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收錄標準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提議將WP:關注度改名

[編輯]
通過:
「關注度」已正名「收錄標準」。Sanmosa 熱烈慶賀「關注度」正名「收錄標準 2025年1月19日 (日) 13:00 (UTC)[回覆]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WP:關注度施行許久,但近期本人注意到有許多新用戶或其餘人士會望文生義,將該方針指引名稱「關注度」望文生義理解為類似「觸及度」或「點擊量」的東西,在實際工作中造成極大不便。現新開議題,共議新名。

介於該方針指引內容與特殊性,本人在站外同幾位用戶討論後,目前有幾個方案:

  1. 模仿日文維基百科的「WP:特筆性」(值得特別下筆寫作的內容)
  2. WP:收錄標準
  3. 收錄價值
  4. 收錄指引
  5. 收錄標準指引

2025年1月2日 (四) 08:49 (UTC)補充劃線文字:

  1. 「收錄標準專題指引」(以專題指引形式呈現,下屬各指引獨立成條
  2. 可寫性
  3. 獨立成條標準

目前包括shizhao君與其餘維基人另表示,收錄標準一詞會因為範圍過廣致使需要收錄包括NOT等在內更多原有指引,問題在於原關注度只是收錄標準的一部分,有一解決方案是將該指引以專題形式表現,以「收錄標準專題指引」為名,下列「通用收錄標準指引」等。該方案優點在於除現有Notability指引外亦可將NOT與侵權指引等包含在內,亦滿足獨立成條性質。

我另外想說的是,前一次討論拘泥於「價值」「標準」「指引」而未取得共識,希望今次討論可以不要介意這些小問題,現在討論已經取得基本改名共識,倘若就此放棄未免過於可惜。「收錄價值」與「收錄標準」一詞因為過於模糊不清故此我(-)反對使用,至於「指引」與否倒是無所謂,因為就算成為維基百科方針指引也未必需要在名稱後面加註相關名詞。我會(+)傾向支持使用「特筆性」與「收錄指引」。各位也可以讀一下維基百科:既非關注,也非度作為參考。 --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1:05 (UTC)[回覆]

