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泰山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泰山郡,一作太山郡,中國古名。西漢始置,其轄地在今山東省泰安市萊蕪市淄博市南部、臨沂市西北部、濟寧市東北部一帶。郡治在博縣(縣治在今泰安市泰山區東),後徙治奉高縣(今泰安市岱嶽區范鎮南)。東漢、魏晉仍之。北魏時徙治鉅平縣(縣治在今泰安市岱嶽區南)。北齊改泰山郡為東平郡,治博平縣(博縣)。隋初廢。

建置沿革

[編輯]

西漢

[編輯]

泰山郡,秦代濟北郡之地。漢初,泰山郡之地屬齊國支郡濟北郡。漢文帝二年(前178年),分齊國置濟北國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濟北王將其領地內的泰山附近的土地獻給皇帝。武帝以其地置泰山郡,又割濟南郡南部數縣來屬。武帝後元二年(前87年),濟北王劉寬自殺,濟北國除,其地併入泰山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泰山郡治奉高縣,屬兗州刺史部,領十七縣、七侯國:奉高縣、博縣、茌縣、盧縣、肥成縣、虵丘縣、剛縣、柴侯國、蓋縣、梁父縣、東平陽縣、南武陽縣、萊蕪縣、鉅平縣、嬴縣、牟縣、蒙陰縣、華縣、寧陽侯國、桑丘侯國、富陽侯國、桃山侯國、桃鄉侯)、式侯國。另有胡毋、五據、有德三個侯國,建置情形無從考證。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72816戶,726604人。西漢綏和元年,泰山郡領縣如下:

縣名 縣治所在地 建置年代 王莽改名 備註
奉高縣 泰安市岱嶽區范鎮故縣村 郡治。有工官。
博縣 今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舊縣村博城遺址 原名博陽縣。
茌縣(茬縣) 今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北大沙河北
盧縣 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廣里村 都尉治所。春秋時齊國之盧邑。原為北安縣,濟北國都城。
肥成縣 肥城縣老城街道駐地 肥國
虵丘縣(蛇丘縣) 今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故縣店村 遂國。春秋時魯國在此築「虵淵囿」。
剛縣 寧陽縣堽城鎮,一說在東莊鎮東莊村西 柔縣
柴侯國 今泰安市岱嶽區樓德鎮東柴城村柴縣遺址 漢武帝時 齊孝王子劉代之侯國。
蓋縣 沂源縣中莊鎮蓋冶村 漢景帝時 原齊國之蓋邑。
梁父縣 羊祜城,在今泰安市岱嶽區良莊鎮梁父城遺址
東平陽縣 新泰市城區 河東郡有平陽,故加「東」字曰東平陽。西晉初改名新泰縣
南武陽縣 平邑縣仲村鎮北昌樂村、南昌樂村一帶 桓宣縣 東郡有東武陽,故此名南武陽。今存南武陽縣吏皇聖卿闕功曹闕三通。
萊蕪縣(來無縣) 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萊蕪故城遺址
鉅平縣 詳址無考,當在今泰安市岱嶽區南部,一說在大汶口鎮一帶
嬴縣 萊蕪市萊城區城子縣村嬴城遺址 嬴姓發源地。有鐵官。
牟縣 今萊蕪市鋼城區辛莊鎮趙家泉村北牟國故城遺址 牟國
蒙陰縣 今蒙陰縣聯城鎮城子村 蒙恩縣
華縣 費縣方城鎮古城村東南 翼陰縣
寧陽侯國 今寧陽縣泗店鎮古城村 漢武帝時 寧順 魯恭王子劉恬(寧陽節侯)之侯國。
桑丘侯國(乘丘)[1] 今濟寧市兗州區顏店鎮故縣村 鴻嘉元年(前20年) 東平思王子劉頃之侯國。
富陽侯國 今東平縣東 漢成帝時 東平思王子劉萌之侯國。
桃山侯國 今寧陽縣葛石鎮石碣集村南 漢成帝時 褒魯[2] 城陽孝王子(劉欽)之侯國。
桃鄉侯國 汶上縣軍屯鄉北陶村、南陶村一帶 漢成帝時 鄣亭 東平思王子劉宣之侯國。
式侯國 詳址無考,當在今濟寧市境內 城陽荒王劉憲(式節侯)之侯國。

