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拉脫維亞共和國(拉脫維亞語:Latvijas Republika,立窩尼亞語:Lețmō Vabāmō),通稱拉脫維亞(拉脫維亞語:Latvija,立窩尼亞語:Lețmō),是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的歐洲東北部國家,是波羅的海國家之一。北、南、東分別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對,東南國境則與白俄羅斯接壤。拉脫維亞總人口數為1,934,379(2018年),國土面積64,589 km2(24,938 sq mi),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政治體制上,拉脫維亞是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於1918年建國,以里加為首都;而作為單一制國家,自2021年7月起拉脫維亞全國分為43個行政區域,包括7個國家級城市和36個市鎮。在語言上,拉脫維亞以僅存的兩個波羅的語族語言之一——拉脫維亞語為官方語言(另一個是立陶宛語),是該國主要民族拉脫維亞人的母語;另一方面,俄語在該國也有廣泛使用。立窩尼亞人作為該國原住民族,則使用烏拉爾語系的立窩尼亞語,但該語言已逐漸步入死亡。 拉脫維亞是北歐理事會、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委員會、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成員國。2014年時,拉脫維亞在人類發展指數中排名第49,是高收入經濟體之一。該國曾使用拉脫維亞拉特為其法定貨幣,直到2014年加入歐元區,以歐元作為新的法定貨幣。 (閱讀全文……) 特色條目悉尼街之圍(英語:Siege of Sidney Street),亦稱斯特普尼之戰( Battle of Stepney),是指1911年1月3日英國倫敦警方和軍隊與兩名拉脫維亞搶匪在倫敦東區爆發的槍戰。槍戰源於兩名東歐搶匪於1910年12月企圖搶劫倫敦溝渠街一間珠寶店,結果導致三名警察殉職,另外兩名警察和拉脫維亞黑幫頭目喬治·加爾斯坦負傷。 倫敦市警察部隊和警察廳的調查確認了加爾斯坦的同夥,他們均在兩個星期內被一網打盡。警方獲悉幫派剩下兩名成員藏匿在斯特普尼西德尼街100號。1911年1月3日早上,警方疏散附近的當地居民,隨即展開交火。由於配備的武器裝備不足以應付,警方尋求軍隊的救助。圍攻大約持續了六個小時。在對峙快接近尾聲時,大樓起火,但其原因尚未確認。火勢得到控制時,大樓內一名鬧事者被擊斃。倫敦消防局給廢墟滅火時,找到兩具屍體,但大樓坍塌造成消防員總監查爾斯·皮爾遜身亡。 (閱讀全文……)特色圖片相關主題Latvia DatesGeneral imagesThe following are images from various Latvia-related articles on Wikipedia.
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