先前討論:維基百科:集中討論/關注度指引改名事宜(2023年1月)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1月1日 (三) 11:09 (UTC)[回覆]
傾向「收錄標準」,「特筆性」太不符合現代漢語習慣。--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日 (三) 11:09 (UTC)[回覆]
故此本人有特別註明特筆性來自日文維基百科,倒不如說,正是因為不符合現代漢語習慣,所以讓人看見了會想點進去了解而不是掃一眼就望文生義。
現在我在AFC審核草稿期間,不知道遇見多少次望文生義認為關注度=點擊次數或者其他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要推動改名。--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1:21 (UTC)[回覆]
我之前也意識到了「難以理解」恰恰可能具有某種優勢,不過我仍然不太贊成為了這種優勢而使用不合現代漢語語感的日文漢字詞。--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日 (三) 12:17 (UTC)[回覆]
我覺得可以先列為候選名稱,慢慢來談要不要用比較好。--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2:21 (UTC)[回覆]
@Peacearth自由雨日SickManWP水餃喵ImingSanmosa魔琴Ericliu1912Yfdyh000ATSunAfterRainMilkyDeferHotaru NatsumiATannedBurgerFradonStarMykolaHKNishino AsukaAllervousZhaoFJxWenChuanHighwayYumetoElectronicGhostAir7538ASidJonathan5566神秘悟飯S8321414GhrenStangSCP-2000LuciferianThomasShizhaoA2569875ShyangsLeiemCwekWong128hkPexEricDewadipperBluedeckKirkLUBorschtsKenny023桐生ここDidaictorHualinXMNPsycho CSLBureibuNekoJane9306ATannedBurger--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1:18 (UTC)[回覆]
另復知原提案發起人@UjuiUjuMandan。--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1:22 (UTC)[回覆]
建議把原討論的人都ping來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1月1日 (三) 11:34 (UTC)[回覆]
好,等我一下。--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2:03 (UTC)[回覆]
@井上麻雀喵0xDeadbeef花開夜31cc阿南之人Manchiu--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3:13 (UTC)[回覆]
不要擠牙膏式的ping法好嗎...--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日 (三) 13:19 (UTC)[回覆]
不要忘記ping一次最多只能50人。我重寫的ping模組我可清楚得很。--MilkyDefer 2025年1月1日 (三) 13:34 (UTC)[回覆]
@MilkyDefer我吐槽的原因是他用10+1+1+1+1+1+1+...這種ping法--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日 (三) 14:14 (UTC)[回覆]
@August0422--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3:21 (UTC)[回覆]
(+)支持用「收錄標準」。--Allervous迷い星のように叫ぼう 2025年1月1日 (三) 23:24 (UTC)[回覆]
直接修改留言是Ping不到的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1月2日 (四) 06:51 (UTC)[回覆]
@Talimu0518。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1月3日 (五) 07:15 (UTC)[回覆]
(+)支持。見論述wp:既非關注,也非度。--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5年1月2日 (四) 14:50 (UTC)[回覆]
(+)支持,新手容易混淆觀念。--ByH1995留言2025年1月5日 (日) 03:39 (UTC)[回覆]
(+)支持。「關注度」早該改了,可以根據Wikipedia:集中討論/關注度指引改名事宜進一步討論,得到新的共識。--Hexexie 2025年1月1日 (三) 11:19 (UTC)[回覆]
依據歷史討論紀錄,那時候還是糾結在「收錄指引」還是「收錄標準指引」還是「收錄標準」,建議以投票調查解決。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5年1月1日 (三) 11:39 (UTC)[回覆]
(+)支持:社群苦「關注度」久矣--人間百態,獨尊變態(討論)(簽名) 2025年1月1日 (三) 11:26 (UTC)[回覆]
(+)支持更改,多年來令許多新手摸不清相關概念。--維基病夫❤️邊緣人小組·簽到·🕯Jimmy Carter 1924~2024 2025年1月1日 (三) 11:30 (UTC)[回覆]
(+)支持,「關注度」之名實在難懂,改成「收錄標準」就好很多,另外也見到有人提案「收錄價值」一名。-- ElectronicGhost👻 2025年1月1日 (三) 11:43 (UTC)[回覆]
價值也不行,Notability是一條邊界,既不是程度也不是價值--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日 (三) 13:17 (UTC)[回覆]
維基百科:既非關注,也非度。--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4:45 (UTC)[回覆]
(+)支持。之前無共識實在是太可惜了,希望這次可以解決這一長期問題。--碟之舞📀💿 2025年1月1日 (三) 11:44 (UTC)[回覆]
(+)支持。同前次討論意見。--在下荷花請多指教歡迎簽到2025年1月1日 (三) 11:56 (UTC)[回覆]
(+)支持改名,個人傾向於使用「收錄標準」。—FradonStar祝各位2025年諸事順遂! 2025年1月1日 (三) 11:57 (UTC)[回覆]
(+)支持改名為「知名度」,「Notability」在中文的意思是「知名度」,以音樂條目為例,知名度可用於該專輯/歌曲有沒有登上公認排行榜或入圍重要性高的頒獎典禮獎項。--Sinsyuan✍️5️⃣0️⃣8️⃣ 2025年1月1日 (三) 12:03 (UTC)[回覆]
(-)強烈反對:我在AFC計劃審草稿,見過各種各樣的以藝人為主題寫成的草稿,現在用「關注度」都有一大堆人跑來用各種各樣的內容農場來源跟點擊量問都這樣了為什麼還不算有關注,您要是真推動用知名度,到時候我的工作量就更大了⋯⋯
況且您這個方案跟現在的「關注度」一樣都是原創翻譯,我不認為換成這個方案會讓現在的情況有什麼改變。--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2:16 (UTC)[回覆]
(-)強烈反對:「知名度」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比「關注度」還要更大。--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日 (三) 12:17 (UTC)[回覆]
另外我不理解Sinsyuan為什麼留言時經常多縮進一(幾)格(我已經調整)。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日 (三) 12:19 (UTC)[回覆]
關注度根本不是度,不要混淆。--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日 (三) 13:15 (UTC)[回覆]
多倫多方臉也是一個「知名度」相當高的人物,畢竟他的粉絲數量很多。請問您覺得他適合被寫進維基百科?--NishinoAsuka 2025年1月1日 (三) 18:30 (UTC)[回覆]
(+)支持改名。 --窩法乙烷 兒法夢碎 2025年1月1日 (三) 12:11 (UTC)[回覆]
(+)支持改名,傾向「收錄標準」,但上面有人提到的「收錄價值」也不錯。--冥王歐西里斯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2:14 (UTC)[回覆]
(!)意見2種都可以,但是如果用收錄標準,且明確定義標準的內容,有助於操作及判斷。--Rastinition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2:18 (UTC)[回覆]
贊成Rastinition之意見。--Hualin🎗️希望の星は青霄に昇る Commons|Talk 2025年1月1日 (三) 17:10 (UTC)[回覆]
(+)支持「收錄標準」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日 (三) 12:29 (UTC)[回覆]
考慮到此問題,我亦支持命名為「獨立成條標準」。--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08:47 (UTC)[回覆]
等我加一下。--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8:48 (UTC)[回覆]
(+)支持:「notability」一詞如果形容的是某件事物引起了人們的足夠關注和討論(也就是足夠引人注目)的話,那麼用「關注度」這個詞就是可以的。但在維基百科當中,一個條目是否值得被收錄看的不只是這個條目描述的主體的受關注的程度,還看的是像被可靠來源詳細介紹這樣的客觀標準,多倫多方臉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雖然他在中文互聯網社群中相當知名,「受關注的程度」也比較高。但能夠查到的詳細地介紹他的可靠來源並不是特別多(我唯一能查到的就是美國之音的這個來源,不過我看這個來源的性質有點類似於個人訪談類的節目?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它就屬於第一手來源)。所以這個人是否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條件」(或者就如同塔里木君所說的「收錄標準」)就是值得懷疑的了。所以基於我的上述觀點,我支持這一更名。--NishinoAsuka 2025年1月1日 (三) 12:30 (UTC)[回覆]
介於此前曾有過討論時未能就「收錄指引」「收錄標準指引」「收錄標準」取得共識之情況,這次本人僅列舉收錄標準一詞。但如果以我本人來講,我比較喜歡「特筆性」一詞。
「特筆性」來源於日文維基百科,同中文站現行的「WP:關注度」一樣。這個詞的特點在於,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不符合現代漢語習慣。但我在回覆自由雨日的時候也有提到,夠特殊、夠另類、不符合現行習慣的這個詞可以有效防止望文生義現象繼續產生。假如我們採用這個詞彙,那麼讀者或不熟悉情況的編者在看見時必然會被這個詞所吸引,從而點入該頁面閱讀相關內容,從而杜絕望文生義情況。
