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 |
---|---|
Xiamen No.1 High School of Fujian | |
![]() | |
地址 | ![]() 思明校區:思明區文園路75號、93號 海滄校區:海滄區東孚南路99號 |
類型 | 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 |
隸屬 | 廈門市教育局 |
創辦日期 | 1906年 1685年(前身) 1951年(並校) |
校長 | 卞祖華 |
黨委書記 | 陳文強 |
職員人數 | 708人 |
年級 | 6: 初中部1~3年級,共68個班 高中部1~3年級,共120個班 |
學生人數 | 9400多人 |
校園面積 | 23.32萬平方米: 12.61萬平方米(思明校區) 10.71萬平方米(海滄校區) |
校訓 | 勤 毅 誠 敏 |
校色 | 磚紅色 [1] |
學校網址 | 廈門一中官網 |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通稱廈門一中,創辦於1906年,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廈門市,是一所直屬於廈門市教育局的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2]。其前身可追溯至1685年創立的玉屏書院。廈門一中是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全國文明單位」、「中華百年名校」[3]。
截至2024年,廈門一中有思明、海滄兩個校區,共佔地約23.32萬平方米。擁有19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9400多人,教職員工708人。[4]
學校歷史
[編輯]簡述
[編輯]廈門一中的前身,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創立於玉屏山麓的玉屏書院。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始建廈門中學堂,為廈門最早的官辦中學。民國元年(1912年)改稱思明中學,民國6年(1917年)思明中學收歸省辦,改為省立第十三中學。民國18年(1929年)改為省立廈門中學。民國26年(1937年)秋,改為福建省立廈門初級中學,原有高中班級併入龍溪中學,同年,因日本侵華,遷至安溪官橋。民國27年(1938年)奉省政府令停辦,同年廈門淪陷。民國35年(1946年),廈門市政府辦廈門市立中學;同年9月,福建省教育廳決定恢復省立廈門中學。1951年2月,省立廈門中學和廈門市立中學合併為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1958年被列為福建省16所重點中學之一。1966年文革開始,受文革思潮影響,廈門一中被迫停課,「工作接近癱瘓」。1968年,工宣隊進駐,學校複課。1978年撥亂反正,學校制定《廈門第一中學三年規劃》,逐步恢復原有正常教學秩序。2002年,學校開始籌備建設新校區。2006年夏,新校區建成,作為高中部投入使用。2015年,學校開始籌備建設海滄校區,2018年海滄校區開始招生。
玉屏書院(1685年-1906年)
[編輯]玉屏書院得名於廈門城東部的玉屏山,而玉屏山則得名於山上「屹立如削,晶瑩可愛」的巨石。明朝時,曾有人在玉屏山麓開設義學,但由於1661年的遷界令,沿海30里的地帶被迫荒廢,義學也沒有延續下去。[5][6]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威略將軍吳英在廈門城東北處的明代義學舊址修建文昌殿與萃文亭,將此處擴為學堂。同時,吳英還建造了一間供奉柳仙的小廟「賣詩店」,專供占乩作詩,但這一學堂同樣也沒能延續下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戶部郎中雅奇任職閩海關。期間,他利用吳英的學堂再度辦學,並捐修集德堂,供士子學習。雖然雅奇購辦了漳州府垣泥鄉的若干畝水田,並依靠田租支付書院的開支,但由於「生徒寥落」,附近寺院的僧侶便侵佔書院屋舍,挪用田租,並將屋舍租予外人居住。[5][6][7][8][9]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署理福建水師提督倪鴻範與興泉永道道台白瀛、廈門海防同知許逢元召集地方士紳黃日紀、林翼池、劉承業、廖飛鵬等人,共謀創辦「玉屏書院」。為此,他們驅逐僧侶,遷走佛像,向士紳籌集了兩千餘兩銀子。1751年10月,玉屏書院動工。人們在文昌殿的右側闢地,建起了一座講堂與八座齋廡。1752年11月,耗費了一千八百餘兩銀子的玉屏書院終於竣工,進士藍應元受聘為山長,這也是廈門島最早的官辦書院。[5][6][7][8][9]
