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 |
---|---|
Xiamen No.1 High School of Fujian | |
![]() | |
地址 | ![]() 思明校区:思明区文园路75号、93号 海沧校区:海沧区东孚南路99号 |
类型 | 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 |
隶属 | 厦门市教育局 |
创办日期 | 1906年 1685年(前身) 1951年(并校) |
校长 | 卞祖华 |
党委书记 | 陈文强 |
职员人数 | 708人 |
年级 | 6: 初中部1~3年级,共68个班 高中部1~3年级,共120个班 |
学生人数 | 9400多人 |
校园面积 | 23.32万平方米: 12.61万平方米(思明校区) 10.71万平方米(海沧校区) |
校训 | 勤 毅 诚 敏 |
校色 | 砖红色 [1] |
学校网址 | 厦门一中官网 |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通称厦门一中,创办于1906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厦门市,是一所直属于厦门市教育局的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2]。其前身可追溯至1685年创立的玉屏书院。厦门一中是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全国文明单位”、“中华百年名校”[3]。
截至2024年,厦门一中有思明、海沧两个校区,共占地约23.32万平方米。拥有19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400多人,教职员工708人。[4]
学校历史
[编辑]简述
[编辑]厦门一中的前身,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创立于玉屏山麓的玉屏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始建厦门中学堂,为厦门最早的官办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思明中学,民国6年(1917年)思明中学收归省办,改为省立第十三中学。民国18年(1929年)改为省立厦门中学。民国26年(1937年)秋,改为福建省立厦门初级中学,原有高中班级并入龙溪中学,同年,因日本侵华,迁至安溪官桥。民国27年(1938年)奉省政府令停办,同年厦门沦陷。民国35年(1946年),厦门市政府办厦门市立中学;同年9月,福建省教育厅决定恢复省立厦门中学。1951年2月,省立厦门中学和厦门市立中学合并为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1958年被列为福建省16所重点中学之一。1966年文革开始,受文革思潮影响,厦门一中被迫停课,“工作接近瘫痪”。1968年,工宣队进驻,学校复课。1978年拨乱反正,学校制定《厦门第一中学三年规划》,逐步恢复原有正常教学秩序。2002年,学校开始筹备建设新校区。2006年夏,新校区建成,作为高中部投入使用。2015年,学校开始筹备建设海沧校区,2018年海沧校区开始招生。
玉屏书院(1685年-1906年)
[编辑]玉屏书院得名于厦门城东部的玉屏山,而玉屏山则得名于山上“屹立如削,晶莹可爱”的巨石。明朝时,曾有人在玉屏山麓开设义学,但由于1661年的迁界令,沿海30里的地带被迫荒废,义学也没有延续下去。[5][6]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威略将军吴英在厦门城东北处的明代义学旧址修建文昌殿与萃文亭,将此处扩为学堂。同时,吴英还建造了一间供奉柳仙的小庙“卖诗店”,专供占乩作诗,但这一学堂同样也没能延续下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户部郎中雅奇任职闽海关。期间,他利用吴英的学堂再度办学,并捐修集德堂,供士子学习。虽然雅奇购办了漳州府垣泥乡的若干亩水田,并依靠田租支付书院的开支,但由于“生徒寥落”,附近寺院的僧侣便侵占书院屋舍,挪用田租,并将屋舍租予外人居住。[5][6][7][8][9]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署理福建水师提督倪鸿范与兴泉永道道台白瀛、厦门海防同知许逢元召集地方士绅黄日纪、林翼池、刘承业、廖飞鹏等人,共谋创办“玉屏书院”。为此,他们驱逐僧侣,迁走佛像,向士绅筹集了两千余两银子。1751年10月,玉屏书院动工。人们在文昌殿的右侧辟地,建起了一座讲堂与八座斋庑。1752年11月,耗费了一千八百余两银子的玉屏书院终于竣工,进士蓝应元受聘为山长,这也是厦门岛最早的官办书院。[5][6][7][8][9]
厦门中学堂(1906年-1912年)