現在情況是,中文站內為該方針指引使用「關注度」一詞,我在AFC計劃審核草稿期間不止一次遇到過,有編者或讀者在自己的草稿被拒絕後前來提問:
「為什麼我草稿的主題不符合標準?我明明已經列舉了[各種可靠或不可靠內容]作為參考來源,更何況點擊數已經[數字]了,怎麼可能不符合標準?!你們維基百科太爛了!」
上述我列舉的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狀況。這種情況大概率是這位用戶望文生義,從而介於自己對方針的錯誤認知做出的判斷。我遇見的大部分情況都可以總結為認為「關注度=點擊數/瀏覽量/轉載數/刊登文章數」等等,現行方案早就不適合編輯需求,故此我提請改名。--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2:48 (UTC)[回覆]
「特筆性」一詞根據下文地球君的解釋,就是「足以特別(或值得特別)動筆來寫條目的」性質。不過這裏的「特別」到底指的是哪方面「特別」?哪裏「特別」?還是需要專門來解釋一下,不然容易被某些不明白所以然的新手所曲解。所以我覺得與其將該指引的名稱改為「特筆性」,還不如改成更加貼切和易懂的「顯著性」。--NishinoAsuka 2025年1月1日 (三) 18:27 (UTC)[回覆]
考慮到下文Shizhao的觀點,既然「收錄標準」或「收錄條件」定義太過寬泛,其不僅包括「Notability」,還包括不能侵權、維基百科不是什麼等等因素。那麼將該指引當前的名稱「關注度」改成「顯著性」可不可以?「Notability」的中文含義大致是「值得注意的(或顯著的)性質」,「顯著性」在這裏的意思就是這篇條目所描述的主體在所有可靠來源當中是否足夠重要(也就是它在可靠來源當中的「顯著性」是否很強),是否足夠被可靠來源進行有效且獨立的介紹。請問其他維基人對此還有什麼疑問嗎?--NishinoAsuka 2025年1月2日 (四) 10:37 (UTC)[回覆]
顯著性聽着也很有道理——敬頌冬綏 ZhaoFJx() 2025年1月2日 (四) 12:48 (UTC)[回覆]
這裏 說明一下,我提出的「收錄價值」應該是「notability」的翻譯。方針的改名問題我保持(=)中立。--ItMarki探討人生 2025年1月1日 (三) 12:31 (UTC)[回覆]
價值也不行,Notability是一條邊界,既不是程度也不是價值--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日 (三) 13:18 (UTC)[回覆]
本人(+)支持名稱變更且變更後名稱的前兩字是「收錄」,然而在「收錄」後跟進的詞語則值得斟酌,例如是偏向指導的「指引」,還是表明底綫的「原則」,抑或是說明性質的「標準」。
PS:粵維將 WP:Notability 稱作「收錄指引」,而韓維將其稱作「條目登載標準문서 등재 기준)」。--Didaictor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3:04 (UTC)[回覆]
我兩年前的意見保持一致,傾向支持改為「收錄標準」。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日 (三) 13:13 (UTC)[回覆]
兩年前的討論因為未能在標準指引中取得共識,故此未能成功推動改名。我希望這次不要拘泥於這種小問題,如果可以改變當然最好不過。「指引」一詞未必需要放在名稱中,維基百科的方針也並非每條都有寫上「XX方針」。--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3:16 (UTC)[回覆]
(+)支持,本人支持改為「收錄標準」--August0422討論頁 2025年1月1日 (三) 13:25 (UTC)[回覆]
(+)支持改名至收錄標準。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1月1日 (三) 13:32 (UTC)[回覆]
(!)意見:所以有無人告訴我上一次失敗的原因? (PS如果這一次成功了,我可以寫一篇相關的論述) --MilkyDefer 2025年1月1日 (三) 13:38 (UTC)[回覆]
暴論:集中討論導致的。--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3:43 (UTC)[回覆]
認同改名為「收錄標準」。--~~Sid~~ 2025年1月1日 (三) 13:42 (UTC)[回覆]
(*)提醒@塔里木君,除非您有特殊情況,否煩請別ping我,謝謝。--花開夜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4:00 (UTC)[回覆]
本人對先前發生的事件感到遺憾與抱歉,亦撤銷相關自我隔離禁制,惟站務事關重大,改名亦為必須,諸維基人均有參加討論之權利,故今次誠邀閣下前來參加相關討論,望君前嫌盡釋,共議方針。--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6:28 (UTC)[回覆]
(+)支持,這樣我們之後審核就不會這麼麻煩了--Kanshui0943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5:21 (UTC)[回覆]
改成收錄標準或者收錄指引。--Alice_8585 音游如命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5:24 (UTC)[回覆]
(!)意見「收錄範圍」一詞是否合適?——Huangsijun17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6:42 (UTC)[回覆]
不合適,會寫成列表。--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6:43 (UTC)[回覆]
(+)支持「特筆性」或「收錄標準」,二者各有其優點。「特筆性」個人認為可理解為「足以特別動筆寫條目的性質」,且新手比較不會望文生義。「收錄標準」則是可以方便向新手介紹。-Peacearth留言2025年1月1日 (三) 17:37 (UTC)[回覆]
(+)支持「收錄標準」。--PC2025年1月1日 (三) 18:25 (UTC)[回覆]
(+)支持 收錄標準就挺好的——敬頌冬綏 ZhaoFJx() 2025年1月1日 (三) 18:39 (UTC)[回覆]
(+)支持很有創造性的一個改變。-- 2025年1月1日 (三) 22:56 (UTC)[回覆]
(+)支持「收錄標準」。--Wolfch (留言) 2025年1月2日 (四) 00:27 (UTC)[回覆]
如果WP:N的第一節可以足夠解釋「關注度」作為一個維基百科術語所產生的作用,那麼我不認為改或不改有很大的實際意義。所謂將「關注度」理解為「知名度」或「點擊量」等,只說明了他們在撰寫條目前可能沒有閱讀(或認真閱讀)過關注度指引,以及其他相關的可供查證方針、可靠來源指引等。想辦法讓他們有更大的機會可以在動筆之前先理解清楚維基百科的規則,比在這裏改名有意義得多。條目的受眾是所有讀者,術語的受眾是維基人和打算成為維基人的人,作為一個術語,我不認為「關注度」非常罪大惡極,比如在座的各位都能清楚理解「關注度」代表什麼意思,那沒有理由假定其他人不能接受。->>Vocal&Guitar->>留言 2025年1月2日 (四) 02:19 (UTC)[回覆]
問題在於關注度只是收錄標準的一部分,收錄標準還包括了不能侵權、維基百科不是什麼那一大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1月2日 (四) 02:32 (UTC)[回覆]
「收錄准入標準」「收錄遴選標準」?——Huangsijun17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3:18 (UTC)[回覆]
顯然是前者,收錄標準是一個門檻,而不是從眾多條目里選出什麼東西來符合標準,我覺得後者約等於在說關注度是「度」。--—FradonStar祝各位2025年諸事順遂! 2025年1月2日 (四) 03:40 (UTC)[回覆]
這個東西當然不是「度」,不過我想如果說可以的話應當從「收錄方針」或「收錄標準」中二選一。--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6:25 (UTC)[回覆]
實在不行『撰錄標準』也是可行的。-- 2025年1月2日 (四) 03:50 (UTC)[回覆]
有任何區別嗎……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07:15 (UTC)[回覆]
@Shizhao改叫「門檻」如何?倘若確實有範圍過廣的問題,那使用門檻一詞如何?既不會像收錄標準一樣範圍過廣,而又符合我們現行方針實際使用情況,畢竟確實是最基礎的門檻。--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6:36 (UTC)[回覆]
有什麼區別?「門檻」就不包括NOT了?關鍵問題是「關注度」的核心語義是「獨立成條(的標準/門檻)」,只要沒點出這層含義,就沒法解決Shizhao說的問題。--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06:44 (UTC)[回覆]
目前本人有一個解決方案,即為將該指引寫成專題,然後其餘各notability指引再獨立成條。大專題名為「收錄指引專題」,其餘如通用收錄指引等再另寫,NOT這些可以收錄在內。--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6:49 (UTC)[回覆]
迷惑,從沒聽過將方針/指引降為專題的。--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06:52 (UTC)[回覆]
可能本人解釋有誤,應為「專題指引」。--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6:58 (UTC)[回覆]
而且你這麼做跟本次討論一點關係都沒有,仍然要解決「notability」一詞的翻譯問題。--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06:53 (UTC)[回覆]
剩餘包括不了的直接在原方針內註明不就好了麼⋯⋯--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7:00 (UTC)[回覆]
啥??我的意思是notability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必須有一個中文詞彙去對應。你這麼做並沒有解決翻譯問題,反而還造成notability指引被弱化成子指引。--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07:02 (UTC)[回覆]
本人先前已經提到「特筆性」一詞,下文的@WenChuanHighway亦有「撰遴性」一詞供使用。--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7:05 (UTC)[回覆]
那不就還是回到這詞的翻譯問題(即修改「關注度」一詞)了嗎……你提的「改成專題」完全和這一問題無關了。--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07:11 (UTC)[回覆]
個人偏向『撰遴性』這一說法,另外新人不看的問題可以由其導師在『新手主頁』說明,也就是說一定要利用上導師這個工具。-- 2025年1月2日 (四) 03:44 (UTC)[回覆]
不必把一個作為維基百科基礎支撐性質的名詞描摹得這麼晦澀吧,讓導師來教什麼的是在同時增加導師和新用戶的時間成本,「收錄標準」這樣的詞彙是相當明了易懂的呀--—FradonStar祝各位2025年諸事順遂! 2025年1月2日 (四) 03:54 (UTC)[回覆]
