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湘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湘妃祠

湘妃,又稱湘娥,即傳說中堯帝的二女、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舜帝崩於蒼梧,二妃悲痛投江,死後化為湘水之神。[1][2]

湘妃的雛形源自《山海經》中的「瀟湘神女」。[3]屈原楚辭》中的《湘君》、《湘夫人》之後,湘妃成為重要吟誦意象。[4]

名稱

[編輯]

湘妃,亦稱二女、帝子、帝女、二妃、有虞二妃等。二者死後化為湘水之神,亦稱為湘妃、湘君湘夫人[4]

源起發展

[編輯]

尚書》最早確定了舜帝與堯之二女的結合。《山海經》記載了舜帝南巡崩逝後的葬地,以及堯帝二女的形態居所。《孟子》增加了舜與二妃共患難情節。《史記》進一步豐富了共患難的細節。《列女傳》突出了舜妃在共度難關中的作用,以將二妃塑造成機智堅貞的模範。屈原筆下的湘君、湘夫人原來並沒有明確的指向,在漢代與舜帝二妃融合,具體來說:司馬遷劉向在《史記》和《列女傳》中傾向二妃是湘君;王逸鄭玄在《楚辭章句》和《禮記注》中傾向二妃是湘夫人。至此,舜二妃轉化成為湘君、湘夫人,俗稱湘妃。湘妃亦成為重要文學意象,廣泛出現在後世詩詞歌賦中。[5][4]

湘妃崇拜

[編輯]

舊時人類既依靠水生產生活,又飽受水災之害,而受限於自身力量,因而有水神崇拜。而時人有感於湘妃與舜帝愛情,對湘妃殉節所展現的高潔品質推崇備至,加之湘妃投湘水後化為湘水神,因此在湘水流域存在湘妃信仰。流域民眾通過建廟祭祀向湘水之神祈求豐收平安,亦有請神、送神等民俗。湘妃廟曾在湘江流域廣泛存在,又有二妃廟、湘妃祠、湘山祠、湘夫人廟、堯女祠、英皇祠、黃陵廟、瀟湘廟等諸多名稱。[6][4]

經典吟誦

[編輯]
  • 遠別離 (唐)李白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
我縱言之將何補?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禹。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或云:堯幽囚,舜野死。
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帝子泣兮綠雲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 湘夫人祠 (唐)杜甫

肅肅湘妃廟,空牆碧水春。
蟲書玉佩蘚,燕舞翠帷塵。
晚泊登汀樹,微馨借渚蘋。
蒼梧恨不盡,染淚在叢筠。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湘妃.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0). 
  2. ^ 湘娥.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0). 
  3. ^ 邱婷婷. 《全唐诗》中湘妃意象研究 (碩士論文). 長春理工大學. doi:10.26977/d.cnki.gccgc.2021.000470. 
  4. ^ 4.0 4.1 4.2 4.3 歐陽衡明,劉瑞. 湘妃诗选.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8: 1-4. ISSN 1673-2219. 
  5. ^ 陳, 小婉. 魏晋南朝诗赋“湘妃”意象的演变 (碩士論文). 閩南師範大學. 2018-12-16. 
  6. ^ 金, 甜甜. 唐诗中的湘妃意象研究 (碩士論文). 廣西師範大學: 43–44. 2019-08-1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