館」[1]:110之譽;是福州傳統的社會高層人士聚居區,為張經林則徐嚴復林紓陳寶琛沈葆楨鄭孝胥薩鎮冰林長民林覺民冰心廬隱鄧叔群等眾多名人故居所在地,有「一座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2]:71之說。

自21世紀初起,三坊七巷的文化遺產保護備受關注,並先後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歷史

[編輯]
七巷三坊記舊遊,晚涼聲唱賣花柔。
——劉士棻[3]:28-29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
——陳衍[4]:243

西晉末年,永嘉南渡八姓入閩,大量中原人口進入晉安郡,成片居住在郡城子城南門外,即今三坊七巷一帶。唐朝末年,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建築福州羅城,並按照長安城的里坊格局嚴格佈局,今三坊七巷一帶遂納入城中。南宋方志三山志》中記載了城內各條坊巷的名稱和佈局,其中就包括今三坊七巷中的九條坊巷,且已成為上層士大夫集中居住的街區。作為一個整體的「三坊七巷」的稱呼則始自清朝中期,初見於劉士棻[a]的詩歌以及林楓[b]的方志《榕城考古略》。[7]:1,35

三坊七巷較為完整地保存了里坊制的傳統格局。居住區由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矩形,各個院落也多為矩形,整體方正有序。坊巷之中以民居為主,住宅市場分割,商鋪集中於南后街上。坊巷出入口處設立高牆和坊門。文儒坊口鑲嵌鄉約碑,約束坊內居民行為。[1]:110[7]:44[8]:17

民國時期,最南側的光祿坊吉庇巷和最北側的楊橋巷擴建為馬路,此後又鋪澆瀝青水泥,因此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7]:44,46,50

保護

[編輯]
航拍三坊七巷,左下角可見街區被高層住宅樓衣錦華庭所切割

福州於1986年獲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0年開始編制保護規劃,由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負責,1992年通過專家評審,但未能獲得地方政府批准。1993年,福州市政府(時任市委書記為習近平)與香港潮裔商人李嘉誠旗下的閩長置業有限公司簽訂三坊七巷街區的房地產開發合同,計劃保護其中的42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餘建築和用地均拆遷更改為高層住宅小區。2003年,13層商用住宅樓「衣錦華庭」一期完工,導致三坊七巷西北角大片區域遭嚴重毀壞。[9]

房地產商主導的建設開發受到大批海內外學者、媒體的反對。2000年,阮儀三在中國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實話實說」節目上表示三坊七巷很有可能要保不住了。2004年,62位福州專家、教授聯名致信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呼籲保護福州文物。2005年底,福州市政府與閩長置業在談判後中止了項目合同,將三坊七巷土地的使用權收回。[9]

2006年,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修復工作於年末正式啟動。2007年,阮儀三牽頭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獲福州市政府批覆,清華大學張杰教授牽頭的《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覆。2009年,三坊七巷以最高票當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011年,嚴復故居、水榭戲台等10個景點正式售票開放。2013年,三坊七巷入選世界遺產預備名單;部分建築增補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9][10][11][12]2015年,評為5A級景區[13]

街巷

[編輯]
三坊七巷平面示意圖
宮巷
文儒坊口

三坊七巷街區以南北方向的南后街為中軸,有十條東西走向的主要道路,此外各坊巷內還有一些較小的支巷。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北宋宣和年間,侯官陸蘊、陸藻均回到福建路擔任知州,陸蘊知福州建州,陸藻知泉州,因兄弟二人都衣錦還鄉,故稱棣錦坊(棣即棠棣,指兄弟)。南宋淳熙年間,曾任江東提刑閩縣人王益祥辭官後衣錦還鄉,在此居住,故改名衣錦坊。[7]:41[14][15]:654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因在閩山之北而得名。後稱儒林坊。北宋國子監祭酒鄭穆在此居住,改稱文儒坊。明朝兵部尚書張經在此居住,因此一度改稱尚書裏。[7]:43

光祿坊,舊名閩山,是烏山的支脈。北宋熙寧年間,程師孟以光祿卿任福州知州,常到坊中佛寺法祥院遊覽、吟詩,離任時提寫「光祿吟台」四字,於是得名光祿坊。[7]:44,110