前文本人已經講過,晦澀難懂也有避免新手想入非非直接望文生義的作用。雖說公路君的名稱也不錯,但目前共識還是傾向於使用更為簡潔易懂的「收錄標準」,二者皆有可行之處。--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6:12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在『您的導師』一欄有導師歡迎語,在歡迎語中加入要求看方針即可-- 2025年1月2日 (四) 10:44 (UTC)[回覆]
不認為新手一定會看那邊的東西。倘若假定他們真的會看,也許我們現在就沒那麼多工作量了。--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11:25 (UTC)[回覆]
(-)強烈反對:「關注度」一詞本就屬於中文站內早前自行創造出的原創翻譯詞彙,況且現在你也知道不會有太多人去讀並且理解不了這個詞的意思。非常遺憾的,維基百科用戶來到這裏是為了編輯貢獻,而不是充當他人的教師,我們也沒有很多時間去教會他們。如果閣下願意,那就請你自己去教吧。並非罪大惡極才要被改掉,也沒有人說「關注度」這個詞罪大惡極。
另外,你只是自己覺得在座的各位都理解關注度是什麼意思,不要把維基人都想成接受過良好教育並且具備理解溝通能力的人。我對閣下的詭辯言論表示遺憾。--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6:21 (UTC)[回覆]
如果今天的名字是什麼諾塔比利性,本身名字沒有奇怪的含意,那我認同你的說法,不需要去改;但今天的關注度字面上的意思關注程度根本不是Notability。--SunAfterRain 2025年1月2日 (四) 07:31 (UTC)[回覆]
雖然不反對修改為收錄標準,但是這個名稱之前求聞百科就用過。----甜甜圈認為2025年台灣惡臭木毛的一年 2025年1月2日 (四) 04:12 (UTC)[回覆]
方臘用過「永樂」年號並不妨礙朱棣選擇使用「永樂」年號。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2日 (四) 04:40 (UTC)[回覆]
提醒一下,是「收錄標準」,另外現在維基新聞那邊用於討論站務的頁面名叫「茶館」,與求聞百科相同,既然已有先例,我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6:32 (UTC)[回覆]
求聞是求聞,維基是維基,只要是對維基好的東西就當然可以用,和求聞沒有任何關係。求聞都說了要把維基好的一面學習過去,我希望維基人不要看到是求聞的東西就唯恐避之而不及。--—FradonStar祝各位2025年諸事順遂! 2025年1月2日 (四) 06:38 (UTC)[回覆]
本人擔心有部分人會議求文使用,該名稱為由拒絕使用「收錄標準」甚至是反對更名。按照站內現在的情況只要一提到求聞以及其網站的論述,來自香港和台灣的維基人很大概率會聯想到OA2021。(例如在相關討論中引用論述來描述中國大陸人士對社群的偏見)----甜甜圈認為2025年台灣惡臭木毛的一年 2025年1月3日 (五) 02:59 (UTC)[回覆]
這不重要吧?--碟之舞📀💿 2025年1月2日 (四) 08:38 (UTC)[回覆]
「收錄標準」一詞在現行WP:關注度原文裏面本來就有,跟其它網站有啥關係。--Haohaoh4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8:41 (UTC)[回覆]
確實是沒考慮到站內條目,
中有提及「收錄標準」一詞。只不過那個指引提及了關注度這個名稱存在問題。----甜甜圈認為2025年台灣惡臭木毛的一年 2025年1月2日 (四) 09:40 (UTC)[回覆]
(+)支持關注度易造成誤解,而且「通用關注度指引」裏面本來原文就用了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如下這樣的字眼。兩個詞混用很容易讓人覺得「收錄標準」和「關注度」是兩個不同概念。具體用詞我覺得「收錄指引」更好一些,因為標題叫「指引」肯定能吸引新人進去看,同時既不像「關注度」這樣易望文生義,也不會像文言文那樣過於晦澀,容易讓人看不懂。而且「收錄標準」用詞聽起來包括的範圍過大,還是用指引表達要準確一些。如果要強調是「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的話,獨立條目收錄指引?WP:可獨立收錄條目?--Haohaoh4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09:03 (UTC)[回覆]
是「獨立成條」指引/標準,「獨立條目收錄指引/標準」依然具有「獨立條目內部內容收錄指引/標準」的語義,即Shizhao說的問題。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09:09 (UTC)[回覆]
@Talimu0518special:diff/85524182不要修改他人已經回復過的留言,若要修改,應表示出新增的留言並加上修改時間(五個波浪線簽名),否則構成歪曲討論。--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07:01 (UTC)[回覆]
(+)支持收錄標準一詞。--Leiem留言·簽名·維基調查 2025年1月2日 (四) 09:12 (UTC)[回覆]
(+)支持更名,贊成使用收錄標準,但(-)反對使用「特筆性」。 Iming 彼女の愛は、甘くて痛い。 2025年1月2日 (四) 11:27 (UTC)[回覆]
(+)支持:支持改名。--Bowleerin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13:42 (UTC)[回覆]
(+)支持方案1(模仿「特筆性」)或方案2(「收錄標準」),不過本人對Talimu君這句正是因為不符合現代漢語習慣,所以讓人看見了會想點進去了解而不是掃一眼就望文生義很感興趣,因此更(+)傾向支持模仿「特筆性」。然而"筆"需要改成中文更常見的動詞。--😺水餃喵與他的討論頁🤝 2025年1月2日 (四) 14:24 (UTC)[回覆]
(+)支持。早該改改了,個人傾向「可收錄性」。--BigBullfrog𓆏2025年1月2日 (四) 14:36 (UTC)[回覆]
感覺不太符合中文文法⋯⋯--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14:41 (UTC)[回覆]
(+)支持:支持改為收錄標準。—Jane ·· 2025年1月2日 (四) 14:39 (UTC)[回覆]
(+)支持:支持收錄標準,但我更支持模仿日維,寫成更詳細的「創建獨立條目的標準」。--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14:58 (UTC)[回覆]
或者按字面分析「關注度」的原詞「notability」:note(記錄)+able(可)+ity(性),從而翻譯成「可收錄性」。--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15:02 (UTC)[回覆]
謝絕原創翻譯⋯⋯不過「特筆性」一詞實際上就是來自日文維基百科,我本人也比較支持一點。--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15:13 (UTC)[回覆]
別胡言亂語。《非原創研究》是內容方針,不約束方針指引本身(哪條方針指引不是中維編者的「原創研究」?)。「特筆性」是日文,中文沒有這個詞,你直接把日文漢字移植過來也是在原創翻譯。--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日 (四) 15:31 (UTC)[回覆]
「特筆性」不是中文,請大家不要隨便照抄日本漢字詞。至於原創翻譯這件事情,本提問就是notability的現翻譯不好,也沒有合適的其他現成翻譯,才要討論出一個新方案來(擺手),所以大夥其實都是在新創。--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15:37 (UTC)[回覆]
個人更支持「可收錄性」這個翻譯,至少它能夠更好兼容目前用法:「可收錄性的有效證明」聽起來確實比「符合收錄標準的有效證明」順嘴--Trz1118留言來人救救金屬學材料科學條目們吧 2025年1月2日 (四) 15:28 (UTC)[回覆]
這個提案剛提出三天,就已經拿到這麼多意見,上次改名提案拘泥於「價值」「標準」「指引」而未能形成共識,但現在改名傾向以及共識已經很明顯了。我打算先放着五到七天再宣佈形成共識,給更多朋友一點時間,到時候再投票也不遲。--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2日 (四) 20:10 (UTC)[回覆]
那些無數頁面裏面積年累月了那麼多「關注度」三個字都要統統被改掉嗎?這工程太大了吧?--Txkk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3:31 (UTC)[回覆]
又要產生一個歷史遺留問題。--Txkk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3:32 (UTC)[回覆]
換句話說,不是因為改名而產生歷史遺留問題,而是因為沒有改名才導致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工作中的困難,都是因為當年本地社群確定要用「關注度」作為Notability的中文譯名而導致的。現在我們做的就是在解決問題。閣下現在根本是本末倒置,我勸你多讀一讀我們的討論再評價。--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3:52 (UTC)[回覆]
害怕工程太大而不去做,荒謬程度跟因噎廢食沒有什麼兩樣,更何況這不是你該考慮的事情。--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3:44 (UTC)[回覆]
方針和模板里的改了應該就行了,模板很多用的是英文"Notability",中文的關注度留個重定向唄。--Haohaoh4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3:47 (UTC)[回覆]
2018年改善意推定,2021年改名字空間,好像也不是什麼大工程。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1月3日 (五) 05:28 (UTC)[回覆]
(&)建議 拋磚引玉一個落實方案供參考()
WP:關注度 移動到 WP:新名字,不留重定向;
然後新建WP:關注度,寫寫發生了什麼,文末軟重定向到新名字;
WP:新名字繼承了編輯歷史,按照指引閱讀關注度方針的維基人也不會感到困惑「這倆是一個東西嗎?」--敬頌冬綏 ZhaoFJx() 2025年1月3日 (五) 04:02 (UTC)[回覆]
(!)意見 移動到新名稱,舊名稱作為別名保留重定向、[新名稱]頁面中稍作提及,各方針指引中稍後改成新名稱(我傾向延後一下,如一個月,以便適應、觀察反饋),就可以了。歷史存檔、討論等均不用動。同時,建議不要禁止與糾正其他人使用哪個稱呼。--YFdyh000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4:30 (UTC)[回覆]
(!)意見:要不我們先確定社群達成了更名的共識?然後第二階段討論改為什麼名字。--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4:06 (UTC)[回覆]
閣下所言甚是,根據上述討論,社群對更名以及達成了共識,甚至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社群在要改什麼名字這點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識。但是本提案才剛提出三天就直接宣佈共識達成我感覺為期過早,原計劃中最早也要等到1/5(提案發起第五日)再宣佈,不過就現在看來多等兩天也只是有更多人支持更名而以。
@Ericliu1912我想看看您的意見。--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4:11 (UTC)[回覆]

