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徑站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水徑

Shangshuijing
月台 (2016年10月)
月台 (2016年10月)
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
上水徑村西北
地理坐標22°37′28.92″N 114°6′0.32″E / 22.6247000°N 114.1000889°E / 22.6247000; 114.1000889
途經路線 深圳地鐵5號線
車站構造
站體類型地下車站
出口數目2
車站色系  亮黃色
月台2
歷史
啟用日期2011年6月22日
營運資訊
車站服務時間06:30-23:54(工作日)
06:20-23:54(休息日)
06:20-00:54(節假日)
列車服務時間見相關章節
鄰近車站
上一站 深圳地鐵 下一站
下水徑 5號線 楊美

上水徑站深圳地鐵5號線一個使用中的車站,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上水徑村西北,於2011年6月22日隨5號線開通而啟用。

歷史[編輯]

  • 2006年12月30日,市規劃局公開展示了《深圳市地鐵5號線站站位初步方案》,該方案初步推薦在布龍路上水徑段設置上水徑站。[1]
  • 2007年8月9日,因上水徑站被取消引附近居民(主要來自中海怡翠山莊麗湖花園茵悅之生花園)的強烈抗議,市規劃局於通過《深圳特區報》作出了回應,給出了取消上水徑站的三大原因。[1]
  • 2007年12月21日,5號線開始施工建設,同時證實恢復建設上水徑站。
  • 2008年1月3日,因上水徑站得以恢復,有受惠居民走進市人大、市政府、市規劃局、市信訪辦,對恢復上水徑地鐵站的建設表示感謝。[2][3]
  • 2009年10月13日,上水徑站工地發生一起塌方事故,一名工人被埋,其遺體於21日被找回。同月26日,另一名工人在隧道內實施爆破時發生意外,造成隧道塌方,該名工人不幸身亡。[4]
  • 2010年5月4日,上、下水徑站主體竣工驗收。[5]
  • 2011年4月4日,幾名工人在上水徑站附近將一台機器搬出地鐵隧道時發生意外。1名工人遭重物擊中,送院後傷重不治;4名工人遭重物擦碰受輕傷,無生命危險。[6]
  • 2011年6月22日,本站隨著5號線的通車而啓用。

車站設計[編輯]

上水徑站位於龍崗區吉華路北部上水徑村附近一處山坡上,周邊有梅子園、上水徑村等住宅區,以及上水徑綜合樓。

該站為地下三層10米島式月台車站,車站總長(結構外緣)為153.8米,標準段寬度為19.3米,車站總建築面積14192平方米。站體部分結構暴露在外,是深圳地鐵第一個明暗結合的車站,採用高邊坡、深基坑相結合的設計。車站設計客流量為8737人次每小時。[5][7]

相對於其他車站,本車站車站大廳設計採用較為特別的大跨拱形無柱設計,部分牆壁採用類似於港鐵馬賽克瓷磚。車站內部裝潢以亮黃色為色系。

地面(L1) - E出口
- C出口
地下一層(B1) 站廳 站廳、售票機
- 夾層
地下三層(B3) 5號線 往赤灣楊美
島式月台,左邊車門將會開啟
5號線 往黃貝嶺下水徑

出口[編輯]

本站設有兩個出入口,其中C出口為主要出入口,E出口則通向山坡上的停車場。

出口編號 無障礙設施 可前往目的地
出口C  布吉義烏小商品批發城、公車月台、上水徑村、時代學校、萬科麓城
出口E  聯絡道西側
註: 設有盲人引導徑 | 設有電梯 | 設有輪椅升降台

營運時刻表[編輯]

行駛方向 首班車 末班車 所屬路線 高峰間隔 離峰間隔
赤灣 06:38(工作日及休息日)
06:41(節假日)
23:21(工作日及休息日)
00:20(節假日)
5號線 5分鐘(工作日及節假日)
5分30秒(休息日)
8分鐘
黃貝嶺 06:40(工作日)
06:30(休息日及節假日)
23:44(工作日及休息日)
00:44(節假日)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深圳規劃局:取消軌道5號線上水徑站的三大原因
  2. ^ 地铁5号线复建上水径站. [201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3. ^ 顺应民意改规划民心工程赢民心. [201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0). 
  4. ^ 深圳地铁5号线上水径站隧道又塌方 一工人死亡. [201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4). 
  5. ^ 5.0 5.1 深圳市政院信息快报第七期(一). [201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3). 
  6. ^ 深圳在建地铁发生事故导致1死4伤. [201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8). 
  7. ^ 地铁5号线上水径站站位及设计图阅读. [201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