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可靠來源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提為可供查證方針與可靠來源指引調整有關用戶生成內容的規定

[編輯]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此前提議為可供查證方針與可靠來源指引調整有關用戶生成內容的規定的討論以無共識作結,然而當時我自己的提案在經過解釋後並未遭到任何人的反對,因此我感覺我的提議應該是有機會能凝聚共識的,為此我希望把我的提案再一次交予社羣檢視,以促進中文維基百科及其社羣的建設性發展。具體提案如下:

WP:可供查證
現行條文

個人出版物(網絡與紙媒)

任何人均可自創網站自費出書,並藉此聲稱自己是某領域的專家。因而,絕大多數個人出版之書籍、業務通訊、個人網站、開放性wiki網誌內容農場論壇貼文、社群媒體及類似來源均不得被認可為可靠來源。[1]

但在某些情形下,個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為受到肯定的專家,從事與條目主題相關領域的工作,並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發表過該領域工作的文章。但是,此類來源的使用需要謹慎,並且如果有關信息的確值得記載,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個人出版物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可作為有關在世人物的第三方來源,即便其作者是著名的職業調查員或作家。詳見維基百科:生者傳記

參考資料

  1. ^ 此處的「網誌」包括個人與集體網誌。不過也有報紙將自身主辦的交互欄目稱作網誌。這類欄目的作者是專業人士,這些網誌也受到了報社完善的編輯管理,因此可以作為可靠來源使用。如果報紙在發表專家的觀點時聲明不對此觀點負責,那麼引用部分的作者也應被明確提及(例如:「張三認為……」)。但是,由讀者留下的貼文無論何種情形均不可作為來源使用。
提議條文

個人出版物(網絡與紙媒)

任何人均可在網絡上發表言論自費出書,並藉此聲稱自己是某領域的專家。因而,絕大多數個人出版之書籍、業務通訊、個人網站、開放性wiki網誌內容農場論壇貼文、社群媒體及類似來源通常不被認可為可靠來源。[1]

但在某些情形下,個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為受到肯定的專家,從事與條目主題相關領域的工作,並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發表過該領域工作的文章。但是,此類來源的使用需要謹慎,並且如果有關信息的確值得記載,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個人出版物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可作為有關在世人物的第三方來源,即便其作者是著名的職業調查員或作家。詳見生者傳記方針

參考資料

  1. ^ 此處的「網誌」包括個人與集體網誌。不過也有報紙將自身主辦的交互欄目稱作網誌。這類欄目的作者是專業人士,這些網誌也受到了報社完善的編輯管理,因此可以作為可靠來源使用。如果報紙在發表專家的觀點時聲明不對此觀點負責,那麼引用部分的作者也應被明確提及(例如:「張三認為……」)。但是,由讀者留下的貼文無論何種情形均不可作為來源使用。
WP:可靠來源
現行條文

BBS、wiki和新聞群組的帖子

BBS和新聞群組的帖子、Wiki的內容或者Blog上的留言都絕不能成為可接受的一次或者二次來源。這是因為我們無法知道它們究竟是誰寫的。對於Wiki的情形,文章的內容可能在任何時刻發生變化,而且沒有編輯人員監管或者第三方核查事實。

提議條文

用戶生成內容

由於缺乏事實查核以及普遍有效的帳戶認證用戶生成內容通常並不可靠。此類內容可能在任何時刻發生變化,而且缺乏編輯人員監管或第三方事實查核。個人網站、博客網絡論壇社交媒體粉絲網站視頻分享網站網絡相冊Wiki通常都含有用戶生成內容。

部分社交媒體設有帳戶認證制度,以表明某個社交媒體帳戶由真實個人或組織擁有並運營。在這種情況下,該帳號的可靠性可以自該人或組織本身繼承。

以上。Sanmosa 腦洞大開 2024年12月27日 (五) 13:15 (UTC)[回覆]