階段性總結,以及下一步討論

[編輯]

請問是否可以認為以下結論成立:

  1. 已存在明確的共識認為「關注度」一詞不合適,應該改名;
  2. 對於要改成什麼名字暫無共識暫未正式開始討論以達成共識。

如果是的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碟之舞📀💿 2025年1月3日 (五) 04:11 (UTC)[回覆]

非常棒,現在我完全可以認為該結論業已成立,那麼我們直接開始下一步吧。
不過有一點我必須指出,現在對於要改什麼名字絕非「暫無共識」,而是還沒進行較為正式之改名討論,我們現在先把維基人們Ping來,下面繼續討論或是投票。--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4:16 (UTC)[回覆]
復知@Tigerzeng--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4:23 (UTC)[回覆]
再次召喚各維基人:
@Peacearth自由雨日SickManWP水餃喵ImingSanmosa魔琴Ericliu1912Yfdyh000ATSunAfterRainMilkyDeferHotaru NatsumiATannedBurgerFradonStarMykolaHKNishino AsukaAllervousZhaoFJxWenChuanHighwayYumetoElectronicGhostAir7538ASidJonathan5566神秘悟飯S8321414
@GhrenStangSCP-2000LuciferianThomasShizhaoA2569875ShyangsLeiemCwekWong128hkPexEricDewadipperBluedeckKirkLUBorschtsKenny023桐生ここDidaictorHualinXMNPsycho CSLBureibuNekoJane9306ATannedBurger--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7:24 (UTC)[回覆]
「收錄標準」可,但「獨立形成條目的門檻」也還算可以,至少日文維基百科的標題大概就是這個(獨立記事作成の目安)。--Allervous迷い星のように叫ぼう 2025年1月3日 (五) 07:47 (UTC)[回覆]
我的觀點已經在上方的初步討論中列明,這裏不再贅述。--NishinoAsuka 2025年1月3日 (五) 07:55 (UTC)[回覆]
是的,你現在甚至可以將第一項加黑了。(中文維基百科極度少見的壓倒性共識,我看了這麼久幾乎是第一次見到)--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6:54 (UTC)[回覆]
根據上方討論,多數意見贊成「收錄標準」一詞作為新名稱,亦有部分維基人贊成「特筆性」作為新名稱。因此,本人懇請各位維基人就使用「收錄標準」還是「特筆性」表達意見。--Iming 彼女の愛は、甘くて痛い。 2025年1月3日 (五) 07:28 (UTC)[回覆]
(-)反對不合現代漢語用法的「特筆性」一詞。支持「收錄標準」——但若考慮到Shizhao說的「收錄標準」本身涵義遠比notability廣(即notability的重點是「獨立撰寫條目的門檻」而非「收錄內容的標準」)的問題,也支持我前面提出的「獨立成條標準/獨立成條門檻」等。--自由雨日🌧️❄️ 2025年1月3日 (五) 07:31 (UTC)[回覆]
直接叫「條目收錄標準」即可與內容標準區別,「獨立成條標準」稍複雜。𝐻.𝑁𝑎𝑡𝑠𝑢𝑚𝑖2025年1月3日 (五) 07:35 (UTC)[回覆]
當借詞即可。而且「特」和「筆」也是日文從古代漢語借過去的字(而且我猜是直接借過去的詞),古代漢語本身就有「特別」「寫作」之義。我不覺得中文維基百科用古漢語彙造詞有什麼不妥的。現代漢語還是太現代了,少有先秦風範。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1月3日 (五) 07:53 (UTC)[回覆]
另外,《新時代英漢大詞典》將「notability」譯作「顯著,顯要性」,因此也不反對邵煦提出的對notability一詞的直譯「顯著性」(或「顯要性」等),不過我亦擔心「顯著性」(是否)仍存在使新手誤解為「出名程度」等不正確含義的風險。--自由雨日🌧️❄️ 2025年1月3日 (五) 07:40 (UTC)[回覆]
我認為這種翻譯和「關注度」的問題是一樣的,會被望文生義。𝐻.𝑁𝑎𝑡𝑠𝑢𝑚𝑖2025年1月3日 (五) 08:00 (UTC)[回覆]
我覺得「顯著性」一詞比「關注度」更合適。顯著性指的是這個條目所描述的主體在可靠來源中是否足夠顯著,強調的是其是否在可靠來源當中深入記錄。但是「關注度」僅僅強調的是條目描述主體「被關注」的廣泛性,相較於「顯著性」一詞而言還是有些膚淺。--NishinoAsuka 2025年1月3日 (五) 08:10 (UTC)[回覆]
單獨這麼看是沒錯的,但也僅僅是從立意上講沒錯。「顯著性」和「關注度」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是望文生義,新手一看「顯著性」,覺得「這個人/東西在我關注的領域裏面影響非常顯著了啊,那肯定符合了」,然後就被提刪條目,「關注度」同理。換「關注度」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這個詞會被新手望文生義,換成「顯著性」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𝐻.𝑁𝑎𝑡𝑠𝑢𝑚𝑖2025年1月3日 (五) 08:21 (UTC)[回覆]
如果照您這麼說的話,那好像除了直接使用「Notability」,或者是這個詞的直譯「諾忒性」之外沒有別的更好選項了?--NishinoAsuka 2025年1月3日 (五) 08:00 (UTC)[回覆]
其實更好的選擇是跳出notability這個詞,關注回WP:N本身規定了怎麼樣的一個東西。WP:N事實上規定的就是「怎麼樣算是可以為某個對象寫一個獨立的條目」,也就是獨立寫成條目的對象選擇標準,自然可以使用「(條目)收錄標準」。𝐻.𝑁𝑎𝑡𝑠𝑢𝑚𝑖2025年1月3日 (五) 08:08 (UTC)[回覆]
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採用「收錄標準」這一名稱的話,就會出現我和Shizhao老師所說的定義寬泛的問題?--NishinoAsuka 2025年1月3日 (五) 08:34 (UTC)[回覆]
WP:NOT和WP:COPY這些實際上是內容標準,關注點在於「怎麼寫」,WP:N是「能不能寫」。我會覺得「收錄標準」實際上沒有很寬泛,在WP:N中現有的「收錄」就是說「把某個對象寫進維基百科」而不是「某段文字寫入維基百科」,關乎的是「能不能寫」,而不是「怎麼寫」。如果實在覺得不妥,加上「條目」兩個字就可以完全和內容標準區別開,從而沒有問題了。𝐻.𝑁𝑎𝑡𝑠𝑢𝑚𝑖2025年1月3日 (五) 08:49 (UTC)[回覆]
其實我還是挺喜歡「足道度」的,不過自由雨日在站外指出「足」作「值得」講一般用於疑問或否定(如,微不足道、不足為外人道、何足委任、何足掛齒),不過硬要用我覺得也不是不行。另外,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還有「堪、可以。如:足供參考、足慰吾懷、足以自豪」一條,我覺得「足道度」也能當「堪」講。說不符合關注度也可以直接說「不足道」,不過有點傷人。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1月3日 (五) 07:44 (UTC)[回覆]
意思上是沒問題,但是足道是文言,度是現代歐化漢語,這種詞真的好嗎?--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7:52 (UTC)[回覆]
(?)異議:這個東西當然不是度,如果用「足道性」也可以,詳情請見WP:既非關注,也非度。--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7:54 (UTC)[回覆]
我們必須用抽象名詞時,除了用歐化漢語詞綴似乎沒什麼其他可能。不然就直接用「」字,「足道理」,足道之理。用「」字似乎也行,就是「足道道」會有點怪。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1月3日 (五) 07:57 (UTC)[回覆]
我是感覺「足」和「道」兩個字的這種用法很有文言氣息,不是很會在現代漢語中廣泛單獨出現,更多是在成語當中出現,拆出來造詞讀着總覺得怪怪的。𝐻.𝑁𝑎𝑡𝑠𝑢𝑚𝑖2025年1月3日 (五) 08:00 (UTC)[回覆]
同感,不建議使用文言。--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12 (UTC)[回覆]
吐槽:對「足道」第一反應是足浴。建議使用現代標準漢語。同樣反對「特筆」。不要在名稱上製造門檻。--YFdyh000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23:08 (UTC)[回覆]
觀諸此前討論,社群就「關注度」一詞是否更名已有共識,惟對於具體選用詞彙,論點尚各有千秋。本人認為,可以為此舉行投票表決,近日並應籌備之,社群可先行決定選制(如投票輪數、資格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月3日 (五) 08:05 (UTC)[回覆]
先收集大家所有的命名意見再說吧。--Iming 彼女の愛は、甘くて痛い。 2025年1月3日 (五) 08:08 (UTC)[回覆]
我也給一個自己的觀察:就我看來,這裏大部分的意見其實是支持改為「收錄標準」的,有鑒於重大修改應獲得絕大多數的同意,將這裏的結論直接確立為改為「收錄標準」其實也沒有甚麽大問題。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3日 (五) 08:10 (UTC)[回覆]
不過上述討論其實並不正式,有草率通過之虞⋯⋯--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23 (UTC)[回覆]
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一致通過並無不妥。建議討論維持7-14天後即可就已形成的共識行公示之事,不認為有必要執行投票。--Iming 彼女の愛は、甘くて痛い。 2025年1月3日 (五) 08:28 (UTC)[回覆]
(-)反對:討論維持7日即已熱度消逝,最好進行大規模投票,以使眾人參加。--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31 (UTC)[回覆]
2025年1月3日 (五) 12:25 (UTC)修改:

