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是一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2023年2月24日發佈有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立場文件,發佈時間正值戰爭一週年。文件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習近平關於戰爭的談話要點,但沒有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1]

該文件列出12點聲明,儘管提出「尊重各國主權」,但始終以「烏克蘭危機」字眼形容戰爭,並未承認俄羅斯侵犯烏克蘭主權[2]。西方政界、媒體和某些評論員認為文件用字偏袒俄羅斯,暗中指責西方,內容矛盾而且缺乏可信度[1][3][4],並且該文件對相關各國的行為沒有實際約束力[5]。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反駁該文件老調重彈的說法,指相關人士以沒有事實依據的言論來抹黑中國,表示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習近平都為解決問題指明正確方向,始終在致力於促進和談[6]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在該文件公佈之前,表示「中國願意開始討論烏克蘭的和平」是好開始[7]。但法新社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烏克蘭高級官員,表示不滿中國在公佈文件之前,事前沒有與烏克蘭磋商內容[8]

背景

[編輯]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2022年2月至3月曾進行了多次和平談判。[9][10][11][12]2022年9月,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奧夫拉多爾提出爭取交戰雙方停止敵對的和平建議,但遭到烏克蘭拒絕。[13]2022年10月,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建議,認為烏克蘭應該放棄加入北約的申請,並建議在聯合國監督下就俄羅斯占領的領土舉行新的全民投票。[14]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2022年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與俄羅斯的關係「沒有上限」,同時未曾譴責俄羅斯入侵鄰國的行徑,批評西方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武器」[7],並稱美國助長俄烏戰爭,是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15]。中國沒有參與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16],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入侵行徑的投票中,中國未投下贊成票[17],其與俄羅斯關係被西方世界懷疑[18]美國一直懷疑中國暗中幫助俄羅斯,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聲稱中國即將向俄羅斯運送武器,他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在2023年2月18日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會晤時,布林肯警告王毅,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持或協助規避系統性制裁,將會產生「影響和後果」[18],而德國法國意大利外長也向王毅傳遞同樣的信息[19]。王毅否認布林肯關於中國即將向俄羅斯運送武器的說法[1][註 1]

同日,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向各國宣佈將公佈「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他表示中國沒有袖手旁觀,該立場文件是根據習近平制定的原則,用以找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政治解決方案。王毅指出除《聯合國憲章》的必要性原則,也要兼顧俄羅斯的安全利益。他聲稱俄烏雙方談判沒有成果,是「有些勢力」不讓談判成功,但沒有指明「有些勢力」為何。與會的西方國家官員均對中國的倡議表示審慎歡迎,但抱懷疑態度[19]。而在場的烏克蘭外交部部長德米特羅·庫列巴表示期待收到文件,但不能立即下結論,並警告任何和平倡議都不應越過基輔劃定的「紅線」,「紅線」就是《聯合國憲章》中尊重領土完整原則[8]

2023年2月20日,《環球時報》報導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毅將訪問莫斯科,預期會促進和平談判[28]俄羅斯外交部承認與中國談及「對烏克蘭危機根源的看法以及政治解決的途徑」,但否認具體磋商「中國和平計劃」[29]。而在2023年2月23日,聯合國大會以141票贊成、7票反對、32國棄權通過一項要求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軍隊立即撤出的呼籲,中國則在該投票投棄權票[30]。2023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週年,七大工業國組織領導人敦促各國不要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週年向莫斯科提供援助,否則將面臨嚴重的代價,並申明對俄羅斯實施制裁與向基輔提供援助的承諾,雖然七國集團沒有點名具體國家,但分析人士認為可能是在警告中國[31][註 1]

內容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該文件稱對話和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途徑」,並呼籲各方支持莫斯科和基輔「相向而行」,盡快恢復直接對話。強調國際社會應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提供平台。此外,中方敦促不要火上澆油,防止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升級和失控,推動局勢緩和,直至戰火完全停息。文件說,必須保障所有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中方還呼籲「摒棄冷戰思維」,抵制集團對抗,兼顧各國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還強調一國的安全不能通過損害他國的安全來確保[3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該文件中再次呼籲避免核危機。北京指出不應發動核戰爭,並呼籲制止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並防止核武器擴散。中國呼籲確保核電站和其他民用核設施的安全,防止因人為失誤造成核事故。此外,中方表示,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製和使用生化武器[32]

關於烏克蘭人道危機,中方呼籲支持採取一切措施緩解該地區的危機。需要增加對「相關地區」的人道援助,並為平民從衝突地區撤離建立人道走廊。此外,強調了防止人道危機規模擴大的重要性,以及支持聯合國在向衝突地區提供人道援助方面的協調。該文件指出,衝突各方必須保護婦女、兒童和衝突的其他受害者。還強調,中方支持俄烏兩國交換戰俘,呼籲各方為此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32]

中方在文件中再次呼籲,在烏克蘭危機背景下,確保生產鏈供應鏈穩定,防止世界經濟政治化、武器化。文本稱,北京指出防止危機影響能源、金融、食品貿易和運輸領域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此外,中方呼籲糧食出口,落實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與聯合國簽署的關於通過黑海運輸糧食的協議。文件強調,中方反對單邊制裁。如前所述,他們不僅無法解決問題,而且還會製造新問題。該文件還包括一個關於衝突地區戰後重建的條款。中方呼籲國際社會採取適當行動,並表示也願為此提供幫助,發揮建設性作用[32]

各國官方或政界反應與評論

[編輯]

2023年2月24日,文件公佈後同日,俄新社記者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詢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是否願意為俄烏和談提供平台,以及法新社詢問中方認為戰爭是由哪一方發動和維持,汪文斌均沒有正面回答。而彭博社記者詢問汪文斌,中方接下來會採取什麼措施時,汪文斌表示中方提出烏克蘭人道局勢的倡議,又發表立場文件,已經代表中國有實際行動[33][註 2]

俄羅斯外交部表示「高度讚賞」中國為解決衝突做出貢獻的「真誠願望」,並補充說莫斯科願意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實現其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但首要承認烏克蘭去軍事化、新的領土現實和解除國際制裁等[2]。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任何為和平解決問題而制定論點的嘗試都是受歡迎的,俄羅斯亦非常關注中國盟友的計劃,但該提案的細節需要仔細分析和考慮各方利益,這是一個非常漫長而緊張的過程[35]。後來,佩斯科夫評論中國提出的「和平方案」是否能修正局勢時表示,在當下的情況下,不存在向和平過渡的先決條件。因此,俄羅斯通過繼續開展特別行動,直到實現自己的任務和目標[36]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在2023年2月24日的新聞發佈會稱中方的有關建議給他的印象很模糊,有些內容表示贊同,但有些表示質疑[37]。他在評論中國提出的文件指出,該計劃只是中國的一個想法,而不是對當前局勢的思考,雖然中國開始談論烏克蘭戰爭是件好事,但另一個問題是這些話背後的含義。澤倫斯基說,他支持中國的一些觀點,例如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的論點。然而,其中一些提議需要與中國政府進行更多討論[37]。他表示有計劃會晤習近平,並希望中國支持烏克蘭,不要提供武器給俄羅斯[38]。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在推特表示,中國對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建議並非「和平計劃」,而是建議凍結戰爭,結果只是建立一條新的分界線。他指出,烏克蘭的立場眾所周知,就是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並恢復烏克蘭1991年獨立時的邊界[39]。 烏克蘭駐中國大使館臨時代表然娜·列什欽斯卡婭烏克蘭語Лещинська Жанна Валеріївна在文件發布後質疑中國的中立性,她表示作為一個自稱中立的國家,那麼中國應該與雙方對話,但現在看到中國方面主要與俄羅斯對話,而不是與烏克蘭對話。她補充說,目前沒看到中國支持烏克蘭的努力,希望看到中國為結束戰爭更加積極地做更多事情[40]人民公僕議會黨團主席達維德·阿拉哈米亞烏克蘭語Арахамія Давид Георгійович在電視節目上批評中國人雖然說要尊重每個國家的主權,但沒有說俄羅斯軍隊必須迅速從烏克蘭撤走,並表示中國在2月23日聯合國大會上對烏克蘭決議案投了棄權票,暗示北京想配合俄羅斯版本的所謂「談判」[41]烏克蘭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亞歷山大·梅列日科表示,該文件是一種宣傳,是空洞口號的大合集[38]。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列巴在聯合國會議上表示,中國的和平計劃中關於解除對俄羅斯制裁的條款對烏克蘭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為這對烏克蘭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並點評這是一份有意思的文件,應該從頭到尾研究該文件並得出結論[42]。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Igor Zhovkva英語Igor Zhovkva稱烏克蘭準備考慮所有的和平計劃,但最終決定權必須在烏克蘭手中。[43]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接受《CNN》採訪時稱「我對此的第一反應是,它可以止步於第一點,即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烏克蘭沒有攻擊俄羅斯。北約沒有攻擊俄羅斯。美國沒有攻擊俄羅斯。這是普京選擇發動的一場戰爭[2]」。美國總統祖·拜登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若該方案被接受實施,他沒看到任何對俄羅斯不利的地方,而且讓中國來協調俄烏戰爭,這本身就很不合理[44]。他說「如果普京在為它鼓掌,那它有什麼好呢?我不是在開玩笑。我是非常認真的[45]。」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稱「任何能夠促進和平的提議都值得研究」[46]。白宮發言人約翰·柯比針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即將訪問莫斯科之前表示,美國反對中國要求烏克蘭停火的呼籲,稱這只會鞏固俄羅斯的征服並讓克里姆林宮準備新的攻勢。約翰柯比表示,若現在實現停火,實際上是對俄羅斯征服的認可,屆時俄羅斯就可以自由地使用停火協議,進一步鞏固他們在烏克蘭的陣地,重建、整修和更新他們的部隊,這樣俄羅斯就可以在他們選擇的時間重新開始對烏克蘭的攻擊。美國認為這不是邁向公正持久和平的一步[47][註 3]。 在習近平訪問俄羅斯背景下,白宮發言人約翰·柯比表示,如果普習會結束後,發出任何休戰的呼籲,那將是不可接受的。因為這等於認同了俄羅斯的侵略行動,等同於給普京更多時間,重新部署訓練和維持狀態,然後再擇日嘗試發動新的攻擊。柯比強調,希望習近平能夠致電澤連斯基總統並展開討論,認為中國需要了解烏克蘭的觀點[69][註 4]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斯特凡·杜加里克形容中國發佈的和平倡議是「重要貢獻」,並認為文中呼籲避免使用核武器格外重要[38][72]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對中國聲明的中立立場持保留態度[73]。她表示,中國的建議企圖不能被視為中立,因為這不是一個和平計劃,而是中俄的一個原則,必須在特定的背景下看待。在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的計劃是一個「政治倡議」,對國際法進行了有偏見的解釋[73]。歐盟外交政策發言人納比拉·馬薩里 (Nabila Massrali) 向媒體表示,中國的立場建立在對所謂的合法安全利益和各方關切的錯誤關註上,暗示為俄羅斯的非法入侵進行辯護,模糊了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角色。指出該立場文件也沒有考慮到誰是侵略者,誰是非法、無理的侵略戰爭的受害者[74]。歐盟駐中國大使庹堯誨稱,「如果提案對於烏克蘭而言具有正面積極的意涵,那麼對於歐盟也將具有相同意義」,但不認同該文件是和平倡議,不過歐盟會深入探討[7]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表達對中國的建議持懷疑態度,表示中國還沒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作出譴責,因此沒有什麼信譽,還提到了北京在入侵前幾天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簽署的「無上限友好協議」[75][76]。斯托爾滕貝格還表示,北約將密切關注中國的活動,有跡象表明北京可能正在計劃並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76][75][註 1]