[编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制,玉屏书院停聘山长。同时,兴泉永道道台玉贵与玉屏书院各董事筹备开办学堂,由玉屏书院董事叶大年、陈纲为总董,以吕澄、黄瀚、王步蟾、周殿修、周殿薰、周麟书、王人骥、余焕章、柯荣试、刘培元、黄必成、王义芳、杨式古、王步瀛、吴乃志、萧觉钟、黄世铭等为董事,成立“厦门中学堂董事会”。该校董会从原玉屏书院经费中调拨400余银元充当办学经费,并通过校董的王义芳介绍,获得越南侨商王蔼堂的一万两白银捐款。光绪三十二年农历四月初四(1906年4月27日),厦门中学堂正式开学,由周殿修担任监督(校长)、周殿薰担任学监。此时,厦门中学堂新收两个班40余名学生,每人收取全年学费12银元。新成立的厦门中学堂实行五年的学制,每周上课36课时,并以古文、修身、经学、历史、地理、算术、物理、化学为主科,英文、体育、音乐为副科。[6][8]
作为全厦门第一所公立学校,厦门中学堂一直为兴泉永道道台所关注。1907年至1908年,聂元龙、刘庆汾上任道台后,均前往厦门中学堂视察该校学业。1908年,厦门中学堂的学生数增至300余人。1911年,据《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报导,当年的厦门中学堂位居厦门16座中外书院的榜首,拥有最多的生徒数(400余人)与最优越的成绩。由于学生数量骤增,校方增筑校舍、室内操场与户外大操场。[8]
思明中学(1912年-1917年)
[编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由于新政府推行学制改革,厦门中学堂取消学堂名称,改为学校,由王人骥担任校长。不久,王人骥卸任,吕锡敬继任校长,并奉令改校名为“思明中学”,几个月后,吕锡敬卸任,王人骥复任校长。此时学校的经费由福建省府每年划拨的1200银元与玉屏书院的公产收入拨充。[8]
厦门一中(1951年至今)
[编辑]1951年2月,在浮屿的开明戏院里,厦门市长梁灵光宣告市立厦门中学与省立厦门中学合并,校名“厦门第一中学”,由傅秋元担任校长、苏珍辉担任副校长。1952年,厦门一中被华东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华东区重点中学”。1953年,周乔林继任校长,并在现今文园路的新校址上兴建“五三楼”、“五四楼”、“办公楼”、“物理化学实验楼”、“综合楼”等建筑。截至1955年6月,厦门一中拥有38个班2039位学生,而原有的玉屏书院校址无法容纳繁多的学生。因此在1955年9月,厦门一中的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入文园路的新校舍,归属“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仍由周乔林担任校长;一部分留守玉屏书院校址,归属“福建省厦门第五中学”,由苏珍辉担任校长。[8][10]
2015年12月初,厦门一中海沧校区于马銮湾片区水头村东南部开始建设。该项目的用地面积达10.71公顷,总建筑面积148802平方米,总投资63185.53万元,包括5栋教学楼、3栋实验楼、2栋艺术楼、1栋艺术馆、4栋宿舍楼及一个地下停车场。[11]
2018年8月中旬,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的主体建筑完成验收。而该校区的首批学生(294名高一新生、200名初一新生)则分别在8月20日、8月24日入校报到。此时的新校区的总用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包括10栋教学楼、4栋宿舍楼、艺术馆、千人大礼堂、综合办公楼,以及包含游泳池、篮球场和乒乓球场在内的1个体育馆,2个400米运动场。[12]
校区
[编辑]截至2024年7月,厦门一中共有思明和海沧两个校区,两个校区都分别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思明校区位于思明区文园路75号(高中部)及93号(初中部),面积12.61万平方米;海沧校区位于海沧区东孚南路99号,占地10.71万平方米。[13]
分校:
- 厦门市第五中学(加挂“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分校”)
-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集美分校)
- 厦门一中思明分校(建设中,预计2025年建成招生)
- 厦门一中湖里分校(建设中,预计2025年建成招生)
合作校:
- 厦门市金鸡亭中学
- 厦门市汀溪中学
- 厦门市国祺中学
- 厦大附属翔安实验学校
异地对口帮扶校:
联合办学:
教学设施
[编辑]

厦门一中思明校区拥有可容纳1100人的千人大会堂、双层有2500个就餐座位的大型食堂、15层4部电梯现代化学生公寓以及450平米电视台标准的演播大厅。此外,思明校区还设有三幢拥有80平方米教室的教学楼群、内设30间标准实验室的实验楼群、行政楼、艺术楼、天文台、学生校园网吧、机器人工作室、300平方米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学生电视台、校史展览室、心理咨询室以及棋牌社活动室。另外,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捷中图书馆”(高中部),内设图书馆、网管中心、学科竞赛基地、演播大厅等场所。以及锦隆图书馆(初中部)等教学设施。[21][失效链接][需要第三方来源]
