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漢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布
2019年記者浦峰拍攝的罽袍部分圖案[1]
時代漢朝
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尉犁縣(1995年)
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入錄2013年(第三批)

紅地對人獸樹紋ㄐㄧˋ是一件東漢晚期雙層兩面紋毛織物[2]。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1995年出土於營盤古城及古墓群15號墓[3],是一具被稱為「營盤美男」的印歐人種木乃伊所穿衣物。

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 現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簡介

[編輯]

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原料主要是羊毛、羊絨[4]。衣長117厘米, 通袖長193厘米,腰圍92厘米。左下襟接縫一塊狹長三角形卷藤花樹紋罽,兩袖下半截接縫彩條紋罽[3]。是由紅、黃兩色經緯按排列比 1∶1 平紋交織[5]

樣式與圖案

[編輯]

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紋樣對稱規整,每六組兩兩相對的人或動物以石榴樹為軸組成一區 (長77厘米、寬約120厘米)。人物分別是是手持矛、盾、劍之類兵器並表現出不同的對練姿態的裸體、大眼、高鼻、捲髮的男性。其人物造型受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的影響[5][6]。或認為是古希臘愛神厄洛斯[1]。每兩組人物間隔一組對牛或羊[5],獸紋是波斯裝飾藝術中常見的紋樣[6]。故體現出古多種文化(希臘、羅馬文化與波斯文化)互相融合的藝術特徵[2]

染料來源

[編輯]

通過微觀形貌觀測和液相色譜法-質譜聯用(HPLC-MS)的分析,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中的紅色系、藍色系、黃色毛織物以及黃色絲織品分別由茜草靛青、本地的胡楊葉和黃檗染成[7]

展覽

[編輯]

2015年,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在浙江杭州西湖博物館參展《絲路之綢:起源、傳播與交流》文物展[8]

2017年,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參展國家文物局主辦的《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文物展[9]

2019年11月1日,北京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主辦的「千山共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開展,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為參展的70件(組)文物之一[1]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記者:倪偉、浦峰. “小河公主”领衔新疆文物进京,北大博物馆年度大展启幕. 編輯:白爽;校對:李項玲. 新京報網. 2019-10-31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9) (簡體中文). 
  2. ^ 2.0 2.1 李文瑛. 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罽. 西域研究. 2000, (04): 64. doi:10.16363/j.cnki.xyyj.2000.04.008. 
  3. ^ 3.0 3.1 周金玲; 李文瑛; 尼加提; 哈斯也提.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发掘简报. 文物. 1999, (01): 4–16+97–102+1–2.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1999.01.001. 
  4. ^ 張明宇. 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 東北師範大學. 2008. 
  5. ^ 5.0 5.1 5.2 樓淑琦. 新疆营盘人兽树纹罽袍的修复与保护.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09, 21 (01): 59–62. doi:10.16334/j.cnki.cn31-1652/k.2009.01.019. 
  6. ^ 6.0 6.1 周金玲. 营盘墓地出土文物反映的中外交流. 文博. 1999, (05): 59–64. 
  7. ^ 周暘. “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精品珍赏. 文物天地. 2018, (03): 67–71. 
  8. ^ 施佳秀. 数件国宝级文物亮相杭州“丝路之绸”大展(图). 中國新聞網. 2015-09-15 [2019-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5). 
  9. ^ 趙梅. 新疆50件文物赴香港参展 这10件国家一级文物你见过几个?. 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 2017-12-02 [2019-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