法國總統伊曼努爾·馬克龍認為中國參與和平努力是一件好事,不過他希望中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他補充說,只有停止俄羅斯的侵略,撤出軍隊,尊重烏克蘭及其人民的領土主權,和平才能實現[77]德國總統法蘭-禾特·施泰因邁爾懷疑中國是否是一個誠實的調停人,他表示中國如果想扮演一個建設性角色,那麼中國政府不僅應該與俄羅斯對話,還應該與烏克蘭對話,而且中國還必須在聯合國明確指出俄羅斯是侵略者。德國聯邦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邁克爾·羅特英語Michael Roth (politician)表示,他對中國宣布的和平倡議不抱希望,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不是中立的,而且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支持俄羅斯[38]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則稱讚中國譴責使用核武器[77]。德國政府發言人沃爾夫岡·布赫納(Wolfgang Buchner)表示,中國的計劃包含許多要點,例如明確否認使用任何核武器,但缺少重要內容,首先就是俄羅斯軍隊撤出烏克蘭[78]。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瑞斯對中國提出的烏克蘭戰爭停火提議持懷疑態度,尤其是當聽到有關中國可能計劃向俄羅斯提供自殺式無人機並同時提出和平計劃的報道,他建議根據行動而非言論來判斷中國[79][80][註 1]

哈薩克外交部表示歡迎中國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認為中國的提議「值得支持,因為有助阻止殺戮」,並強調除了完全根據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和平解決這個問題之外,別無選擇[81][82]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對該和平計劃表示支持。[83][84][85]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讚揚了中國的和平建議。[86] 據分析,盧卡申科對被迫捲入烏克蘭戰爭保持警惕,並可能試圖通過支持中國已提出的和平計劃來與俄羅斯取得平衡,抵禦來自俄羅斯的參戰壓力。[87] 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支持中國的和平建議。[88]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撰文痛批中國的俄烏和平計劃[89]

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宣布在訪問中國時會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強調,任何和平協議必須由烏克蘭人設定條件[90];並稱為了結束烏克蘭的戰爭,世界必須傾聽中國的聲音。[91]訪問結束後,桑切斯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告訴了習近平,西班牙支持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11月提出的10點和平方案,當中包括要求將烏克蘭領土恢復到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之前的現狀,認為這是一項「為實現烏克蘭公平和持久和平奠定基礎」的計劃。桑切斯也指出,他鼓勵習近平與澤連斯基就該計劃進行溝通[92][註 4]。 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里埃柳斯·蘭茨貝爾吉斯反對中國充當烏克蘭問題調解人。蘭茨貝爾吉斯表示,根據觀察到的跡像顯示,中俄兩國正在企圖調整到它們希望的世界秩序,而在這個秩序之中,烏克蘭肯定將無法維持其全部主權[93]

巴西總統盧拉歡迎該和平建議[94]。他提出與中國不同的想法,希望與擁有相同立場的國家組建一個集團,以結束在烏克蘭的戰爭,並計劃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討論他的倡議[95][96]。盧拉於2023年4月中旬對中國進行了訪問,訪問前一些分析家預期他將試圖發起調解烏克蘭戰爭的「和平俱樂部」(peace club)[97][98][99][100]。在中國期間他重申了「和平俱樂部」的主張。訪問結束時盧拉稱:巴西與中國關係中的利益不僅僅是商業利益,而在建立一個新的地緣政治方面兩國有共同利益,希望通過給聯合國更多的代表權來改進全球治理[101]

2023年6月9日,南非總統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習近平通電話時表示南非支持中方提出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希望有關各方儘快恢復談判。[102] 中國和南非領導人在2023年金磚國家峰會上表示希望參與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談判。[103]

國際評論

[編輯]

媒體

[編輯]

紐約時報》2月24日文章形容該文件為「老調重彈」[46]。3月22日該報發表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特里達·帕西英語Trita Parsi的署名文章稱,習近平的方案是否會對結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起作用,還有待觀察。但正如一個更加穩定的中東,沙特人和伊朗人不再互相掐架,對美國有利一樣,任何讓俄羅斯和烏克蘭坐到談判桌前的努力也會對美國有利。[104]Meduza》在一篇專訪認為中國的和平計劃表現得非常務實,只同意烏克蘭戰爭中對自己有利的東西,例如關於各國領土完整的觀點就是對「一個中國政策」和台灣問題的不透明暗示,這實際上主要是關於中國利益,而不是關於烏克蘭[105]。 《CNN》認為該文件中使用的大部分字眼都是針對西方世界,例如「摒棄冷戰思維」字眼就毫不掩飾地批評美國。而且文中呼應莫斯科的觀點,即西方世界通過北約東擴挑起戰爭。其並批評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俄羅斯的舉措,形容為「單邊制裁」[2]美聯社將12點計劃要點概括為呼籲停火與和談、結束對俄羅斯的制裁,"譴責冷戰思維",以及保護戰俘和平民,等等。由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當局發布的這份提議試圖重申中國在戰爭中的中立地位,並強調中國聲稱在這場衝突中充當調解人;這份文件沒有直接提到俄羅斯或烏克蘭,它呼應了俄羅斯關於西方政府應對2022年2月入侵負責的說法,並批評了對俄羅斯的制裁。[106]

金融時報》引用政策研究人員的匿名文章認為,中方的要求有很多合理之處,但同時也存在着關鍵性的不足,這降低了對中國立場文件的接受度[107]。另一篇由前解放軍上校、清華大學研究人員的匿名文章認為,中國有關烏克蘭的提議具有建設性,但強調烏克蘭戰爭與中國無關[108] 。由俄羅斯流亡觀察家的文章認為,中國不太可能願意或能夠促成烏克蘭戰爭的結束,這與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不同,北京在這場衝突中不是中立的參與者。比起從中俄釋出的親密關係來看,這似乎比中國企圖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和平倡議還遙遙無期[109]。 《金融時報》2022年4月稱,中國在2月發布了一份關於這場戰爭的12點文件,但它在西方被批評為沒有譴責入侵行為,而且對北約的批評比對俄羅斯的批評更多。2023年3月,習近平對莫斯科進行了國事訪問,但沒有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立即給澤連斯基打電話,因此這種懷疑態度更加強烈[110]

巴基斯坦《國民報英語The Nation (Pakistan)》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中國為解決烏克蘭-俄羅斯危機提出的「和平計劃」是目前隧道盡頭唯一的曙光;它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了改變遊戲規則、將世界從泥潭中解放出來的一個機會,一個獲得雙贏的途徑。[111] 阿聯酋國家報發表「中國提出一個烏克蘭和平計劃,但為什麼是現在?」的署名文章,表示中國政府似乎正在想方設法避免在烏克蘭戰爭中被拖入與西方的衝突升級,因此,它把自己表現為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一個可能的調解人。然而中國的倡議在西方和俄羅斯都將難以被接受。此倡議細節還很粗略,但北京似乎堅持(包括領土完整)的原則不太可能被俄羅斯人接受;中國提出的確保停火以換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停止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建議在西方也將是一個不可行的方案,特別是在後者準備發動旨在擊敗俄羅斯的春季攻勢的時候。[112] 另一篇題為「中國發起的和平計劃值得一試」署名文章,表示許多經歷過無數爭端的亞洲國家都可能支持這種和平嘗試。[113]

