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攝
外觀
折衷論(英語:syncretism),又稱調和論,是指調和或統合信念(如宗教上)的衝突,也可指對於調和或統合所做的努力[1],例如宗教混合的客觀過程。兩個以上的宗教在接觸與和解後,發展出彼此文化特質的交流現象,藉由宗教教義的交互體現,達到多元活動內容與豐富的融合現象。
英語的「折衷論」(Syncretism)一詞最早出現在1618年的《牛津字典》,但事實上在公元前的宗教演化過程中,就已出現多起。例如古希臘。之後的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東亞的儒教、佛教、道教(三教)與民間信仰,甚至現代新興宗教,折衷、調和現象均成為宗教發展中無可避免的過程。
班固《漢書‧藝文志》區分了九流十家,其中雜家包含《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子書,雜家的英譯是syncretism。
例子
[編輯]- 亞伯拉罕諸教相關
- 東方宗教相關
參考文獻
[編輯]- ^ 融合主義 syncretism. 藝術與建築索引. 2011-03-05 [2011-03-15] (中文(臺灣)).[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