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yáo(156年—197年),正禮東萊郡牟平人(今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西北),中國東漢末年政治人物,曾任揚州刺史,後改稱為州牧,官拜振武將軍。齊孝王劉將閭之子牟平共侯劉渫的後代[1],為兗州刺史劉岱弟。伯父劉寵太尉

連環畫《三國演義》(1957年版)中的劉繇畫像

生平

[編輯]

劉繇是後漢皇室遠親,據《三國志》與《資治通鑑》載,伯父劉寵曾任宗正、司空、司徒、太尉,父親劉輿(一名劉方)曾任山陽太守。19歲時因為堂叔劉韙被盜匪劫持為人質,劉繇將其救出而顯名,推舉劉繇官拜郎中

清廉正直

[編輯]

後來遷任下邑長,因為拒絕權貴的請託而棄職逃離。又被州里徵辟,巡行至濟南,濟南相是中常侍之子,劉繇發現他貪贓枉法,於是立即將其奏免,亦因此事獲得為官鐵面清廉而深受好評。

平原人陶丘洪向刺史舉薦其為茂才,刺史說:「去年已經舉薦了公山(劉繇兄劉岱),怎麼現在又要舉薦正禮(劉繇表字)呢?」陶丘洪說道:「如果使君您舉薦公山在前,提拔正禮於後,這正是所謂的在長途中駕馭二龍,使千里馬馳騁,這難道不可以嗎!」,爾後當時鄉間亦流傳只要能得到劉岱與劉繇,就等同得到了麒麟一樣。

不久,劉繇被司空府徵辟為掾屬,除任侍御史,劉繇都未到任,繼而在淮浦躲避戰亂。

逆拒袁術

[編輯]

興平元年(194年),功績深得當時朝廷重視,於是朝廷任命劉繇代替已身亡的陳溫接任揚州(與今日之揚州市無關)刺史。本來揚州刺史的駐地在江北的壽春,但當時政局混亂,淮南一帶已是自稱揚州刺史袁術的勢力範圍,孫策的舅舅吳景和堂兄孫賁奉袁術之命將劉繇迎接到江南的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劉繇才得以在揚州立足。袁術為了拉攏劉繇,承認其為揚州刺史,自己不再自稱。

由於劉繇逐漸畏懼袁術及孫氏勢力的擴張,因此驅逐與袁術關係不錯並作為孫氏宗親的吳景和孫賁,對此袁術自命惠衢為揚州刺史,派吳景、孫賁合攻劉繇麾下的張英,但一年多還未攻下來。

不敵孫策

[編輯]

興平二年(西元195年),朝廷遣使任命加晉劉繇為州牧,振武將軍,眾數萬人,劉繇命張英、樊能與東渡而來的孫策軍對抗,劉繇手下有人建議該以太史慈為大將軍來抵抗,但劉繇不識太史慈能力,又怕許劭笑他不會用人,只派太史慈做偵查工作。

劉繇命張英、樊能與渡江而來的孫策軍對抗,但是不敵孫策的大軍而敗。

之後劉繇親自領軍與孫策對抗,但也因中計而大敗,太史慈被孫策俘虜後降伏於孫策麾下。

退守豫章

[編輯]

劉繇軍為孫策所敗後,劉繇欲逃到會稽,許劭分析說:「會稽富裕,必成孫策的目標,而且地處海隅,沒有外援,不可前往。不如前往豫章,北連豫壤,西接荊州。若然收合吏民,遣使到朝廷貢獻,與曹兗州(曹操)相聞,雖有袁公路隔在其間,其人豺狼,勢力不會持續很久的。足下受王命,曹孟德、劉景升必相救濟。」(今江西省南昌縣一帶),並與劉表聯合對抗袁術。[2]劉繇接受其建議,遂泝江南保豫章,駐彭澤。

討伐笮融

[編輯]

適逢原任豫章太守周術病歿,諸葛玄(諸葛亮的叔父)被袁術上表任命為豫章郡太守,但漢室朝廷卻任命朱皓(朱儁之子)為太守,導致為爭奪豫章太守而有多次衝突。

劉繇後來出兵協助朱皓,將諸葛玄趕回襄陽劉表身邊。劉繇派笮融增援,許劭提醒說:「笮融出兵是不顧名義之人,朱皓以誠待人,恐有不測,應提醒朱皓小心提防。」劉繇沒聽取其意見,笮融果然誘殺朱皓取豫章。

於是劉繇討伐笮融,首戰被笮融擊破,很快劉繇再次召集所屬各縣人馬,笮融敗走入山,為民所殺。

朱皓已死,朝廷再任命平原人華歆為豫章太守。

病重身亡

[編輯]

建安二年至建安三年間(197年~198年),劉繇因病重而死,享年42歲,不久華歆代表吏民部眾獻降孫策

孫策後來將劉繇安葬在其故鄉東萊郡牟平,並且帶回其遺孤善待。後世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是漢皇族的人,為攏絡其勢力而故意這樣做,但也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生前因為清廉而有威望所致。

文學形象

[編輯]

雖然品德清廉正直但昏庸無能,完全沒有任何判斷形勢與戰況的智慧,故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把劉繇歸類為庸碌的廢材,要劉禪引以為戒。