國會山報發表署名文章,認為北京呼籲「停止敵對行動」和「恢復和談」更像是一種希望而不是計劃。在中文裡"危機"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代表 "危險 "和 "機遇"。北京準備做什麼來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談判成為可能,值得進一步探究。[114] 另一份署名文章則認為,中國錯失了結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作為提升其在全球範圍內日漸衰落的道德權威的機會,反而表明自己無法履行其制止俄羅斯屠殺平民的責任,甚至成為了同謀[115]。另一份署名文章宣稱,中國對烏克蘭的「和平計劃」是對西方的「特洛伊木馬」,旨在美國與其西歐盟友之間製造裂痕[116]。 新聞網站California Globe維基數據所列Q107893998發表署名評論稱,中國的計劃現在被看作是未來談判的一個可信基礎。 拜登政府允許一個心懷叵測的共產主義國家提出一個俄羅斯和烏克蘭都認為是一個良好開端的和平計劃,讓美國看起來如此軟弱,令人氣憤。[117]

塞浦路斯郵報英語Cyprus Mail》專欄作者阿爾珀·阿里·里扎 (Alper Ali Riza) 撰文評論稱,中國和全球南方採取中立立場,呼籲各國給和平一個機會,建議烏克蘭最好給中國和平計劃一個機會,不要相信西方會支持它到最後[118]。 《歐亞時報》一篇專欄文章稱,中國提出的促進平等適用國際法和拒絕雙重標準的建議可能會在無意中確保台灣的安全。作者認為中國藉機抵消美國的影響,在俄烏衝突中充當和平締造者,並指出 "停止單邊制裁 "的提議可能包括取消對台灣公民和產業的制裁。[119]。法國《人道報》在世界版面刊登的一篇專訪,表示對中國的烏克蘭和平計劃沒有達到在新冷戰的背景下恢復穩定的要求表示遺憾,認為如果中國採取更加平衡和有原則的立場,一方面批評美國和北約,另一方面明確批評俄羅斯,那麼中國本可以在世界輿論中獲得更大的空間和尊重。然而不幸的是,中國領導人被限制在新冷戰的狹窄框架內[120]。 德國政府機構主辦的歐洲新聞聚合網站Eurotopics英語Eurotopics認為歐洲媒體對此文件的評論褒貶不一,意見分歧。[121]

菲律賓馬尼拉時報發表題為「更多領導人應該對烏克蘭和平進程持開放態度」的社論,認為與其要求和談前必須滿足理想的先決條件,世界各國領導人應該採取小的漸進步驟。首先,讓烏克蘭和俄羅斯重新回到談判桌前;第二,在會談期間啟動停火。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即使不穩定的和平也會比繼續戰爭及隨之而來人民的痛苦要好。[122] 泰國曼谷郵報發表署名文章,表示中國有關烏克蘭問題的立場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一致的。[123] 香港南華早報發表署名文章認為,首先全球南方的領導人應該呼籲立即停止衝突,並誠實地尋求公平和平衡的妥協。其次西方領導人需要認真考慮俄羅斯對NATO東擴的執着憤怒;他們最好認真關注中國的12點和平計劃,而不是將其一概否定。[124] 彭博新聞社發表署名文章稱,在全球南方不少地區,中國領導人被視為和平締造者,而許多西方領導人則被視為戰爭販子。[125]

自由時報》評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週年,即使身為同盟者的俄中兩國,即使以合作對抗西方國家為主,彼此也在相互算計而各懷鬼胎。戰爭爆發週年之際,中國早早宣佈要充當和事佬來調解,固然有為老大哥解圍的真意,更多卻只是為自己解套的動作,其草草提出12點建議,不但被美國斥責在協助俄羅斯,連普京也冷淡以對[126]。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中國的願望是利用「和平計劃」來挽救其國際形象和與歐盟成員國的關係,以及防止俄羅斯的失敗,而且中國領導人還想在北約成員中挑撥離間,因為它意識到西方不會接受他們的提議[127]。 《外交學者雜誌》認為這份立場文件在言辭上沒有提供任何新意,但它對中國在地緣政治舞台上自身定位提供了洞察。中國繼續在支持俄羅斯和試圖不惡化其與西方國家已經很緊張的關係之間走着微妙的路線;它不厭其煩地重複着北京在國際上總是表達的相同觀點,包括尊重國家主權和國際法;最重要的是,它沒有提出任何具體或實際衝突解決方案。該文件的主要目的似乎是為了安撫西方國家,抑制對中國不作為和繼續支持普京的一些批評。[128]

《印度防務評論》法語Indian Defence Review發表一位退伍軍官的署名文章稱,「烏克蘭-俄羅斯戰爭」說法是名不副實的,因為它實際上是美國領導的北約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並且它想無休止地繼續下去。這就是為什麼拜登反對中國在化解烏克蘭戰爭過程里扮演調解人的角色。[129]《印度戰略研究》發表一位退伍軍官的署名文章稱,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一年後,中國終於闡明了其在這場衝突中的立場。然而,那些期待烏克蘭和平路線圖的人肯定會失望,它重申北京對聯合國憲章和國家領土完整的支持,但同時譴責單邊制裁,並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軍事聯盟的擴張。中國立場文件的作者沒有調解和平這樣的野心,當然也不打算讓北京深深捲入這場衝突。這份文件旨在反駁西方關於中國一直是俄羅斯的無聲幫凶的指控,並試圖在發展中國家眼中提升其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的形象[130]。 印度《前線》雜誌英語Frontline (magazine)認為,中國和平建議似乎取得一些漸進的進展。中國對克里姆林宮影響力最大,處於可以發揮調解人作用的位置。[131]

美國記者傑里米·斯卡希爾英語Jeremy Scahill在他所參與創建的在線雜誌The Intercept上發表文章稱,拜登政府本來應該把通過談判結束戰爭作為首要任務。中國最近表示更願意發揮直接作用。這按說是一個在國家間進行重大重啟的機會。但這不會發生,因為我們在美國缺乏有這種大膽遠見的領導人,缺乏願意從慣常帝國姿態中轉變出來的領導人。[132] 南非《商業日報》英語Business Day (South Africa)發表署名文章認為,考慮到烏克蘭衝突的全球影響,到目前為止外交解決對所有人來說都會是最好的結果。[133]

日經新聞》一篇文章認為,中國突如其來的「和平建議」背後,很可能是中國軍事專家預測戰爭將在今年夏天結束。文章將中國立場的突然轉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AMS)的一份報告聯繫起來。AMS完成了對烏克蘭衝突的模擬結果得出戰爭將在2023年夏季左右結束,俄羅斯將占據優勢,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經濟都將疲憊不堪,無法在夏季繼續戰爭。結果可能偏向於有利於俄羅斯的一方,以取悅中國親莫斯科的領導層。但巧合的是,美國去年12月通過的450億美元援助計劃也在夏季到期。而和平計劃中包含了經濟復甦的條款,表明中國目標是與烏克蘭保持友好關係,並希望在實現停火方面發揮主導作用[134]

華爾街日報》2023年3月引述美國退休外交官傅立民英語Charles W. Freeman Jr.稱,中國成功調解伊朗-沙特阿拉伯關係,表明我們條件反射式地否定中國在烏克蘭和平進程中的潛在作用是錯誤的。[135] 另一篇分析稱,美國試圖阻擋中國有關烏克蘭停火的呼籲,因為該計劃被視為是只對俄羅斯有利的片面提議。[136] 法新社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學者王義桅觀點,即由於中國對莫斯科影響力「有限」及美國對基輔的支持,要想平息烏克蘭的槍聲,將比調解沙特和伊朗的交易「更難」。但北京可以幫助實現「類似於朝鮮戰爭後期停戰協議」方式的停火,而將領土主權問題的解決推遲到未來。[137]

今日以色列報英語Israel Hayom》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中國的和平計劃雖然不是一個詳細路線圖,但正如普京總統所承認的那樣,它是一個討論的起點。雖然一些西方分析家聲稱,中國希望維護俄羅斯在衝突中的地位,擔心出現一個由美國掌舵的單極世界,但顯然中國對促進多極世界秩序有着更廣泛的興趣。無論如何,這些擔憂並不能成為否定中國作為調解人在解決一場具有全球影響的危機中所發揮關鍵作用的理由。[138]

法學家英語Jurist (website)一篇由烏克蘭法律系學生Yulii Kozub投稿的文章稱,中國的和平計劃表達的更多是姿態而非進展。雖然北約和美國批評此計劃對俄羅斯有利,但由於中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利益,中國可能有興趣在衝突中充當調解人。該計劃措辭的模糊性不太可能導致任何一方對此計劃的進一步實施,而各方的反應對今後局勢發展起着重要作用。[139] 黎巴嫩廣場電視台英語Al Mayadeen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中國的12點和平建議與盧拉的和平俱樂部願望相一致,其推進對於保護巴西和中國等國家免受持久戰爭的影響至關重要。[140]

