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哈恩 (北萊茵-西發里亞)

座標51°10′N 7°00′E / 51.167°N 7.000°E / 51.167; 7.00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哈恩
城市
哈恩市政府
哈恩市政府
哈恩 旗幟
旗幟
哈恩 徽章
徽章
哈恩 (北萊茵-西發里亞)位於
哈恩 在德國的位置
哈恩
哈恩
哈恩 在北萊茵-西法倫州的位置
哈恩
哈恩
坐標:51°10′N 7°00′E / 51.167°N 7.000°E / 51.167; 7.000
國家 德國
聯邦州 北萊茵-西法倫
行政區杜斯多夫
梅特曼郡
分區2
政府
 • 市長Dr. Bettina Warnecke[1]
面積
 • 總計24.22 平方公里(9.35 平方英里)
海拔160 公尺(520 英尺)
人口(2023-12-31)[2]
 • 總計30,558人
 • 密度1,262人/平方公里(3,268人/平方英里)
時區CETUTC+01:00
 • 夏時制CESTUTC+02:00
郵政編碼42781
電話區號02129, 02104
車輛號牌ME
網站www.haan.de

哈恩德語:Haan)是德國北萊茵-西法倫梅特曼縣的城鎮。它位於貝吉舍斯蘭的西部,距烏帕塔爾西南12公里、杜斯多夫以東20公里。

歷史

[編輯]
哈恩的市集

哈恩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2200年,現今哈恩市中心在當時就有人居住,並有防禦土堤、木柵欄和樹籬等建築存在。因此,Haan這個名稱可能源自Hagen,其語言演變類似於grove(小樹林)。

自西元718年起,哈恩靠近薩克森法蘭克邊境,該邊界位於今日的松博恩(Sonnborn)與埃爾伯費爾德英語Elberfeld,兩地皆位於現今的烏帕塔爾。由於現今皇帝大街(Kaiserstraße)是法蘭克軍隊向東進軍的路線,因此在哈恩設立了一個行商系統英語Sutler供應士兵補給。

中世紀盛期早期前,哈恩就已和希爾登同屬科隆教區,即使後來貝格伯國成立,哈恩最初也是該領土內的飛地。大約在西元850年,於舊教堂廣場上建造了一座前羅馬式教堂,並於935年由科隆大主教威希弗里德德語Wichfrid祝聖。當時,該教堂仍隸屬於希爾登的主教堂。

1386年,從希爾登經哈恩至埃爾伯費爾德的道路(即今日的德國聯邦公路228號)首次在文獻中記載。哈恩在20世紀前發展蓬勃的磨坊業與織布業,分別可追溯至1589年和1724年。

在16世紀中後期,哈恩的教會受宗教改革影響而成為福音派

直至1806 年,哈恩、上格魯騰和格魯騰英語Gruiten都屬於貝格伯國索林根區,埃爾斯沙伊德則屬於梅特曼區。1808年,哈恩、埃爾舍德、米爾拉特(今埃爾克拉特)、格魯騰、舍勒(Schöller)和與松博恩等城鎮均歸於法國統治,並合併為「哈恩市鎮」(Mairie Haan)。1815年,該市鎮被劃歸普魯士轉由普魯士統治,並改制為普魯士的市政辦事處(Bürgermeisterei)。 當時,哈恩的市政辦事處包括七個特定的戶籍區:哈恩教區(Parish Haan)、埃爾舍德區(Honschaft Ellscheid)、米爾拉特區(Honschaft Millrath)、格魯騰區(Honschaft Gruiten)、舍勒區(Honschaft Schöller)、上格魯騰區(Honschaft Obgruiten)與松博恩教區(Kirchspiel Sonnborn)。

隨着1841年「埃爾伯費爾德 — 格魯騰 — 杜斯多夫」鐵路以及1867年「奧利希斯—格魯騰線」完工,哈恩加入了不斷擴張的鐵路網中。

同年,松博恩脫離哈恩的市政辦事處。1894年,哈恩亦退出該市政辦事處。之後米爾拉特、格魯騰與舍勒組成了新的市政辦事處,後來被稱為格魯騰區(Amt Gruiten)。

1899年,哈恩接入由本拉特(Benrath,今屬杜塞爾多夫)經希爾登通往福溫克爾(Vohwinkel,今屬伍珀塔爾)的電車線路。1921年,哈恩正式獲得城市權利。

1944年至1945年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哈恩留下明顯的痕跡,住宅區在元旦前後遭受轟炸,70人喪生。1945年4月16日,美軍進駐,並於同年7月由英軍接替。

1956年,天主教會以現代化的聖克里山圖斯與達利亞教堂(St. Chrysanthus und Daria)取代建於1869年的新哥德式教堂。

自2017年7月14日起,哈恩依據北萊茵-西法倫邦市政法第13條第3款,正式獲得「花園城市」(Gartenstadt)的稱號。此前,該市一直自稱為「花園城市」。19世紀時,住宅建築通常附設深庭園,種子貿易亦在該城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友好城市、姐妹市

[編輯]

哈恩的姐妹市共有:[3]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