本人給出的流程提案如下:

1.自本提案開始之日起(1/1-1/5)為收集相關名稱期,期間供諸維基人討論溝通,收集期結束後即進入投票期;
進入第一輪候選名稱的有(收集中):「特筆性」、「收錄標準」、「獨立成條標準/門檻」、「足道性」。
2.投票期(1/5-1/12)啟動兩輪投票。投票門檻為編輯數破千且為延伸確認用戶,投票將決定最終中文維基百科Notability方針之最終名稱。此事事關重大,請各位維基人商議。--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9:11 (UTC)[回覆]
介於截至目前僅有五個候選名稱,本人認為兩輪投票可能過於冗長,提議將投票消減至一輪,不知各位意見如何?--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8:08 (UTC)[回覆]
(+)支持--PC 2025年1月3日 (五) 18:17 (UTC)[回覆]
若要進入投票的話,不反對僅投一輪。--冥王歐西里斯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00:06 (UTC)[回覆]
考慮到這裏的意見仍然還是如我所説的大部分意見支持改為「收錄標準」,感覺投票有點不太必要。WP:投票不能代替討論的説法是「問卷(問卷式的投票)應作為辨識共識的方法」,然而現在我並不感覺這裏無法辨識共識。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4日 (六) 02:02 (UTC)[回覆]
這裏的共識應該挺明顯的吧--August0422討論 2025年1月4日 (六) 02:51 (UTC)[回覆]
既然諸君對於最終具體方案已有共識,本人決定撤回上述方案,改為在1/7(本提案發出第7日)宣佈形成共識後改名。--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03:52 (UTC)[回覆]
(~)補充:既然現在共識已經形成且非常明顯,我們來公示吧。--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03:58 (UTC)[回覆]
前次討論失敗系因方向與用詞爭論不休,然現時情況共識業已形成雛形,支持以投票表決形式決定方案,還請劉醬協助籌備。資格可限制在自確用戶及編輯數過千者等,不過仍須商榷。--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14 (UTC)[回覆]
@Talimu0518就是編輯過千必定是自動確認了,故僅需要編輯過千吧--August0422討論 2025年1月4日 (六) 02:52 (UTC)[回覆]
(?)疑問 投票表決的話,我們是用普通的投票還是安全投票?以及,如此重大改變,是否需要通知所有自動確認用戶?——敬頌冬綏 ZhaoFJx() 2025年1月4日 (六) 03:01 (UTC)[回覆]
個人覺得沒必要用到安全投票--August0422討論 2025年1月4日 (六) 03:03 (UTC)[回覆]
同上。個人感覺公示並且選項獲八成同意即可,無需仔細數票,無需尋求一致同意。我不贊成「如此重大改變」,只是修改方針的官方稱呼而已,沒有禁止其他稱呼和影響過往及未來討論中的用法。--YFdyh000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03:18 (UTC)[回覆]
介於目前諸君意見如此,根據目前看來社群對改名已有具體共識,那我亦也(+)支持直接認定共識成立。--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03:44 (UTC)[回覆]
那什麼時候要開始執行呢--August0422討論 2025年1月4日 (六) 03:48 (UTC)[回覆]
有理——敬頌冬綏 ZhaoFJx() 2025年1月4日 (六) 03:46 (UTC)[回覆]
不贊同以投票形式來徵求意見的方法。請以理據的正當合理性判斷共識。--0xDeadbeef (留言) 2025年1月4日 (六) 05:13 (UTC)[回覆]
就此前社群討論而言,並未有絕對因素,足以逕採某一特定名稱。那末,即應讓社群決定以哪一相對因素為主來選擇偏好名稱,故此處採用投票本無不可。當然,社群若全不反對更名為目前最有共識之「收錄標準」,省去後續表決流程自亦可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月4日 (六) 08:55 (UTC)[回覆]
還是認為「收錄標準」最佳,簡潔明了、多數人能接受且沒有歧義,目前似乎沒看到認為「收錄標準」不妥的意見,反而是新提出的各種詞易遭詬病,且我認為即使新人「望文生義」也不易誤解--—FradonStar祝各位2025年諸事順遂! 2025年1月3日 (五) 08:06 (UTC)[回覆]
(+)支持收錄標準一詞-- 2025年1月3日 (五) 09:24 (UTC)[回覆]
(+)傾向支持收錄標準。--維基病夫❤️邊緣人小組·簽到·🕯Jimmy Carter 1924~2024 2025年1月3日 (五) 08:11 (UTC)[回覆]
(+)傾向支持更加清晰的「收錄為獨立條目的標準」,或者逐字(語素)翻譯的「可收錄性」。--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15 (UTC)[回覆]
本人的觀點同上次作出的結論,認爲改名需要結合粵維的「收錄指引」與韓維的「條目登載標準」來進行確定,且更名後的首兩字是「收錄」。
基於本人幾乎沒有日文基礎(例如本人從來沒有觀看日本動漫的習慣),所以本人(-)反對改名爲日語舶來詞亦不符當代中文文法的「特筆性」。
同時本人也認爲,改名後的名稱需要達到 4 至 6 個字,方可應對 90%+ 的解釋與提問。--Didaictor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19 (UTC)[回覆]
(&)建議其實之前不少意見都是認為「(獨立條目)收錄標準」就行,唯一可能的問題是擔心「標準」太大需要包含wp:not等其它指引。那也許可以在開頭加一句「除需要滿足其它方針外,在遵循其它編撰方針的同時,獨立條目還應當滿足如下條件,方可符合收錄標準:」,防止誤解?--Haohaoh4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21 (UTC)[回覆]
沒錯,這個方案此前有人提過,完全可行。--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27 (UTC)[回覆]
感覺排除式的定義缺少正式感。畢竟這是維基百科最重要的方針之一。--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46 (UTC)[回覆]
確實,我這裏僅作示例,具體用詞可以根據各位意見修改。--Haohaoh4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9:01 (UTC)[回覆]
本人對上方有人提出的「獨立成條標準」予以(+)支持,既通俗易懂又免生歧義,方針名就應當只為易懂而服務,無須再另外造詞,既方便新手理解,也方便老手向新手提出意見和指導,另外也正如魔琴君在上方所述,對別人說你要寫的東西「不足道」或是「不值得特別動筆」多少有些傷人。-- ElectronicGhost👻 2025年1月3日 (五) 08:24 (UTC)[回覆]
獨立成條標準本人也支持。--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8:44 (UTC)[回覆]
仍然比較偏好收錄標準,但獨立成條標準也不是不行。--冥王歐西里斯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09:52 (UTC)[回覆]
(+)支持收錄標準、獨立成條標準等任何直接說明方針內容的標題;(-)傾向反對足道度、特筆性,不是很一目了然;--Hexexie 2025年1月3日 (五) 10:59 (UTC)[回覆]
本人現在亦也同時(+)傾向支持收錄/獨立成條標準等,此類名稱優點為較為一目了然,若能形成共識則本人願意放棄支持特筆性一詞。--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1:16 (UTC)[回覆]
我還是(+)支持收錄標準,我認為改成這個即便是新手也能理解要寫條目的話主題就必須符合規定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覺得只要有人聽過就可以寫。(-)反對特筆性,單純因為如果我是新手我看不懂這是啥意思。--PC 2025年1月3日 (五) 12:47 (UTC)[回覆]
統一回復以上三條,究竟是「一目了然」好還是「看了需要點進去了解」好?這個討論串似乎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1月3日 (五) 21:17 (UTC)[回覆]
目前來講二者均有其優點。--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22:13 (UTC)[回覆]
我認為「收錄標準」幾乎不會引起歧義,基本上解決了「看了需要點進去了解」這一提案所要解決的問題。--—FradonStar祝各位2025年諸事順遂! 2025年1月4日 (六) 07:35 (UTC)[回覆]
本人認為「收錄標準」和「可收錄性」比較好,其次是「獨立成條標準」。其他用詞似較難理解,恕不支持。--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5年1月3日 (五) 16:20 (UTC)[回覆]
(+)支持。--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6:48 (UTC)[回覆]
(+)支持「特筆性」、「收錄標準」、「收錄門檻」,(+)傾向支持「獨立成條標準/門檻」(太長太繞口,作為會被經常使用的詞彙個人認為精簡一點更方便),不反對「足道性」。無論哪個都比「關注度」好,希望社群別再因為這些詞不完美有瑕疵而反倒變相支持沿用問題更多的「關注度」一詞。-Peacearth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7:00 (UTC)[回覆]
好像沒看到有人提到這個,如果採用「收錄標準收錄指引」的話,各術語對照方案:
語境 修訂前 修訂後 註釋
指引名稱 關注度指引 收錄指引
子指引名稱 通用關注度指引
關注度(人物)指引/關注度指引(人物)
通用收錄指引
收錄(人物)指引/收錄指引(人物)
子指引通稱 人物關注度指引
人物條目關注度指引
人物收錄指引
人物條目收錄指引
指引所確立的標準 收錄標準 收錄標準 沿用指引原文提及的「……該主題或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中所用的術語
指引所確立的各項標準 (未有統一)標準、條件、準則 通用收錄指引準則1:「有效介紹」
簡稱 通用收錄準則1
氣旋條目收錄指引準則3:「該氣旋引致之災害……」
簡稱 氣旋收錄準則3
參照快速刪除方針的實踐(如,「快速刪除方針準則G11,簡稱快速刪除準則G11」)
其他用語
  1. 「條目的關注度」/「關注度不足」
  2. 「補充來源以滿足關注度要求」
  3. 「儘管條目應該表明自身主題的關注度」
  4. 「對於關注度不明了的條目」
  5. 「關注度模板」
  6. 並未立為指引的關注度建議
  1. 「條目是否符合收錄標準」/「不符收錄標準」、「未達收錄門檻」
  2. 「補充來源以證明符合收錄標準」
  3. 「儘管條目應該表明自身主題符合收錄標準」
  4. 「對於無法證實是否符合收錄標準的條目」
  5. 「收錄存疑模板」
  6. 收錄標準論述/建議/草案(準備立為指引時)
以上。--碟之舞📀💿 2025年1月4日 (六) 06:17 (UTC)[回覆]
摘自這裏。--碟之舞📀💿 2025年1月4日 (六) 06:19 (UTC)[回覆]
未理解名稱和通稱為何要有「指引」、無「標準」。「其他用語」約束方針指引及模板頁面而非討論則不反對。不確定「符合」與「滿足」哪個更好,「不符收錄標準」是否有點怪、顯得刻板。「收錄存疑」有點文言?雖不反對當成別名,但其實直接稱「收錄標準模板」或「不滿足收錄標準模板」就行吧。--YFdyh000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07:21 (UTC)[回覆]
這是採用「收錄指引」的對照方案吧,當時說是不符合Wikipedia:方針與指引#方針及指引頁面的命名規則。--User:What7what8🏠 2025年1月4日 (六) 08:27 (UTC)[回覆]
搞錯了,已改正。--碟之舞📀💿 2025年1月4日 (六) 10:13 (UTC)[回覆]
感謝搬運。仍支持先前的提案,次之「收錄標準」,不支持其餘方案。先前提案——一言以蔽之即「收錄標準由《收錄指引》所規定,項下有若干準則」——目的是保持整個方針指引體系用語的一致性,也更符合《方針與指引(PL002)》。--KirkLU (A) 2025年1月4日 (六) 13:44 (UTC)[回覆]

