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诗社会信用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卑诗社会信用党 British Columbia Social Credit Party | |
---|---|
成立 | 1935年 |
解散 | 2023年 |
意识形态 | |
政治立场 | 中间偏右至右翼 |
官方色彩 | 蓝色、绿色 |
卑诗省议会 | 0 / 93
|
卑诗省政治 政党 · 选举 |
卑诗社会信用党(British Columbia Social Credit Party),简称社信党(Socred),是加拿大卑诗省一个已解散的保守派政党,在20世纪后期一直主导着卑诗省的政治舞台。该党从1952年省选至1991年省选之间三十九年里,合共执政三十六年,唯一间断发生在1972年和1975年省选之间,当时新民主党在巴德威麾下首次执政。
社信党成立之初为加拿大社会信用运动一部分,致力于推广以货币改革为基础的社会信用政策。然而社信党后来摒弃该项意识型态,并渐渐成为卑诗省的主要右派政党,与左派的新民主党对垒。
该党在1991年败选,由执政党变成省议会第三大党后,一个任期内就分崩离析。1996年以后,该党在省议会中已没有代表,2001年以后甚至名存实亡。2013年,该党因在连续两次省选中未能提名两人参选而被取消政党注册。该党于2016年6月重新注册[1],并提名两名候选人参加2017年省选。该党在2020年省选中并没有提名任何候选人,并于2023年2月1日再次被取消政党注册[2]。
历史
[编辑]1952年之前
[编辑]1952年以前,卑诗省的社会信用运动分裂为多个派别。卑诗省社会信用联盟(Social Credit League of British Columbia)于1937年省选中首次提名候选人,但没有参与1941年省选。这些派系于1945年省选结成联盟,派出16名候选人,共赢得6,627票(占全省总选票的1.42%)。然而此联盟在1949年省选之前解散,分成三个不同团体各自提名候选人,分别为社会信用党、卑诗省社会信用联盟、以及选民联盟(Union of Electors),合共提名了28名候选人,共赢得14326票,占该次省选普选票的2.05%。
宾礼德时代
[编辑]20世纪中期,在卑诗新民主党前身合作社联邦联合会(Co-operative Commonwealth Federation,简称CCF)崛起下,由自由党与保守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于1952年省选前将选举制度从领先者当选改为排序复选制。由于预期保守党和自由党选民会将对方政党列为第二选择,两党都相信他们合共能获取足够票数继续执政,将CCF排除在政府以外。
与此同时,在卑诗省社会信用联盟仍受阿尔伯塔省社会信用党支配的局面下,阿尔伯塔省长文艾宁(Ernest Manning)亲自挑选从1935年起在国会下议院代表亚省麦诰德选区(Macleod)的牧师韩沙尔(Ernest George Hansell),于1952年省选以临时性质跨省领导卑诗社信党参选。社信党在该届省选表现出乎意料地理想,较上次省选多获二十万票,并获得足够的选票转移,一跃成为省议会的最大党。该党赢取19席,比左派的CCF多一席,而自由党和保守党则惨败,合共仅赢得10席。社信党并成功说服一名独立劳工派议员支持,使该党足以顺利组建少数政府。
韩沙尔本人未有在省选中竞逐省议会议席,因此意外获胜的社信党仍需一名能在省议会中领导该党的常规党魁。时任社信党主席卫恪斯(Lyle Wicks)遂召开党魁选举,仅让当选省议员的党员投票。原为保守党党员的宾礼德(W. A. C. Bennett)获取十名社信党议员支持,以过半数得票当选社信党党魁[3],并于1952年8月1日宣誓就任省长。宾礼德只是在前一年的12月在联邦进步保守党的默许支持下加入了社信党;当时联邦保守党对省级保守党为了不让自由党伙伴难堪而缺席前两次选举感到不满[4]。新任期开始九个月后,宾礼德故意让不信任动议通过,以迫使省督解散省议会,召开省选。在这次选举,社信党取得了48个议席中的28席,顺利筹组多数政府。
尽管该党在名义上是加拿大社会信用运动在卑诗省的分支,但宾礼德在考虑亚省社信党在赢得第一届政府任期后不久就曾试图推行该计划,但未能成功的经验后,决定摒弃社会信用运动,反而将社信党转变为一个保守派的民粹政党。该党成为了CCF反对者的政党,并与之抗衡。此外,社信党脱离社会信用运动后亦吸取不少联邦自由党和保守党党员支持。宾礼德偶尔仍为联邦社信党背书,但两者关系仍然脆弱。卑诗社信党最终在1971年正式与联邦社信党断绝关系,以让联邦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坚定支持者在省级层面支持该党[4]。
社信党虽支持自由市场,但宾礼德仍于1961年将卑诗省最大的私营水电企业公有化,成立了卑诗水电局(BC Hydro),以确保其不会反对省府兴建水力发电大坝的计划。社信党政府亦于1958年成立卑诗渡轮,并于1966年成立卑诗银行(Bank of British Columbia),由省政府持有25%股份。
