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韦雷托战役
罗韦雷托战役(法语:Bataille de Rovereto)发生于1796年9月4日,是法国大革命战争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间的一场战役。此役由拿破仑·波拿巴的法国“意大利军团”与保罗·达维多维奇指挥的奥军分队交锋,发生于奥军司令维尔姆泽发动的第二次曼托瓦解围行动期间,当时奥军高层派遣达维多维奇所部留守阿迪杰河谷上游的特伦托,同时维尔姆泽亲率主力经东侧的布伦塔河谷南下,然后经巴萨诺向西南进军至曼托瓦,试图解除法军对该地的围城。
然而拿破仑的下一步行动出乎奥军预料之外。他率领三个师沿西侧的阿迪杰河谷向北进攻,以优势兵力压制达维多维奇,并在9月4日午后击溃奥军,迫使达维多维奇大举向北撤退。此一胜利使拿破仑得以移动至东侧的布伦塔河谷上游,然后经该河谷向南追击维尔姆泽,在巴萨诺战役中击败后者,最终将其围困于曼托瓦城内。
背景
[编辑]1796年3月,拿破仑·波拿巴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司令,随即在同年4月发动入侵皮埃蒙特的作战。法军先在蒙特诺特之战歼灭一支冒进的奥军部队,成功分开撒丁军与奥地利军,接着透过内线作战数次击败已被分割的反法同盟联军,让一支远大于己的联军部队损失惨重,迫使无力对敌的撒丁王国签署停战协议退出战争。撒丁王国的崩溃使北意大利的联军陷入劣势,法军在5月7日经皮亚琴察渡过波河向奥军进攻,威胁奥军的左翼和其与曼托瓦要塞的联系,逼迫奥军放弃米兰公国,渡过阿达河向东撤退[1]。5月10日,法军击败奥军后卫,夺下渡过阿达河的重要道路洛迪桥。随后几天,奥军继续向东撤退过明乔河,等待从蒂罗尔前来的援军。5月30日,拿破仑率军经博尔盖托大桥强行渡过明乔河,奥军被击退后撤往阿迪杰河谷[2]。6月3日,法军已完全包围了北意大利最重要的要塞曼托瓦[3]。
7月15日,法军开始对曼托瓦要塞发动进攻。与此同时,奥地利司令约翰·彼得·德·博利厄被撤职,由陆军元帅维尔姆泽接管指挥,其组织的解围行动共有5万士兵参与,从蒂罗尔兵分两路向法军进攻,分别为维尔姆泽亲率的主力部队与阔斯达诺维奇指挥的次要部队[4]。7月29日,奥军主力部队击退法军后,继续向曼托瓦推进。7月30日,拿破仑放弃围攻曼托瓦,集结部队向阔斯达诺维奇的次要部队进攻[5]。他在8月3日至4日多次派出部队打击奥军,在切断奥军退路后迫使3,000名士兵投降。8月5日,拿破仑率部队转而向奥军主力部队进攻,在卡斯蒂廖内战役中击退对手,使奥军匆忙撤回特伦托[6]。
8月26日,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下令立即发动第二次解围曼托瓦行动。维尔姆泽的新任参谋长弗朗茨·冯·劳尔遂制定进攻计划,计划如下:保罗·达维多维奇2万人的部队留守特伦托,维尔姆泽亲率2.6万人经东侧的布伦塔河谷南下向巴萨诺进军,在与巴萨诺的奥军会合后,其部队转向西南方,经莱尼亚戈进军曼托瓦[7]。劳尔在战略分析中提到:“法军在近期战斗中损失惨重,尚未完全恢复战力,也未获得足够增援”。他自信地认为,法军将不会发动新的攻势,因此有足够时间让奥军顺利展开增援行动。
然而,法国政府实际上策划了一项战略计划,下令法国“意大利军团”向北通过布伦纳山口,与莫罗将军在巴伐利亚地区的部队会合。拿破仑于是下令沃布瓦师、马塞纳师及奥热罗师共3.3万人经西侧的阿迪杰河谷向特伦托推进,余下的1.3万多人则继续围攻曼托瓦,并防守维罗纳至莱尼亚戈的阿迪杰河防线[7]。
战斗
[编辑]9月1日,维尔姆泽麾下的部队开始经东侧的布伦塔河谷南下,先是奥军中将卡尔·菲利普·塞博滕多夫指挥的约4,100人,后是彼得·阔斯达诺维奇指挥的4,600人。而在西侧阿迪杰河谷上游特伦托周边的保罗·达维多维奇则有19,555人,但其中仅有13,695人能立即投入战斗。他将约瑟夫·菲利普·武卡索维奇与约翰·鲁道夫·冯·斯波克将军的旅部署在罗韦雷托附近,罗伊斯-格赖茨亲王海恩里希将军的旅部署在特伦托,约翰·劳顿将军的旅部署在瓦尔泰利纳,约翰·格拉芬将军的旅部署在福拉尔贝格。其中后两者的部队由于距离较远,无法提供即时的支援[8]。
法军方面,沃布瓦将军率领1万兵力驻扎在加尔达湖以西。他下令让·约瑟夫·吉厄将军的旅透过搭船前进,而其余两个旅则沿伊德罗湖北行,进抵湖泊北端的里瓦-德尔加尔达。沃布瓦麾下的部队会合后,开始向东进军罗韦雷托。与此同时,拿破仑下令马塞纳率1.3万人沿阿迪杰河谷向北推进,而奥热罗的九千人则艰难地穿越维罗纳北方的山区[9]。
9月3日,马塞纳在阿拉突袭武卡索维奇所率的一千五百名奥军,并将其击退至阿迪杰河东岸的马可。武卡索维奇试图向达维多维奇示警,然而后者当时正在特伦托与维尔姆泽会议。沃布瓦则于纳戈-托尔博莱击溃罗伊斯-格赖茨旅的一部,并准备进攻莫里西岸的奥军阵地。此时,符姆泽尔虽已得知法军迫近特伦托,却仍坚持按照计划经由东侧的布伦塔河谷行动[9]。
