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義興
香港三合會組織。於香港的四十至七十年代最活躍,主要由廣東的潮州人籍組成,「福義興」與「新義安」合稱為「潮州幫」三合會。[1]
歷史
[编辑]
福義興,最早記載可追溯至1886年,早期是負責為洪門「萬寶山」山主李明良籌措資金的互助組織,後來「福義興」由潮州移師到香港,以「福義興工商總會」名義註冊經商。福義興在二戰前後的幫會規模不少,在香港九龍亦有分會:「新福義」、「新義興」、「僑港海陸豐慈善會」及「美群僑樂部」,福義興總部設於深水埗。主事「龍頭」不是世襲制,定期會提拔「五虎十傑」作分區領導人物。在二戰前夕,江湖素有「最老福義興,最大和安樂」之說,但事實上福義興的歷史源頭仍不可考。[2]
1941-1945年,日軍管治香港,遂推動各個三合會成立一個稱為「興亞機構」的組織,協助日軍維持社會秩序、偵查反日本的活動及提供民間情報。當時加入的組織包括:「福義興」、「和安樂(水房)」、「和洪勝」、「和利和」、「同新和」及「全一志」加入。日軍允許「香港興亞機構」成員繼續經營賭檔及販毒,作為對他們合作的回報。組織成員也在日軍的推動下經營賣淫場所,供日軍在香港尋歡作樂。[3] [4]
1962-1967年,呂樂接任香港警務處刑事偵緝處總華探長一職,由於他的叔父正是「新義安」當時的龍頭向華炎,「福義興」是呂樂的潮州同鄉,於是「新義安」和「福義興」在呂樂的警力庇護下,壟斷多區犯罪事業,勢力迅速壯大,成為規模龐大的幫會。為了回報呂樂的庇護,向華炎多次協助呂樂「造馬」破案,主動提供有關敵對幫派「14K」的線索,藉此推動呂樂屢破大案,又協助呂樂收受市民賄款,雙方形成了互惠互利的關係。[5]
1978年,「福義興」成員馬惜珍馬惜如兄弟(《東方日報》創辦人)被控經營賭博與毒品走私,棄保潛逃至台灣,後一直被香港政府通緝。[6][7]
2023年2月,「福義興」跨國販賣人口集團的主腦66歲姓趙香港男子,因潛逃泰國遭遣返,被西九龍總區重案組人員於香港國際機場拘捕。一名69歲女主腦「廟街皇后」,涉嫌參與「油麻地廟街禁錮案」,被控「販運他人進入或離開香港」及「販運人口以作賣淫目的」。另外兩名分別35歲姓柯及44歲姓鄔本地女子,被警員於土瓜灣及落馬洲拘捕,據悉,兩名女子均為該犯罪集團成員。[8]
参考资料
[编辑]- ^ 《華僑日報》揭發三合會真面,純屬匪黨集團.
- ^ 《清幫與洪門大傳》福義興歷史.
- ^ 《幫會與華人次文化》日軍「興亞機構」.
- ^ 《清幫與洪門大傳》福義興二事時期協助日軍。.
- ^ 《香港黑社會活動真相》ISBN:9789888549580
- ^ 《快報》. 《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追查半月,馬惜如在台已落網,昨移送地檢處羈押》、《馬謂一切販毒勾當實其妾陳淑娟主理,但調查局經詳細研究後認為大馬涉有共犯罪嫌》、《傳馬惜如此次落網是黑吃黑結果,馬經常來往港台長住統一飯店,最近在仁愛路購置洋樓》. 1977-09-11 [201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快報》. 《與妻子家人歡渡中秋佳節後,馬奕盛馬煥然叔侄,突告雙雙棄保潛逃》、《馬潛逃前已作巧妙安排,保人先獲付給巨款,東方日報改督印人》、《警方相信馬已逃台,通知國際刑警追緝,大毒案開審距今僅一週,八准保疑犯五名已潛逃》. 1978-09-20 [201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01「福義興」跨國販賣人口集團 主腦潛逃泰國遭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