社信党接下来连续胜出五次省选,并皆能以多数姿态执政,但于1972年省选竞选期间多番失误而告落败。当中资深党员葛菲腊(Philip Gaglardi)指责宾礼德与卑诗省年轻人脱节,并建议宾礼德于选后下台[3];这导致选民质疑社信党执政二十年后慢慢变得尸位素餐。尽管如此,当社信党仅获十席而大败予由巴德威(Dave Barrett)领导的新民主党时,还是令时人感到错愕[5]。
宾威廉时代
[编辑]宾礼德辞任党魁后,由其子宾威廉(Bill Bennett)于1973年接任。社信党在宾威廉领导下改变路线,放弃民粹主义。反之,该党变成了由联邦自由党人、基督教保守派以及财政保守派组成的联盟,并且由财政保守派为主导。
1975年省选,宾威廉透过在温哥华以外的地区赢取议席,带领社信党从巴德威手下的新民主党取回执政权。宾威廉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与其父般进行大型工程(1986年世界博览会和科基哈拉高速公路除外),并采取了财政保守的路线。尽管宾威廉的紧缩政策不无争议,社信党仍在1979年和1983年省选中成功胜选。这个政治引擎被号称为“小蓝色机器”,并主要由来自安省进步保守党的政治顾问组成。然而随着宾威廉于1986年决定退休,这个“小蓝色机器”并未能像安省的“大蓝色机器”一样,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手腕。
所有社信党执政的政府都试图限制工会的权力,并限制社会福利支出。
温德心时代
[编辑]宾威廉于1986年退休后,由社会保守派一员的温德心接任党魁[6]。他亦在同年省选中轻松带领社信党连续第四次胜选,并连续执政。
尽管当时还不明显,但温德心成为党魁及省长后,该党的衰落也随之开始。社信党内温和派系不满该党在温德心领导下倾向社会保守主义,遂转投自由党。此外社信党政府频生丑闻,加上温德心本人的古怪性格,皆令该党举步维艰。温德心亦允许他未经民选的首席秘书布大卫(David Poole)得到不少权力,促使资深阁员麦嘉恩(Grace McCarthy)辞去职位以示抗议。
衰落
[编辑]1991年,温德心因利益冲突丑闻被迫请辞[7],副省长庄思顿接任党魁兼省长,也随之成为了加拿大第一位担任省级或联邦政府首脑的女性。庄思顿也在随后的党魁选举中击败麦嘉恩,得以留任省长。庄思顿与温德心素来关系密切,因此不少人认为由她出任党魁为不智之举。甚至连时任反对党领袖,新民主党的哈葛(Mike Harcourt)后来也承认他视麦嘉恩为较强劲对手,因此希望庄思顿而非麦嘉恩出任社信党党魁。
下届省选依法需于1991年举行,但庄思顿未能为社信党收复失地。在与麦嘉恩激烈的党魁选举之后,庄思顿没有足够时间团结党内力量。社信党在这次省选中彻底地失败,较1986年省选失掉近半得票。庄思顿本人亦败予新民主党挑战者彭佩迪,失去自己的议席[8]。许多温和的社信党人皆转而支持自由党,延续了温德心任期内的趋势,甚至使自由党能从一个议会外政党一跃成为最大反对党。上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社信党遭受重创,使其从拥有绝对多数的执政党退居为第三大党,仅获得7个议席,其中包括5个庄思顿时期的阁员。
当麦嘉恩成为了庄思顿的接班人后,社信党的内斗也更为加剧。当时并非省议员的麦嘉恩于1994年2月竞逐马兹奎选区(Matsqui)议席补选,冀望借此重返省议会。马兹奎选区一向是社信党的安全议席,但她竟以不足100票之差败予自由党候选人麦德庄[9]。
社信党此后急剧崩溃;在1991年当选的7名社信党议员中,有四人退党加入改革党,导致社信党在省议会中失去官方地位。麦嘉恩不久后辞去党魁一职,由基兰德(Larry Gillanders)继任。此后,阿伯茨福德议员庄哈利(Harry de Jong)辞去了议员职务(并曾短暂考虑担任家庭联盟党领导人)。自由党在该区补选中获胜,社信党则低票落选,位居第三。代表西奥肯拿根选区的萨寄乎(Cliff Serwa)遂成为省议会内仅余一位社信党议员,而该选区正是以前宾礼德家族的政治领土。
1996年省选举行时,社信党处境已岌岌可危。该党在对上一次省议会会期中一直未能将其党魁送入议事厅,而雪上加霜的是萨寄乎已宣布退休,使该党在1952年以来首次没有议员竞逐连任。基兰德参加了党魁辩论,但在投票日前弃选,并敦促所有非社会主义政党结成统一战线对抗新民主党。不出所料,社信党仅获得百分之0.6的选票,也未能赢得任何议席。此时社信党在卑诗政坛的气数已尽,其仅余党员大多转投改革党或自由党。卑诗省社信党在失去执政权后仅一个任期就垮台,这一速度着实令人震惊,因为以亚省的社信党为例,他们在1971年省选落败后的十年内,仍至少在省议会内拥有小量议席。
2001年,在前任党魁温德心(现改革党党魁)的要求下,社信党与其他省级的右翼小党合并,组建了团结党,但很快因对团结党的管理方式不满而退出。
