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福义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三合会组织。于香港的四十至七十年代最活跃,主要由广东的潮州人籍组成,“福义兴”与“新义安”合称为“潮州帮”三合会。[1]

历史

[编辑]
潮州帮派谱系表

福义兴,最早记载可追溯至1886年,早期是负责为洪门“万宝山”山主李明良筹措资金的互助组织,后来“福义兴”由潮州移师到香港,以“福义兴工商总会”名义注册经商。福义兴在二战前后的帮会规模不少,在香港九龙亦有分会:“新福义”、“新义兴”、“侨港海陆丰慈善会”及“美群侨乐部”,福义兴总部设于深水埗。主事“龙头”不是世袭制,定期会提拔“五虎十杰”作分区领导人物。在二战前夕,江湖素有“最老福义兴,最大和安乐”之说,但事实上福义兴的历史源头仍不可考。[2]

1941-1945年,日军管治香港,遂推动各个三合会成立一个称为“兴亚机构”的组织,协助日军维持社会秩序、侦查反日本的活动及提供民间情报。当时加入的组织包括:“福义兴”、“和安乐(水房)”、“和洪胜”、“和利和”、“同新和”及“全一志”加入。日军允许“香港兴亚机构”成员继续经营赌档及贩毒,作为对他们合作的回报。组织成员也在日军的推动下经营卖淫场所,供日军在香港寻欢作乐。[3] [4]

1962-1967年,吕乐接任香港警务处刑事侦缉处总华探长一职,由于他的叔父正是“新义安”当时的龙头向华炎,“福义兴”是吕乐的潮州同乡,于是“新义安”和“福义兴”在吕乐的警力庇护下,垄断多区犯罪事业,势力迅速壮大,成为规模庞大的帮会。为了回报吕乐的庇护,向华炎多次协助吕乐“造马”破案,主动提供有关敌对帮派“14K”的线索,借此推动吕乐屡破大案,又协助吕乐收受市民贿款,双方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5]

1978年,“福义兴”成员马惜珍马惜如兄弟(《东方日报》创办人)被控经营赌博与毒品走私,弃保潜逃至台湾,后一直被香港政府通缉。[6][7]

2023年2月,“福义兴”跨国贩卖人口集团的主脑66岁姓赵香港男子,因潜逃泰国遭遣返,被西九龙总区重案组人员于香港国际机场拘捕。一名69岁女主脑“庙街皇后”,涉嫌参与“油麻地庙街禁锢案”,被控“贩运他人进入或离开香港”及“贩运人口以作卖淫目的”。另外两名分别35岁姓柯及44岁姓邬本地女子,被警员于土瓜湾落马洲拘捕,据悉,两名女子均为该犯罪集团成员。[8]

参考资料

[编辑]

参阅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