彭博通訊社報道,2023年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兩國仍然就烏克蘭和平計劃問題不斷進行磋商。推特擁有者馬斯克對此表示讚賞。[141]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最初以中國與莫斯科關係更密切為由對北京的調解企圖不屑一顧。而拜登政府最近已經調整了其信息,部分是為了避免被描繪為對煽動戰爭比結束戰爭更感興趣。[原創研究?][71] 該報2023年5月一篇分析認為,鼓勵談判和尋求中國在談判中發揮作用的意願代表了西方(特別是美國)思維近來的轉變,並引述布魯金斯學會學者菲奧娜·希爾英語Fiona Hill (presidential advisor)稱,西方領導人現在正慢慢走向一個共識,即停止衝突可能是最佳選擇。[142] 另一篇引述分析人士稱,在預期的烏克蘭反攻結束之前幾乎不可能有任何實質和談,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可能會尋求推動烏克蘭支持者接受最終通過談判結束戰鬥。[143] 美國之音稱在短短幾個月內,美國官員已經從公開警告北京不要以物質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轉向承認中國在促成和平談判中可以發揮作用。[144] 美聯社引述延世大學國際關係學者魯樂漢英語John Delury的評論稱,中國自身利益恰好與結束戰爭相一致。但如果中國認真地試圖幫助結束長達14個月的戰爭,目前面臨最大的障礙是: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沒有做出停止戰鬥的準備。[145]

英國《衛報》發表署名文章提到,中國人在12點和平建議明確強調只有通過談判"最終達成全面停火",才能恢復烏克蘭的和平。儘管有老生常談,但北京並不主張將目前的戰線凍結為新邊界的停火(這種安排將使烏克蘭的大片領土落入俄羅斯手中),而是主張開始一個政治進程日語政治過程,最終導致戰鬥的永久停止。中國將自己定位為烏克蘭外交解決方案中間人的謹慎舉動,不應該被輕易否定。習近平與澤倫斯基的通話,以及基輔和莫斯科對它的積極反應,至少可以激發人們對結束戰爭方式的創意思維。否則死亡和破壞將無限期地拖延下去。[4]

智庫與專家

[編輯]

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PISM)中國問題專家詩麗娜維基數據所列Q108628901認為,北京低估了它對俄烏戰爭的立場對中東歐國家所造成的衝擊。它試圖在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出中立,但對於一些中東歐國家來說,中國並沒有明確譴責俄羅斯,與俄羅斯的「無上限關係」仍然令他們失望[146]墨卡托中國研究所所長胡謐空(Mikko Huotari)表示,從理論上講,可以想象該計劃是一個構想,是中國對政治解決衝突的立場,但它決不是一個全面的和平計劃或類似的東西,在許多方面,它最終是對俄羅斯立場的一種暗中支持的倡議。而且在許多地方,儘管對所支持的內容做了一些有益的提議,例如不應使用核武器之類的,但也明確指出,這些提議最終也要確保俄羅斯的利益。他也向《今日新聞24》解釋,中國提到的領土完整,實際目標是台灣問題,中國的利益在計劃里被放在首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主權不是最終目的。按照北京的觀點,這必須與俄羅斯的合法安全利益進行權衡[147]。 烏克蘭武裝部隊退役上校謝爾希·格拉布斯基(Serhiy Grabsky)則認為不必對此誇大中國的用處。在他看來,中國實際上正在玩弄削弱俄羅斯的遊戲,因為俄羅斯打贏仗變強對中國沒有好處。他指出,中國實際上已經是烏克蘭戰爭的參與者,因兩軍使用的無人機95%都是中國製造的,制服、防彈衣、頭盔等裝備都來自中國,以滿足兩軍的需要,只是因為在國際壓力下沒有提供致命性武器給俄羅斯[148][註 1]

美國作者伊恩·布藍默在《GZERO Media》撰文中談及「俄羅斯衰弱和不確定的烏克蘭」的觀點中,認為北約在烏俄戰爭顯示出的軟弱性讓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意識到這一點,此外也包括中國。對此,中國提出12點和平計劃,但有趣的一點是,如果不知道該計劃來自中國,可以印度人寫,巴西人寫,南非人也可以寫。他指出,這是中國人精心準備的,以描述反映世界上大多數人的總體觀點,就是幾乎整個發展中國家都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而俄羅斯人顯然不支持,不希望看到使用核武器,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也希望結束制裁,並希望停火,這就是所謂的全球南方的立場,而中國基本上首先做到了這一點[149]。他在《時代雜誌》的撰文評論,中國的烏克蘭和平計劃可能會產生危險的後果。他指出中國憑藉着結束烏克蘭戰爭的12點計劃,向國際政治中心舞台邁出了重要一步。前者過去避免在與中國國家安全不直接相關的外交政策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所帶來的風險和責任。但在習近平已經在國內鞏固了巨大的權力,他準備以新的方式維護他的國家的影響力。然而,直接干預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對中國、美國和歐洲的關係以及整個全球經濟都充滿了風險[15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國外交政策與國際安全教授李明江表示,該政策的基調和基本信息相當親俄[151],稱北京的這個建議只是「中國方面一次公關嘗試」,但他認為這一做法不會改善中國作為一個誠實的調解人的可信度[75]。 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會會長胡偉評論,中國外交部發表一份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文中第10點提出「停止單邊制裁」,針對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些贊成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國家顯然不會接受這份文件,烏克蘭當然更不會同意,問題是連俄羅斯也稱這個文件不代表俄方立場。胡偉稱,「目前無論戰場主動權還是道義制高點均在烏克蘭手中」,中國在此情況下呼籲和談,沒有任何現實基礎;中國這份文件的發布,不會對於解決戰爭帶來實質影響,卻將深運影響中國自身在未來的國際社會立足,在俄烏戰爭的結局已經日益明朗的情勢下,中國的確是進退維谷,幾乎沒有多少迴旋空間[152]。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悉尼大學研究中國國防和外交政策的林大偉(Lim Tai Wei)與袁京東(Yuan Jingdong)著文表示,中國扮演和平使者的部分動機是想拉攏歐洲。中國也有結束戰爭的動機,儘管在許多國家對莫斯科實施制裁下,中國可以廉價獲得俄羅斯石油和商品,但烏克蘭戰爭在其他領域影響了中國,例如糧食安全。與此同時,由於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中國公司通常會進行的許多經濟活動現已暫停或完全取消,這些都意味着,如果戰爭繼續延長將影響中國的經濟。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一直試圖支持其和平建議[153]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的學者Xiaoli Guo表示,對中國來說扮演調解人角色可能是一場高風險的賭博。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持有根深蒂固的立場,而且缺少對話的必要條件:真正的談判承諾和停火。雖然習近平關於「對話和談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的說法有一定合理性,但這與美國決定支持其盟友訓練烏克蘭部隊操作F-16戰鬥機等做法形成鮮明對比。美國允許向烏克蘭提供西方戰機的舉動可能會激化衝突,使北京的調解努力徒勞無功,給中國作為和平調解人的形象蒙上陰影。雖然調解努力的結果仍不確定,但中國在解決俄烏衝突中的作用能否成功取決於其外交能力和全球政治的動態;中國調解的實際影響和效果最終將根據其迅速和平解決衝突的能力來評估。[154]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亞歷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yev)認為中國的模糊計劃不是為了真正結束戰爭,而是為了給發展中國家留下深刻印象,反駁關於北京已成為莫斯科沉默幫凶的指責。該12點文件概述其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提出政治解決衝突的建議,同時避免了對俄羅斯的批評。這份文件是對最近西方指責中國在衝突中站在俄羅斯一邊的回應:它重申了北京對《聯合國憲章》和國家領土完整的支持,批評了美國領導的軍事聯盟的擴張,並譴責了單邊制裁。 [155]。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另一位分析師在亞洲時報在線發表文章稱,中國的建議目前似乎不太可能獲得任何重大實際推動。然而,出現 "長期戰爭 "的情景下,和平呼聲在全球輿論界將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戰場上的發展可能會使所有理論分析和應急計劃失效。然而,過早排除美國在烏克蘭-俄羅斯談判中發揮作用的可能性會導致讓其最大對手來制定結束戰爭議程的風險。[156]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及資深學者查爾斯·庫普乾德語Charles A. Kupchan《外交》雜誌發表文章稱,現在是為烏克蘭戰爭準備一個B計劃的時候了。鑑於戰爭的可能軌跡,美國及其合作夥伴現在需要開始制定一個外交終局。華盛頓應該開始與歐洲盟友和基輔就今年晚些時候啟動的外交倡議進行磋商。根據這一構想,烏克蘭的西方支持者將在烏克蘭即將到來的攻勢達到極限時提議停火。理想情況下,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將從新的接觸線上撤出其軍隊和重型武器,有效地建立一個非軍事區,由一個中立的組織(聯合國或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派觀察員監督停火和撤軍的執行。西方應該與其他有影響力的國家接觸,包括中國和印度,以支持停火建議。[48]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英語Institut français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研究員馬克·朱利安維基數據所列Q117301838認為,中國還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建議。雖然中國公布了一項和平計劃,但就目前而言,中國的既得利益是儘可能地置身於衝突之外。中國擁有與莫斯科和基輔進行討論的所有槓桿,但問題不在於它有沒有能力,而在於它缺乏意願[157]。 法國國防和軍事戰略問題專家兼名譽退役上校 皮埃爾·塞文特法語Pierre Servent 認為,中國希望在這場戰爭中扮演調解人的角色,是因為對俄羅斯的行為「感到非常尷尬」。首先是莫斯科正在經歷「許多失敗」,其次是中國無法「說服普京採取行動」。他解釋說,北京希望進入「談判階段」,是因為中國更喜歡軟實力戰略,特別是通過經濟手段[158]。 蒙田研究所亞洲顧問顧德明英語François Godement認為,結束烏克蘭戰爭靠中國政府推出的和平方案是不可能的,這一和平方案僅僅反映了中國想占據世界主導地位的野心。他指出,和平方案中唯一細節談到了拒絕使用核武器,拒絕攻擊民用核電站,拒絕使用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如果拒絕使用核武器確實對俄羅斯提出警告的話,中方從沒有提到俄羅斯占領和轟炸扎波羅熱核電站,而且中國的宣傳反而指責美國在烏克蘭維持化學和生物武器實驗室[159]。 紐約市立大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教授夏明點評,中國提出的十二點聲明其實是非常的虛偽,也是非常的圓滑。中國想各方討好,而完全沒有一個自己的根本立場,沒有堅守所謂的正義、跟不正義的這麼一個基本的區別。最後當然,中國想從中完全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沒有想到烏克蘭的犧牲,也沒有想到世界和平遭到的威脅等等[160]