總結與公示

[編輯]

公示7日,2025年1月11日 (六) 04:00 (UTC)結束:本提案已經形成壓倒性的共識,決定將Notability相關指引更名為「收錄標準」,進入公示期。--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04:00 (UTC)[回覆]

(?)疑問前面有人提出的「問題在於關注度只是收錄標準的一部分,收錄標準還包括了不能侵權、維基百科不是什麼那一大堆」,這個問題不需要解決嗎?——Huangsijun17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13:07 (UTC)[回覆]
說明你沒有認真看討論。上面已經有人給出了解決方案,也就是在相關指引中加入說明用語句,指明具體情況與該標準。--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13:18 (UTC)[回覆]
(+)傾向支持:「收錄標準」總比「關注度」好,且獲得了半數以上支持(目測)。雖然不夠詳細可能會導致混淆(比如本百科所有有關編寫的方針似乎都可以說是「收錄標準」),但是簡練一些也不是不可。
(順帶這邊也推薦一下同樣簡練且「陌生化」的翻譯:可收錄性,不過我要強調的是我不反對「收錄標準」。)--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13:07 (UTC)[回覆]
如按「收錄標準」公示,建議一併修訂《方針與指引(PL002)》第4.3(方針及指引頁面的命名規則)節,將其納入第二段的特例或刪除整節。--KirkLU (A) 2025年1月4日 (六) 13:50 (UTC)[回覆]
這確實是重要問題。我個人感覺「標準」和「方針」有點重合,但是也不完全一致,一個是standard,一個是guideline,而「收錄方針」感覺比「收錄標準」更含混了。至於原本的規則我也不建議修訂,畢竟目前的方案未必違反規則,而且也不是不能改動方案。--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14:45 (UTC)[回覆]
不是反對「收錄標準」這個提案(規範體系隨意一些壞處沒有比「關注度」帶來誤解更迫切需要解決)。但我還是有必要跟您、跟大家報告一下,「收錄指引」並不含混,「收錄標準」反而是含混的:
  1. 「標準」是方針指引中陳述的客體、描述的對象,而不是方針指引本身。《刪除方針》規定了什麼條目需要刪除的標準、《收錄指引》規定了什麼條目需要收錄的標準,我想大家應該都不會同意「刪除方針」比「刪除標準」更含混、更不適合作為方針的名稱,「收錄指引」也是同理。
  2. 用「標準」命名反而是以偏概全,《收錄指引》的內容主要是、但不全是「收錄的標準」。反過來,不能因為方針指引包含某種標準,就要命名為某某標準,否則你將得到:可靠來源標準、命名標準、小小作品標準。
  3. 「標準」的含混表達,還模糊了百科規則體系的「方針和指引」的兩層級結構,而這也是《方針與指引(PL002)》第4.3節規定的重要考量點。
當然,不是要求大家接受必須這個方案。但至少「基於社群共識,《命名常規》和《格式手冊》頁面維持原名」改為「基於社群共識,《收錄標準》、《命名常規》和《格式手冊》頁面維持原名」還是應該做的。--KirkLU (A) 2025年1月4日 (六) 15:32 (UTC)[回覆]
我想社群應該可以開始整理需更名或整理頁面清單(包含各種模板、模組、小工具等),以便屆時無縫接軌。此外,因「關注度」舊稱常用且通行,個人亦建議保留於導言,並以註釋說明更名來由。——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月4日 (六) 14:36 (UTC)[回覆]
支持。既然已經確定要改名,先解決技術問題也很好。至於有關「關注度」改名的註釋現在也可以開始撰寫理由部分了。--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4日 (六) 14:48 (UTC)[回覆]
(+)支持--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5日 (日) 09:17 (UTC)[回覆]
WP:NOT算不算是收錄指引/標準的一部分?它說的難道不也是收錄的事情麼?如何區分這二者呢?會不會將來又造成WP:NOTWP:N的混淆?此外,Wikipedia:著作權信息Wikipedia:自傳Wikipedia:格式手冊/列表#獨立列表之存廢標準Wikipedia:生者傳記也對「收錄」這個事情進行了某種程度的規範,那它們算不算是收錄指引/標準的一部分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1月6日 (一) 07:31 (UTC)[回覆]
我前面有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命名為「獨立成條標準/指引/門檻」)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6日 (一) 07:35 (UTC)[回覆]
感覺可以將部分方針整合到一起去-- 2025年1月6日 (一) 07:36 (UTC)[回覆]
???這些東西全都是在說收錄標準,甚至非原創研究、可供查證等核心內容方針其實也可以說是「收錄標準」,您要將這些全部整合到一起?而且整合到一起,難道就不用解決notability一詞的翻譯問題???(怎麼表述「不滿足notability,無法成為獨立條目」這個概念?)--自由雨日🌧️❄️ 2025年1月6日 (一) 07:38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在頁面裏開相關章節提一下即可-- 2025年1月6日 (一) 07:43 (UTC)[回覆]
那不是仍然會造成notability(如果翻譯成「收錄標準」)和廣義的收錄標準混淆嗎。。而且不提還好,你提一下反而更加造成混淆。--自由雨日🌧️❄️ 2025年1月6日 (一) 07:53 (UTC)[回覆]
好。。那我不提了-- 2025年1月6日 (一) 08:38 (UTC)[回覆]
我說的「提」是「在相關章節」提……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6日 (一) 08:54 (UTC)[回覆]
其實按照「收錄標準」的範式把相關的方針指引全部重新整合梳理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但是一來這個工程就大了(enwiki也不是這種玩法,需要咱們自己梳理出一整套方案來),二來其實這也就和notability沒啥關係了,相當於是甩開notability另立一整套規範(當然基本原則還是一致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1月6日 (一) 09:30 (UTC)[回覆]
但是無論如何,「獨立撰寫條目的門檻」這個規定還是不能拋棄的吧?我不認為能甩開notability這個概念。--自由雨日🌧️❄️ 2025年1月6日 (一) 09:39 (UTC)[回覆]
其實我一直覺得「獨立撰寫條目的門檻」這類完全清晰的命名,會比「收錄標準」加條目註釋好;或者用一個陌生化的表達來避免新手讀者望文生義。倒也不用追求非得精簡到四個字。只不過我覺得改名有高度的必要性,不能因為譯名不夠好就放棄改名。現在趁民氣可用,至少怎麼改都比「關注度」好。我其實同意重新梳理整合是更好的,但是鑑於社群的現狀,確實很難實際推動下去。照目前的方案修修補補或許更有可行性。--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7日 (二) 09:22 (UTC)[回覆]
現在的WP:N其實也有提及,它管的是您要為了甚麼「主題」寫條目。相對而言,本人認為非原創研究可供查證以至維基百科不是甚麼管的,就算有涵蓋「主題」,也都包括了您因應這個「主題」寫下的「內容」或「細節」需要符合甚麼標準。本人認為,到時在「收錄標準」頁面上作清晰指示就不會產生混淆,如果寫得好,甚至可以令這幾個基本方針指引更系統化。--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5年1月6日 (一) 14:47 (UTC)[回覆]
註:此留言已被原作者(User:August0422)移除。2025年1月5日 (日) 11:10 (UTC)[回覆]
(+)傾向支持至少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的望文生義情況--Gaolezhe留言2025年1月7日 (二) 11:03 (UTC)[回覆]