廈門中學堂(1906年-1912年)
[編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制,玉屏書院停聘山長。同時,興泉永道道台玉貴與玉屏書院各董事籌備開辦學堂,由玉屏書院董事葉大年、陳綱為總董,以呂澄、黃瀚、王步蟾、周殿修、周殿薰、周麟書、王人驥、余煥章、柯榮試、劉培元、黃必成、王義芳、楊式古、王步瀛、吳乃志、蕭覺鍾、黃世銘等為董事,成立「廈門中學堂董事會」。該校董會從原玉屏書院經費中調撥400餘銀元充當辦學經費,並通過校董的王義芳介紹,獲得越南僑商王藹堂的一萬兩白銀捐款。光緒三十二年農曆四月初四(1906年4月27日),廈門中學堂正式開學,由周殿修擔任監督(校長)、周殿薰擔任學監。此時,廈門中學堂新收兩個班40餘名學生,每人收取全年學費12銀元。新成立的廈門中學堂實行五年的學制,每周上課36課時,並以古文、修身、經學、歷史、地理、算術、物理、化學為主科,英文、體育、音樂為副科。[6][8]
作為全廈門第一所公立學校,廈門中學堂一直為興泉永道道台所關注。1907年至1908年,聶元龍、劉慶汾上任道台後,均前往廈門中學堂視察該校學業。1908年,廈門中學堂的學生數增至300餘人。1911年,據《漢文台灣日日新報》報導,當年的廈門中學堂位居廈門16座中外書院的榜首,擁有最多的生徒數(400餘人)與最優越的成績。由於學生數量驟增,校方增築校舍、室內操場與戶外大操場。[8]
思明中學(1912年-1917年)
[編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由於新政府推行學制改革,廈門中學堂取消學堂名稱,改為學校,由王人驥擔任校長。不久,王人驥卸任,呂錫敬繼任校長,並奉令改校名為「思明中學」,幾個月後,呂錫敬卸任,王人驥復任校長。此時學校的經費由福建省府每年劃撥的1200銀元與玉屏書院的公產收入撥充。[8]
廈門一中(1951年至今)
[編輯]1951年2月,在浮嶼的開明戲院裏,廈門市長梁靈光宣告市立廈門中學與省立廈門中學合併,校名「廈門第一中學」,由傅秋元擔任校長、蘇珍輝擔任副校長。1952年,廈門一中被華東區人民政府批准為「華東區重點中學」。1953年,周喬林繼任校長,並在現今文園路的新校址上興建「五三樓」、「五四樓」、「辦公樓」、「物理化學實驗樓」、「綜合樓」等建築。截至1955年6月,廈門一中擁有38個班2039位學生,而原有的玉屏書院校址無法容納繁多的學生。因此在1955年9月,廈門一中的學生一分為二:一部分遷入文園路的新校舍,歸屬「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仍由周喬林擔任校長;一部分留守玉屏書院校址,歸屬「福建省廈門第五中學」,由蘇珍輝擔任校長。[8][10]
2015年12月初,廈門一中海滄校區於馬鑾灣片區水頭村東南部開始建設。該項目的用地面積達10.71公頃,總建築面積148802平方米,總投資63185.53萬元,包括5棟教學樓、3棟實驗樓、2棟藝術樓、1棟藝術館、4棟宿舍樓及一個地下停車場。[11]
2018年8月中旬,廈門一中海滄校區的主體建築完成驗收。而該校區的首批學生(294名高一新生、200名初一新生)則分別在8月20日、8月24日入校報到。此時的新校區的總用地面積超10萬平方米,包括10棟教學樓、4棟宿舍樓、藝術館、千人大禮堂、綜合辦公樓,以及包含游泳池、籃球場和乒乓球場在內的1個體育館,2個400米運動場。[12]
校區
[編輯]截至2024年7月,廈門一中共有思明和海滄兩個校區,兩個校區都分別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思明校區位於思明區文園路75號(高中部)及93號(初中部),面積12.61萬平方米;海滄校區位於海滄區東孚南路99號,佔地10.71萬平方米。[13]
分校:
- 廈門市第五中學(加掛「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分校」)
- 廈門市集美區灌口中學(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集美分校)
- 廈門一中思明分校(建設中,預計2025年建成招生)
- 廈門一中湖裏分校(建設中,預計2025年建成招生)
合作校:
- 廈門市金雞亭中學
- 廈門市汀溪中學
- 廈門市國祺中學
- 廈大附屬翔安實驗學校
異地對口幫扶校:
聯合辦學:
教學設施
[編輯]