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阿納托·李文英語Anatol Lieven認為,由於印度與俄羅斯和美國都保持了較為密切的關係,由印度出面調解、尋找烏克蘭戰爭外交解決方案更有希望,雖然在雙方打累之前近期難以成功。[161] 該智庫一篇署名文章表示,經濟實力最弱的國家也是最渴望看到戰爭結束的國家;通過公開呼籲和談,美國也可以削弱中國為唯一致力和平大國的說法。[162] 劍橋大學發起的「烏克蘭和平解決項目」表示,中國最近的立場文件尚不是真正的和平計劃,沒有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主權的侵犯」,因此未能解決有關領土和撤軍等關鍵問題的細節,但它為各方找到談判途徑帶來一絲希望,可能表明更多國家願意在衝突的第二年參與和平進程。[163]

國際危機組織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中國提出的十二點聲明主要是對以往立場的重申,平衡了有利於烏克蘭的內容和符合俄羅斯利益的其他內容,其後對和談尚無具體推動措施。目前全球南方對如何在烏克蘭進行和平談判沒有統一的看法,對和平協議的內容沒有達成一致,在聯合國也沒有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提出令人信服的和平建議,可悲原因或許是因為可信的建立和平努力的條件還不具備。[164] 而美國外交官丹尼爾·羅素英語Daniel R. Russel就中國參與調解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關係發表評論,認為中國參與斡旋這一交易可能對華盛頓產生 "重大影響",並有可能成為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發揮更大調解作用的前奏。[165]

約翰·加爾通創建的挪威非政府組織超越: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挪威語Transcend認為,中國所提出的12點計劃表明習近平有積極參加和平努力的意願。雖然12點和平計劃並不完整,但它確實提出了一般原則,可以作為一個有用的框架。當中國在沙特和伊朗恢復關係中發揮積極調解作用之後,全世界對中國的調解才能有了更多認可。中國可能是唯一有能力在和平方向上影響俄羅斯政策制定者的國家。[166] 非政府組織尋找共同點英語Search for Common Ground創始人John Marks著文表示,俄羅斯極不可能接受來自美國的和平倡議,因為它將美國視為其主要敵人,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參與會如此重要。經過一年多的戰爭,顯然需要新的應對烏克蘭戰爭的方法。世界已經沒有空間和休整能力允許浪費更多人類生命和資源的衝突了。在烏克蘭實現和平有其現實和道德上的必要性:美國和中國應盡最大努力來實現和平。[167] 美國非政府組織粉色代碼英語Code Pink2023年3月初發起致美國總統喬·拜登公開信簽名活動,要求美國與中國一起促進烏克蘭的和平。[168]

布魯金斯學會兩位研究人員(包括歐漢龍英語Michael E. O'Hanlon)在國會山報發表文章,注意到中國關於烏克蘭的立場文件被批評為未要求撤出所有俄羅斯軍隊並恢復烏克蘭的邊界。但該文件也沒有排除這些步驟,而且中國堅持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得到維護,這為北京支持完全恢復烏克蘭領土留下了可能性。他們認為「中國利益與我們利益的重疊不應該被忽視,應該作為與北京合作以幫助結束這場戰爭的基線」。[169] 歐漢龍在一篇研究報告內表示,最近西方重要官員對中國有關烏克蘭和平建議的反應過於條件反射和一概否定。該建議不是結束戰爭的靈丹妙藥,但其反對使用核武器和堅持國家主權在世界事務的重要性,與美國利益或立場並不矛盾;然而幾位西方領導人對中國建議的評論迅速而不容置疑,對北京的想法進行了令人驚奇的譴責。[170]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斯蒂芬·考特金認為,由中國及美國主導的停火將是結束烏克蘭戰爭最理想的方式。[171]

伯明翰大學國際安全教授史蒂芬·沃爾夫英語Stefan Wolff2023年2月著文稱,中國的12點建議是一項旨在結束敵對行動的粗略計劃。北京在和平計劃中呼籲放棄 「冷戰思維」,還要求「所有國家的合法安全利益和關切必須得到認真對待和妥善解決」。該計劃還強調,「各方都應反對以犧牲他人安全為代價來追求自己的安全」。但有趣的是,中國也承認,「恢復談判的條件和平台」還沒有創造出來。北京提出「在這方面發揮建設性的作用」。如果中國決定利用其對俄羅斯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推動普京進行有意義的談判,這有可能在未來創造一個機會。中國是否、何時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將取決於北京在歐洲安全的未來中所看到的自己的角色。中國的計劃表明,中國有野心發揮更大、更關鍵作用,而現階段的模糊性也許更反映了中國自身對此的不確定性。[172] 他認為,儘管近期其他和平努力遭遇挫折,中國和平計劃仍在醞釀進行之中。西方領導人對該計劃並不特別熱心,但也沒有斷然拒絕。雖然有種種問題,衝突雙方開始談判結束戰爭的背景壓力將繼續增加。真正的壓力將不得不來自於更強大的參與者,其中關鍵是中國,以及包括印度和巴西在內的其他金磚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西方之間關係穩定維基數據所列Q44103811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意味着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任何實際和平談判中,中國和西方未來合作的大門並沒有關閉。[173] 英國國際關係學者Christopher Phillips維基數據所列Q97216508撰文指出,大多數觀察家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是最有條件在莫斯科和基輔之間促成最終交易的國家。最終解決烏克蘭危機很可能需要中國的調解,因此目前對北京採取更謹慎、減少對抗的做法可能更有意義。[174]

德國知名人士彼得·勃蘭特德語Peter Brandt (Historiker)哈友·馮克德語Hajo Funke哈拉爾德·庫雅特英語Harald Kujat霍斯特·特爾奇克德語Horst Teltschik等發表題為「以談判和平結束戰爭」的呼籲,文中指出中國有關烏克蘭問題的立場文件為恢復「和談」提供了合理的方式。[175] 智囊機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2024年7月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中國的立場文件與2024年6月烏克蘭和平峰會公報在維護國際法、尊重國家主權等方面有不少一致的地方;烏克蘭應積極與中國合作,力圖細化、改進該和平計劃,借之以推動烏克蘭利益及和平談判中的訴求。[176]