天刚破晓,马塞纳的师便向马可的奥军发动攻击。其麾下克洛德-维克托·佩兰将军率领一支半旅沿主干道直接进攻,而让·约瑟夫·马格德莱娜·皮容则夺取侧翼高地。奥军在激战后为避免被包围而撤退,马塞纳随即展开猛烈追击,击溃多个奥军编队。之后当法军进抵罗韦雷托时,武卡索维奇再度集结部队顽强抵抗,但到了正午后只能带着残余部队及约翰·鲁道夫·冯·斯波克旅向卡利亚诺撤退。而此时,沃布瓦亦已成功夺取莫里[10]。
达维多维奇派遣卡尔·魏登费尔德上校及普赖斯步兵团第24团驻守于阿迪杰河谷,意图掩护奥军撤退,但该团因前期战斗损失惨重、数次失去阵地而士气低落。法军在埃尔泽阿·奥古斯特·库赞·德·多马坦将军指挥的炮兵支援下,以纵队猛烈进攻,成功突破奥军防线。武卡索维奇与斯波克原以为魏登费尔德能够稳固掩护,遂在抵达卡利亚诺后命部队生火做饭。岂料法军突袭营地,使毫无防备的奥军陷入溃败,残存者四散而逃[10]。
后果
[编辑]法军在罗韦雷托战役有750人伤亡,而奥军则为3,000人伤亡或被俘,并有25门火炮与7面军旗被缴获[11]。保罗·达维多维奇于当日夜晚撤出特伦托前往拉维斯。9月5日上午,安德烈·马塞纳率部进入特伦托,而沃布瓦也在不久后进入。此时,拿破仑发现维尔姆泽计划经东侧的布伦塔河谷南下,决定不与莫罗部会合,而是前往布伦塔河上游从后方进攻维尔姆泽指挥的奥军主力[12]。
拿破仑非但没有率全军沿阿迪杰河谷向南撤退,反而命令沃布瓦以1万兵力封锁特伦托以北的峡谷,而其余2.2万人大举沿奥军撤退的同一路线全速追击维尔姆泽。此举极为冒险,因为在行动期间,法国“意大利军团”将完全依赖当地所能获取的补给,若在布伦塔河谷遭遇哪怕是短暂的阻滞,都可能导致军队在阿尔卑斯山腹地陷入饥荒[13]。
9月5日,沃布瓦率部渡过阿维西奥河,在拉维斯进攻达维多维奇,将后者驱向更北。拿破仑随后下令奥热罗师前往莱维科泰尔梅追击维尔姆泽,并派遣马塞纳师紧跟其后[14]。上述两师最终于9月7日在普里莫拉诺与奥军交火,并于8日在巴萨诺战役与奥军主力爆发决战[15][16]。
注脚
[编辑]- ^ Haythornthwaite(1993年),第10页
-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129-132页
- ^ Chandler(2009年),第89页
-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150-151页
- ^ Haythornthwaite(1993年),第11页
-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173页
- ^ 7.0 7.1 Boycott-Brown(2001年),第418-419页
- ^ Boycott-Brown(2001年),第418页
- ^ 9.0 9.1 Boycott-Brown(2001年),第421-423页
- ^ 10.0 10.1 Boycott-Brown(2001年),第424-426页
- ^ Smith(1998年),第122页
- ^ Boycott-Brown(2001年),第427-428页
- ^ Chandler(2009年),第97页
- ^ Boycott-Brown(2001年),第428-429页
- ^ Smith(1998年),第123页
- ^ Colson & Mikaberidze(2022年),第343页
参考文献
[编辑]- (英文)Boycott-Brown, Martin. The Road to Rivoli: Napoleon's First Campaign. Cassell. 2001. ISBN 978-0304353057.
- (英文)Chandler, David G.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Scribner. 2009. ISBN 978-1439131039.
- (英文)Colson, Bruno; Mikaberidze, Alexander (编).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Napoleonic Wars: Fighting the Napoleonic Wars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ISBN 978-1108284721.
- (英文)Haythornthwaite, Philip. Napoleon's Campaigns in Italy. Bloomsbury USA. 1993. ISBN 978-1855322813.
- (英文)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 (中文)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全集:1796年意大利战局 4. 商务印书馆. 2019. ISBN 978-710016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