师资队伍
[编辑]截至2023年10月,厦门一中拥有“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9人,拥有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的138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2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的2人。[13][需要第三方来源]
体育设施
[编辑]厦门一中思明校区高中部有一片400米周长的环形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坪足球场(大操场)在操场右侧有一座大型体育馆,内设2个篮球场和多个羽毛球场,以及一个50米8道标准恒温游泳池。除了游泳池外,校园内还设有一个拥有40张乒乓球桌的乒乓球馆。
厦门一中思明校区初中部有一片300米周长的环形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坪足球场(小操场),操场一侧设有一个标准尺寸的网球场,两边分别设有铅球投掷区域、跳远沙坑和数个非标准小篮球场。在最外侧设有一个小型足球场和三个标准露天篮球场。[21][失效链接][需要第三方来源]
行政管理
[编辑]现任领导
[编辑]- 党委书记:陈文强;
- 党委副书记、校长:卞祖华;
- 党委副书记:张南峰;
- 党委委员、副校长:刘鹏、谢凯灵、王可怡、钟斌;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忠玉;
-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林宗进;
- 校务顾问:陈佩玲。
历任校领导
[编辑]校名 | 姓名 | 职务 | 任职年限 |
---|---|---|---|
厦门中学堂 | 周殿修 | 监督 | 1906-1909 |
黄必成 | 1909-1912 | ||
思明中学 | 王人骥 | 校长 | 1912-1917 |
省立十三中 | 黄琬 | 校长 | 1917-1926 |
杨展伦、杨山光、吕炳水、张伯炘、李伯端 | 校务委员会委员 | 1926-1928 | |
杨展伦 | 校长 | 1928 | |
林荫南 | 1929 | ||
李增扬 | 1930 | ||
省立厦门中学 | 庄奎章 | 校长 | 1931-1937 |
王启伟 | 1937-1938 | ||
厦门沦陷,1938-1946年期间学校停办 | |||
省立厦门中学 | 崔钟英 | 校长 | 1946-1947 |
苏克惠 | 1947-1949 | ||
郭碧海 | 校务委员会主任 | 1949-1950 | |
许曼 | 校长 | 1950-1951 | |
王其扬 | 党支部书记 | 1949-1950 | |
高维真 | 1950-1951 | ||
厦门市立中学 | 吕仲驹 | 校长 | 1946-1949 |
石益谦 | 1949-1950 | ||
苏节 | 1950-1951 | ||
1951年2月,省立厦门中学和厦门市立中学合并,称厦门第一中学 | |||
厦门一中 | 傅秋元 | 校长 | 1951-1952 |
周乔林 | 校长、书记 | 1953-1956 | |
王毅林 | 1957-1968 | ||
张琛林 | 革委会主任、书记 | 1969-1971工宣队 | |
郭玛保 | 1971-1972工宣队 | ||
崔胜先 | 1972-1973 | ||
张克莱 | 革委会主任 | 1973-1975 | |
郭赞锷 | 书记 | 1973-1985 | |
李永裕 | 革委会主任 | 1975-1978 | |
校长 | 1978-1979 | ||
郑克成 | 1979-1982 | ||
黄种祥 | 代理校长 | 1982-1984 | |
校长 | 1984-1985 | ||
书记 | 1985-1988 | ||
校长、书记 | 1988-1995 | ||
黄守忠 | 校长 | 1985-1988 | |
吴章薄 | 校长、书记 | 1995-2002 | |
任勇 | 校长 | 2002-2006 | |
陈珍 | 第一副书记 | 2002-2006 | |
书记 | 2006-2017 | ||
周君力 | 校长 | 2006-2020 | |
书记 | 2017-2020 | ||
陈文强 | 2020-今 | ||
校长 | 2020-2024 | ||
卞祖华 | 2024-今 |
校友
[编辑]校友会
[编辑]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友会成立于1985年10月5日,由厦门一中及其前身省立十三中、省立厦门中学、厦门市立中学的校友组成。2016年10月至今,由曾通担任会长。[26][27]校友会的办公地点位于思明校区初中部,拥有香港、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福州、漳州等八个地方分会。此外,校友会主办有刊物《厦门一中校友》。[28][29]