東漢

[編輯]

東漢初,泰山郡為張步所據。漢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張步降漢。因人口減少,省併泰山郡之八縣(侯國):肥成縣併入盧、虵丘二縣,柴侯國併入博縣,桃山侯國併入剛縣,桃鄉侯國併入無鹽縣,東平陽縣併入南城縣;省蒙陰縣、桑丘侯國、富陽侯國、式侯國。

漢明帝永平二年(59年),華縣、蓋縣、南武陽縣與東萊郡之昌陽、盧鄉、東牟改屬琅邪郡[3]章帝建初五年(80年),琅邪王劉京遣人祭祀城陽景王劉章祠廟時,卜知「宮中多不便利」,乃上書朝廷請求以琅邪郡之華、蓋、南武陽、贛榆等縣換取東海郡開陽縣臨沂縣,並將琅邪王宮由莒縣遷往於開陽,章帝允之。於是蓋縣、華縣、南武陽縣由琅邪郡復歸泰山郡。後割東海郡南城縣費縣屬泰山郡,省華縣[4]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皇弟劉壽為濟北王,復置濟北國,分泰山郡之盧縣、虵丘縣、剛縣三縣屬之。漢安帝時(約120年前後),寧陽縣改屬東平國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泰山郡有8929戶、437317人,領十二縣:

東漢後期,復置華縣。曾設置泰山都尉(155年-165年)一職[5]。漢末,曹操復置西漢時之蒙陰縣,割蒙陰與齊國臨朐等縣置東莞郡漢獻帝建安初年,一度析泰山郡之五縣置嬴郡,以糜竺為嬴郡太守[6]。至建安末年,泰山郡領奉高、博、梁甫、鉅平、嬴、山茌、萊蕪、蓋、南武陽、南城、費、牟、華,共十三縣。

魏晉南北朝

[編輯]

三國時,改茌縣為山茌縣。西晉太康年間,泰安郡領奉高縣、博縣、嬴縣、南城縣、梁父縣、山茌縣、新泰縣、南武陽縣、萊蕪縣、牟縣、鉅平縣,共十一縣。北魏時,泰山郡屬兗州,改博縣為博平縣,郡治由博平縣徙鉅平縣。嬴縣由漢時嬴縣故地(在今萊蕪市萊城區西)遷至已廢棄的漢代萊蕪縣城(今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南)。《魏書》地形志載:泰山郡領鉅平、奉高、博平、嬴、牟、梁父,共六縣。北齊時,廢鉅平縣、牟縣,其地併入博平縣。郡治博平縣。又廢東平郡,以東平郡須昌縣及原東陽平郡之樂平、平原二縣屬泰山郡。天保年間,改泰山郡為東平郡,領奉高、博平、嬴、梁父、須昌、樂平、平原,共七縣。新改名之東平郡仍治博平。隋開皇初,廢東平郡。

歷任泰山太守

[編輯]

屬吏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漢書》王子侯表作「桑丘」,地理志作「乘丘」。
  2. ^ 《漢書》王子侯表作「褒魯」,地理志作「裒魯」。另本作「襄魯」、「襄」。
  3. ^ 范曄《後漢書》琅邪孝王京傳
  4. ^ 錢大昕認為華縣未嘗省併,司馬彪《續漢書》地理志失載。
  5. ^ 《後漢書》卷7:〔永壽元年〕秋七月,初置太山、琅邪都尉官……〔延熹八年〕五月壬申,罷太山都尉官。
  6. ^ 《三國志》蜀志糜竺傳
  7. ^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唐彬,字儒宗,魯國鄒人也。父台,太山太守。

參考書目

[編輯]
  1. 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2.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3.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4.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5.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6. 周振鶴,2006,《漢書地理志匯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