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龙津石桥

坐标22°19′44.46″N 114°11′41.13″E / 22.3290167°N 114.1947583°E / 22.3290167; 114.194758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19′44.46″N 114°11′41.13″E / 22.3290167°N 114.1947583°E / 22.3290167; 114.1947583

龙津石桥原貌及2010年出土的遗迹

龙津石桥,是位于香港九龙城区的一条石砌栈桥(具码头功能的桥状石砌建筑),建于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全长200米,宽2.6米,分为南、北两段,以花岗石建成,是当时全港最长和最坚固的石码头[1]。桥柱共21条。其后因海泥淤积,1892年以木材加建至300米,桥头作丁字形,筑有接官亭[2]。石桥经历多次扩建,曾在日占时期因日军扩建机场而被埋。

2008年3月,政府在启德机场原址发现龙津石桥,整个遗迹包括龙津桥、上下船平台、码头石墩、接官亭、1930年代九龙城码头水泥墩、木质防撞柱及梯级[1]

历史

[编辑]

19世纪中叶,香港洋商利用中国帆船偷运洋货入口中国,走私漏税。两广总督下令在出入香港和澳门之水道,各设海关关卡,以缉拿走私船只。当时的粤海关在已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岛以外的马湾佛头洲长洲九龙湾各设海关缉私,打击走私活动。由于海关武装缉私船只需要停泊补给,故大鹏协彭姓副将及九龙巡检倡议在九龙炮台东侧40米修建长200米的石码头,以当时九龙寨城东面小河“龙津”命名[1][3]

另外,香港在1867年至1871年期间曾经开放赌权,公开招标让人们开办赌场,不过到了1872年再次禁赌,于是很多赌场经营者就把赌场迁移到九龙寨城。九龙城寨门口对开海边,本来也有码头供来往港九的街渡停泊,但因九龙城寨赌档日盛,招徕香港的赌客到城内赌博日多,反吸引了不少洋人到九龙城游览以及进行非法活动。由于原本的码头已不敷应用,筑建龙津桥亦是时势所趋。[3]

1898年,九龙寨城前的接官亭及亭前连接龙津石桥的通道

1873年,龙津石桥开始动工兴建,1875年落成后成为九龙寨城东门与海岸连接的登岸码头,亦是九龙半岛割与英国后,中国官员由水路进入城寨的必经通道。龙津桥旁建有“接官亭”(又称龙津亭)以迎接派驻九龙寨城衙门的官员,码头停泊大鹏协左营兵船,新安县九龙巡检和大鹏协副将上任和卸任仪式都在“接官亭”举行。[1][3]

因龙津石桥的关系,经常有很多外国赌客光顾寨城的赌场,使寨城成了当时远近知名的旅游景点,加上九龙寨城的赌业因得到驻守当地的副将支持,赌客安全得到保障,因而发展迅速,同时带旺了附近九龙大街的巿集。[4][3]石桥亦促进了当地海上交通进一步发展,航线甚至远及广州和澳门等地。[3]

1892年,为解决码头因砂石冲积以致大型船只无法靠泊的问题,由九龙乐善堂集资,在龙津桥南端扩建一座长约80米、末端呈“丁”字型(宽一丈二尺,约4米)的木码头,乐善堂征收码头使用费作为慈善用途[1]。当时乐善堂设置公秤,货物在码头交收时,须秤量缴费。邻近的马头围马头涌马头角等地名,亦因龙津石桥而得名[1][5][3]

1898年,英国按《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中国官员仍可驻守九龙寨城,而龙津桥则留与中国官民使用,并议定“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且便城内官民任便行走”。及后英人以进占“新界”期间遇到乡民武力抵抗,认为事件与寨城内的官员有关,便根据专条内有关九龙寨城的附带说明中“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于翌年5月出兵强占寨城驱逐中国官兵,关闭中国海关。自此城内成为民居,中国官员和兵船失去了龙津石桥的控制权。至1910年九广铁路全线通车,龙津码头进一步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价值[3]

1915年的香港地图,右上方标注“Chinese Town”的红色地带即九龙寨城,伸出海上的龙津石桥清晰可辨

1910年,港英政府将乐善堂扩建的木码头改建为水泥码头。随着香港人口在1920年代激增,当时著名华人绅商何启区德等人合资经营之“启德营业有限公司”,在九龙湾北岸进行大规模填海兴建启德滨,龙津石桥余南段继续使用,码头北端连同岸上的龙津亭则被拆毁。1928年,港府拆卸原本的水泥码头及部分石桥,并在1875年建成之码头南端沿北131度,向海续建一段长60米的新码头,建成后命名为“九龙城码头[1],给香港的蒸汽小轮使用[3][6]