後續發展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4月14日回應西方擔憂北京可能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時表示,中國不會向烏克蘭戰爭中的任何一方出售武器。[20]。但在同日,烏克蘭宣稱在被摧毀的俄羅斯軍事裝備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的電子配件;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弗拉迪斯拉夫·弗拉修克英語Vladyslav Vlasiuk表示,隨着戰爭的消耗和進展,烏克蘭發現俄羅斯的軍事裝備中所使用的西方生產的零部件數量正在減少,而中國生產的零部件數量正在增加[21]。據報道大疆創新無人機在烏克蘭戰爭中被較廣泛使用。[22][23] 中國2023年7月31日宣布對遠程民用無人機出口實施限制,理由是烏克蘭戰爭影響以及對無人機可能被轉為軍事用途的擔憂。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出口管制將於9月1日生效,以防止無人機被用於 "非和平目的"。聲明稱,出口仍將被允許,但未說明將具體適用哪些限制並如何實施。據該部稱,限制措施將適用於飛行距離超過操作員自然視距或在空中停留超過30分鐘、帶有可投擲物體的附件且重量超過7千克的無人機。[24][25] 另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情報顯示瓦格納集團在2023年初向中國尋求軍火和設備,但遭到拒絕。美國公開聲稱中國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以替換關鍵的彈藥、火炮和導彈庫存,但沒有證據表明中國已經提供了這種援助。[26] 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7月6日批准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27]
  2.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該文件顯示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34]
  3. ^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及資深學者查爾斯·庫普乾德語Charles A. Kupchan2023年4月在《外交》雜誌發表文章稱,現在是為烏克蘭戰爭準備一個B計劃的時候了,認為烏克蘭的西方支持者應在烏克蘭即將到來的攻勢達到極限時提議停火。[48] 查爾斯·庫普乾德語Charles A. Kupchan廣播員報英語Hamodia另一篇訪談里發表類似看法。[49] 《外交》雜誌2023年6月發表署名文章稱,可預期的合理結局是以停戰協議結束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熱戰。典型案例是1953年的朝鮮停戰協議,該協議只涉及維持停火的機制,而將所有政治問題拋在一邊;儘管南北朝鮮在技術上仍然處於戰爭狀態,而且雙方都聲稱整個半島是他們的主權領土,但停戰協議基本上得到了維持。這樣一個不盡人意的結果是這場戰爭最有可能結束的方式。[50] 英國歷史學家Carter Malkasian英語Carter Malkasian亦在《外交》著文,稱朝鮮停戰模式是烏克蘭和平最好的希望。[51] 斯蒂芬·M·沃爾特《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認為,讓戰爭繼續下去、不認真努力結束戰爭,在世界其他國家眼中是一個很難捍衛的立場。這就是為什麼拜登政府應該與中國合作提出聯合和平倡議。[52]華盛頓郵報,拜登政府正在權衡於烏克蘭反攻之後是否與中國合作以尋求通過談判解決烏克蘭戰爭。[53][54] 包括小傑克·F·馬特洛克英語Jack F. Matlock Jr.傑佛瑞·薩克斯在內的一群美國前政府官員及專家於5月16日在《紐約時報》刊載整版廣告,稱烏克蘭戰爭是一場 "無妄之災",並敦促拜登和國會幫助通過外交手段迅速結束戰爭。[55][56] 南非等六個非洲國家領導人亦前往俄羅斯和烏克蘭,尋求結束兩國戰爭。[57][58] 繼中國的嘗試之後,梵蒂岡透露它正在幕後推動談判。[59][60] 印度尼西亞國防部長普拉博沃·蘇比安托6月3日在香格里拉對話論壇提出了一項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和平計劃,呼籲停止敵對行動,建立非軍事區,並在爭議領土上舉行聯合國主導的公投。[61][62] 美國前總統唐納·川普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基輔最終可能不得不向俄羅斯讓出一些領土以結束戰爭。他說如果他是總統,一切都將「取決於談判」,但為保衛自己的土地而進行了激烈鬥爭的烏克蘭人「贏得了很多榮譽」。[63]全國廣播公司報道,包括理查德·哈斯及查爾斯·庫普乾德語Charles A. Kupchan在內的前美國國家安全高級官員已與俄羅斯人為結束烏克蘭戰爭奠定潛在談判基礎舉行了秘密會談。[64][65][66] 當代德國哲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於2023年2月14日發表要求就烏克蘭戰爭開始和談的呼籲,稱正因為衝突影響到更廣泛利益,所以不能從一開始就排除為提出截然相反要求的雙方找到挽回面子妥協方案的努力。[67] 社會學家Helmut Anheier英語Helmut Anheier認為從德國及西方的角度,關鍵在於阻止俄羅斯的勝利(而不是確保烏克蘭的戰勝)及如何做到這一點;為恢復持久和平與穩定,北約需要與中國、印度以及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日本和韓國等中等規模國家合作,建立一個新的國際安全框架,並開闢溝通和對話的渠道。[68]
  4. ^ 4.0 4.1 習近平與澤連斯基已於2023年4月26日通電話會談;中國將派遣特使前往烏克蘭助力有關和平的協商。[70][71]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Hawkins, Amy. Year of war in Ukraine tests China’s ‘no limits’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 theguardian.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1) (英語). 
  2. ^ 2.0 2.1 2.2 2.3 Gan, Nectar; McCarthy, Simone. China calls for Russia-Ukraine ceasefire as claims to neutrality questioned. theguardian.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英語). 
  3. ^ Sabarwal, Harshit. Ukraine war anniversary: China's position on political settlement of the crisis explained in 12 points. wionews.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英語). 
  4. ^ 4.0 4.1 Can China broker peace in Ukraine? Don’t rule it out. 衛報網站英語TheGuardian.com. 2023-04-28 [2023-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0). 
  5. ^ China calls for a cease-fire and peace talks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2023-02-24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1). 
  6. ^ Sheun, Martin. 指中國發表立場文件表明勸和促談 外交部:致力推動政治解決烏國危機. 橙新聞.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4) (中文). 
  7. ^ 7.0 7.1 7.2 胡薰尹. 誠實調停者? 中共提「和平倡議」作談判手段 澤連斯基:想和中國會面. Newtalk新聞.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中文). 
  8. ^ 8.0 8.1 烏克蘭官員:中國沒有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與烏克蘭事先磋商. voacantonese.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4) (中文). 
  9. ^ Hopkins, Valerie. Initial talks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yield no resolu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2-28 [2022-03-07].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4) (美國英語). 
  10. ^ News, A. B. C. 2nd round of talks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end with no cease-fire. ABC News. [202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4) (英語). 
  11. ^ Ukraine and Russia hold third round of talks. DW. [2022-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4) (英國英語). 
  12. ^ Переговори делегацій України та Росії почалися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delegations of Ukraine and Russia began]. Українська правда. [202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4) (烏克蘭語). 
  13. ^ Diplomacy Watch: Is AMLO's peace plan really that ridiculous?.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2-09-23 [2023-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31) (英語). 
  14. ^ Wilson, Joseph. Musk's plan to end Russian war infuriates Ukraine on Twitter. ABC News. Associated Press. 2022-10-04 [202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0) (英語). 
  15. ^ ul Khaliq, Riyaz. China committed to political solution to Ukraine crisis: Foreign Ministry spokeswoman. asia-pacific. 2023-01-32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4) (英語). 
  16. ^ 王緯溫. 王纬温:中国不谴责俄罗斯还能坚持多久?. 聯合早報. 2022-04-07 [2022-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4). 
  17. ^ China rejects 'pressure or coercion' over Russia relations. Associated Press. 2022-04-14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18. ^ 18.0 18.1 NAKAZAWA, KATSUJI. Analysis: Xi ponders ramifications of supporting Russia. nikkei. 2023-02-23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3) (英語). 
  19. ^ 19.0 19.1 中國擬發布「俄烏和平倡議」西方國家存疑. 世界日報. 2023-02-19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4) (中文). 
  20. ^ China Says It Will Not Sell Weapons to Either Side in Russia-Ukraine War. time.com. 2023-04-14 [2023-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7). 
  21. ^ В уничтоженной технике РФ находят все больше китайской электроники – Офис президента. LIGA. 2023-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俄語). 
  22. ^ A Chinese drone for hobbyist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Russia-Ukraine war.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2023-03-21 [202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1). 
  23. ^ Drones sold at Walmart help keep Ukraine in the battle for Bakhmut. latimes.com. 2023-04-14 [202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5). 
  24. ^ China imposes curbs on drone exports, citing Ukraine and concern about military use. ctvnews.ca. 2023-07-31 [2023-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2). 
  25. ^ China curbs exports of drone equipment amid U.S. tech tension. [2023-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9). 
  26. ^ China snubbed Wagner arms request, says US intelligence leak. 金融時報. 2023-04-20 [202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3). 
  27. ^ Ukraine: Civilian Deaths from Cluster Munitions. 人權觀察. 2023-07-06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28. ^ Chinese top diplomat Wang Yi to pay a visit to Russia, promoting peace talk top on agenda. globaltimes. 2023-02-20 [202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3) (英語). 
  29. ^ 俄羅斯:未與王毅談中國版俄烏和平計畫. 中央社. 2023-02-23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中文). 
  30. ^ 聯合國大會141票贊成 要求俄羅斯“立即”撤軍. rfi. 2023-02-23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中文). 
  31. ^ Ukraine latest: Zelenskyy says he plans to meet Xi Jinping. nikkei.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英語). 
  32. ^ 32.0 32.1 32.2 32.3 Китай опубликовал предложения по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ю кризиса на Украине. tass.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俄語). 
  33. ^ 2023年2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fmprc.gov.cn.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中文(簡體)). 
  34. ^ 中國專家解讀《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02-25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中文). 
  35. ^ Reuters. Kremlin's response to China's Ukraine peace plan tepid so far. Reuters. 2023-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英語). 
  36. ^ 克宫:关注北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 特别军事行动暂无和平过渡条件.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9) (中文(簡體)). 
  37. ^ 37.0 37.1 Зеленский о мирном плане Китая: "Вопрос - что стоит за словами". www.unian.net.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俄語). 
  38. ^ 38.0 38.1 38.2 38.3 中国的12点立场声明引起何种反响?. 德國之聲. 2023-02-25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中文(簡體)). 
  39. ^ Подоляк о плане Китая по Украине: "Это не о мире, а о замораживании войны". ТСН.ua.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俄語). 
  40. ^ CNN. Position paper "a good sign" but China should do more to end the war, Ukrainian diplomat says. CNN.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英語). 
  41. ^ Китай хочет подыгрывать России: Арахамия раскритиковал "мирный план" от Пекина. РБК-Украина.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俄語). 
  42. ^ Кулеба назвав неприйнятний пункт у мирному плані Китаю. espreso.tv.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烏克蘭語). 
  43. ^ Ukraine ready to consider all peace plans – so long as final say is Ukraine's, says Zelenskyy advisor. 雅虎新聞.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英語). 
  44. ^ 桂家齊. 中國想當俄烏戰爭調解人 拜登:完全不合理. 太報. 2023-02-25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中文). 
  45. ^ Biden dismisses China's proposed peace plan. apa.az. 2023-02-25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英語). 
  46. ^ 46.0 46.1 Buckley, Chris; Erlanger, Steven; Wong, Edward. China Reprises Old Themes in Ukraine Plan, Casting Itself as Neutral. nytimes. 2023-02-24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3) (英語). 
  47. ^ US says China’s calls for ceasefire in Ukraine would consolidate ‘Russian conquest’. Al Arabiya English. 2023-03-17 [2023-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英語). 
  48. ^ 48.0 48.1 The West Needs a New Strategy in Ukraine: A Plan for Getting From the Battlefield to the Negotiating Table. 《外交》. 2023-04-13 [2023-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4). 
  49. ^ No End in Sight?. 廣播員報英語Hamodia. 2023-06-21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英語). 「I'd rather see Ukraine as a secure and prosperous democracy with 90% of its territory than in a state of perpetual war fighting to retake the remaining 10%,」 he said. 「Time is not on anybody's side. I see lots of losers and no winners. For that reason, I think it should come to an end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 