廈門一中思明校區擁有可容納1100人的千人大會堂、雙層有2500個就餐座位的大型食堂、15層4部電梯現代化學生公寓以及450平米電視台標準的演播大廳。此外,思明校區還設有三幢擁有80平方米教室的教學樓群、內設30間標準實驗室的實驗樓群、行政樓、藝術樓、天文台、學生校園網吧、機械人工作室、300平方米的學生電子閱覽室、學生電視台、校史展覽室、心理諮詢室以及棋牌社活動室。另外,學校的標誌性建築「捷中圖書館」(高中部),內設圖書館、網管中心、學科競賽基地、演播大廳等場所。以及錦隆圖書館(初中部)等教學設施。[21][失效連結][需要第三方來源]
師資隊伍
[編輯]截至2023年10月,廈門一中擁有「萬人計劃」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特級教師4人,正高級教師9人,擁有高級教師任職資格的138人,全國勞動模範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2人,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的2人。[13][需要第三方來源]
體育設施
[編輯]廈門一中思明校區高中部有一片400米周長的環形塑膠跑道和人造草坪坪足球場(大操場)在操場右側有一座大型體育館,內設2個籃球場和多個羽毛球場,以及一個50米8道標準恆溫游泳池。除了游泳池外,校園內還設有一個擁有40張乒乓球桌的乒乓球館。
廈門一中思明校區初中部有一片300米周長的環形塑膠跑道和人造草坪坪足球場(小操場),操場一側設有一個標準尺寸的網球場,兩邊分別設有鉛球投擲區域、跳遠沙坑和數個非標準小籃球場。在最外側設有一個小型足球場和三個標準露天籃球場。[21][失效連結][需要第三方來源]
行政管理
[編輯]現任領導
[編輯]- 黨委書記:陳文強;
- 黨委副書記、校長:卞祖華;
- 黨委副書記:張南峰;
- 黨委委員、副校長:劉鵬、謝凱靈、王可怡、鍾斌;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忠玉;
- 黨委委員、工會主席:林宗進;
- 校務顧問:陳佩玲。
歷任校領導
[編輯]校名 | 姓名 | 職務 | 任職年限 |
---|---|---|---|
廈門中學堂 | 周殿修 | 監督 | 1906-1909 |
黃必成 | 1909-1912 | ||
思明中學 | 王人驥 | 校長 | 1912-1917 |
省立十三中 | 黃琬 | 校長 | 1917-1926 |
楊展倫、楊山光、呂炳水、張伯炘、李伯端 | 校務委員會委員 | 1926-1928 | |
楊展倫 | 校長 | 1928 | |
林蔭南 | 1929 | ||
李增揚 | 1930 | ||
省立廈門中學 | 莊奎章 | 校長 | 1931-1937 |
王啟偉 | 1937-1938 | ||
廈門淪陷,1938-1946年期間學校停辦 | |||
省立廈門中學 | 崔鍾英 | 校長 | 1946-1947 |
蘇克惠 | 1947-1949 | ||
郭碧海 | 校務委員會主任 | 1949-1950 | |
許曼 | 校長 | 1950-1951 | |
王其揚 | 黨支部書記 | 1949-1950 | |
高維真 | 1950-1951 | ||
廈門市立中學 | 呂仲駒 | 校長 | 1946-1949 |
石益謙 | 1949-1950 | ||
蘇節 | 1950-1951 | ||
1951年2月,省立廈門中學和廈門市立中學合併,稱廈門第一中學 | |||
廈門一中 | 傅秋元 | 校長 | 1951-1952 |
周喬林 | 校長、書記 | 1953-1956 | |
王毅林 | 1957-1968 | ||
張琛林 | 革委會主任、書記 | 1969-1971工宣隊 | |
郭瑪保 | 1971-1972工宣隊 | ||
崔勝先 | 1972-1973 | ||
張克萊 | 革委會主任 | 1973-1975 | |
郭贊鍔 | 書記 | 1973-1985 | |
李永裕 | 革委會主任 | 1975-1978 | |
校長 | 1978-1979 | ||
鄭克成 | 1979-1982 | ||
黃種祥 | 代理校長 | 1982-1984 | |
校長 | 1984-1985 | ||
書記 | 1985-1988 | ||
校長、書記 | 1988-1995 | ||
黃守忠 | 校長 | 1985-1988 | |
吳章薄 | 校長、書記 | 1995-2002 | |
任勇 | 校長 | 2002-2006 | |
陳珍 | 第一副書記 | 2002-2006 | |
書記 | 2006-2017 | ||
周君力 | 校長 | 2006-2020 | |
書記 | 2017-2020 | ||
陳文強 | 2020-今 | ||
校長 | 2020-2024 | ||
卞祖華 | 2024-今 |
校友
[編輯]校友會