整理頁面

[編輯]

公示期內無人反對,本提案通過。--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4:00 (UTC)[回覆]

現在要開始大範圍移動與更改條文了嗎--August0422討論 2025年1月11日 (六) 04:02 (UTC)[回覆]
不着急,先把要改的頁面列一下。--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4:33 (UTC)[回覆]
目前我找到需要改的頁面有以下頁面。
請各位注意,為後續整理修改工作方便,任何人均可未經詢問直接編輯該條訊息,後續若有編者找到其他應修改或移動之頁面請直接將其加入本信息中,感謝配合。
前關注度專題指引
WP:關注度Wikipedia:關注度_(學者)Wikipedia:關注度_(運動員)Wikipedia:關注度_(書籍)Wikipedia:關注度_(交通)Wikipedia:道路特殊收錄限制列表Wikipedia:關注度_(地理特徵)Wikipedia:關注度_(數字)Wikipedia:關注度_(性質表)Wikipedia:關注度_(組織)Wikipedia:關注度_(幾何圖形)Wikipedia:關注度_(氣旋)Wikipedia:關注度_(虛構)Wikipedia:關注度_(天體)Wikipedia:關注度_(音樂)Wikipedia:關注度_(電視劇)Wikipedia:關注度_(生物)Wikipedia:關注度_(生物)WP:關注度Wikipedia:關注度_(文化遺產)
關注度指引草案
Wikipedia:關注度_(列表)Wikipedia:關注度_(電影)Wikipedia:關注度_(網站)Wikipedia:關注度_(電子遊戲)Wikipedia:關注度_(事件)Wikipedia:關注度_(地震)Wikipedia:關注度_(競賽馬)維基百科:關注度簡明介紹維基百科:關注度 (電子遊戲角色)。--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4:55 (UTC)[回覆]
註:如為簡潔方便亦可直接將須修改之頁面直接回覆在本條消息下方,本消息回覆條不作討論功用,請移步上面一條信息。--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4:57 (UTC)[回覆]
維基百科的關注度Category:維基專題關注度建議Category:維基百科關注度--Alice_8585 音游如命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5:16 (UTC)[回覆]
維基百科:新手入門/介紹維基百科:新手入門/方針指引Wikipedia: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上面那句「「WP:NOT」重定向至此。關於維基百科關注度指引,請見」--Alice_8585 音游如命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5:21 (UTC)[回覆]
最底下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表格的標題也得改--Alice_8585 音游如命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5:30 (UTC)[回覆]
遺漏了WP:關注度 (人物)WP:關注度 (電視劇),重複了WP:關注度WP:關注度 (生物)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5:29 (UTC)[回覆]
{{Notability}}、{{Notability Unreferenced}}、Category:主題關注度不足的條目及其子分類。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5:34 (UTC)[回覆]
Category:缺少來源以彰顯關注度的條目及其子分類、Category:拒絕再次提交的不符合關注度指引的草稿、{{關注度重定向}}、Category:關注度重定向Category:尚不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的草稿Category:尚不符合人物關注度指引的草稿Category:尚不符合地理關注度指引的草稿Category:尚不符合書籍關注度指引的草稿,包括以上四個頁面裏的內部連結。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5:40 (UTC)[回覆]
WP:關注度/提報WP:關注度/佈告板WP:格式手冊/虛構WP:關注度簡明介紹WP:指引列表、{{tl|Wikipedia essays]]及該模板中列出的所有「關注度論述」、{{User Anti-notability}}、Category:不認同維基百科關注度指引的維基人WP:交通車輛條目指引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5:49 (UTC)[回覆]
WP:建立條目精靈/主題WP:建立條目精靈/通用關注度WP:建立條目精靈/關注度 (數字)WP:建立條目精靈/關注度 (書籍)WP:建立條目精靈/關注度 (網站)WP:建立條目精靈/關注度 (虛構事物)WP:建立條目精靈/關注度 (電影)WP:建立條目精靈/關注度 (音樂)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5:50 (UTC)[回覆]
我給個提議:子指引頁面應以「WP:收錄標準/XX」(而非「WP:收錄標準 (XX)」)來命名,這樣的話能起子頁面的效果,而且觀感上也沒那麽違和。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5:25 (UTC)[回覆]
(+)強烈支持。我也困惑好久了,這根本不是消歧義的意思啊……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1日 (六) 05:30 (UTC)[回覆]
確實( 現在至少能改掉了)))--Alice_8585 音游如命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5:31 (UTC)[回覆]
命名常規也有同樣的問題,這點我打算之後另外提案,但至少先把Notability這邊的給處理了。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5:36 (UTC)[回覆]
我懷疑是中維編者誤將英維的括號理解為消歧義的緣故。例如英維的notability (events),表示的是「notability guideline for events」而不是消歧義(用中文標點表示的話應該用全形括號「()」,或是冒號「:」)。這和talk:蘇聯歷史 (1953年—1964年)我提到的問題如出一轍(子頁面性質@Ericliu1912。--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1日 (六) 06:20 (UTC)[回覆]
(+)支持 有問題就改。--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5:56 (UTC)[回覆]
(+)支持,把括號改成子頁面會比較好。要不是這幾天要上班我就動手移動了。--維基病夫❤️邊緣人小組·簽到·🕯Jimmy Carter 1924~2024 2025年1月11日 (六) 06:24 (UTC)[回覆]
要不要乾脆也全部統一成簡體變成Wikipedia:收录标准的子頁面算了?--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1日 (六) 08:30 (UTC)[回覆]
考慮到轉換上的需要,我傾向於統一成繁體。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8:36 (UTC)[回覆]
那樣的話Wikipedia:关注度就得移到Wikipedia:收錄標準了。--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1日 (六) 08:51 (UTC)[回覆]
反正都是要移動,也不差這點了。User:SunAfterRain/測試場/收錄標準改名列表那邊的用字我也有調整。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9:04 (UTC)[回覆]
建議所有子指引(如,可靠來源指引下子指引)都一併如此修訂,否則影響了統一性。如對一併修改無法取得共識,則不贊成。--KirkLU (A) 2025年1月11日 (六) 16:32 (UTC)[回覆]
@KirkLU好像已經被提前改完了⋯⋯我個人的看法是贊成,而且有格式手冊的先例,也不一定要跟其他地方「統一」。倒是可以另行提案(此案過大,不宜繼續),以解決剩餘方針與指引命名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月11日 (六) 18:04 (UTC)[回覆]
我個人覺得可以接受被修改完後現狀,括號還是子頁面都不是太大問題(省得大家又為我的意見折騰)。但嚴格意義上慣於倉促決定這種具有全局影響的事項不好,架空了《共識方針(PL303)》。我一方面就是表達一下想法,另一方面希望社群警醒,頻繁倉促決定只會讓架空《共識方針(PL303)》變得容易,也許眼下的事項沒問題,但會短視地為別的事項醞釀惡果。--KirkLU (A) 2025年1月11日 (六) 18:16 (UTC)[回覆]
如果說先例,那麼用括號還是用子頁面都有先例。既然是現狀是有括號、改名的共識也並不包含「廢除括號」的內容,逕行修改就是架空《共識方針》所確定的社群協作邏輯。應該提案的是「改成子頁面模式」,而不是「保留括號模式」。--KirkLU (A) 2025年1月11日 (六) 18:20 (UTC)[回覆]
然而這裏的括號顯非消歧義用途,不合命名常規。我認為直接改是沒有問題的。--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1日 (六) 19:00 (UTC)[回覆]
應當考慮的問題是用全形括號(相當於英維的表示方法)還是用子頁面來表示。無論哪種表示,都比過去的半角括號要更好……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1日 (六) 19:19 (UTC)[回覆]
還有一大堆Wikipedia:命名常規最好也要這麼改。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1月14日 (二) 03:54 (UTC)[回覆]
@阿南之人#提議將所有子命名常規與命名常規提案頁面的名稱格式一概改為子頁面的名稱格式。--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4日 (二) 03:58 (UTC)[回覆]
名稱以「Wikipedia:關注度」開頭的所有專案Hualin🎗️希望の星は青霄に昇る Commons|Talk 2025年1月11日 (六) 09:22 (UTC)[回覆]
@HualinXMN您沒有發現您插入留言後(special:diff/85641226)直接變成我的回覆對不上Sanmosa了嗎……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1日 (六) 11:53 (UTC)[回覆]
囧rz……--Hualin🎗️希望の星は青霄に昇る Commons|Talk 2025年1月11日 (六) 12:26 (UTC)[回覆]
維基人!!!GO!!!@Peacearth自由雨日SickManWP水餃喵ImingSanmosa魔琴Ericliu1912Yfdyh000ATSunAfterRainMilkyDeferHotaru NatsumiATannedBurgerFradonStarMykolaHKNishino AsukaAllervousZhaoFJxWenChuanHighwayYumetoElectronicGhostAir7538ASidJonathan5566神秘悟飯S8321414
@GhrenStangSCP-2000LuciferianThomasShizhaoA2569875ShyangsLeiemCwekWong128hkPexEricDewadipperBluedeckKirkLUBorschtsKenny023桐生ここDidaictorHualinXMNPsycho CSLBureibuNekoJane9306ATannedBurger--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5:54 (UTC)[回覆]
要移動的我都放在User:SunAfterRain/測試場/收錄標準改名列表了,內文就只能見一個改一個了。--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1日 (六) 08:22 (UTC)[回覆]
不過有幾個明顯錯誤組合的詞彙就要討論一下了,例如Template:關注度重定向Template:雪球關注度。--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1日 (六) 08:25 (UTC)[回覆]
現在可以移動了?--千村狐兔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08:51 (UTC)[回覆]
@Manchiu我相信是的,請依照User:SunAfterRain/測試場/收錄標準改名列表給的方案來移動,另見下。此外,Twinkle的配置也需要調整。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9:06 (UTC)[回覆]
既然如此,那麼來分配一下工作比較好,到時候不至於發生編輯衝突。--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11:30 (UTC)[回覆]
@Alice 8585sanmosamanchiu分工之後開始移動吧。我可以負責Notability主頁面與子頁面。--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11:41 (UTC)[回覆]
至於改寫的部分我需要其餘維基人協助,麻煩各位了。--Talimu0518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11:43 (UTC)[回覆]
--千村狐兔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12:05 (UTC)[回覆]
移動了部分。--千村狐兔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13:28 (UTC)[回覆]
已就{{Notability}}與{{Notability Unreferenced}}的修改提出編輯請求。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9:03 (UTC)[回覆]
此外,可能需要bot協助替換一下內部連結。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1日 (六) 09:15 (UTC)[回覆]
Wikipedia:為何我們放棄了關注度,我承諾過的會寫一篇論述。--MilkyDefer 2025年1月11日 (六) 12:35 (UTC)[回覆]
已通知User talk:Kanashimi將他的機械人Cewbot改為最新頁面名稱Wikipedia:收錄標準/提報Пусть от победык победе ведёт! 2025年1月11日 (六) 12:38 (UTC)[回覆]
(...) 吐槽一下Wikipedia:收錄標準裏面關注度被直接替換成收錄標準之後語句都不通順了……「用以佐證收錄標準的來源不應為第一手來源」、「通用收錄標準準則」……--碟之舞📀💿 2025年1月11日 (六) 13:15 (UTC)[回覆]
我想起來了,上一次闖關沒通過好像就是因為幾個固定句子不知道怎麼改。--MilkyDefer 2025年1月11日 (六) 13:26 (UTC)[回覆]
還得潤飾一番的--August0422討論 2025年1月11日 (六) 13:38 (UTC)[回覆]
針對「收錄標準」微調了上方的表,供各位參考。如果有問題請直接在表上修改,不用通知我。
語境 修訂前 修訂後(收錄標準) 註釋
指引名稱 關注度指引 收錄標準
子指引名稱 通用關注度指引
關注度(人物)指引/關注度指引(人物)
通用收錄標準
收錄(人物)標準/收錄標準(人物)
子指引通稱 人物關注度指引
人物條目關注度指引
人物收錄標準
人物條目收錄標準
指引所確立的標準 收錄標準 收錄標準 沿用指引原文提及的「……該主題或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中所用的術語
指引所確立的各項標準 (未有統一)標準、條件、準則 通用收錄標準準則1:「有效介紹」
簡稱 通用收錄準則1
氣旋條目收錄指引準則3:「該氣旋引致之災害……」
簡稱 氣旋收錄準則3
參照快速刪除方針的實踐(如,「快速刪除方針準則G11,簡稱快速刪除準則G11」)
其他用語
  1. 「條目的關注度」/「關注度不足」
  2. 「補充來源以滿足關注度要求」
  3. 「儘管條目應該表明自身主題的關注度」
  4. 「對於關注度不明了的條目」
  5. 「關注度模板」
  6. 並未立為指引的關注度建議
  1. 「條目是否符合收錄標準」/「不符收錄標準」、「未達收錄門檻」
  2. 「補充來源以證明符合收錄標準」
  3. 「儘管條目應該表明自身主題符合收錄標準」
  4. 「對於無法證實是否符合收錄標準的條目」
  5. 「收錄存疑模板」
  6. 收錄標準論述/建議/草案(準備立為指引時)
以上。--碟之舞📀💿 2025年1月11日 (六) 13:50 (UTC)[回覆]
「準則」自帶通用性質,「通用關注度(指引)」或許直接改稱「收錄準則」就行。不加「氣旋」、「人物」之類,即指「通用」者。另外,應該也不用搞括號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月11日 (六) 14:29 (UTC)[回覆]
給「收錄標準」補充動詞可能會比較好。--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11日 (六) 14:31 (UTC)[回覆]
不再使用「缺乏」,可用「不符合」或「不滿足」代替。——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月11日 (六) 14:34 (UTC)[回覆]
個人推薦「不滿足」,我自己就是這樣改的。Sanmosa 蘭絮 2025年1月12日 (日) 03:02 (UTC)[回覆]
另請各位不要寫出或改出「收錄標準準則」、「收錄標準指引」這種鬼東西,感謝!——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月11日 (六) 14:47 (UTC)[回覆]
不知道有沒有機械人可以批量更改--August0422討論 2025年1月11日 (六) 14:48 (UTC)[回覆]
各位好,目前Category:維基百科收錄標準(對應en:Category:Wikipedia notability)下有個用來收納已成為指引的收錄標準分類(對,就是名字很奇怪的Category:維基百科收錄標準指引,對應en:Category:Wikipedia notability guidelines),因為上面提到的某些問題,想確認一下各位比較傾向把這個分類的名稱改為Sanmosa提議的Category:維基百科現行收錄標準或是有其他建議?--冥王歐西里斯留言2025年1月12日 (日) 23:38 (UTC)[回覆]
還有一個問題,「收錄標準(notability,曾稱「關注度」)」這裏,收錄標準不應該是notability的直接翻譯,是否應該作調整?比如改成「對應英文維基百科的notability」之類的?--碟之舞📀💿 2025年1月12日 (日) 03:38 (UTC)[回覆]
還有雙重重新導向之類的--August0422討論 2025年1月11日 (六) 13:55 (UTC)[回覆]
機械人會自動修理,不用管。——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月11日 (六) 14:29 (UTC)[回覆]
話說要不把WP:NOT併入收錄標準--August0422討論 2025年1月12日 (日) 14:05 (UTC)[回覆]
不建議,WP:NOT與WP:N早已分立多年了,說的東西也不相同。Sanmosa 熱烈慶賀「關注度」正名「收錄標準 2025年1月12日 (日) 14:10 (UTC)[回覆]
完全不是一回事。NOT是「收錄內容」的標準,notability是「獨立成條」的標準。一些內容可能不符合notability不能獨立成條但完全可收錄(在某條目),一些內容可能符合notability但被認為非百科內容NOT而無法寫入。--自由雨日🌧️❄️ 2025年1月12日 (日) 15:04 (UTC)[回覆]
挺繞的。總之改名無法根治望文生義現象。章節、『子條目』、獨立條目等界線也沒那麼清晰。--YFdyh000留言2025年1月12日 (日) 16:22 (UTC)[回覆]
其實原來Notability裏面就有「假定」:即使某個主題符合上述標準,編者們也有可能達成共識,認為不應該為其另立一篇條目。例如,當條目違反WP:維基百科不是什麼方針的時候。感覺原文可能本來就是想表達類似於現在收錄標準的意思()--Haohaoh4留言2025年1月12日 (日) 15:11 (UTC)[回覆]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