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争议解决指引/2019年旧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是一个社群。这就意味著我们需要一同协作来撰写百科全书。经常会有很多人共同参与一篇文章的编辑,而有时用户们会对某些条目应该怎么写产生分歧。如果你对一篇文章存在不同看法,请去找到证据支持你的观点,并在这期间停止编辑此条目。

请不要与其他用户发生编辑战;这对解决争议没有帮助,在改进维基百科上没有意义。相反,请您遵循这里列出的方式来解决分歧,以防分歧变为严重的争执。 注意:以下的步骤是用于解决两方或多方的分歧的。纯粹的破坏者、或是屡次公然违背维基百科政策和行为准则的人,将使用加快过程来处理。可能会导致冒犯者被禁封。大多数情况下,如有用户被指出有不当行为,可按以下下面的处理。这并不意味着指出不当行为的用户参与了争议,他们仅代表着维基百科社群。

避免争执

[编辑]

最好的解决冲突的方法是——在第一时间避免它。在进入这些正式程序或寻求第三方介入之前,有很多途径能够帮助编者们解决争议。当有争议发生时,首先应该以一个善意的姿态尝试去了解其他相关编者的关切并向他们解释你觉得哪里不对以及为什么不对。这个过程可以在该条目的讨论页或相关用户的讨论页上面进行。

关注内容

[编辑]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关注条目内容,而不是关注编者。维基百科是在通力协作这一原则之上建立的,假定其他编者的贡献是善意的,这非常重要。

当你发现某个条目中的一部分有偏差或者不准确,请尽您所能改善。如果较难改善,而您又不同意条目中所表达的观点,请不要一删了事。请尝试使用您认为中立的语言来修正条目。请注意,根据可供查证方针,没有注明来源的文字可能会遭到标识或移除。

请尽量使用编辑摘要来解释您的修改动作,这样可以帮助其他编者了解您修改的原因。如果该次编辑引发争论,请您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这样修改,这样修改对条目改善有何助益。如果您的解释比较复杂,请在讨论页建立一个新的讨论话题,在其中解释清楚,并在编辑摘要中注明。如果您的编辑被复原,您也可以就这一问题在讨论页上和其他编者讨论。

总之:不要认为其他编者是在针对您。向他们解释清楚您的编辑理由,并请随时准备好改变观点。

冷处理

[编辑]

大多数争论并不十分急迫,请给自己和对方一些时间。在这个情况下,深呼吸并睡一觉很有帮助。不要着急!您在之后总可以补救。(您可以随时到条目的页面历史,找到您最后编辑的版本,将其和现行版本比照,看看是不是还有您认为需要添加或者删去的。)

要有长远眼光。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回来继续编辑该条目,这时可能之前的问题已不存在,和您发生争论的编者可能已经释怀。同时这个条目可能已经有了发展,如果争论重启,其他编者会对此感兴趣并且他们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这在解决与新手的争论中格外有效,因为这样给了新手一个熟悉维基百科方针与文化的机会。在这期间您可以尝试编辑其他条目,您可能会在这些条目中做出建设性贡献。

与对方沟通

[编辑]
保罗·格雷厄姆反驳金字塔;请待在金字塔的上面三层。

当讨论某一议题时,记得要保持冷静。如果您遇到粗鲁或不适当的举动,不要以牙还牙。请换位思考。请假定其他人的行动也是善意的,除非您有清楚的证据来反驳这一点。如果确定对方并非善意,您就应当考虑寻求第三方来解决争论了。

与其他方面对话并不是繁文缛节;这是任何一个社团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缺乏沟通可能会让他人减少对您的立场的同情,或许还会阻碍您后期有效地寻求解决争论。相反地,与其他方面进行持续的讨论和严肃的协商,即使并不能立马(甚至将来也不能)成功,但至少表现出您期望解决问题的诚意。

可以考虑通过商讨达成妥协(WP:TRUCE)。这在您希望征求外部意见时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不受持续不断的编辑干扰,充分考察争论的内容。

解决内容争论

[编辑]

如果之前的几步都未能解决争议,而且该争议已经被确定为内容争议。请尝试下列方法。这类的争议一般都牵扯到条目中某段内容(或提议的某段内容)是否符合维基百科的方针(例如:WP:VWP:RSWP:NPOV等)。

征询第三方意见

[编辑]

在只有两人的编辑争议中,如果您需要一个中立的、局外者的观点,您可以通过任何他认为恰当的方式请求管理员及可信赖的用户关注相关个案,例如透过用户讨论页、电子邮件联络。

在条目讨论页发起讨论

[编辑]

在该条目的讨论页(如Tal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起讨论,以达成共识,并应以模板{{ping}}或{{mute}}邀请曾参与该次内容争论的用户。在讨论期间,用户应切勿进行编辑战,并需注意文明不要人身攻击假定善意等编辑礼仪。如有必要(如合并页面),可请求管理员协助。

求助于专题

[编辑]

在该条目对应的专题的讨论页发起讨论。一般而言,专题提示模板会被放置在该条目的对话页的顶部。

在互助客栈发起讨论

[编辑]

于使用上述方法仍未取得任何共识,可到互助客栈发起讨论,并由社群介入,以达成共识。而讨论方式亦如在条目讨论页发起讨论。讨论结束后,请使用{{存档至}}模板设定应存档到哪个条目或模板的讨论页,以便日后翻查相关讨论。

解决用户行为争论

[编辑]

敏感问题和涉及隐私的问题

[编辑]

少数争论可能会涉及到敏感或非公开内容。可能有一些议题,查核员监督者或是OTRS志愿者认为存在隐私问题,或者是争论的一方对于敏感问题或隐私有顾虑。

由于涉及事件的理据(尤其是涉及敏感资料,以及将造成法律问题、对受害人造成骚扰或侵害其私隐的资料)不能公开给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士或因版权或私隐问题不能在维基百科列出,一般来说这些争议都都不能直接在维基百科内解决。

加上维基百科方针对上述团体的编辑的规定,我们假定他们的编辑是基于合理理据进行。因此我们认为:“凡与用户查核、监督或OTRS有关的编辑,请不要在没有小心查证或询问执行用户的情况下回退”。这是因为知道那些理据的人士未必能即时回答您的疑问——他们可能未能抽空回答,或者需要翻查过往资料或谘询其他人士的意见。草率进行回退反而会对受害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有时候,条目的讨论页会有关于该编辑的重要资讯,因此询问前请先翻查讨论页的纪录。如果有关用户解释后仍未能释除您的疑虑,上述编辑应交由邮件地址(应用于用户查核、监督)或OTRS争论解决程序重审。

进行调查

[编辑]

如果单靠讨论难以达成共识,那么可以考虑进行民意调查,以厘清讨论议题。请注意,调查并不能产生共识,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共识。同样的,如果你认为一些用户漠视某项共识,调查也无法强迫他们接受你所提议的共识 - 尽管它或许能协助用户更好的了解有关议题的各种观点,但它也很容易蜕变成关于一个特定的调查是否公平或具有代表性。参见Wikipedia:投票不能代替讨论,了解为什么讨论是必须的,而且胜过投票。

如果情况紧急

[编辑]

另请注意,管理员通告板不是针对条目内容展开讨论的地方,也不是提报滥用编辑行为的地方。管理员们不是裁判,在处理滥用编辑行为方面权力有限。

警语

[编辑]

一些用户可能会试图游戏维基规则。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玩火自焚。切记,所有的争论解决程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编者协力撰写百科全书 — 而不是用来赢得个人胜利或政治胜利。

参见

[编辑]

(部分条目为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