  50. ^ An Unwinnable War: Washington Needs an Endgame in Ukraine. 《外交》.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8) (英語). 
  51. ^ The Korea Model: Why an Armistice Offers the Best Hope for Peace in Ukraine. 《外交》. 2023-06-20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0) (英語). 
  52. ^ Ukraine and Russia Need a Great-Power Peace Plan: How Washington and Beijing could stop the war in Europe. 《外交政策》. 2023-04-18 [2023-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0) (英語). 
  53. ^ The U.S. warms to a role for China in resolving the Ukraine war. 華盛頓郵報. 2023-05-04 [2023-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6) (英語). 
  54. ^ U.S. signals that it could work with China on Ukraine are a good thing. MSNBC. 2023-05-05 [2023-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7) (英語). The U.S. is sending out signals that it’s open to working with China to end the war in Ukraine. That’s an important change in tone from the secretary. 
  55. ^ The U.S. Should Be a Force for Peace in the World. eisenhowermedianetwork.org. 2023-05-16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1) (英語). 
  56. ^ Now U.S. national security experts call for peace talks in Ukraine: Is Biden listening?. salon.com. 2023-05-22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6) (英語). 
  57. ^ The French Businessman Behind Africa's Ambitious Russia-Ukraine Peace Plan. 新聞周刊. 2023-05-19 [2023-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6) (英語). 
  58. ^ Exclusive: African leaders to propose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to Russia, Ukraine. 路透社. 2023-06-15 [202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5) (英語). The conflict, as well as the sanctions placed on Russia by major trading partners of the (African) Continent, have had an adverse effect on African economies and livelihoods 
  59. ^ Pope's 'secret' peace plan underscores NATO's lack of a political strategy on Ukraine. cbc.ca. 2023-05-02 [2023-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0) (英語). 
  60. ^ Ukraine courts Africa and 'Global South' as peace plans proliferate. reuters. 2023-05-22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英語). 
  61. ^ Indonesia proposes demilitarised zone, UN referendum for Ukraine peace plan. reuters. 2023-06-03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8) (英語). 
  62. ^ Indonesia's audacious Ukraine play is a message from the Global South. 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Much of the Global South believes that the pursuit of perfect justice, when increasingly impractical and extremely costly, may ultimately yield neither peace nor justice. 
  63. ^ Trump says US should broker peace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now that Putin is 'somewhat weakened'. foxnews.com. 2023-06-30 [2023-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1). 
  64. ^ Former U.S. officials have held secret Ukraine talks with prominent Russians. nbcnews.com. 2023-07-06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6). 
  65. ^ Ukraine Fights a War as a Few Americans Talk Peace. 新聞周刊. 2023-07-07 [202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4). 
  66. ^ Ukraine questions secret talks between former U.S. officials and Russians. nbcnews.com. 2023-07-07 [202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4). 
  67. ^ 尤爾根·哈貝馬斯. A Plea for Negotiations. 南德意志報. 2023-02-14 [2023-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4 (英語). 
  68. ^ Helmut Anheier英語Helmut Anheier. Germany’s Self-Centered War Debate. 世界報業辛迪加英語Project Syndicate. 2023-02-28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4) (英語). 
  69. ^ Cohen, David. Russia and China want to disrupt the world order, NSC spokesperson says. POLITICO. 202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英語). 
  70. ^ 习近平同泽连斯基通电话:我们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_杭州网. news.hangzhou.com.cn. 2023-04-26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71. ^ 71.0 71.1 China's Xi Makes First Call to Ukraine's Zelensky Since Russian Invasion. 華爾街日報. 2023-04-26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5). The U.S. was initially dismissive of Beijing’s attempts to project itself as a potential mediator, pointing to closer Chinese relations with Moscow.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has modulated its message in part, U.S. officials said, to avoid being outflanked by Beijing, which has tried to portray the U.S. as more interested in fanning the war than ending it. 
  72. ^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中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是一项重要贡献. 新華網. 2023-02-25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中文(簡體)). 
  73. ^ 73.0 73.1 Liboreiro, Jorge. China's peace plan blurs roles of aggressor and victim, says Brussels. euronews.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英語). 
  74. ^ China’s peace plan fails to call Russia aggressor: EU official. www.aa.com.tr.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8). 
  75. ^ 75.0 75.1 75.2 中国抛出乌克兰停火建议,各方质疑北京调停资格. www.voachinese.com.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7). 
  76. ^ 76.0 76.1 ‘Very big mistake’: NATO chief cautions China over supplying weapons to Russia. POLITICO.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美國英語). 
  77. ^ 77.0 77.1 马克龙吁中国向俄施压 欧中高层有望频繁互访. 德國之聲. 2023-02-26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中文(簡體)). 
  78. ^ China should also talk to Kyiv if it wants peace in Ukraine: German president. www.aa.com.tr.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79. ^ German Minister of Defense: I suggest judging China by its actions, not its words. news.am.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英語). 
  80. ^ Reuters. China should be judged by its actions, not words, German defence minister says. Reuters.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英語). 
  81. ^ Казахстан поддержал позицию КНР п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му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ю украинского кризиса. interfax. 2023-02-25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1) (俄語). 
  82. ^ 布林肯到訪前 哈薩克挺中國解決烏克蘭危機聲明. rti. 2023-02-25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中文). 
  83. ^ Hungary Welcomes Chinese Plan for Peace in Ukraine.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1). 
  84. ^ Orbán backs China's Ukraine peace plan. 政客 (媒體). 2023-02-27 [2023-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6). 
  85. ^ PM Orbán: Hungary supports China's peace initiative aimed at ending war in Ukraine. 2024-05-10 [202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0). 
  86. ^ China and Belarus express 'extreme interest' in Ukraine peace. BBC. 2023-03-01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87. ^ ベラルーシ大統領、中国の和平案を評価 習氏と会談. 產經新聞. 2023-03-01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88. ^ Cambodia supports China's 12-point proposal for peace in Ukraine. 高棉時報英語Khmer Times. 2023-03-04 [2023-03-04]. 
  89. ^ 台灣外交部痛批中國“俄烏和平計劃”:我們不是白癡. 光明日報. 2023-03-22 (中文(臺灣)). 
  90. ^ Jones, Sam. Spanish PM to discuss Ukraine with Xi Jinping on visit to China. The Guardian. 2023-03-23.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英語). 
  91. ^ Spain says world must listen to China's voice to end war in Ukraine. 路透社. 2023-03-24 [2023-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92. ^ ‘Encouraged China’s Xi to speak with Zelensky': says Spain's PM. Hindustan Times. 2023-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2) (英語). 
  93. ^ China Can’t Be Peace Mediator for Ukraine, Lithuania Says. Bloomberg.com. 202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1) (英語). 
  94. ^ China calls for Ukraine ceasefire and issues 12-point peace plan. 2023-02-27 [2023-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1). 
  95. ^ Lula determined to form Peace Club to end Ukraine conflict. MercoPress.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英語). 
  96. ^ amerika21. Russland und Ukraine reagieren auf Initiative von Brasilien für ein Ende des Krieges. amerika21.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德語). 
  97. ^ Brazil's Lula goes to China this weekend for more than trade interests. 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 2023-03-24 [2023-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98. ^ Financial Times: Brazil looking to propose 'peace club' for Ukraine war at Beijing visit. 雅虎新聞. 2023-03-24 [2023-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99. ^ Brazil's Lula, ill with pneumonia, postpones China trip. manilatimes.net. 2023-03-27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100. ^ Brazil's Lula puts Ukraine peace on his agenda in China. 路透社. 2023-04-11 [2023-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2). 
  101. ^ Lula pledges partnership with China to ‘balance global geopolitics’. www.thepacket.ca. 2023-04-15 [202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102. ^ 重要新闻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06-10 [2023-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0) (中文). 
  103. ^ China, South Africa push 'peace plan' for Ukraine at BRICS summit. euronews.com. 2023-08-23 [2023-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英語). 
  104. ^ Parsi, Trita. The U.S. Is Not an Indispensable Peacemaker. 紐約時報. 2023-03-22 [2023-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英語). 
  105. ^ «Если и есть главный бенефициар войны, то это Китай» Китаист Темур Умаров объясняет, как Пекин своим «мирным планом» пытается дистанцироваться от России и затянуть конфликт в Украине. Meduza.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俄語). 
  106. ^ What is China’s peace proposal for Ukraine war?. The Indian Express.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英語). 
  107. ^ admin. A week of world public opinion in focus: China’s response to the Ukraine crisis- FT中文网. Breaking Latest News. 2023-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6) (美國英語). 
  108. ^ Caught between Russia and the west, China is treading a tightrope on Ukraine. 2023-03-02 [202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109. ^ The real meaning of Xi’s visit to Putin. Financial Times. 2023-03-20 [2023-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110. ^ China seeks ‘damage control’ on Ukraine with call to Volodymyr Zelenskyy. Financial Times. 2023-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111. ^ China’s peace plan. 2023-03-03 [202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112. ^ Dergham, Raghida. China has proposed a Ukraine peace plan, but why now?. 國家報.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英語). 
  113. ^ A China-sponsored peace plan is worth a try. 國家報. 2023-03-01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114. ^ What to make of China's ‘Peace Plan’ for Ukraine. 國會山報. 2023-02-28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115. ^ Aaron Rhodes, Opinion Contributor. China is missing an opportunity for leadership regarding Ukraine. The Hill.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美國英語). 