[編輯]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校友會成立於1985年10月5日,由廈門一中及其前身省立十三中、省立廈門中學、廈門市立中學的校友組成。2016年10月至今,由曾通擔任會長。[26][27]校友會的辦公地點位於思明校區初中部,擁有香港、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廣州、福州、漳州等八個地方分會。此外,校友會主辦有刊物《廈門一中校友》。[28][29]
知名校友
[編輯]-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國務院原副總理方毅[30][31]
- 開國上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葉飛[32]
- 化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盧嘉錫[33]
-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原國務委員陳至立[34]
- 台盟中央原常務副主席汪毅夫[35]
- 世界乒乓球單打冠軍郭躍華[36]
- 歷史地理學家周振鶴[37]
- 農業考古學家陳文華[38]
- 原外交官黃桂芳[39]
- 原外交官陳佐洱[40]
- 朦朧派代表詩人舒婷[41][42]
- 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學家李幼平[43]
- 核能技術專家張作義[44]
- 跳高世界記錄原保持者倪志欽[45]
- 著名女演員陳都靈[46]
- 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物理學會原理事曾民勇[47]
- 亞運會女子跳高金牌得主鄭達真[48]
- 著名主持人、金話筒獎得主、全國政協委員陳偉鴻[49]
參考文獻
[編輯]- ^ 葉子申. 厦门一中将建设湖里分校 落户湖边水库东片区. 海西晨報. 2023-10-24.
- ^ 市属公办初中名录. 廈門市教育局.
- ^ 中小学校长培训与专业化发展.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7-07: 230. ISBN 978-7-307-19353-6.
- ^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4年校务公开工作报告.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 ^ 5.0 5.1 5.2 劉瑞光.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 編. 厦门故迹寻踪. 海峽文藝出版社. 2018-06: 117–123. ISBN 978-7-5550-1568-0.
- ^ 6.0 6.1 6.2 6.3 龔潔.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 編. 龚洁学术文集. 鷺江出版社. 2019-10: 79-88. ISBN 978-7-5459-1655-3.
- ^ 7.0 7.1 周凱等. 廈門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整理 , 編. 厦门志 清道光十九年镌. 鷺江出版社. 1996-03: 40–42. ISBN 7-80610-067-9.
- ^ 8.0 8.1 8.2 8.3 8.4 8.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廈門市委員會編;洪卜仁主編 (編). 厦门老校名校.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3-12: 24–33. ISBN 978-7-5615-4929-2.
- ^ 9.0 9.1 李啟宇. 厦门书院史话. 鷺江出版社. : 31、36–49. ISBN 978-7-5459-0911-1.
- ^ 厦门一中大事记.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2007-12-25.
- ^ 海峽導報.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项目启动 预计在2017年9月投用. 閩南網. 2015-12-03.
- ^ 海西晨報訊 (記者 許蔚菡).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迎来高一新生 配置50多位教师. 東南網. 2018-08-21.
- ^ 13.0 13.1 廈門一中. 薪火相传百年路,赓续奋进新时代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简介. 廈門一中官網.