知名校友
[编辑]-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30][31]
- 开国上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32]
- 化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卢嘉锡[33]
-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原国务委员陈至立[34]
- 台盟中央原常务副主席汪毅夫[35]
- 世界乒乓球单打冠军郭跃华[36]
- 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37]
- 农业考古学家陈文华[38]
- 原外交官黄桂芳[39]
- 原外交官陈佐洱[40]
- 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41][42]
-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学家李幼平[43]
- 核能技术专家张作义[44]
- 跳高世界记录原保持者倪志钦[45]
- 著名女演员陈都灵[46]
- 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物理学会原理事曾民勇[47]
- 亚运会女子跳高金牌得主郑达真[48]
- 著名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全国政协委员陈伟鸿[49]
参考文献
[编辑]- ^ 叶子申. 厦门一中将建设湖里分校 落户湖边水库东片区. 海西晨报. 2023-10-24.
- ^ 市属公办初中名录. 厦门市教育局.
- ^ 中小学校长培训与专业化发展.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7-07: 230. ISBN 978-7-307-19353-6.
- ^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4年校务公开工作报告.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 ^ 5.0 5.1 5.2 刘瑞光.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编. 厦门故迹寻踪.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8-06: 117–123. ISBN 978-7-5550-1568-0.
- ^ 6.0 6.1 6.2 6.3 龚洁.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编. 龚洁学术文集. 鹭江出版社. 2019-10: 79-88. ISBN 978-7-5459-1655-3.
- ^ 7.0 7.1 周凯等. 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整理 , 编. 厦门志 清道光十九年镌. 鹭江出版社. 1996-03: 40–42. ISBN 7-80610-067-9.
- ^ 8.0 8.1 8.2 8.3 8.4 8.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厦门市委员会编;洪卜仁主编 (编). 厦门老校名校.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3-12: 24–33. ISBN 978-7-5615-4929-2.
- ^ 9.0 9.1 李启宇. 厦门书院史话. 鹭江出版社. : 31、36–49. ISBN 978-7-5459-0911-1.
- ^ 厦门一中大事记.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2007-12-25.
- ^ 海峡导报.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项目启动 预计在2017年9月投用. 闽南网. 2015-12-03.
- ^ 海西晨报讯 (记者 许蔚菡).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迎来高一新生 配置50多位教师. 东南网. 2018-08-21.
- ^ 13.0 13.1 厦门一中. 薪火相传百年路,赓续奋进新时代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简介. 厦门一中官网.
- ^ 厦门晚报. 厦门一中新增一所合作校. 海沧区人民政府. [202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4).
