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爭議解決指引/2019年舊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是一個社群。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同協作來撰寫百科全書。經常會有很多人共同參與一篇文章的編輯,而有時用戶們會對某些條目應該怎麼寫產生分歧。如果你對一篇文章存在不同看法,請去找到證據支持你的觀點,並在這期間停止編輯此條目。

請不要與其他用戶發生編輯戰;這對解決爭議沒有幫助,在改進維基百科上沒有意義。相反,請您遵循這裏列出的方式來解決分歧,以防分歧變為嚴重的爭執。 注意:以下的步驟是用於解決兩方或多方的分歧的。純粹的破壞者、或是屢次公然違背維基百科政策和行為準則的人,將使用加快過程來處理。可能會導致冒犯者被禁封。大多數情況下,如有用戶被指出有不當行為,可按以下下面的處理。這並不意味着指出不當行為的用戶參與了爭議,他們僅代表着維基百科社群。

避免爭執

[編輯]

最好的解決衝突的方法是——在第一時間避免它。在進入這些正式程序或尋求第三方介入之前,有很多途徑能夠幫助編者們解決爭議。當有爭議發生時,首先應該以一個善意的姿態嘗試去了解其他相關編者的關切並向他們解釋你覺得哪裡不對以及為什麼不對。這個過程可以在該條目的討論頁或相關用戶的討論頁上面進行。

關注內容

[編輯]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關注條目內容,而不是關注編者。維基百科是在通力協作這一原則之上建立的,假定其他編者的貢獻是善意的,這非常重要。

當你發現某個條目中的一部分有偏差或者不準確,請盡您所能改善。如果較難改善,而您又不同意條目中所表達的觀點,請不要一刪了事。請嘗試使用您認為中立的語言來修正條目。請注意,根據可供查證方針,沒有註明來源的文字可能會遭到標識或移除。

請儘量使用編輯摘要來解釋您的修改動作,這樣可以幫助其他編者了解您修改的原因。如果該次編輯引發爭論,請您解釋清楚為什麼要這樣修改,這樣修改對條目改善有何助益。如果您的解釋比較複雜,請在討論頁建立一個新的討論話題,在其中解釋清楚,並在編輯摘要中註明。如果您的編輯被復原,您也可以就這一問題在討論頁上和其他編者討論。

總之:不要認為其他編者是在針對您。向他們解釋清楚您的編輯理由,並請隨時準備好改變觀點。

冷處理

[編輯]

大多數爭論並不十分急迫,請給自己和對方一些時間。在這個情況下,深呼吸並睡一覺很有幫助。不要着急!您在之後總可以補救。(您可以隨時到條目的頁面歷史,找到您最後編輯的版本,將其和現行版本比照,看看是不是還有您認為需要添加或者刪去的。)

要有長遠眼光。您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回來繼續編輯該條目,這時可能之前的問題已不存在,和您發生爭論的編者可能已經釋懷。同時這個條目可能已經有了發展,如果爭論重啟,其他編者會對此感興趣並且他們可能有不同的觀點。

這在解決與新手的爭論中格外有效,因為這樣給了新手一個熟悉維基百科方針與文化的機會。在這期間您可以嘗試編輯其他條目,您可能會在這些條目中做出建設性貢獻。

與對方溝通

[編輯]
保羅·格雷厄姆反駁金字塔;請待在金字塔的上面三層。

當討論某一議題時,記得要保持冷靜。如果您遇到粗魯或不適當的舉動,不要以牙還牙。請換位思考。請假定其他人的行動也是善意的,除非您有清楚的證據來反駁這一點。如果確定對方並非善意,您就應當考慮尋求第三方來解決爭論了。

與其他方面對話並不是繁文縟節;這是任何一個社團順利運行的必要條件。缺乏溝通可能會讓他人減少對您的立場的同情,或許還會阻礙您後期有效地尋求解決爭論。相反地,與其他方面進行持續的討論和嚴肅的協商,即使並不能立馬(甚至將來也不能)成功,但至少表現出您期望解決問題的誠意。