楊橋巷,舊名右通衢、春風樓、豐盈坊、登俊坊,因西側原為子城清泰門外的雅俗橋(俗稱楊橋),故俗稱楊橋巷。現擴為楊橋路。[7]:38,46

郎官巷,舊名延福里。北宋咸平年間劉若虛考中進士,故稱榮親里。之後因宋朝人劉濤居住於此,其子孫都擔任郎官,因此改稱郎官坊。明朝改郎官巷。[7]:38,47

塔巷,舊名修文坊。北宋知縣陳肅因坊內科考成績不佳,改名興文坊,次年果然有人登科。之後又改名兩優釋褐坊、文興坊。五代時,琅琊王王審知部下的安遠使在坊北修建育王塔院,北宋康定年間重建,因此俗稱塔巷。[7]:47,119

黃巷永嘉南渡八姓入閩時,黃姓聚居於此,故得名。據說唐末黃巢興兵入閩時,因大儒黃璞在此居住,而下令不得破壞該坊巷。宋朝崔大夫科考及第,因此一度改稱新美坊。[7]:48

安民巷,民間傳說黃巢入閩時,在巷口宣佈安民,因此得名。北宋中奉大夫劉藻在此居住,以聞名,得到皇帝賞賜,故稱錫類坊(錫類指獎賞善行,出自《詩經·大雅·既醉》)。宣和年間,余深官至太宰,因過去居住於此,故改稱元台育德坊(元台為宋朝對首相的別稱)。元朝,福建行省都事賈訥居住於此,其母劉氏於大德年間因守節受旌表,故改稱貞節坊。明代改回今名。[7]:47,119[16][17][18]:83[15]:680

宮巷,唐朝有奉祀玄元皇帝的紫極宮建於巷北,故稱仙居里,俗稱宮巷。宋朝因坊中崔、李兩家顯貴,故一度稱聚英坊,元朝改英達坊,明朝又改聚英坊。[7]:50,119[19]

吉庇巷,舊名耆德魁輔坊、魁輔里。南宋鄭性之狀元及第前在此居住,傳說其為官後對曾經欺侮過自己的屠夫加以報復,手段嚴酷,鄉人避之不及,故俗稱急避巷(一說是「及第巷」的訛傳)。後因名字不佳,改稱吉庇巷。[7]:50-51

古建築

[編輯]

以下列出三坊七巷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7]:95-125[20][21][22][23][24]

名稱 地址 圖片 省保 國保 說明
衣錦坊水榭戲台 衣錦坊4號 2001年
第五批
2006年
第六批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道光年間為孫翼謀家族所有。孫翼謀,咸豐年間進士,官至湖南布政使。宅內有福州唯一一座水榭戲台。

現對外售票開放。夏季夜晚開放,周末表演地方戲曲

衣錦坊歐陽氏民居 衣錦坊29、31號 2005年
第六批
2006年
第六批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原為閩清鹽商住宅,乾隆年間重修,光緒年間歐陽璸、歐陽玖兄弟購置。以花廳精美而著稱。

現仍為歐陽家後人所居住。

文儒坊陳氏民居 文儒坊45、47號 2005年
第六批
2006年
第六批
陳承裘故居。始建於清初,同治年間陳承裘之父陳景亮購置,光緒末年陳承裘次女陳芷芳(林爾康之妻)翻修。陳承裘,咸豐年間進士,六子中三進士、三舉人(長子陳寶琛),故匾額上題「六子科甲」。陳家為福州最大的科舉家族,六代十八個進士。

現仍為私人住宅。

文儒坊尤氏民居 文儒坊17號 2005年
第六批
/ 尤家大院。始建於明朝,清乾隆、光緒年間及中華民國初年翻修。尤家是福州富足近百年的商業家族,起自絲線生意,後涉及百貨、錢莊等行業,在第二代第五子尤賢模手上達到全盛。

現闢為福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對外免費開放。

陳衍故居 文儒坊大光里8號 2009年
第七批
/ 又名「匹園」。建於清朝。陳衍,詩壇「同光體」代表人物,曾先後為台灣巡撫劉銘傳軍機大臣張之洞幕僚。民國時主持編修600卷《福建通志》。

