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绿色贸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绿色贸易(英语:Green trading)涵盖了各种环境金融产品,像是二氧化碳市场、二氧化硫酸雨)市场、氮氧化物臭氧)市场、可再生能源证书能源效率认证等。所有这些新兴或成熟的环境金融产品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新兴的低碳经济中投资清洁能源获利。

世界各国为了促进绿色贸易市场的发展都出台了激励政策,可以帮助各国加速向绿色能源转型。观察碳市场和二氧化硫市场后发现,将环境产品商业化更有可能对环保有利,因为推动减碳变得有利可图,所以商人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排放量高且频繁排放的企业。[1]

美国自愿碳市场资助了很多环境科技项目。虽然目前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减碳,但仍有很多公司正在开发减碳技术以消除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对于无法减碳的排放可能会通过碳抵消市场来弥补。因为企业知道自己资助的项目正在开发清洁能源,在未来可以提高能源效率。

2008年11月, Verus Carbon Neutral公司将亚特兰大弗吉尼亚高地的17家企业联合起来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碳中和地区。他们目前资助了Valley Wood的碳封存项目,该项目是第一个通过芝加哥气候交易所验证的此类项目。[2][3]

分类方式

[编辑]

构成绿色贸易内涵的绿色商品及服务,可分为A、B两类:

“A类”指直接用于环境保护或恢复之相关商品或服务,如污染防治设备及服务、废水处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碳储存技术等。

“B类”则是指自生产、消费、回收、弃置之全生命周期所生对环境及生态之冲击小于传统产品的商品或服务,又称“环境有益商品”(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e Products, EPP),可细分为二种:

  • 使用不同之材料、设计、制程使其对环境生态之冲击减少,如各种节能家电,使用自然纤维(黄麻、竹)制成之纺织品,绿色食品等。
  • 使用全新之材料、元素、技术所开发之传统商品的替代物,如LED灯泡、太阳能电池、电子纸等。

绿色贸易与一般贸易的差别

[编辑]
  • 绿色贸易除受价格及功能的影响外,并且受其“绿色”(环境友善)程度的影响。
  • 绿色贸易的比较利益不单取决于生产成本,而取决于生产成本及环境成本之总和。
  • 绿色贸易为提升环境品质之手段之一,而环境是公共财,因此政府介入绿色贸易之程度甚深。
  • 绿色贸易提供绿色商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影响大企业的国际采购政策。
  • 绿色贸易将重新定义国家竞争力,国际贸易规则也可能因此重写。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Ellerman, Denny. Are cap-and-trade programs more environmentally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regulation? (PDF). Moving to Markets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Lessons from Twenty Years of Experience. October 2003 [26 Oct 2014]. 
  2. ^ Jay, Kate, First Carbon Neutral Zone Cre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Reuters, November 14,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7, 2009) 
  3. ^ Auchmutey, Jim, Trying on carbon-neutral trend,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 January 26, 200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