在2001年省选中,该党仅派出了两名候选人。米顿(Grant Mitton)在南和平河选区表现不俗,以1,726 票(17.4%)位居第二。党主席胡嘉路(Carrol Barbara Woolsey)则竞逐温哥华喜士定选区,在6名候选人中以222票(占总票数的 1.15%)排名第五。自2000年以来,该党一直没有专职领导人;可是在竞选期间,米顿成为了事实上的党魁。选后,米顿退出了社信党,并成为了卑诗党的党魁,而胡嘉路则成为该党事实上的党魁。
2005年省选,社信党仍只有两位成员参选。胡嘉路再度竞逐温哥华喜士定选区,赢得254票(占总票数1.28%)。姚载信(Anthony Yao)则出战高贵林港伯克山选区(Port Coquitlam-Burke Mountain),赢得225票(占总票数0.95%)。
该党在2009年省选中没有派出任何候选人。在2013年省选中,胡嘉路是唯一的社信党候选人,再次在温哥华喜士定选区参选,并获得355票。由于卑诗省选举法规定,在连续两次选举中推出少于两名候选人的政党必须被取消注册,因此该政党于2013年6月7日被卑诗省选举局取消注册。然而该党自2001年起便名存实亡,除近年来提名很少或根本没有提名候选人外,其网站自2005年以来仅偶尔更新,甚至自2012年2月以来就没有更新过。该党的大部分选区协会亦已于2008年取消注册。
社会信用党在2017年省选中提名了两名候选人,两人皆没当选,合计只得896票[10]。该党在2020年省选中没有派出任何候选人,并于2023年再度被取消注册。
党魁列表
[编辑]- 邾安德(Andrew Henry Jukes) ,1937年至1948年,选举人联盟派系领袖,1948年至1949年。
- 韩沙尔牧师,1952年省选的署理党魁
- 宾礼德(1952年7月15日 - 1973年11月24日)*
- 宾威廉(1973 年11月24日 - 1986 年7月30日)*
- 温德心 (1986年7月30日 – 1991年4月1日)*
- 庄思顿(1991 年4月2日 - 1992 年3月7日)*
- 威斯柏(Jack Weisberger)(署理党魁)(1992年3月7日 - 1993年11月6日)
- 麦嘉恩(1993 年11月6日 - 1994年5月)
- 韩礼和(Lyall Franklin Hanson)(署理党魁) (1994年5月)
- 萨寄乎(Cliff Serwa) (署理党魁)(1994年5月至11月)
- 基兰德(1994 年11月4日 - 1996 年 5 月 24 日)
- 殷德仁(Ken Endean)(署理党魁)(1996年5月 - 1997 年3月)
- 古诺士(Mike Culos)(1997年4月 – 2000 年4月)
- 白恩力(Eric Buckley) (2000 年 4 月 - 2000 年 10 月)
2000年10月,白恩力离开社信党,并加入卑诗党,自此社信党再无正式党魁。
其他著名社信党人物
[编辑]选举结果
[编辑]1937 年选举中,卑诗社会信用联盟推选了多名候选人,但无一人当选。
1937 年大选 | ||||
---|---|---|---|---|
候选人人数 | 议席 | 得票 | % | |
18 | 0 | 4,812 | 1.15% |
在1941年的选举中,没有候选人打着社会信用的旗号参选。
在1945年的选举中,社会信用团体联盟提名了候选人。无一人当选。
1945 年大选 | ||||
---|---|---|---|---|
候选人人数 | 议席 | 得票 | % | |
16 | 0 | 6,627 | 1.42% |
在1949年的选举中,三个不同的社会信用团体提名了候选人。无一人成功。
1949 年大选 | ||||
---|---|---|---|---|
政党名称 | 候选人
数量 |
议席 | 民众投票 | % |
社会信用党 | 7 | 0 | 8,464 | 1.21% |
社会信用联盟 | 9 | 0 | 3,072 | 0.44% |
选民联盟 | 12 | 0 | 2,790 | 0.40% |
社会信用团体合计 | 28 | 0 | 14,326 | 2.05% |
在随后的选举中,只有社信党成为了唯一一个社会信用派的政党
选举年 | 党魁 | 候选人数量 | 议席 | 得票 | 最后点票总数 仅限1952-53 | ||||||
---|---|---|---|---|---|---|---|---|---|---|---|
选前 | 选后 | 议席改变率 | 票数 | 得票率 | 得票率改变 | 票数 | 得票率 | ||||
1952 | 韩沙尔 | 47 | 0 | 19 / 48
|
- | 209,049 | 27.20% | +25.99% | 203,932 | 30.18% | |
1953 | 宾礼德 | 48 | 19 | 28 / 48
|
- | 274,771 | 37.75% | +10.55% | 300,372 | 45.54% | |
1956 | 52 | 28 | 39 / 52
|
39.3% | 374,711 | 45.84% | +8.09% | ||||
1960 | 52 | 39 | 32 / 52
|
-17.9% | 386,886 | 38.83% | -7.01% | ||||
1963 | 52 | 32 | 33 / 52
|