現闢為中華福館,對外免費開放。

大光里陳氏民居 文儒坊大光里23號 2013年
第八批
/ 陳元凱故居。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清末、民國初重修。陳元凱,曾受陳寶琛委託辦理漳廈鐵路,女兒陳意映嫁與林覺民。
光祿坊劉氏民居 光祿坊28、30、32、34號 2005年
第六批
2013年
第七批
劉家大院,又名「翍均居」。西側兩座原為許友故居,東側兩座原為林佶故居,乾隆嘉慶年間劉家購置,道光同治年間劉齊衢、劉齊銜繼承後改建,清末民初傳至孫輩又重建。福州市區規模最大的一姓宅院。許友,清初畫家。林佶,康熙年間進士,官至內閣中書。劉齊衢、劉齊銜兄弟,道光年間同榜進士,後代創辦福州電器公司,成為福州最大的工商業家族「電光劉」。

現闢為三坊七巷社區博物館中心館,對外售票開放。

林覺民故居 楊橋東路17號 1996年
第四批
2006年
第六批
林覺民冰心故居。清朝建築。林覺民父輩七房人家曾在此聚居,林覺民死後全家避禍遷走,房屋售與冰心祖父謝鑾恩。林覺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冰心,原名謝婉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

現免費對外開放。

嚴復故居 郎官巷20號 2005年
第六批
2006年
第六批
清式建築。嚴復晚年回福州,福建省督軍兼省長李厚基為其購置此宅第,嚴復孫女嚴倬雲嚴停雲幼時在此居住。嚴復,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首任校長,翻譯《天演論》等。嚴倬雲,後嫁與辜振甫,曾任中華民國婦聯會主任委員。嚴停雲,筆名華嚴,作家。

現對外售票開放。

二梅書屋 郎官巷25號 2005年
第六批
2006年
第六批
林星章故居。始建於明末,道光、同治年間及民國時期大修。林星章,道光年間進士,曾任鳳池書院山長。

現闢為福建民俗博物館,對外免費開放。

福州建寧會館 郎官巷17號 2009年
第七批
/ 清代建築。建寧縣泰寧縣人所建同鄉會館,又稱綏安會館。西側為天后宮,供奉媽祖

現對外免費開放。

王麒故居 塔巷28、30號 2009年
第七批
2013年
第七批
始建於清初,原為汀州會館,乾隆、嘉慶年間及民國時期修葺。王麒,曾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回國後任福建省督軍李厚基新編陸軍第十一混成旅旅長。

現對外免費開放。

小黃樓 黃巷36號 / 2006年
第六批
傳為黃璞故居,清雍正、乾隆年間為林枝春所居,乾隆、嘉慶年間樑上治、樑上國兄弟購置,後傳給樑上治之子梁章鉅,再傳梁章鉅女婿趙新。宅內有一株福州最大的芒果樹。黃璞,唐朝名儒。林枝春,乾隆年間進士,官至通政使司副使。樑上國,乾隆年間進士,曾任太常寺卿。梁章鉅,嘉慶年間進士,官至廣西江蘇巡撫。趙新,咸豐年間進士,曾為末代琉球冊封使

現對外售票開放。

黃巷郭氏民居 黃巷4號 2005年
第六批
2013年
第七批
郭柏蔭故居。始建於明末,同治年間郭柏蔭購置。郭柏蔭,道光年間進士,曾署理湖廣總督。其另外四個兄弟都中舉,故宅第匾額上題「五子登科」。

現闢為福州歷史影像展覽館,對外售票開放。

安民巷鄢家花廳 安民巷47、48號 2005年
第六批
2013年
第七批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原為鄢家宗祠,祭祀鄢家入閩始祖太澄公,民國年間為僑商鄒克明購置並重修。以花廳精美而聞名。

現對外免費開放。

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 安民巷53號 1991年
第三批
/ 始建於清朝,原為林聰彝故居後進院落,後建牆隔斷。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經新四軍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談判,同意成立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1938年2月至5月間設立。
沈葆楨故居 宮巷26號 1996年
第四批
2006年
第六批
始建於明天啟年間,清同治年間沈葆楨購置並重修。沈葆楨,林則徐二女婿,道光年間進士,曾總理船政欽差辦理台灣海防,官至兩江總督