  116. ^ Seth Cropsey, opinion contributor. China’s ‘peace plan’ for Ukraine is a Trojan horse for Beijing and Moscow. The Hill.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美國英語). 
  117. ^ China Outmaneuvers Biden. California Globe維基數據所列Q107893998. 2023-02-26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118. ^ Ukraine well advised to give Chinese peace plan a chance Cyprus Mail. https://cyprus-mail.com/.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英國英語). 
  119. ^ Author, Guest. China's 12 Point Proposal To End Russia-Ukraine War: Did Beijing Jeopardize Its Claims On Taiwan By Acting As A Peacemaker?. Latest Asian, Middle-East, EurAsian, Indian News.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美國英語). 
  120. ^ 法国报纸摘要 - 人道报:北京本来可以有一个更平衡的立场.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中文(簡體)). 
  121. ^ China's peace plan: a promising initiative?. Eurotopics英語Eurotopics. 2023-03-03 [202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4). 
  122. ^ More leaders should be open to peace in Ukraine. 馬尼拉時報. 2023-03-06 [202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4). 
  123. ^ Give peace a chance in Ukraine war. 曼谷郵報. 2023-02-28 [2023-03-06]. 
  124. ^ West vs the rest: as Ukraine war rift grows, peace must be the priority. 南華早報. 2023-03-05 [202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125. ^ Not Everyone Is Laughing Off Xi's Plan for Peace in Ukraine. 彭博新聞社. 2023-03-23 [2023-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126.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共和國》林保華/中俄:合作中的各懷鬼胎 - 自由評論網.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127. ^ America’s new Cold War has China on the backfoot.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9) (英語). 
  128. ^ China’s Plan for Ukraine Is No Plan at All. thediplomat.com. 202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美國英語). 
  129. ^ China's Peace Plan for Ukraine. 印度防務評論法語Indian Defence Review. 2023-02-27 [202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1). 
  130. ^ Mallick, Maj Gen P. K.; VSM. Inside China’s Peace Plan for Ukraine. 202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0). 
  131. ^ No end in sight to Ukraine war even as global calls for ceasefire get louder. 2023-06-29 [2023-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6). 
  132. ^ THE DISTURBING GROUPTHINK OVER THE WAR IN UKRAINE. The Intercept. 2023-03-03 [202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133. ^ China's Peace Plan for Ukraine. 商業日報 (南非)英語Business Day (South Africa). 2023-03-09 [2023-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3). 
  134. ^ Behind Ukraine peace proposal, China foresees end to war in summer. Nikkei Asia. 202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英國英語). 
  135. ^ China's Model of a New Diplomacy Scores a Win With Iran-Saudi Deal. 華爾街日報. 2023-03-10 [2023-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136. ^ U.S. Seeks to Head Off Any Chinese Call for Cease-Fire in Ukraine. 華爾街日報. 2023-03-17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137. ^ China's Xi plays peacemaker on Russia visit. France24.com維基數據所列Q30097304. 2023-03-19 [2023-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138. ^ Peace for Ukraine could hinge on who becomes mediator. 今日以色列報. 2023-04-09 [2023-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8). The West's knee-jerk rejection of any Chinese initiative to resolve the Ukrainian crisis is a shortsighted move that ignor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lacks a true strategic vision for finding solutions. 
  139. ^ Ukraine dispatch: Chinese ‘peace plan’ represents more posturing than progress. www.jurist.org. 2023-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1) (美國英語). 
  140. ^ Lula's stakes in a Russia-Ukraine ceasefire. 廣場電視台英語Al Mayadeen. 2023-04-20 [202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4). 
  141. ^ Musk Applauds China-France Push to End Russia-Ukraine War. TheStreet英語TheStreet. 2023-04-21 [2023-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30). 
  142. ^ U.S. and Allies Look at Potential China Role in Ending Ukraine War. 華爾街日報. 2023-05-07 [2023-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9). The willingness to encourage negotiations and seek out a role for China in talks represents a shift in Western thinking, particularly in the U.S., which has been highly skeptical of any involvement for Beijing given China’s longstanding support for Moscow. ... Western leaders are now slowly moving toward a consensus that halting the conflict might be the best option, said Fiona Hill, a former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official responsible for Russian policy, now with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43. ^ China Draws Russia Closer While Pushing Ukraine Peace Plan. 華爾街日報. 2023-05-24 [2023-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144. ^ US Watches With Caution as China Sends Peace Envoy to Ukraine. 美國之音. 2023-05-08 [2023-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5). Analysts and former American officials told VOA the shift in U.S. tone is partly a response to Washington’s European allies, who view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s the only possible leader who can influence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s thinking about the war in Ukraine. 
  145. ^ Analysis: China's Ukraine plan mixes peace, self-interest. 美聯社. 2023-04-27 [2023-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9). 
  146. ^ 对战事立场分歧 波兰专家:中东欧国家与中国渐行渐远. www.zaobao.com.sg.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中文(簡體)). 
  147. ^ China's Ukraine Initiative: "By no means a comprehensive peace plan". Globe Echo.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7) (英語). 
  148. ^ Китай насправді грає на знесилення Росії: експерт пояснив, що це означає. ТСН.ua.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3) (烏克蘭語). 
  149. ^ A diminished Russia and uncertain Ukraine - GZERO Media. www.gzeromedia.com.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6) (英語). 
  150. ^ China's Peace Plan for Ukraine Could Have Dangerous Consequences. Time. 202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英語). 
  151. ^ What Is China’s Peace Proposal for Ukraine War?. thediplomat.com.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美國英語). 
  152. ^ 上海學者胡偉:俄羅斯大國地位不再 中國處境更凶險. www.bastillepost.com. 2023-02-27. 
  153. ^ CNA Explains: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s visit to Russia?. CNA. 202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英語). 
  154. ^ Does China have the chops to play peacemaker in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東亞論壇. 2023-06-08 [2023-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9) (英語). 
  155. ^ Alexander Gabuyev. Inside China’s Peace Plan for Ukraine.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2023-03-01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英語). 
  156. ^ US must not lag as China prepares for end to Ukraine war. 亞洲時報在線. 2023-04-21 [2023-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8). 
  157. ^ Selon le spécialiste Marc Julienne : "La Chine a tous les leviers pour discuter à la fois avec Moscou et Kiev". France Inter.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7) (法語). 
  158. ^ Dislocation de l'armée russe, menace nucléaire, rôle de la Chine... Ce qu'il faut retenir de l'interview de Pierre Servent. Franceinfo.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fr-FR). 
  159. ^ 法国专家:“中国坚信自己将成为乌克兰战争大赢家”.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8) (中文(簡體)). 
  160. ^ 公民论坛 - 夏明:中国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的十二点声明充满虚伪.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3) (中文(簡體)). 
  161. ^ An update on the efforts toward a diplomatic solution to the war in Ukraine.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2023-03-02 [202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162. ^ Diplomacy Watch: US ignores calls for negotiations at its own peril. responsiblestatecraft.org. 2023-04-21 [2023-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5). Huge swathes of the world want the war in Ukraine to end as soon as possible. Can Washington afford to disregard them? 
  163. ^ Ukraine Peace Settlement Project. 劍橋大學.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3). 
  164. ^ The Global South and the Ukraine War at the UN. 國際危機組織. 2023-03-09 [2023-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165. ^ Analysis: China role in Saudi, Iran deal a tricky test for US. 路透社. 2023-03-10 [2023-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166. ^ Preliminaries to Russia-Ukraine Negotiations: The Key Role of China. transcend.org. 2023-04-10 [202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6). 
  167. ^ Could The US And China Become Partners For Peace In Ukraine?. Toda Peace Institute. 2023-05-29 [2023-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 
  168. ^ Ask President Biden to join China to promote peace in Ukraine!. 粉色代碼英語Code Pink. [202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169. ^ Could China help end the war in Ukraine?. 國會山報. 2023-04-23 [2023-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30). 
  170. ^ Getting China right: Resoluteness without overreaction. 布魯金斯學會. 2023-06 [2023-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5). The recent dismissals of China's peace proposal for the war in Ukraine by important Western officials were also too reflexive and categorical. 
  171. ^ ‘Winning the peace’: Professor Stephen Kotkin on why a Chinese-led peace deal is the ideal outcome to the war in Ukraine. The Hub維基數據所列Q114278066. 2023-05-12 [2023-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0). 
  172. ^ War in Ukraine: Beijing’s peace initiative offers glimpse at how China plans to win the war. PMP Magazine.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6) (英語). 
  173. ^ Ukraine war: failed African peace mission underscores need for more powerful political and military pressure on Putin. The Conversation. 2023-06-22 [2023-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9). 
  174. ^ Why Biden’s approach to China may hurt his Ukraine strategy. 阿拉伯新聞. 2023-06-30 [2023-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 
  175. ^ A comprehensive ceasefire and peace proposal for Ukraine. frontiere.info. 2023-08-31 [2023-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5). Under the headline: Peace is possible- a way out of danger the authors of the appeal underline that the Chinese position paper offers a reasonable approach in order to return to the 'resumption of peace talks' 
  176. ^ Engaging Beijing for Peace: Strategies for Ukraine.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2024-07-30 [2024-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3).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