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安山城

座標41°45′49″N 125°57′49″E / 41.76361°N 125.96361°E / 41.76361; 125.9636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自安山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
座標41°45′49″N 125°57′49″E / 41.76361°N 125.96361°E / 41.76361; 125.96361
分類古遺址
時代南北朝
編號6-0052-1-052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地圖

自安山城,又名治安山城,《通化縣誌》作石頭城,位於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通化經濟開發區自安村夾心屯北平頂山,是一座始建於戰國漢代的大型軍事城址,並沿用至高句麗時期。其是通化地區燕秦漢長城障塞遺址群中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座軍事城址,是中國版圖最東端的漢代城堡之一。2006年自安山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編輯]

自安山城位於哈泥河匯入渾江河口的平頂山山頂,依山勢修建,成南北長、東西窄的簸箕形,西、南、東三面臨江。山城城垣總長2753米,城內面積約36萬平方米。其中北垣長442.1米,有門址一處;西垣長802.2米、有門址兩處;南垣長352.8米,有門址兩處;東壁利用自然山勢,長1156.4米。牆垣為石制,現存殘牆高0.8~1米。南城牆西北端的一號門址為山城正門,門外側今有兩處直徑14米的完整對稱的圓形夯土,夯土斷面可見夯層,為門闕建築遺址。目前中原地區還沒有發現城闕建築實體,這可能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一處門闕遺蹟。[1]三、四號城門可發現多次毀壞並重築的歷史,其中三號門最終被封堵廢棄。城內還發現水井兩處和蓄水池一處,以及長18米的石制排水涵洞。[2]

年代

[編輯]

由於缺乏文獻記載和周邊同時期遺址發掘材料稀缺,因此自安山城的年代定位不確。僅就山城的石質城垣而言,有學者認為其建造和使用均為高句麗時期,始建年代不早於丸都山城國內城,使用年代應與五女山城的第四期、國內城的使用年代大體相當。[3]

山城已發掘的部分發現下層為西漢、上層為東漢至魏晉時期文化堆積,城內外出土有大量戰國和漢代陶片、高句麗瓦片及金代銅錢等。從陶器的形制和工藝來看,中原文化在西漢至魏晉時期占據主導地位。山城的城牆、門闕以及排水涵洞等建築也具有漢朝風格,並體現了中原文化與東北當地文化融合的特點。尤其是一號城門外側的一對土築門闕是典型的漢朝城池標誌,這在今日所見的所有高句麗城池中獨一無二。這表明自安山城應是西漢時期一座郡府級別的城。[2]《漢書・地理志》記載玄菟郡高句麗縣上殷台縣西蓋馬縣三縣構成。有學者根據自安山城的地理位置、建築風格、時代特徵等方面分析,此城可能是漢昭帝時期內遷的玄菟郡,即第二玄菟郡故址。[4]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將包括沃沮人在內的穢貊人劃入樂浪郡,以北的真番人和句麗人則屬於玄菟郡。玄菟舊治沃沮城,所以才「徙郡句麗西北」。[5]

通化師範學院高句麗與東北民族研究中心的李樹林教授認為自安山城的始建年份應在戰國時期,為燕國拓展到遼東地區修築的障塞體系中的一座大型城堡,當築於「燕王東收遼東而王之」後至燕國滅亡前,即前225年至前222年間,曾作為燕王喜抵禦秦軍第二次攻取遼東戰爭的王城。燕國太子丹秦軍追擊時所隱匿的「衍水」實為通化地區的渾江,而自安山城很可能是燕國抵禦秦軍的最後拒守之地和太子丹的身死之處。[1]從出土文物推測山城最晚使用年代為公元四世紀末至五世紀初。遺址內發現的大量鐵鏃和多層火燒跡象顯示自安山城可能毀於戰火。[6]

保護

[編輯]

自安山城的發現不晚於清末,在1910年和1927年編著的《通化縣誌》中均有著錄,稱作「石頭城」或「山城子」,俗稱「高麗城子」;1983年春,通化地區文物管理辦公室同通化市文化局文物志編寫組對山城做了首次專業考古調查,並據其地名命名為「自安山城」,同年6月做了第二次調查,並測量、拍照,結果收入《通化市文物志》;1984年,自安山城被通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通化市文物普查隊對自安山城再次考古複查和測繪;1988年和198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通化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對山城再次考察測量;1999年,自安山城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自安山城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通化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對山城第一次試掘;2006年5月,自安山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納入吉林省高句麗後續保護項目,進行為期三年的主動性考古發掘,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勘察測繪研究總院合作完成了城址地形圖的測繪和製作。2007至200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人員對山城做了全面、主動的考古發掘。2012年開始,山城遺址先後實施了文物本體維修展示項目。2019年,遺址被命名為省級考古公園。[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李樹林. 燕“丹匿衍水中”为通化浑江治安山城考辩 ——“盐难水”即“燕难水”之谐音.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 97-104.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9.020 –透過CNKI. 
  2. ^ 2.0 2.1 王志敏. 吉林省通化市自安山城调查报告. 北方文物: 33-38. doi:10.16422/j.cnki.1001-0483.2010.03.009 –透過cnki. 
  3. ^ 徐坤; 聶勇; 張迪. 再论吉林省通化自安山城的年代. 博物館研究: 71-76. 
  4. ^ 王志敏. 高句丽故地与第二玄菟郡考. 東北史地. 2010, (05) [2022-07-29]. doi:10.16435/j.cnki.cn22-1273/c.2010.05.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9) –透過cnki. 
  5. ^ 楊軍. 高句丽族属溯源. 社會科學戰線. 2002, (02): 176–180. 
  6. ^ 6.0 6.1 徐坤. 自安山城的考古收获与初步认识.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