- ^ 陈燕梅. 真情援疆始于心,精准帮扶践于行——厦门一中与新疆吉木萨尔县一中启动第二轮共建合作. 厦门一中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7).
- ^ 厦门一中与宁德市民族中学结对帮扶工作启动. 厦门一中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7).
- ^ 徐畅. 与“宁”携手,共谱新篇 厦门一中与宁德五中开展校际结对帮扶活动. 厦门一中微信公众号. [202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7).
- ^ 厦门市火炬学校招聘启事. 福州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2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7).
- ^ 厦门市火炬学校举行建校20周年庆祝活动. 厦门广电网. [202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7).
- ^ 佘峥. 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厦门一中国贸幼儿园开园. 闽南网.
- ^ 21.0 21.1 厦门一中硬件100个亮点[永久失效链接]. 厦门一中.
- ^ 行政机构. 厦门一中官网.
- ^ 快讯!厦门一双外任命新书记、新校长. 厦门晚报. [2024-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7).
- ^ 学校沿革历史. 厦门一中官网.
- ^ 厦门一中历任校长. 厦门一中官网.
- ^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友会简介. 厦门一中官网.
- ^ 厦门日报. 厦门一中校友曾通为母校捐款1500多万 一中昨将一幢教学楼命名为“曾通楼. 厦门一中官方微信公众号.
- ^ 校友刊物. 厦门一中官网.
- ^ 国内外校友会. 厦门一中官网.
- ^ 庄乃宜. 但凭旧照寄怀思. 新浪新闻. 厦门晚报. 2006-03-28.
- ^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编). 方毅:一个活在人民心中的共产党人(叶永烈). 穿越时空的怀念. 280: 海峡书局. 2011-06. ISBN 978-7-80691-681-0.
- ^ 叶飞. 叶飞回忆录 上. 解放军出版社. 2014-04: 7. ISBN 978-7-5065-6753-4.
- ^ 厦门经济特区年鉴编辑委员会 (编). 厦门经济特区年鉴 1986. 1986-08: 190.
- ^ 詹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在厦调研 促进教育与老科协事业发展. 厦门人大. 厦门日报. 2016-10-26.
- ^ 汪毅夫. 序《厦门古迹寻踪(续编)》. 中国日报. 2023-10-23.
- ^ 于心民. 2017福建社会发展年鉴. 鹭江出版社. 2017-12: 694. ISBN 978-7-5459-1450-4.
- ^ 周振鹤:学问的关键是“求真” 不管有无用处. 复旦大学中华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2021-01-13.
- ^ 海峡生活报. 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 ———记著名考古专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 论坛专家:黄桂芳. 中非工业合作论坛.
- ^ 厦门一中校庆节目敲定 今日先睹为快. 央广网. 2007-07-26.
- ^ 舒婷. 木棉树下——我的中学时代. 舒婷散文.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07: 33-39. ISBN 978-7-5354-9535-8.
- ^ 吴思敬. 舒婷.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 ^ 李豇. 少年李幼平:多元教育梦启航. 学术桥. 中国科学报. 2021-03-25.
- ^ 周济等 (编). 老教授论坛 第11辑.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3-05: 257. ISBN 978-7-5615-4617-8.
- ^ 唐磊. 倪志钦:年轻有遗憾没伤感. 中国新闻周刊. 2008, (06).
- ^ 吴乔莺. 演员陈都灵:故乡厦门种下的戏魂. 台海杂志. 2019-12-05.
- ^ 林安怀 (编). 鹭门之光. 鹭江出版社. 2006-10: 220. ISBN 7-80671-696-3.
- ^ 白鹭鸟,心中的鸟!&郑达真. 《童年文库》冠军的童年 3. 新蕾出版社. 1983-03: 91. ISBN R10213·153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巧恩). 陈伟鸿回母校一中演讲被大爆料 称厦门人太内敛. 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