在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被孫策打敗後與笮融逃去豫章直屬劉表,嘉靖本加註描寫兩人之後成為賊寇四處掠奪,被平民殺死。[3]

家庭

[編輯]

先輩

[編輯]
  • 劉本(一作劉丕[4]),皇室名儒,號「通儒」,曾任平原郡的般縣縣長。[5]

兄長

[編輯]

子嗣

[編輯]

部下

[編輯]
  • 許劭,漢末名士。曾勸劉繇提防笮融。劉繇兵敗後認為富裕的會稽將是孫策下個目標,建議劉繇改屯兵豫章,聯合劉表再戰,不久病死。
  • 薛禮,故彭城相,屯秣陵。與笮融共舉劉繇為盟主,被笮融殺害。《演義》中為劉繇謀士,中孫策詐死之計,死於亂兵中。
  • 笮融,故下邳相,先依靠薛禮,後舉劉繇為盟主。先後殺害薛禮、朱皓,被劉繇討伐,逃入山中為平民所殺。《演義》中與薛禮同為劉繇謀士。
    • 於茲,笮融部將。笮融中孫策詐死之計,派於茲率軍攻擊,被孫策出軍殺敗。
  • 朱皓,漢名將朱儁之子,豫章太守。驅走袁術所任豫章太守諸葛玄,劉繇派笮融增援時,笮融將朱皓殺害。
  • 於糜樊能,劉繇部將,屯橫江。《演義》中於糜與孫策單挑被生擒挾死,樊能從後追趕,被孫策大喝倒於馬下摔死。
  • 張英,劉繇部將,駐守長江當利口,袁術軍攻打數年也不能攻下。《演義》中張英中了孫策埋伏,被陳武斬殺,陳橫被蔣欽一箭射死。史書對劉繇部將陳橫的記載為衍文。
  • 太史慈,太史慈義救孔融後,南投劉繇,可是劉繇認為用太史慈會為許劭所笑,只用他作斥侯,偵察孫策虛實。
  • 華歆,朝廷派遣華歆接替朱皓為豫章太守,劉繇死後餘眾欲推舉華歆為主,華歆以漢臣不應私自任命而拒絕。孫策平江東後,派虞翻遊說華歆支持,華歆率眾歸孫策。
  • 孫邵,故孔融功曹,孔融投曹操後,跟隨劉繇下江東。
  • 是儀,本孔融部屬,避亂江東,南投劉繇。
  • 滕耽、滕冑,兄弟為北海人,與劉繇為世交,避亂南下投靠劉繇。劉繇敗後歸孫權,滕耽官至右司馬,滕胄也因善於文筆,受孫權敬待,二者皆早亡,滕冑子膝胤為東吳名臣。[6]

評價

[編輯]
  • 陶丘洪:「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禮於後,所謂御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三國志·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 王朗:「劉正禮昔初臨州,未能自達,實賴尊門為之先後。用能濟江成治,有所處定。踐境之禮,感分結意,情在終始。後以袁氏之嫌,稍更乖刺。更以同盟,還為仇敵,原其本心,實非所樂。康寧之後,常願渝平更成,復踐宿好。一爾分離,款意不昭,奄然殂隕,可為傷恨。知敦以厲薄,德以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往之猜。保六尺之託,誠深恩重分,美名厚實也。」(《三國志·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 諸葛亮:「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
  • 陳壽:「劉繇藻厲名行,好尚臧否。至於擾攘之時,據萬里之士,非其長也。」(《三國志·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 司馬彪:「岱、繇皆有雋才。」(《三國志·劉繇傳》注引《續漢書》)
  • 郝經:「繇亦宗英,材匪戡難。乃啟孫氏,三辰肇判。遂俾昭烈,卒莫完漢。」(《續後漢書》)
  • 田餘慶:「至於劉繇本人,本非封疆之才,在江東既無治亂安邦長策,又乏強大後盾。他以儒生外鎮,只是漢朝風化所被、正朔所行的一種象徵,別無其他作用。」(《秦漢魏晉史探微》)

參考來源

[編輯]
  1. ^ 《後漢書·卷七十六·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人,齊悼惠王之後也。悼惠王子孝王將閭,將閭少子封牟平侯,子孫家焉。
  2. ^ 袁宏漢紀曰:劉繇將奔會稽,許子將曰:「會稽富實,策之所貪,且窮在海隅,不可往也。不如豫章,北連豫壤,西接荊州。若收合吏民,遣使貢獻,與曹兗州相聞,雖有袁公路隔在其間,其人豺狼,不能乆也。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濟。」繇從之。
  3. ^ 《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孫策大戰嚴白虎》「後在於山林之中為落草寇,一般劫掠財物,被居民所殺。」 
  4. ^ 《後漢書·劉寵傳》:父丕,博學,號爲通儒。
  5. ^ 裴注引《續漢書》:繇祖父本,師受經傳,博學群書,號為通儒。舉賢良方正,為般長,卒官。
  6. ^ 《滕胤傳》滕胤字承嗣,北海劇人也。伯父耽,父冑,與劉繇州里通家,以世擾亂,渡江依繇。孫權為車騎將軍,拜耽右司馬,以寬厚稱,早卒,無嗣。冑善屬文,權待以賔禮,軍國書疏,常令損益潤色之,亦不幸短命。權為吳王,追錄舊恩,封胤都亭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49》,出自陳壽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