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子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子壯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 《國粹學報》載陳子壯像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
《國粹學報》載陳子壯像
大明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籍貫廣東南海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集生,號秋濤
諡號文忠
出生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
廣東南海縣
逝世永曆元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
廣東廣州
親屬陳熙昌
出身
  •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及第

陳子壯(1596年—1647年),字集生,號秋濤。廣東南海縣沙貝村(今廣州白雲區金沙街沙貝社區)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曆時官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謀求收復廣州,兵敗殉國。

生平

[編輯]

陳子壯出生廣州九曜坊之杲日堂故宅,四歲能文、七歲能詩,萬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成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魏忠賢欲延為己用,被陳婉拒,魏忠賢大怒:「何物陳子壯,竟敢逆我意!」天啟四年(1624年),自翰林院去浙江主持鄉試,策論〈歷代宦官之禍〉,為魏黨所忌,遂罷職,定居鹽倉街。

崇禎時,官左春坊左諭德,升禮部侍郎、兼侍讀學士。後因朱姓案下獄,不久罷歸鄉里。崇禎十年(1637年)在廣州白雲山辟雲淙書院,次年修禊南園,與其弟陳子升黎遂球區懷瑞曾道唯等12人修復南園詩社,世稱南園十二子。後在禺山書院授徒講學。弘光時,為禮部尚書。

隆武二年(1646年),廣州城陷,陳子壯與弟陳子升捐資募兵,在南海九江舉旗誓師,永曆帝授以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陳邦彥同陳子壯密謀攻取省城,同廣州城內的原明朝廣州衛指揮使楊可觀楊景曄秘密聯繫,「暗用桂字印票,號召多人」為內應,不料事洩,張貼檄文的家僮被清軍捕獲[1]。後兵敗被俘至廣州,佟養甲下令將陳子壯「寸磔於教場」[2],與陳邦彥張家玉合稱為「南明三忠」[3]。諡號文忠

家族

[編輯]

其家原籍廣東南海沙貝鄉。父陳熙昌,進士出身。弟陳子升攜母匿藏深山,其母知子壯已死,自縊死。子壯之妾張玉喬李成棟納為內寵,常思反清復明,不久自刎死。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七十八》,出自《明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錢澄之《所知錄》卷二記:「七月,大學士陳子壯起兵九江村,與陳邦彥共攻廣州。初,邦彥約城內諸降將為內應,期以是月之七日三鼓內外並起。子壯先期以五日舟師薄城,謀泄。北撫佟養甲捕諸內應者,悉斬之;發巨炮擊舟,舟毀,兵退。北風大作,養甲乘風追之,子壯大敗於白鵝潭。成棟亦自新安至。子壯退保九江,又棄九江入高明,與監軍道麥而炫、知縣朱實蓮嬰城固守。」
  2. ^ 順治四年十一月初七日兩廣總督佟養甲「為匯報擒磔逆渠三大捷事」揭帖,見《明清檔案》第六冊,A6—182號。
  3. ^ 顧誠:《南明史》第三節「陳邦彥、張家玉、陳子壯在廣東的抗清活動」
  • 《明史》卷二七八
官銜
前任:
顧錫疇
南明南京禮部尚書
1645年
繼任:
黃錦
繼任:
顧錫疇
南京禮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