贊成。「可以自該人或組織本身繼承」改成「可能」,存在帳號竊用或濫用。最後一句可能需潤色,例如「部分社交媒體的帳號認證制度可表明帳號由可靠的個人或組織持有,此種情況下該帳號的言論有可能繼承帳號持有者的可靠性。」--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3:40 (UTC)[回覆]
@YFdyh000帳號竊用或濫用不屬於一般情況,如果有人在帳號遭竊用或濫用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主張帳號的可靠性自該人或組織本身繼承,這屬於遊戲規則,因此這樣改是不必要的。Sanmosa 腦洞大開 2024年12月27日 (五) 14:17 (UTC)[回覆]
存在懷疑、質疑但無法定論的情況。包括小編、助理或其他人操作帳號的現象。基於WP:斷言,如果出現令人意外的內容,認證帳號言論的可靠性不應繼承,認證帳號作為單一身份因素,可能無法全權代表當事人意見。--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4:32 (UTC)[回覆]
@YFdyh000「可以自該人或組織本身繼承」的「可以」本來也不是絕對性的,WP:可供查證#非同尋常的斷言需要非同尋常的來源作為方針本就有比指引稍高的優先性,WP:可靠來源指引的規定應該要被理解為並不優先於WP:可供查證等方針條文執行的,因此我還是認為這樣改是不必要的。Sanmosa 蘭絮 2024年12月27日 (五) 15:10 (UTC)[回覆]
那還好,但仍覺得「可以繼承」的含義類似「等同」,所以傾向改。其他條文修改我沒意見。--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5:15 (UTC)[回覆]
自創網站這一點不應該去掉吧?和自費出書是一個性質。——暁月凜奈 (留言) 2024年12月27日 (五) 16:04 (UTC)[回覆]
定義不清、沒什麼意義,開一個博客帳號算自創網站嗎,與開設獨立博客站有多少區別。--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6:34 (UTC)[回覆]
贊成--Xiumuzidiao|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紅塵※【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6:47 (UTC)[回覆]
在X,認證制度是買回來的,阿豬阿狗也可以在完成X premium的購買過程後就可以擁有認證。
在小紅書,不是想花錢都可以搞認證,只要相關用戶具備他們定下的關注度要求,交足指定文件才可以擁有認證權。
在Meta,帳號要達到指定追蹤數,然後交身分證資料就可以擁有認證。
上述平台的認證制度均是月費制或年費制,只要不付款,平台就會剝奪認證。
.
當時我說,維基百科應訂立一套自己的認證制度,避免依靠平台的認證制度,於是寫了一大篇論述說明如何認證。有人認為剝奪認證等於平台不為相關用戶的真實性背書。那現在我說,那如果有創作者不認同認證制度而不使用認證功能(像KMB Instagram 帳號;這個帳號在香港是僅有不做認證的帳號之一且獲官方網站及媒體多次引用。);萬一其他平台更改認證制度,至像X一樣,任何人也可以購買認證 ,如維基照單全收平台的認證,則大大降低認受性。
.
所以我是(-)反對這句:「部分社交媒體設有帳號認證制度,以表明某個社交媒體帳號由真實個人或組織擁有並運營。在這種情況下,該帳號的可靠性可以自該人或組織本身繼承。」--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7:14 (UTC)[回覆]
另外我記得印象中可供查證原文並沒有「社群媒體」選項,相關選項至今是沒有達成共識,應該是有不明編輯者擅自加進去的。--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7:22 (UTC)[回覆]
「維基百科應訂立一套自己的認證制度」是怎樣的存在,原創研究還是WP:RSN?「不使用認證功能」我認為仍可通過其他渠道(例如官方連結)和討論辨別,以及並不能照單全收認證機制,那只是用來參考。「購買認證」後的認證結果是?並不是認證=可靠來源,僅僅是認證=證明身份。上方也提到只是指引。有無「社群媒體」未感到差異。--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7:39 (UTC)[回覆]
WP:RSN或官方連結或討論辨別也是可接受方法。
歐盟也說「 歐盟委員會指出,在「黑暗模式」(dark patterns)一類,X平台使用了該模式來誤導用戶,影響用戶在真實資訊下作出自由判斷的能力;藍勾勾認證方面,則是允許任何人透過訂閱獲得藍勾勾認證,這不符合產業慣例,並且有證據表明「有動機的惡意行為者」濫用此認證來欺騙用戶。 [1]」歐盟說這句的原因是[2]—>意指「 僅僅是認證不能等於證明身分」--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8:29 (UTC)[回覆]
所以我傾向「可能」而非「可以」,以便用共識排除特定認證的可靠性與可用性。關於惡意濫用,基於WP:SOCIALMEDIA,來源可以只證明可供查證的事實(認證為XXX的帳號發表XXX)或者因突兀斷言而不寫,無需過度擔心。--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27日 (五) 19:10 (UTC)[回覆]
我看了一下最近的RSN存檔,似乎RSN機制在近期無法產生甚麽有效的結論,我擔憂依賴RSN機制會導致條文實際上的執行情況比本來設想的遠更嚴格。而且你應該還記得你上次因為在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時有不當行徑而被封鎖WP空間的編輯1年的事情吧?Sanmosa 蘭絮 2024年12月28日 (六) 01:21 (UTC)[回覆]