可以考慮通過商討達成妥協(WP:TRUCE)。這在您希望徵求外部意見時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其他人就可以不受持續不斷的編輯干擾,充分考察爭論的內容。

解決內容爭論

[編輯]

如果之前的幾步都未能解決爭議,而且該爭議已經被確定為內容爭議。請嘗試下列方法。這類的爭議一般都牽扯到條目中某段內容(或提議的某段內容)是否符合維基百科的方針(例如:WP:VWP:RSWP:NPOV等)。

徵詢第三方意見

[編輯]

在只有兩人的編輯爭議中,如果您需要一個中立的、局外者的觀點,您可以通過任何他認為恰當的方式請求管理員及可信賴的用戶關注相關個案,例如透過用戶討論頁、電子郵件聯絡。

在條目討論頁發起討論

[編輯]

在該條目的討論頁(如Talk: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起討論,以達成共識,並應以模板{{ping}}或{{mute}}邀請曾參與該次內容爭論的用戶。在討論期間,用戶應切勿進行編輯戰,並需注意文明不要人身攻擊假定善意等編輯禮儀。如有必要(如合併頁面),可請求管理員協助。

求助於專題

[編輯]

在該條目對應的專題的討論頁發起討論。一般而言,專題提示模板會被放置在該條目的對話頁的頂部。

在互助客棧發起討論

[編輯]

於使用上述方法仍未取得任何共識,可到互助客棧發起討論,並由社群介入,以達成共識。而討論方式亦如在條目討論頁發起討論。討論結束後,請使用{{存檔至}}模板設定應存檔到哪個條目或模板的討論頁,以便日後翻查相關討論。

解決用戶行為爭論

[編輯]

敏感問題和涉及隱私的問題

[編輯]

少數爭論可能會涉及到敏感或非公開內容。可能有一些議題,查核員監督者或是OTRS志願者認為存在隱私問題,或者是爭論的一方對於敏感問題或隱私有顧慮。

由於涉及事件的理據(尤其是涉及敏感資料,以及將造成法律問題、對受害人造成騷擾或侵害其私隱的資料)不能公開給所有參與討論的人士或因版權或私隱問題不能在維基百科列出,一般來說這些爭議都都不能直接在維基百科內解決。

加上維基百科方針對上述團體的編輯的規定,我們假定他們的編輯是基於合理理據進行。因此我們認為:「凡與用戶查核、監督或OTRS有關的編輯,請不要在沒有小心查證或詢問執行用戶的情況下回退」。這是因為知道那些理據的人士未必能即時回答您的疑問——他們可能未能抽空回答,或者需要翻查過往資料或諮詢其他人士的意見。草率進行回退反而會對受害人造成更大的傷害。有時候,條目的討論頁會有關於該編輯的重要資訊,因此詢問前請先翻查討論頁的紀錄。如果有關用戶解釋後仍未能釋除您的疑慮,上述編輯應交由郵件地址(應用於用戶查核、監督)或OTRS爭論解決程序重審。

進行調查

[編輯]

如果單靠討論難以達成共識,那麼可以考慮進行民意調查,以釐清討論議題。請注意,調查並不能產生共識,但有助於更好的理解共識。同樣的,如果你認為一些用戶漠視某項共識,調查也無法強迫他們接受你所提議的共識 - 儘管它或許能協助用戶更好的了解有關議題的各種觀點,但它也很容易蛻變成關於一個特定的調查是否公平或具有代表性。參見Wikipedia:投票不能代替討論,了解為什麼討論是必須的,而且勝過投票。

如果情況緊急

[編輯]

另請注意,管理員通告板不是針對條目內容展開討論的地方,也不是提報濫用編輯行為的地方。管理員們不是裁判,在處理濫用編輯行為方面權力有限。

警語

[編輯]

一些用戶可能會試圖遊戲維基規則。這樣的做法無異於玩火自焚。切記,所有的爭論解決程序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幫助編者協力撰寫百科全書 — 而不是用來贏得個人勝利或政治勝利。

參見

[編輯]

(部分條目為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