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五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五军
国民革命军军旗
存在时期中华民国 1937年—中华民国1949年
国家或地区 中华民国
效忠于 中华民国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种类陆军军级单位
参与战役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李振球
缪培南
黄国梁
李振

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五军,前身源自陈济棠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新桂系和粤系共谋的两广事变败于南京政府、导致陈济棠下野后,第八路军撤销,重编制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由在两广事变中服从南京的陈济棠属下余汉谋出任该路军司令,原先第八路军部队被重新整编,部队番号使用国民革命军151师至160师这10个师编号,属于国民革命军中的广东系统部队,在国共内战中遭到歼灭。

抗战时期

[编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加速组织扩军投入对日作战。因应抗战形势,军委会决定将157、158两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五军,军长同样由粤系将领李振球出任,六十五军仍隶属第四路军;157师师长由黄涛担任、158师长为曾友仁。同年12月,第四路军改组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下辖部队未变。

六十五军成军后未投入上海与南京战场,主要布署在广东防御,军部设于广东惠州,157师驻扎潮州、汕头,师长兼任厦门守备司令;158师则驻扎在增城与广州市一带。民国二十七年(1938)初,157师撤出福建调整防御区,强化广州周围防御。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发动广州战役,六十五军作为广州外围守备部队,未能阻止日军登陆,而后158师先撤入广州城内,在10月21日撤出广州城,六十五军与麾下部队残部北撤广东新丰县,防御日军北上。

由于六十五军在广州战役的表现不佳,军长李振球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1月遭撤职,在同年4月才由十二集团军参谋长缪培南接任军长职务。157师在休整期间移编给同样由十二集团军所辖之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二军运用,十二集团军将同系统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四军麾下扩编的国民革命军第187师(师长孔可权)移编六十五军。同年4月,六十五军改隶第九集团军,原第十二集团军参谋长缪培南接任军长,副军长由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军长黄国梁接任。11月,军长缪培南升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副军长黄国梁粤语黃國樑接任军长。

1939年11月27日至1940年1月10日,第四战区奉命发起冬季攻势,即第四战区冬季作战,又称第一次粤北会战,六十五军由军长黄国梁率领在粤北对日军发动攻击,但没有显著战果。

民国二十九年(1940)春,国民革命军进行编制调整,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因上年桂南会战作战不力被撤裁,其辖下国民革命军第160师改隶六十五军,六十五军移编回第十二集团军,但防区仍在广东北部不变,此时麾下部队为158师(师长林延华)、160师(师长宋士台)、187师(师长张光琼)。同年5月,日军发动第二次粤北会战,六十五军作为防御部队之一,成功防御日军北上。

民国三十二年(1943)秋,158师与六十二军麾下的国民革命军第154师(师长张浩东)对调。1945年1月,六十五军参加湘粤赣战役,并于战役结束后移防浙江金华。六十五军从成军至抗战胜利之间都布署在广东,且指挥人事也都由陈济棠时代系统的中阶军官升任,并没有显著的中央化状态。

国共内战时期

[编辑]

民国三十四年(1945)9月,黄国梁辞职,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6月始由原副军长张光琼升任整编六十五师师长。

1946年5月,六十五军因国军整编计划缩编为整编第六十五师,下辖师级部队在整编中更名为154旅、160旅、187旅,北调山东参与第二次国共内战。154旅未随部队北上,其它部队编入徐州绥靖公署第一绥靖区指挥。在徐州作战期间,187旅于江苏如皋遭歼灭,旅长梁采林遭俘虏。

1947年9月,因西北战事吃紧,整六十五师师部与一六〇旅、一八七旅空运西安,一五四旅回粤编练新兵。

1948年4月,整六十五师在胡宗南统率下参与西府陇东战役,尽管国军在战役中失去延安,但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成功遏制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继续南下的意图。同年10月,整六十五师恢复军级番号,先后参加荔北战役和西北1948年冬季战役,军长李振凭战功升任新组建之国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官,统辖第一军、第三十八军、第六十五军和第九十军。

1949年,六十五军先后参加扶眉战役、陕中战役、成都战役,在部队损失惨重、战役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兵团司令官李振于同年12月25日率残部向解放军投降,此后国军不再使用第六十五军番号。

参考来源

[编辑]
书籍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戚厚杰等编著.《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ISBN 72020281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