  • RSN失效的原因是機器人已重投運作,準時存檔,缺乏共識的仍依舊存檔,沒有等待人進來討論。
  • 請問閣下是否記得是誰執行當次封鎖?現在那個人去了哪裡?(已離題)
--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28日 (六) 02:31 (UTC)[回覆]
放下棍子,並從馬的屍體慢慢離開,RSN的存檔機制並無問題。你莫不是忘記了自己封鎖申訴被拒的事情?Sanmosa 蘭絮 2024年12月28日 (六) 04:37 (UTC)[回覆]
由於HK5201314的言論已被管理員認定為擾亂,再加上前次討論對其觀點的強烈不認可,我有理由相信HK5201314的意見應被認為屬WP:共識#提案討論及公示時間所稱的「並非正當合理的意見」。此外,HK5201314的意見中尚算合理的部分已獲YFdyh000的有效合理解釋,因此應認為HK5201314的意見中尚算合理的部分已獲解決。Sanmosa 蘭絮 2024年12月29日 (日) 05:49 (UTC)[回覆]
維基百科「訂立一套自己的認證制度」似乎屬於原創研究?Sanmosa 蘭絮 2024年12月28日 (六) 01:03 (UTC)[回覆]
下文不針對條文解釋及處理,但實際上應該可以混合已經存在的WP:RSN針對個別處理,另外提及其它概念
  • 原則性的禁止使用en:WP:UGC,判斷是否可以使用的要個別另外處理。可豁免的例外以明顯是組織及WP:生者傳記明述的生者自身發表的內容可以成為來源(但不能成為主要來源),以官方網站為例,在官方網站所陳列其它官方連結的不用各別處理。
  • ( π )題外話WP:外部連結有提及如果A頁面(官方網站)已經提供B、C等不同網域連結,不用再列,我提的豁免是指A頁面(官方網站)陳列的不同網域連結。
  • 總結第一手來源的使用原則上要節制,幾乎只用第一手來源當成主要依靠的條目本身,和直接閱讀第一手來源的價值相等。這樣的條目存在沒有什麼價值。僅是純粹的第一手來源轉譯品。
--Rastinition留言2024年12月28日 (六) 01:21 (UTC)[回覆]
第二分段可以改為「豁免的例外以明顯是組織及WP:生者傳記明述的生者自身發表的內容可以成為來源(但不能成為主要來源)」+ 如何認證(可接受方案如針對媒體用RSN,針對組織或關鍵人物用自身條目的外部連結。缺乏條目者都不應被維基保證及引用。)--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28日 (六) 02:50 (UTC)[回覆]
題外話:或許更應該考慮如何調整方針,適應傳統媒體衰落、自媒體崛起的新常態吧?--MilkyDefer 2024年12月28日 (六) 02:55 (UTC)[回覆]
難度太大,不太可能就「自媒體」達成共識。傳統媒體的新媒體渠道以及部分傳統媒體都存在爭議和不少問題。--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28日 (六) 09:13 (UTC)[回覆]
即便帳號認證為傳統媒體,但難以確認是否由該媒體直接運營,或是委託其他第三方運營;難以確認帳號操作者身份及職務權限;難以確認發布時的內容已經過該組織的審校。
根據平台特性,認證帳號也可能發布與新聞無關的其他內容(包括非原創),或轉發由其他帳號發布的內容。
再次表達一貫反對任何社交網站或自媒體成為可靠來源的立場。->>Vocal&Guitar->>留言 2024年12月30日 (一) 03:44 (UTC)[回覆]
這個確實是個問題,例如邱毅在其製作的自媒體節目中稱青鳥台獨以及黃智賢在其製作的自媒體節目中對柯文哲進行有罪推定。而相關來源如果被認定為可靠來源說不定跟看自媒體發動戒嚴尹錫悅一樣製造新的鬧劇。----甜甜圈認為2025年台灣惡臭木毛的一年 2024年12月30日 (一) 04:26 (UTC)[回覆]
就更別提傳統媒體的採編質量本身也在逐漸下降。(例如中國大陸的地方級媒體[3]以及台灣中時新聞網以及tvbs[4]。)----甜甜圈認為2025年台灣惡臭木毛的一年 2024年12月30日 (一) 04:44 (UTC)[回覆]
@YFdyh000Sanmosa 蘭絮 2024年12月30日 (一) 08:57 (UTC)[回覆]
@Ohtashinichiro我希望知道你對YF的這個説法的看法如何。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7日 (二) 01:31 (UTC)[回覆]
用戶生成內容中,社交媒體設有帳戶認證制度有不同,可能要再深化,基本上反對;但影片分享網站,如被維基百科討論為可靠來源的媒體引用,即持開放態度--Abcet10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14:54 (UTC)[回覆]
我不理解「持開放態度」的含義,請舉例。--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15:21 (UTC)[回覆]
[5]如這影片,引用了Lee-Geun-young,這種情況我覺得可以討論--Abcet10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15:39 (UTC)[回覆]
媒體採編的內容應該不算「通常都含有用戶生成內容」所指範圍,正如官方博客不是。--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15:48 (UTC)[回覆]
噢,我表達的就是上述列子那種情況,原先是由用戶生成的,如有可靠來源的媒體引用,就可以討論;如官方博客除外,就當我沒說過--Abcet10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15:54 (UTC)[回覆]

