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托·魏宁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托·魏宁格
奥托·魏宁格
出生1880年4月3日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维也纳
逝世1903年10月4日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维也纳
时代20世纪哲学
地区西方哲学
学派唯心主义
主要领域
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
著名思想
性别中间型态

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1880年4月3日—1903年10月4日),是出生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哲学家

他在23岁便举枪自尽。他的著作《性与性格[1]Geschlecht und Charakter)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生平

[编辑]

奥托·魏宁格于1880年4月3日生于维也纳的一户从事金饰手艺的犹太家庭,父亲是李欧柏德·魏宁格(Leopold Weininger),母亲是艾荻尔海德(Adelheid)。

1898年7月,魏宁格中学毕业,同年十月申请维也纳大学,主修哲学心理学。同时也学习自然科学医学。魏宁格学习了希腊文拉丁文法文英文,稍晚又学了西班牙文意大利文

1901年秋,魏宁格试着寻找出版商出版他的论文《厄洛斯普赛克:生物心理学研究》(Eros and the Psyche: A biological-psychological study),又拿给弗洛伊德请其推荐发表,但最终未能成功。1902年他的教授接受了他的论文,魏宁格因此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不久,他成了一名新教徒。

1902年,魏宁格到德国的拜罗伊特,观赏了华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经由德累斯顿哥本哈根来到奥斯陆,在这里他第一次观赏了亨里克·易卜生歌剧培尔·金特》。在回到维也纳之后,他的身心陷入极度的郁闷,逐渐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在与其友阿图尔·戈伯(Artur Gerber)讨论了好一阵子后,魏宁格意识到:“现在还不是时候”。

1903年6月,在数个月的持续努力下,他的作品《性与性格: 基础研究》由维也纳出版商出版。这本书包括了他的论文内容以及新增的三个重要章节。第12章:女性的天性及女性与宇宙的关系;第13章:犹太主义;第14章:女性与人类。虽然此书没有受到强烈的负面评价,但也没有获得预期的轰动。

《性与性格》出版后,魏宁格被一位德国莱比锡的教授莫比乌斯(Paul Julius Möbius)控告抄袭。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魏宁格动身前往意大利。回到维也纳后,魏宁格将他生命的最后五天陪伴父母。1903年10月3日,魏宁格在Schwarzspanierstrase15号街,也就是贝多芬逝世的地方租了一间房间;他告诉老板娘因为工作需要直到早晨前他不希望被人打扰。当晚他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他的父亲,一封是给他的兄弟理查德,说明自己即将饮弹自尽。1903年10月4日早晨,魏宁格被发现严重受伤,他向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他被送往维也纳综合医院,但不治身亡,葬于维也纳的马茨来恩斯多夫新教公墓,上面刻着他父亲李欧柏德·魏宁格写的墓志铭:

『此石碑下躺著一個在世上不曾尋獲內心平靜的男孩,
 當其將己心靈的啟示傳授之後,在世上已找不到適合的地方。
 他不停向有著最偉大思想的死亡國度探尋,
 最後在一間屋子停了下來, 
 結束了凡間肉體的延續。』

对维特根斯坦的影响

[编辑]

维特根斯坦于学生时代时接触到魏宁格的思想,且受其影响甚深。更将魏宁格列为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之一,推荐给身边友人。[2]维特根斯坦对魏宁格极度的推崇,总与他的身份有些格格不入。维特根斯坦在写给乔治·爱德华·摩尔的信中提到:

『我們沒有必要,更確切地說,是不可能相信他的。
 但是在我們不認同的事物中卻包含著偉大。
 這是魏寧格偉大的錯誤。』

这种描述现代文明的腐朽和开发自身潜能的义务等主题,将在维特根斯坦之后的著作中再三出现。

参见

[编辑]
  1. ^ 性与性格》作者:奥托·魏宁格 出版社:网络与书出版,2006年 ISBN 9-8682-0278-7
  2. ^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的义务》,雷·蒙克 著, 1990年, ISBN 0-0292-1670-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