現仍為沈家後人所居住。

宮巷林氏民居 宮巷24號 2005年
第六批
2006年
第六批
林聰彝故居。始建於明朝,南明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時設大理寺衙門於此,同治年間林聰彝購置。林聰彝,林則徐二子,曾署理浙江按察使杭嘉湖

現闢為福州城市會客廳,對外售票開放。

宮巷劉氏民居 宮巷11號 2005年
第六批
2013年
第七批
劉冠雄故居。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清末及民初大修。劉冠雄,船政學堂出身,曾參加甲午黃海海戰,後出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海軍總長

現闢為福建華僑主題館,對外免費開放。

宮巷劉家大院 宮巷14、16、18、20號 2013年
第八批
/ 劉齊銜故居。清代建築。劉齊銜,林則徐長女婿,道光年間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後代為創辦福州電器公司的福州最大工商業家族「電光劉」。

現對外售票開放。

吉庇巷謝家祠 吉庇巷60號 2005年
第六批
/ 始建於明代,後代多次修葺。林覺民曾在此創辦閱報所,傳播革命思想。五四運動時,在此成立福建學生聯合會。

現對外售票開放。

南后街葉氏民居 南后街82號 2005年
第六批
2013年
第七批
葉在琦故居。始建於明代,後代屢次修葺,集明、清、民國時期建築於一體。葉在琦,光緒年間進士,全閩大學堂首任監督。葉家是一個龐大的科舉家族,葉在琦以上六代十六個進士。

現闢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對外免費開放。

註釋

[編輯]
  1. ^ 劉士棻,侯官人,嘉慶六年進士[5]:1068
  2. ^ 林楓,侯官人,道光二十四年舉人[6]:38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第1卷.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6-8782-5. 
  2. ^ 王崗鋒. 三坊七巷文化与福州城市精神. 东南周末讲坛选粹. 福州: 海峽文藝出版社. 2013: 63-73. ISBN 7-80691-867-1. 
  3. ^ 郭白陽. 竹间续话. 福州: 海風出版社. 2001 [1939] [2020-07-24]. ISBN 7-80597-361-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4). 
  4. ^ 陳衍. 陈石遗集.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 ISBN 7-211-03665-6. 
  5. ^ 柯愈春.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1. ISBN 7-5300-0233-3. 
  6. ^ 鄭寶謙(主編). 福建省旧方志综录.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ISBN 978-7-211-06185-3.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黃啟權(主編). 三坊七巷志. 福州: 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9. ISBN 978-7-80691-487-8. 
  8. ^ 王崗峰等. 文化明珠三坊七巷.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7-5615-2736-5. 
  9. ^ 9.0 9.1 9.2 季宏.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回顾. 金磊,段喜臣 (編).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年度报告 2002-2012.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3: 521-530. ISBN 978-7-5618-4635-3. 
  10.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6-05-25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 
  11. ^ 單霽翔.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揭牌仪式上的致辞. 文化遗产·思行文丛 演讲卷 2.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2: 117 [2009]. ISBN 978-7-5618-4516-5. 
  12.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國務院. 2013-03-05 [2013-10-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11-02). 
  13. ^ 三坊七巷晋级国家5A级景区. 福州日報 (福州). 2015-07-21: A1. 
  14. ^ 脫脫. 宋史·卷三百五十四·陆蕴传 维基文库有与“宋史/卷354”相关的資訊. 
  15. ^ 15.0 15.1 黃仲昭. 八闽通志 下. 修訂本.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ISBN 7-211-05187-6. 
  16. ^ 呂慶業. “永锡尔类”解. 古漢語研究. 1995, (1): 96. 
  17. ^ 脫脫. 宋史·卷三百五十二·余深传 维基文库有与“宋史/卷352”相关的資訊. 
  18. ^ 龔延明.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6. ISBN 7-5326-1893-5. 
  19. ^ 劉昫. 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 维基文库有与“舊唐書/卷9”相关的資訊. 
  20. ^ 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福建名人故居.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7-211-05459-X. 
  21. ^ 張天祿(主編). 福州人名志. 福州: 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7. ISBN 7-80691-296-7. 
  22. ^ 劉一彬. 闽台交融的考试纽带.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615-5293-3. 
  23. ^ 鄭芳. 16个福州家族的百年家史.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334-7561-1. 
  24. ^ 阮娟. 三山叶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325-5868-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