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
外观
汉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 | |
---|---|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公布 | |
时代 | 汉朝 |
出土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1995年) |
现藏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
入录 | 2013年(第三批) |
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是一件东汉晚期双层两面纹毛织物[2]。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1995年出土于营盘古城及古墓群15号墓[3],是一具被称为“营盘美男”的印欧人种木乃伊所穿衣物。
简介
[编辑]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原料主要是羊毛、羊绒[4]。衣长117厘米, 通袖长193厘米,腰围92厘米。左下襟接缝一块狭长三角形卷藤花树纹罽,两袖下半截接缝彩条纹罽[3]。是由红、黄两色经纬按排列比 1∶1 平纹交织[5]。
样式与图案
[编辑]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纹样对称规整,每六组两两相对的人或动物以石榴树为轴组成一区 (长77厘米、宽约120厘米)。人物分别是是手持矛、盾、剑之类兵器并表现出不同的对练姿态的裸体、大眼、高鼻、卷发的男性。其人物造型受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影响[5][6]。或认为是古希腊爱神厄洛斯[1]。每两组人物间隔一组对牛或羊[5],兽纹是波斯装饰艺术中常见的纹样[6]。故体现出古多种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与波斯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2]。
染料来源
[编辑]通过微观形貌观测和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HPLC-MS)的分析,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中的红色系、蓝色系、黄色毛织物以及黄色丝织品分别由茜草、靛青、本地的胡杨叶和黄檗染成[7]。
展览
[编辑]2015年,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在浙江杭州西湖博物馆参展《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文物展[8]。
2017年,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参展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文物展[9]。
2019年11月1日,北京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开展,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为参展的70件(组)文物之一[1]。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记者:倪伟、浦峰. “小河公主”领衔新疆文物进京,北大博物馆年度大展启幕. 编辑:白爽;校对:李项玲. 新京报网. 2019-10-31 [2019-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简体中文).
- ^ 2.0 2.1 李文瑛. 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罽. 西域研究. 2000, (04): 64. doi:10.16363/j.cnki.xyyj.2000.04.008.
- ^ 3.0 3.1 周金玲; 李文瑛; 尼加提; 哈斯也提.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发掘简报. 文物. 1999, (01): 4–16+97–102+1–2.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1999.01.001.
- ^ 张明宇. 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 ^ 5.0 5.1 5.2 楼淑琦. 新疆营盘人兽树纹罽袍的修复与保护.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 21 (01): 59–62. doi:10.16334/j.cnki.cn31-1652/k.2009.01.019.
- ^ 6.0 6.1 周金玲. 营盘墓地出土文物反映的中外交流. 文博. 1999, (05): 59–64.
- ^ 周旸. “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精品珍赏. 文物天地. 2018, (03): 67–71.
- ^ 施佳秀. 数件国宝级文物亮相杭州“丝路之绸”大展(图). 中国新闻网. 2015-09-15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 ^ 赵梅. 新疆50件文物赴香港参展 这10件国家一级文物你见过几个?. 都市消费晨报、亚心网. 2017-12-02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