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湘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湘妃祠

湘妃,又称湘娥,即传说中尧帝的二女、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舜帝崩于苍梧,二妃悲痛投江,死后化为湘水之神。[1][2]

湘妃的雏形源自《山海经》中的“潇湘神女”。[3]屈原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之后,湘妃成为重要吟诵意象。[4]

名称

[编辑]

湘妃,亦称二女、帝子、帝女、二妃、有虞二妃等。二者死后化为湘水之神,亦称为湘妃、湘君湘夫人[4]

源起发展

[编辑]

尚书》最早确定了舜帝与尧之二女的结合。《山海经》记载了舜帝南巡崩逝后的葬地,以及尧帝二女的形态居所。《孟子》增加了舜与二妃共患难情节。《史记》进一步丰富了共患难的细节。《列女传》突出了舜妃在共度难关中的作用,以将二妃塑造成机智坚贞的模范。屈原笔下的湘君、湘夫人原来并没有明确的指向,在汉代与舜帝二妃融合,具体来说:司马迁刘向在《史记》和《列女传》中倾向二妃是湘君;王逸郑玄在《楚辞章句》和《礼记注》中倾向二妃是湘夫人。至此,舜二妃转化成为湘君、湘夫人,俗称湘妃。湘妃亦成为重要文学意象,广泛出现在后世诗词歌赋中。[5][4]

湘妃崇拜

[编辑]

旧时人类既依靠水生产生活,又饱受水灾之害,而受限于自身力量,因而有水神崇拜。而时人有感于湘妃与舜帝爱情,对湘妃殉节所展现的高洁品质推崇备至,加之湘妃投湘水后化为湘水神,因此在湘水流域存在湘妃信仰。流域民众通过建庙祭祀向湘水之神祈求丰收平安,亦有请神、送神等民俗。湘妃庙曾在湘江流域广泛存在,又有二妃庙、湘妃祠、湘山祠、湘夫人庙、尧女祠、英皇祠、黄陵庙、潇湘庙等诸多名称。[6][4]

经典吟诵

[编辑]
  • 远别离 (唐)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 湘夫人祠 (唐)杜甫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湘妃.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202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30). 
  2. ^ 湘娥.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202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30). 
  3. ^ 邱婷婷. 《全唐诗》中湘妃意象研究 (硕士论文). 长春理工大学. doi:10.26977/d.cnki.gccgc.2021.000470. 
  4. ^ 4.0 4.1 4.2 4.3 欧阳衡明,刘瑞. 湘妃诗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4. ISSN 1673-2219. 
  5. ^ 陈, 小婉. 魏晋南朝诗赋“湘妃”意象的演变 (硕士论文). 闽南师范大学. 2018-12-16. 
  6. ^ 金, 甜甜. 唐诗中的湘妃意象研究 (硕士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 43–44. 2019-08-1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