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徵求意見/政治、政府與法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

Talk:太平洋島國 § 請求將本條目恢復到之前穩定的版本


我注意到在向史公哲曰於10天前開始大幅刪減本條目的內容之前本條目的內容已有一年多都保持穩定,期間並沒有人對本條目的內容提出大幅刪減的意見。

向史公哲曰在發起第一條大規模刪減編輯時留下這段編輯摘要:

「也不知道是誰胡編的,我只能告訴你:在中國大陸,太平洋島國的研究範圍不包括新西蘭,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另外這個註釋太自以為是了,覺得自己比prc的大洋洲研究者要聰明,令人忍俊不禁。最後,這個條目充斥大量原創研究,包括將自治政區劃為屬地,刻意忽略了新西蘭的聯繫邦,我認為條目編者沒有資格質疑譯名。」

很明顯,向君是以PRC的定義為標準來編輯的,但維基百科是全世界中文用戶的百科,不是百度百科,況且我們都知道維基百科在中國大陸是被禁的,大多數中文維基的用戶都不是中國內地的用戶,維基百科向來沒有以中國內地的定義為唯一標準這一說。

另外他說「這個條目充斥大量原創研究,包括將自治政區劃為屬地,刻意忽略了新西蘭的聯繫邦」,這完全顛倒了黑白。首先,該條目是從作風嚴謹的德語維基翻譯過來,其所描述的區域其實跟地質學人文地理學里的Remote Oceania區差不多,屬於大洋洲海洋性島嶼聚集的區域,跟大陸地殼覆蓋的Australia-New Guinea區完全不一樣,這在外文維基上已有大量學術資料支持,並非原創研究。其次,新西蘭的兩個聯繫國也是主權國家,並沒有被原條目忽略。再者,原條目對該區域的國家、境外屬地和境內領土(即普通的一級行政區)有着精準的劃分,並沒有所謂的把自治政區劃為屬地的問題,反倒是向君明顯搞不太明白後兩者的差別。

也就是說,從向君的第一條編輯開始,他的方向就是錯的,既沒有尊重原作者的既有貢獻,也沒有對條目進行改良,只是憑一己之見就認為該條目無價值,因此肆無忌憚地進行刪減,將好好的一個條目刪減成只有兩句話的小作品。目前該條目除了列舉了十幾個大洋洲的國家外無任何有用的資料,着實可惜。

當然,在通過跟向史公哲曰在各種討論頁交流後,我相信他並不是惡意刪除本條目的大量內容,只是他並沒有對原條目各位編輯的貢獻給與足夠的重視,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在沒有充分了解原條目內容的情況下對條目進行了大幅刪減。我請求將本條目恢復到之前穩定的版本。

連結: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A%E5%B9%B3%E6%B4%8B%E5%B3%B6%E5%9C%8B&oldid=85075246 N. Mortimer留言) 2024年12月3日 (二) 11:53 (UTC)

Talk:西藏和平解放 § 關於本條目之命名問題

為避免再發生移動戰、編輯戰、回退戰,現煩請對條目之名稱有建議之人士可在此提出觀點。
目前有如下可能的候選名稱:

  • 西藏和平解放
  • 人民解放軍進藏
  • 中國吞併西藏

各位可根據自己支持的命名進行商議,若有其他可能的名稱可用(~)補充來標記。--花開夜留言) 2024年12月30日 (一) 06:46 (UTC)

Talk:殺人 § 殺人的定義

條目的第一句話:「殺人是人類個體或群體導致其他個體或群體死亡的行為。」,所以依照這句話的含意可以得到一個不證自明的結論:

生小孩(繁殖)就是殺人

換句話說就是:

一對父母(人類群體)導致他們的所有後代(其他群體)死亡的生小孩行為

所以這符合條目第一句殺人的定義。因為在目前的科技之下還無法使任何人長生不死,因此這對父母所生下的所有後代必然都要經歷死亡。反過來說,若這對父母不生小孩,就必然不會有任何新的後代需要面對死亡。

如果說安樂死在某些情況下(加工自殺)被視為殺人,那麼生小孩的行為也應被視為殺人,這是依照條目第一句話的結論。如果生小孩不是殺人,那麼條目對殺人的定義就應該有所修正。--Justin545留言) 2025年1月16日 (四) 13:31 (UTC)

Talk:中華民國 § 關於中華民國定義(第一句)的爭議

在之前的討論中,我似乎也沒有把我想要修改的地方寫出來,討論也有些偏離重點,對此向大家道歉,接下來我重新整理一下我的請求。

  • 我認為需要做出的改動: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國]],
    +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國]],[[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
  • 為什麼要做出改動:
      1. 世界政區索引中,國家和地區分為三類,一類是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一類是有爭議且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綠色表示),一類是屬地(藍色表示)。其中用綠色表示的國家地區都在定義句加入了未被普遍承認的詞語。而不特殊標註的國家地區基本都是在序言的後面幾段描述這個國家這麼成立或者獨立。而條目中華民國,定義句了未見普遍承認相關詞語,而在序言後面幾段才寫斷交情況,寫法風格背離綠色表示國家而偏向不特殊標註國家,這會使人誤以為中華民國屬於不特殊標註的國家,而實際上中華民國屬於綠色標註的國家。在維基百科上的多處穩定內容,都體現了穩定的共識——中華民國屬於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在亞洲國家和地區列表亞洲#國家等地類似。
      2. 本人不再追求使用政治實體等詞彙,在與大家討論過後,認為中華民國其實是一個國家只是不被承認,且使用這些詞語也違反維基百科共識。
      3. 有觀點認為,相關信息已在下文提及,沒有必要在定義句再度提及。在條目南奧塞梯中,定義句已經寫明是位於西亞南高加索的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而後又寫成立南奧塞梯共和國,未被聯合國與國際上多數國家所承認,一個寫出定義,一個寫出原因,這並不衝突,且這種寫法已經穩定了一段時間。另外,之所以要在定義句提及,是為了和上述綠色標記國家保持一致,防止人誤以為中華民國屬於不特殊標註的國家。

希望各位提出意見。--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ZLin2222留言) 2025年1月30日 (四) 08:55 (UTC)

Talk:2025年中華民國大罷免潮 § 徵求意見:建議更名:「2025年中華民國大罷免潮」→「大罷免」

@旋0411日前將「202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大罷免潮」移動到「2025年中華民國大罷免潮」,並將「大罷免潮」改為重定向。我認為在明顯有常用名稱「大罷免」的時候不應該使用原創的描述性名稱,因此徵求意見。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2月18日 (二) 03:5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