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限角
外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5年2月7日)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a/Quadrant_-_coordinate_system.png/250px-Quadrant_-_coordinate_system.pn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a/Cartesian_coordinates_2D.svg/250px-Cartesian_coordinates_2D.svg.png)
設定
[編輯]- x軸和y軸,或者,實軸和虛軸,數值均為正數的象限為「第一象限」。
- 「第一象限」的x軸為 0° 或 0 rad ,採用純數字的角度或弧度作度大小。(後者多過前者。)
- 由「第一象限」的 0° 或 0 rad 作逆時針轉動,為正增加角度度數。
- 一圈之內,共有四個象限,或 360° ,或 2π rad 。
名稱 | 羅馬數字表示 | 明確表示 (X,Y) |
---|---|---|
第一象限 | Ⅰ | (+,+) |
第二象限 | Ⅱ | (-,+) |
第三象限 | Ⅲ | (-,-) |
第四象限 | Ⅳ | (+,-) |
三角學應用
[編輯]![](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2/Trigonometric_function_quadrant_sign.svg/250px-Trigonometric_function_quadrant_sign.svg.png)
當一個三角形的鄰邊、對邊和斜邊比例和象限位置改變時,最常用的三角函數數值:正弦、餘弦和正切,也會有不同的正負值。
- 第一象限的 A 即是 All (全部皆正)。
- 第二象限的 S 即是 Sine (只有正弦為正)。
- 第三象限的 T 即是 Tangent (只有正切為正)。
- 第四象限的 C 即是 Cosine (只有餘弦為正)。
參考文獻
[編輯]- Hans-Jochen Bartsch, Taschenbuch mathematischer Formeln für Ingenieure und Naturwissenschaftler. 22., Carl Hanser Verlag GmbH & Co. KG. 2011, (德文)
- Werner Tiki Küstenmacher, Heinz Partoll, Irmgard Wagner, Mathe macchiato. 1., München: Pearson Studium. 2003, (德文)
參閱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埃里克·韋斯坦因. Quadrant. MathWorld.
- Quadrant at PlanetM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