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漢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漢良(?—1645年),翰伯福州府閩縣[1]明朝南明軍事人物。

生平

[編輯]

黃漢良早年事蹟不詳,崇禎末年發現世事日非,因此發憤希望報國。岳父陳廷對任職總兵,故黃漢良學習到用兵謀略,又結交不少英勇健兒。北京失陷,他持劍拜見張肯堂請求勤王,於是接受命令招募勇士,不夠十天就帶著三千人,包括佐兵洪日新、謝登雲北上勤王。途中得知弘光帝繼位,下詔讓他駐守鎮江,很快改為守圌山[1]兵南下,洪日新奉命離開圌山支援,靠近清河口,但戰敗而奔向常州。黃漢良右腿中箭,退守夏港,士兵用船載他到常州,途中收留散兵千多人,號稱「福義營」。洪日新戰敗,黃漢良未能繼續支撐,和漳州李翼明五千人到達杭州隆武帝即位,他赴福京服罪,獲留任金吾衛,調任副元帥鄭彩部下出兵杉關,因為箭瘡爆裂而死。臨死前,他和兒子說:「我束髮受書,立志報效朝廷,壯丁國難。在南京時,曾想過用小城圖謀恢復,這樣就完了。」說完就去世[2]

引用

[編輯]
  1.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二十五》:黃漢良,字翰伯,閩縣人。崇禎末,世事日非,朝夕奮發思報國。時妻父陳廷對官總兵,因通韜畧,傾心交結健兒。及北京亡,仗劍謁張肯堂,請勤王,受命招勇,未浹旬,領三千人佐兵洪日新、謝登雲北上勤王。中道安宗立,詔駐鎮江,尋守圌山。
  2.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二十五》:及清兵南下,日新奉命拔壘進援,薄清河口,兵敗走常州。右足中矢,退夏港,戍兵以舟載之常州,途收散兵千人,號福義營。日新敗,漢良不支,獨與漳州李翼明五千人達杭州。紹宗即位,囚服泥首詣闕致軍政,部議留金吾衛。又調副鄭彩出杉關,箭瘡裂死。臨危與子曰:「束髮受書,志報朝廷,壯丁國難。當南京時,思成一障圖恢復,今已矣。」乃卒。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