- ^ 廈門晚報. 厦门一中新增一所合作校. 海滄區人民政府. [2024-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4).
- ^ 陳燕梅. 真情援疆始于心,精准帮扶践于行——厦门一中与新疆吉木萨尔县一中启动第二轮共建合作. 廈門一中官方微信公眾號.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7).
- ^ 厦门一中与宁德市民族中学结对帮扶工作启动. 廈門一中官方微信公眾號.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7).
- ^ 徐暢. 与“宁”携手,共谱新篇 厦门一中与宁德五中开展校际结对帮扶活动. 廈門一中微信公眾號.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7).
- ^ 厦门市火炬学校招聘启事. 福州師範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7).
- ^ 厦门市火炬学校举行建校20周年庆祝活动. 廈門廣電網. [202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7).
- ^ 佘崢. 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厦门一中国贸幼儿园开园. 閩南網.
- ^ 21.0 21.1 廈門一中硬件100個亮點[永久失效連結]. 廈門一中.
- ^ 行政机构. 廈門一中官網.
- ^ 快讯!厦门一双外任命新书记、新校长. 廈門晚報. [202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7).
- ^ 学校沿革历史. 廈門一中官網.
- ^ 厦门一中历任校长. 廈門一中官網.
- ^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友会简介. 廈門一中官網.
- ^ 廈門日報. 厦门一中校友曾通为母校捐款1500多万 一中昨将一幢教学楼命名为“曾通楼. 廈門一中官方微信公眾號.
- ^ 校友刊物. 廈門一中官網.
- ^ 国内外校友会. 廈門一中官網.
- ^ 莊乃宜. 但凭旧照寄怀思. 新浪新聞. 廈門晚報. 2006-03-28.
- ^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 (編). 方毅:一个活在人民心中的共产党人(叶永烈). 穿越时空的怀念. 280: 海峽書局. 2011-06. ISBN 978-7-80691-681-0.
- ^ 葉飛. 叶飞回忆录 上. 解放軍出版社. 2014-04: 7. ISBN 978-7-5065-6753-4.
- ^ 廈門經濟特區年鑑編輯委員會 (編). 厦门经济特区年鉴 1986. 1986-08: 190.
- ^ 詹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在厦调研 促进教育与老科协事业发展. 廈門人大. 廈門日報. 2016-10-26.
- ^ 汪毅夫. 序《厦门古迹寻踪(续编)》. 中國日報. 2023-10-23.
- ^ 於心民. 2017福建社会发展年鉴. 鷺江出版社. 2017-12: 694. ISBN 978-7-5459-1450-4.
- ^ 周振鹤:学问的关键是“求真” 不管有无用处. 復旦大學中華文化國際研究中心. 2021-01-13.
- ^ 海峽生活報. 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 ———记著名考古专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 ^ 论坛专家:黄桂芳. 中非工業合作論壇.
- ^ 厦门一中校庆节目敲定 今日先睹为快. 央廣網. 2007-07-26.
- ^ 舒婷. 木棉树下——我的中学时代. 舒婷散文.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21-07: 33-39. ISBN 978-7-5354-9535-8.
- ^ 吳思敬. 舒婷.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 ^ 李豇. 少年李幼平:多元教育梦启航. 學術橋. 中國科學報. 2021-03-25.
- ^ 周濟等 (編). 老教授论坛 第11辑.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3-05: 257. ISBN 978-7-5615-4617-8.
- ^ 唐磊. 倪志钦:年轻有遗憾没伤感. 中國新聞周刊. 2008, (06).
- ^ 吳喬鶯. 演员陈都灵:故乡厦门种下的戏魂. 台海雜誌. 2019-12-05.
- ^ 林安懷 (編). 鹭门之光. 鷺江出版社. 2006-10: 220. ISBN 7-80671-696-3.
- ^ 白鹭鸟,心中的鸟!&郑达真. 《童年文库》冠军的童年 3. 新蕾出版社. 1983-03: 91. ISBN R10213·153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 ^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巧恩). 陈伟鸿回母校一中演讲被大爆料 称厦门人太内敛. 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