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鳥屬
外觀
巴塔哥鳥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
| |
---|---|
![]() | |
骨骼重建 | |
科學分類 ![]()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翼類 Avialae |
演化支: | 鳥胸骨類 Ornithothoraces |
演化支: | 真鳥類 Euornithes |
演化支: | †巴塔哥鳥目 Patagopterygiformes |
科: | †巴塔哥鳥科 Patagopterygidae Alvarenga & Bonaparte, 1992 |
屬: | †巴塔哥鳥屬 Patagopteryx Alvarenga & Bonaparte, 1992 |
模式種 | |
†德氏巴塔哥鳥 Patagopteryx deferrariisi Alvarenga & Bonaparte, 1992
|
巴塔哥鳥屬(學名:Patagopteryx)是真鳥類恐龍已滅絕的一個單型屬,生存於距今8000萬年左右的晚白堊世,分佈於今阿根廷巴塔哥尼亞西北部的巴羅薩山(Sierra Barrosa)[1]。這種鳥約有家雞大小,是恐龍第二次喪失飛行能力已知最早的明確例子:巴塔哥鳥的骨骼清楚地表明其祖先是飛行動物,儘管其它研究發現有些更早分化的獸腳類恐龍也經歷了第二次飛行能力喪失[2]。

巴塔哥鳥化石由科馬約國立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奧斯卡·德·費拉里斯(Oscar de Ferrariis)於1984至85年左右在晚白堊世桑托期的下營組發現,並交予知名古生物學家何塞·波拿巴,後者於1992年將其描述為新種德氏巴塔哥鳥(Patagopteryx deferrariisi)[1]。
描述
[編輯]巴塔哥鳥足部骨骼癒合,很像現代鳥類。這種鳥沒有叉骨,因此也沒有飛行所必需的肌肉。腿部的股骨很短,說明其善於奔跑。第二趾生有彎曲的爪子,但貌似並作武器使用。巴塔哥鳥可能為雜食動物,並成群結隊地穿越南美平原[3]。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Alvarenga, H. M. F.; Bonaparte, J. F.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cience Series 36: 51–64. 1992.
- ^ Kiat, Yosef; O』Connor, Jingmai K. Functional constraints on the number and shape of flight feath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12-20, 121 (8). ISSN 0027-8424. doi:10.1073/pnas.2306639121.
- ^ Dixon, Dougal. The worl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 prehistoric creatures Hardcover. London: Lorenz. 2007: 318. ISBN 978075481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