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铜沟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12月6日由姆汗费焰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铜沟位置与获名来源: 施普雷运河在穆伦大坝船闸前从施普雷河分出,南面环绕渔人岛,沿着马克大街平行延伸至斯皮特尔市场,经过水下街和宫殿广场,以及军械库和御林广场,沿着博物馆岛,最后在博德博物馆处重新汇入施普雷河。这条水道从马克博物馆的岛桥到格特劳登桥被称为腓特烈运河,从那里到今天外交部所在的船闸桥段被称为船闸沟。西施普雷河支流从军械库与铁桥、佩加蒙桥、市铁路高架桥和蒙比约桥之间的段落直到汇入施普雷河的部分被称为铜沟。定位库普弗尔沟,即使对于柏林人来说也并不容易。它仅仅是长达2公里的施普雷运河的北部部分,长度不过400米。在其东岸,詹姆斯·西蒙画廊作为博物馆建筑群的新中央入口,后面是新博物馆,再往前是通往佩加蒙博物馆之桥,接着是博德博物馆的外墙、蒙比茹桥,铜沟也就是这么长了。 16世纪初,这条施普雷河支流被称为科隆市壕。1580年,首次进行了开发建设。由于一位名叫路德维希的秘密国务会议顾问曾是这里的业主,这条沟渠一度被称为路德维希沟。一座自16世纪中期到1875年矗立河岸的铸造厂一直通过船只接收铜材,这可能是铜沟获名的原因——Kupfergraben中的Kupfer的本义是“铜”。今天,延伸自博德大街的街道仍被称为“铸造厂后街”。
铜沟的历史沿革
[编辑]“绿色沟/臭水沟”: 几个世纪前,在穆伦大坝桥和蒙比茹桥之间的施普雷河主干道上还没有船舶交通。在1298至1527年的文献中,除了穆伦大坝的堤坝和洪水槽外,还提到了一座“自由拱桥”,据说位于城墙前。1578年,在科隆市壕,也就是今天的施普雷运河上建造了一座船闸。在1650年的梅姆哈德城市地图上,今天的铜沟当时被称为“施普雷的新出口”。17世纪末,柏林/科隆双城建造了一座带有墙垣、堡垒和护城河的防御工事。五十年后,墙垣被拆除,但护城河保留了下来,因为普鲁士王国承担不起清除的巨大费用。对柏林市来说,这不失为一件好事——污水可以以廉价方式处理。柏林人惯称这条水道为“绿色沟”,而对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来说,它只是条“臭水沟”。自1932至1936年建造穆伦大坝船闸以来,施普雷运河不再用于航运。留存下来的是柏林历史城区的12座桥梁,以及其两岸独特的博物馆景观。
铜沟怀抱博物馆岛与菩提树大街历史景观
[编辑]在施普雷河与施普雷运河的交汇处,经过全面修复的博德博物馆自2006年10月19日起迎接游客。由建筑师恩斯特·冯·伊赫内设计的建筑自1904年开放以来,仿佛从水中升起。伊赫内将三翼建筑围绕多个内庭院排列,直接坐落在施普雷河岸。其内部呈现为一件整体艺术作品,艺术品在华丽的楼梯、原始天花板、壁炉、门框、挂毯和家具的背景下展示。
老博物馆由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于1823至1830年建造,是古典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清晰的外部结构由18根爱奥尼亚柱和前廊、圆形大厅组成。自1904年以来,这座建筑一直收藏着希腊艺术品及珍宝库,并暂时展出埃及博物馆的艺术品。
在铜沟于申克尔的宫殿桥处结束时,也标志着菩提树下大街自此开始。桥梁连接了林荫大道、宫殿广场和施普雷岛,岛上矗立着老国家画廊和大教堂。老国家画廊源于威廉四世的草图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斯图勒的设计。庙廊式建筑及其宏伟的外楼梯于1876年3月21日正式开放,标志着“德意志艺术”的全面面相公众。在二战中,建筑遭受重创,后续年份仅进行了临时修复。1998年开始全面修复,2001年12月2日重新开放。
拆除旧教堂后,1894年开始根据朱利叶斯·卡尔·拉施多夫的设计建造柏林大教堂。1905年2月27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尽管对这座“帝国奢华”的建筑批评已持续百余年,其宏伟的建筑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位于前东柏林的战后受损大教堂,自1975年起在德国福音教会和联邦政府的支持下重建。1993年6月6日,高达114米的教堂圆顶下的讲道教堂重新开放。自1999年起,霍亨索伦家族墓也重新开放。
军械库的奠基由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于1695年下令。首任建筑师是约翰·阿诺德·内林,接着是马丁·格林贝格、安德烈亚斯·施吕特,最终由让·德·博德完成。完工时间拖延至1730年。军械库是菩提树下大街上最古老的巴洛克建筑。直到1876年,它一直用作武器库。威廉一世皇帝将其改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军队的荣誉殿堂”,魏玛共和国将其作为“普鲁士艺术收藏”,而纳粹则用作“德国英雄主义”的展示场所。经过对因轰炸受损建筑的重建,东德设立了“德国历史博物馆”。自德国统一以来,军械库成为德国历史博物馆的所在地。
军械库对面是指挥官之家。战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旧迹,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在统一后在这个具有城市建筑意义的地方重建旧指挥部以作为代表处。这一重建为霍亨索伦王朝宫殿重建的讨论开创了先例,引发了巨大争议。施普雷运河旁的建筑学院由申克尔设计,以未经粉刷的粗砖建成,被视为普鲁士工业促进的典范。在被毁后,1950年代约有90%的原始结构被重建。尽管在1958/59年“社会主义改造东德首都中心的创意竞赛”中大多数人支持保留,但1961/62年进行了拆除,并在原址建造了东德外交部。自1995/96年拆除该建筑以来,一个协会一直致力于重建和复原铜沟景观。 建筑学院对面,1897年3月22日,威廉皇帝国家纪念碑揭幕。高达21米的纪念碑及9米高的皇帝骑马雕像部分建于施普雷运河的水中,将最窄处的运河宽度从42米缩减至18米。尽管该设施在二战中未遭受重大损害,东德在1949/50年将其拆除至仅剩基座。这个基座——如同皇帝游艇港的地下拱顶——至今仍保存完好。
参考资料
[编辑]1.https://gewaesser.rudern.de/kupfergraben 2.https://www.architektur-bildarchiv.de/image/Wohnhaus-am-Kupfergraben-Berlin-2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