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韋雷托戰役
羅韋雷托戰役(法語:Bataille de Rovereto)發生於1796年9月4日,是法国大革命战争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間的一場戰役。此役由拿破崙·波拿巴的法國「意大利軍團」與保羅·達維多維奇指揮的奧軍分隊交鋒,發生於奧軍司令維爾姆澤發動的第二次曼托瓦解圍行動期間,當時奧軍高層派遣達維多維奇所部留守阿迪杰河谷上游的特伦托,同時維爾姆澤親率主力經東側的布倫塔河谷南下,然後經巴薩諾向西南進軍至曼托瓦,試圖解除法軍對該地的圍城。
然而拿破崙的下一步行動出乎奧軍預料之外。他率領三個師沿西側的阿迪杰河谷向北進攻,以優勢兵力壓制達維多維奇,並在9月4日午後擊潰奧軍,迫使達維多維奇大舉向北撤退。此一勝利使拿破崙得以移動至東側的布倫塔河谷上游,然後經該河谷向南追擊維爾姆澤,在巴薩諾戰役中擊敗後者,最終將其圍困於曼托瓦城內。
背景
[编辑]1796年3月,拿破崙·波拿巴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司令,隨即在同年4月發動入侵皮埃蒙特的作戰。法軍先在蒙特諾特之戰殲滅一支冒進的奧軍部隊,成功分開薩丁尼亞軍與奧地利軍,接著透過內線作戰數次擊敗已被分割的反法同盟聯軍,讓一支遠大於己的聯軍部隊損失慘重,迫使無力對敵的薩丁尼亞王國簽署停戰協議退出戰爭。薩丁尼亞王國的崩潰使北意大利的聯軍陷入劣勢,法軍在5月7日經皮亞琴察渡過波河向奧軍進攻,威脅奧軍的左翼和其與曼托瓦要塞的聯繫,逼迫奧軍放棄米蘭公國,渡過阿達河向東撤退[1]。5月10日,法軍擊敗奧軍後衛,奪下渡過阿达河的重要道路洛迪橋。隨後幾天,奧軍繼續向東撤退過明喬河,等待從蒂羅爾前來的援軍。5月30日,拿破崙率軍經博爾蓋托大橋強行渡過明喬河,奧軍被擊退後撤往阿迪杰河谷[2]。6月3日,法軍已完全包圍了北義大利最重要的要塞曼托瓦[3]。
7月15日,法軍開始對曼托瓦要塞發動進攻。與此同時,奧地利司令約翰·彼得·德·博利厄被撤職,由陸軍元帥維爾姆澤接管指揮,其組織的解圍行動共有5萬士兵參與,從蒂羅爾兵分兩路向法軍進攻,分別為維爾姆澤親率的主力部隊與闊斯達諾維奇指揮的次要部隊[4]。7月29日,奧軍主力部隊擊退法軍後,繼續向曼托瓦推進。7月30日,拿破崙放棄圍攻曼托瓦,集結部隊向闊斯達諾維奇的次要部隊進攻[5]。他在8月3日至4日多次派出部隊打擊奧軍,在切斷奧軍退路後迫使3,000名士兵投降。8月5日,拿破崙率部隊轉而向奧軍主力部隊進攻,在卡斯蒂廖内战役中擊退對手,使奧軍匆忙撤回特伦托[6]。
8月26日,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下令立即發動第二次解圍曼托瓦行動。維爾姆澤的新任參謀長弗朗茨·馮·勞爾遂制定進攻計畫,計劃如下:保羅·達維多維奇2萬人的部隊留守特倫托,維爾姆澤親率2.6萬人經東側的布倫塔河谷南下向巴薩諾進軍,在與巴薩諾的奧軍會合後,其部隊轉向西南方,經莱尼亚戈進軍曼托瓦[7]。勞爾在戰略分析中提到:「法軍在近期戰鬥中損失慘重,尚未完全恢復戰力,也未獲得足夠增援」。他自信地認為,法軍將不會發動新的攻勢,因此有足夠時間讓奧軍順利展開增援行動。
然而,法國政府實際上策劃了一項戰略計劃,下令法國「意大利軍團」向北通過布伦纳山口,與莫罗將軍在巴伐利亞地區的部隊會合。拿破崙於是下令沃布瓦師、馬塞納師及奥热罗師共3.3萬人經西側的阿迪杰河谷向特伦托推進,餘下的1.3萬多人則繼續圍攻曼托瓦,並防守维罗纳至莱尼亚戈的阿迪杰河防線[7]。
戰鬥
[编辑]9月1日,維爾姆澤麾下的部隊開始經東側的布倫塔河谷南下,先是奧軍中將卡爾·菲利普·塞博滕多夫指揮的約4,100人,後是彼得·闊斯達諾維奇指揮的4,600人。而在西側阿迪傑河谷上游特伦托周邊的保羅·達維多維奇則有19,555人,但其中僅有13,695人能立即投入戰鬥。他將约瑟夫·菲利普·武卡索维奇與約翰·魯道夫·馮·斯波克將軍的旅部署在罗韦雷托附近,羅伊斯-格賴茨親王海恩里希將軍的旅部署在特伦托,約翰·勞頓將軍的旅部署在瓦尔泰利纳,約翰·格拉芬將軍的旅部署在福拉尔贝格。其中後兩者的部隊由於距離較遠,無法提供即時的支援[8]。
法軍方面,沃布瓦將軍率領1萬兵力駐紮在加尔达湖以西。他下令讓·約瑟夫·吉厄將軍的旅透過搭船前進,而其餘兩個旅則沿伊德羅湖北行,進抵湖泊北端的里瓦-德尔加尔达。沃布瓦麾下的部隊會合後,開始向東進軍罗韦雷托。與此同時,拿破崙下令馬塞納率1.3萬人沿阿迪杰河谷向北推進,而奧熱羅的九千人則艱難地穿越維羅納北方的山區[9]。
9月3日,馬塞納在阿拉突襲武卡索维奇所率的一千五百名奧軍,並將其擊退至阿迪杰河東岸的馬可。武卡索維奇試圖向達維多維奇示警,然而後者當時正在特倫托與維爾姆澤會議。沃布瓦則於纳戈-托尔博莱擊潰羅伊斯-格賴茨旅的一部,並準備進攻莫里西岸的奧軍陣地。此時,符姆澤爾雖已得知法軍迫近特倫托,卻仍堅持按照計畫經由東側的布倫塔河谷行動[9]。
