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的諾曼第戰役 中,盟軍 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這片位於法國 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着英吉利海峽 的灘頭全長有8公里,東起聖奧諾里訥-德佩爾泰 ,西至濱海維耶維爾 才結束。此海灘對盟軍有重要的意義,如果盟軍能夠控制這片海灘,那麼海灘東部的英國登陸部隊與海灘西部的美國登陸部隊就能會師,這樣的話可將整個諾曼第前線從零散的灘頭陣地整合成一個大型的戰線。在盟軍的作戰計劃中負責進攻此海灘的是美國陸軍 ,盟軍計劃派遣兩股部隊分別進攻此海灘的東西兩部分,而美國海軍 與英國皇家海軍 則負責將登陸部隊送上灘頭。德軍的計劃是利用海灘上的大量據點,在盟軍登陸部隊上岸之前就將其擊退。出乎意料的是,盟軍的作戰計劃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得到了實現。但倖存下來的小股登陸部隊還是在當天戰鬥結束時建立了兩個互不相連的小陣地。由於內陸的德軍力量相對較弱,因此盟軍通過逐漸擴大這兩個陣地,還是達成了原計劃中的目標。
74號反坦克手榴彈
74號反坦克手榴彈 俗稱粘性炸彈 ,是一款英國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設計和生產的手榴彈 。它是其中一種為英國陸軍 和國土警衛隊 而開發的反坦克武器 。由於英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 時,失去了大量的反坦克炮 ,它此時便成為一項替代品,以解決反坦克炮數量不足的問題。74號反坦克手榴彈由第一防衛司設計,它內部有一個盛載硝酸甘油 的玻璃球,其表面被糊上了強力粘合劑 ,用以固定於金屬外殼上。該手榴彈的設計有幾處缺陷。當使用者拉出手榴彈手抦上的針,外殼會一分為二而露出玻璃球,另一支針將啟動爆炸機制。使用者然後需要將它放上敵方坦克 或其他載具,亦必需用少許力以打破玻璃球。測試時,它不能粘附佈滿灰塵 和泥土 的坦克。再者如果使用者不小心拉出它手抦上的針的話,玻璃球很容易就會粘上制服。它的主要使用者是國土警衛隊,但在北非 的英國和英聯邦 軍隊亦有使用,在新幾內亞戰役 亦有被澳大利亞陸軍 採用。法國游擊隊亦有使用。
無畏號航空母艦
無畏號航空母艦 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 的航空母艦 ,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的三號艦。無畏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1943年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 。戰後無畏號退役封存,在韓戰 後開始進行SCB-27C改建,又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於1954年在大西洋艦隊重新服役。稍後無畏號又進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1962年無畏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1,繼續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稍後無畏號參與美國的太空計劃,分別擔任水星-宇宙神7號 及雙子座3號 的救援船。1966年至1969年,無畏號曾三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 。無畏號在1974年退役,海軍在1981年將無畏號捐贈到紐約 作博物館艦。1986年,無畏號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
胖子
胖子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美國 在日本 長崎 投擲的原子彈 的代號,這是繼小男孩原子彈 後第二個投入戰爭使用的核武器,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順利核爆的裝置。它長3.25米,直徑五英呎,重4,545公斤 。最早原本是將原子彈投擲目標設在小倉市 ,但是由於當地上空的天氣過於惡劣而只好改在長崎。1945年 8月9日 ,即廣島 首枚原子彈爆炸後3天,由查理士·斯文尼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 「博士卡 」在長崎上空9,000米 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11時02分,在550米高度爆炸。其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2.1萬公噸的TNT 烈性炸藥 ,即大概為8.4 ×1013 焦耳 ,比投擲在廣島的首枚原子彈稍多。儘管炸彈偏離預設的起爆點而沒有達到其最大殺傷力,但是估計有40,000人在和爆炸第一時間便瞬間死亡,另外還造成25,000人輕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