第二版

[編輯]
WP:可供查證
現行條文

個人出版物(網絡與紙媒)

任何人均可自創網站自費出書,並藉此聲稱自己是某領域的專家。因而,絕大多數個人出版之書籍、業務通訊、個人網站、開放性wiki網誌內容農場論壇貼文、社群媒體及類似來源均不得被認可為可靠來源。[1]

但在某些情形下,個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為受到肯定的專家,從事與條目主題相關領域的工作,並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發表過該領域工作的文章。但是,此類來源的使用需要謹慎,並且如果有關信息的確值得記載,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個人出版物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可作為有關在世人物的第三方來源,即便其作者是著名的職業調查員或作家。詳見維基百科:生者傳記

參考資料

  1. ^ 此處的「網誌」包括個人與集體網誌。不過也有報紙將自身主辦的交互欄目稱作網誌。這類欄目的作者是專業人士,這些網誌也受到了報社完善的編輯管理,因此可以作為可靠來源使用。如果報紙在發表專家的觀點時聲明不對此觀點負責,那麼引用部分的作者也應被明確提及(例如:「張三認為……」)。但是,由讀者留下的貼文無論何種情形均不可作為來源使用。
提議條文

個人出版物(網絡與紙媒)

任何人均可在網絡上發表言論自費出書,並藉此聲稱自己是某領域的專家。因而,絕大多數個人出版之書籍、業務通訊、個人網站、開放性wiki網誌內容農場論壇貼文、社群媒體及類似來源通常不被認可為可靠來源。[1]

但在某些情形下,個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為受到肯定的專家,從事與條目主題相關領域的工作,並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發表過該領域工作的文章。但是,此類來源的使用需要謹慎,並且如果有關信息的確值得記載,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個人出版物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可作為有關在世人物的第三方來源,即便其作者是著名的職業調查員或作家。詳見生者傳記方針

參考資料

  1. ^ 此處的「網誌」包括個人與集體網誌。不過也有報紙將自身主辦的交互欄目稱作網誌。這類欄目的作者是專業人士,這些網誌也受到了報社完善的編輯管理,因此可以作為可靠來源使用。如果報紙在發表專家的觀點時聲明不對此觀點負責,那麼引用部分的作者也應被明確提及(例如:「張三認為……」)。但是,由讀者留下的貼文無論何種情形均不可作為來源使用。
WP:可靠來源
現行條文

BBS、wiki和新聞群組的帖子

BBS和新聞群組的帖子、Wiki的內容或者Blog上的留言都絕不能成為可接受的一次或者二次來源。這是因為我們無法知道它們究竟是誰寫的。對於Wiki的情形,文章的內容可能在任何時刻發生變化,而且沒有編輯人員監管或者第三方核查事實。

提議條文

用戶生成內容

由於缺乏事實查核以及普遍有效的帳戶認證用戶生成內容通常並不可靠。此類內容可能在任何時刻發生變化,而且缺乏編輯人員監管或第三方事實查核。個人網站、博客網絡論壇社交媒體粉絲網站視頻分享網站網絡相冊Wiki通常都含有用戶生成內容。

由於部分社羣成員對社交媒體的偏激觀點,我相信我原有的提案已經無法正常推進,我在此對於部分社羣成員對社交媒體的偏激觀點予以譴責。為此,這裏提出新版提案,僅用於比照更新與改善既有翻譯。Sanmosa 熱烈慶賀「關注度」正名「收錄標準 2025年1月12日 (日) 13:57 (UTC)[回覆]

WP:共識#提案討論及公示時間公示提案7日。Sanmosa 熱烈慶賀「關注度」正名「收錄標準 2025年1月19日 (日) 07:38 (UTC)[回覆]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