天剛破曉,馬塞納的師便向馬可的奧軍發動攻擊。其麾下克洛德-維克托·佩蘭將軍率領一支半旅沿主幹道直接進攻,而讓·約瑟夫·馬格德莱娜·皮容則奪取側翼高地。奧軍在激戰後為避免被包圍而撤退,馬塞納隨即展開猛烈追擊,擊潰多個奧軍編隊。之後當法軍進抵羅韋雷托時,武卡索維奇再度集結部隊頑強抵抗,但到了正午後只能帶著殘餘部隊及約翰·魯道夫·馮·斯波克旅向卡利亚诺撤退。而此時,沃布瓦亦已成功奪取莫里[10]。
達維多維奇派遣卡爾·魏登費爾德上校及普賴斯步兵團第24團駐守於阿迪杰河谷,意圖掩護奧軍撤退,但該團因前期戰鬥損失慘重、數次失去陣地而士氣低落。法軍在埃爾澤阿·奧古斯特·庫贊·德·多馬坦將軍指揮的砲兵支援下,以縱隊猛烈進攻,成功突破奧軍防線。武卡索維奇與斯波克原以為魏登費爾德能夠穩固掩護,遂在抵達卡利亞諾後命部隊生火做飯。豈料法軍突襲營地,使毫無防備的奧軍陷入潰敗,殘存者四散而逃[10]。
後果
[编辑]法軍在羅韋雷托戰役有750人傷亡,而奧軍則為3,000人傷亡或被俘,並有25門火砲與7面軍旗被繳獲[11]。保羅·達維多維奇於當日夜晚撤出特伦托前往拉维斯。9月5日上午,安德烈·马塞纳率部進入特伦托,而沃布瓦也在不久後進入。此時,拿破崙發現維爾姆澤計劃經東側的布倫塔河谷南下,決定不與莫羅部會合,而是前往布倫塔河上游從後方進攻維爾姆澤指揮的奧軍主力[12]。
拿破崙非但沒有率全軍沿阿迪杰河谷向南撤退,反而命令沃布瓦以1萬兵力封鎖特伦托以北的峽谷,而其餘2.2萬人大舉沿奧軍撤退的同一路線全速追擊維爾姆澤。此舉極為冒險,因為在行動期間,法國「義大利軍團」將完全依賴當地所能獲取的補給,若在布倫塔河谷遭遇哪怕是短暫的阻滯,都可能導致軍隊在阿爾卑斯山腹地陷入饑荒[13]。
9月5日,沃布瓦率部渡過阿維西奧河,在拉维斯進攻達維多維奇,將後者驅向更北。拿破崙隨後下令奥热罗師前往莱维科泰尔梅追擊維爾姆澤,並派遣馬塞納師緊跟其後[14]。上述兩師最終於9月7日在普里莫拉諾與奧軍交火,並於8日在巴薩諾戰役與奧軍主力爆發決戰[15][16]。
註腳
[编辑]- ^ Haythornthwaite(1993年),第10页
-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129-132页
- ^ Chandler(2009年),第89页
-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150-151页
- ^ Haythornthwaite(1993年),第11页
-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173页
- ^ 7.0 7.1 Boycott-Brown(2001年),第418-419页
- ^ Boycott-Brown(2001年),第418页
- ^ 9.0 9.1 Boycott-Brown(2001年),第421-423页
- ^ 10.0 10.1 Boycott-Brown(2001年),第424-426页
- ^ Smith(1998年),第122页
- ^ Boycott-Brown(2001年),第427-428页
- ^ Chandler(2009年),第97页
- ^ Boycott-Brown(2001年),第428-429页
- ^ Smith(1998年),第123页
- ^ Colson & Mikaberidze(2022年),第343页
參考文獻
[编辑]- (英文)Boycott-Brown, Martin. The Road to Rivoli: Napoleon's First Campaign. Cassell. 2001. ISBN 978-0304353057.
- (英文)Chandler, David G.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Scribner. 2009. ISBN 978-1439131039.
- (英文)Colson, Bruno; Mikaberidze, Alexander (编).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Napoleonic Wars: Fighting the Napoleonic Wars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ISBN 978-1108284721.
- (英文)Haythornthwaite, Philip. Napoleon's Campaigns in Italy. Bloomsbury USA. 1993. ISBN 978-1855322813.
- (英文)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 (中文)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全集:1796年意大利战局 4. 商务印书馆. 2019. ISBN 978-710016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