+3.1% | 395,079 | 40.83% | +2.00% | ||||
1966 | 55 | 33 | 33 / 55
|
- | 342,751 | 45.59% | +4.76% | ||||
1969 | 55 | 33 | 38 / 55
|
+15.2% | 457,777 | 46.79% | +1.20% | ||||
1972 | 55 | 38 | 10 / 55
|
-73.7% | 352,776 | 31.16% | -15.63% | ||||
1975 | 宾威廉 | 55 | 10 | 35 / 55
|
+250% | 635,482 | 49.25% | +18.09% | |||
1979 | 57 | 35 | 31 / 55
|
-11.4% | 677,607 | 48.23% | -1.02% | ||||
1983 | 57 | 31 | 35 / 57
|
+12.9% | 820,807 | 49.76% | +1.53% | ||||
1986 | 温德心 | 69 | 35 | 47 / 69
|
+34.3% | 954,516 | 49.32% | -0.44% | |||
1991 | 庄思顿 | 74 | 47 | 7 / 75
|
-85.1% | 351,660 | 24.05% | -25.27% | |||
1996 | 基兰德 | 38 | 7 | 0 / 75
|
-100% | 6,276 | 0.40% | -23.65% | |||
2001 | 从缺 | 2 | - | 0 / 79
|
- | 1,948 | 0.12% | -0.27% | |||
2005 | 2 | - | 0 / 79
|
- | 479 | 0.02% | -0.10% | ||||
2013 | 1 | - | 0 / 85
|
- | 384 | 0.02% | 0.00% | ||||
2017 | 2 | - | 0 / 87
|
- | 853 | 0.05% | +0.03% |
参考
[编辑]- ^ Annual Financial Report - Political Party: British Columbia Social Credit Party (PDF). Elections BC. [April 16, 2017].
- ^ Volume CLXIII, No. 6. The British Columbia Gazette. 卑诗省政府. 9 February 2023 [16 September 2023].
- ^ 3.0 3.1 Mitchell, David J. W.A.C. Bennett and the Rise of British Columbia
. 1983: 414. ISBN 0-88894-395-4.
- ^ 4.0 4.1 Morley, J. Terence; Ruff, Norman J.; Swanson, Neil A.; Wilson, R. Jeremy; and Young, Walter D., The Reins of Power: Governing British Columbia, p. 91, Douglas & McIntyre, Vancouver, 1983
- ^ Griffin, Norm; Rogers, Bruce. 1972: Dave Barrett elected Premier of B.C. (Radio program). CBC Digital Archives. CBC Radio: Sunday Magazine. 3 September 1972 [5 June 2016].
- ^ 溫德心無議席當省長. 《星岛日报》加西版. 2011-02-25 [201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8).
- ^ 夢幻花園一事有壓力 省長溫德心宣佈辭職. 《大汉公报》. 1991-03-30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1).
- ^ MacGregor, Roy. Cadman's friend in NDP's embrace. 《环球邮报》. 2005-12-08 [202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3).
- ^ Shaw, Rob. Finance minister learned frugality on Fraser Valley farm. 温哥华太阳报. May 23, 2015 [December 25,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 ^ "BC Liberals cut to minority with Greens holding balance of power", The Globe and Mail, 10 May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