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古羅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古羅馬主題首頁

古羅馬通常指從前9世紀初至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

傳說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王政時代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着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49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着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比利半島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

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精選條目

拜占庭帝國,又名東羅馬帝國,位於歐洲東部,領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紀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拜占庭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羅馬、羅馬帝國政治中心東移,是拜占庭帝國成立的標誌。1204年,拜佔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克,直到1261年收復。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拜占庭帝國就此滅亡。拜占庭帝國本為羅馬帝國的東半部,以拉丁語和拉丁文化為基礎,但與西羅馬帝國分裂後,逐漸發展為以希臘文化、希臘語東正教為立國基礎,不同於古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新國家。

你知道嗎



分類

Europe categories

歡迎參與

更新統計[編輯] 條目數量
典範 45
甲級 9
優良 76
乙級 222
丙級 350
初級 512
小作品 10,520
未評審 313
條目合計 12,263+
非條目頁面 40
2024年2月29日 (四) 17:20 (UTC)

刷新

人物

克拉蘇古羅馬軍事家政治家。他曾幫助蘇拉內戰中奪權建立獨裁統治。前72年前71年期間,斯巴達克奴隸爆發起義,克拉蘇帶領羅馬軍隊殘酷鎮壓。蘇拉隱退後,他和龐培凱撒合作,組成三頭政治同盟。於公元前53年發動了對帕提亞帝國安息)的戰爭,在卡萊戰役中全軍覆沒並被俘虜。


精選圖片

安提諾烏斯羅馬皇帝哈德良的情人。出生在羅馬帝國比提尼亞行省。在124年哈德良皇帝途經卑斯尼亞省時追隨皇帝,在此後不久成為哈德良皇帝的孌童,並從此一直陪伴哈德良。130年10月30日安提諾烏斯在陪伴其巡遊尼羅河時因意外事件落水身亡。 在他死後,哈德良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並且以其所能做到的一切方式來緬懷安提諾烏斯,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獎章上刻上了他的畫像,帝國的多處場所樹立起了他的雕像。哈德良皇帝還仿照亞歷山大大帝紀念其情人的方式,宣佈安提諾烏斯為神,並在比提尼亞、曼提尼亞阿卡迪亞以及雅典等地建立了多座廟宇。今天的安提諾波利斯市就是哈德良在安提諾烏斯溺水的地點所修建的城市。
圖為現藏於巴黎羅浮宮安提諾烏斯雕像

地圖

在西元117年羅馬帝國圖拉真時期最大疆域

相關主題

拉丁語維基百科

歡迎光臨拉丁語維基百科

古羅馬相關條目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