日本占领香港期间,日军在1942年起大规模扩建机场,九龙城码头随启德滨楼房一并拆卸,石桥、码头石墩及基座等被埋[1][3]

龙津亭

[编辑]
1910年的龙津石桥接官亭

龙津亭建于龙津石桥前,亦是九龙街的尽头处。亭为传统中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四边有门。亭上嵌有石额两幅︰面向寨城的石额刻有由南海出身的翰林潘仕钊在同治十三年(1873年)所题的“龙津”两字(该年亦为龙津石桥始建年份);临海的一幅则刻有“同登平荡”四字,但并无任何题名。亭内还嵌有创建碑记。龙津亭除供旅客休憩及避雨外,也有迎接官员之意,故时人称为“接官亭”。至1920年代后期因九龙城及启德滨发展计划而被拆卸,基座被埋[3]

1930年出版的《九龙乐善堂专刊》记载了政府当时曾有意“俯顺舆情”,拨出太子道衙前围道的中央草地,以“龙津门”的形式改建龙津亭,使之与鲤鱼门“互相朝对”,但计划最终没有实现[3]

龙津亭“同登平荡”的石额自1930年或之前已告遗失;面向城寨的“龙津”石制匾额则由乐善堂保留,并被安置于乐善堂义学(后改称乐善堂小学)后门门楣内侧[3][7]

考古发现

[编辑]
龙津石桥的探坑位于启德机场旧址内

启德机场在1998年停用后,政府曾委托考古专家在2003年进行考古调查,发现1924年启德滨海堤及上岸梯级,但没有发现龙津桥遗迹。2008年3月,考古学家发现一段龙津桥及9座石桥墩,政府在同年11月委托考古专家发掘,终找到1875年龙津桥、上下船平台、码头石墩、接官亭墙基基石、1930年代九龙城码头水泥墩、木质防撞柱及梯级。此外,亦发现青花瓷杯、碗、碟、枕头、陶油灯、陶缸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文物[1]。根据推测,以前接官亭的位置大概为今日富豪东方酒店,而昔日隔住太子道东的启德客运大楼则是码头石桥上岸的地方。

保育安排

[编辑]

因应龙津石桥的发现,启德发展计划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建议划定龙津桥遗迹的范围,并原址保存龙津桥遗迹,作为启德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报告于2009年3月获通过[8]。政府在2010年至2011年进行两阶段的公众参与咨询,建议设立一条阔30米的保育长廊,保育龙津石桥遗迹,并会兴建行人隧道连接石鼓垄道游乐场,让游人可步行往返九龙寨城公园,亦因应保育长廊修订启德发展计划的分区大纲图与城市设计[9]。然而,由于配合沙中线兴建及邻近地区发展,政府预期最快须待2022年后,才能正式开放[10]。2021年,龙津石桥保育长廊动工,预计将于2025-2026年落成[11]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吴伟鸿,九龙龙津桥考古发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龍城歲月—維多利亞時代九龍城:龍津石橋. 香港记忆. 2014 [2020-01-18].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龙津桥及其邻近区域”历史研究,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最终报告,2012年12月
  4. ^ 旧机场发现龙津石桥遗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08年6月21日,香港
  5. ^ 梁涛(1993年)《九龙街道命名考源》,第66页,市政局出版
  6. ^ 启德地区发现龙津桥事宜[永久失效链接],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备忘录,2008年6月26日
  7. ^ 樂善堂小學改建成過渡性房屋 提供51單位 保留多項歷史文物. 香港01. 2021-03-28 [2025-01-22]. 
  8. ^ 启德地区的龙津石桥遗迹[永久失效链接],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备忘录,2009年12月4日
  9. ^ 启德发展计划与保育龙津石桥遗迹相关的城市设计优化建议[永久失效链接],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备忘录,2011年6月15日
  10. ^ “龙津桥遗迹保留可‘近观’建30米长廊 不设玻璃罩”《星岛日报》A21,2011年5月14日
  11. ^ 建築署-啟德龍津石橋保育長廊. [2024-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