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郡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陽郡,中國古郡名。秦國於前272年設置,轄境在今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其後轄境多有變化。唐朝乾元時,全國廢郡改州,改為鄧州。
秦代
[編輯]秦將白起攻楚占宛,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設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轄境相當今南陽市地域,及魯山、葉縣、舞陽、欒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隨州、棗陽一帶。
漢朝
[編輯]西漢
[編輯]西漢時,南陽歸荊州刺史部,下轄縣:
- 宛縣,故申伯國,有屈申城,縣南有北筮山,王莽稱宛為南陽[1]。
- 犨縣,故城址在今魯山縣張官營鎮西約2.5公里。
- 杜衍縣,王莽稱為閏衍。
- 酇,侯國,莽曰南庚。故城約在今穀城縣固封山北(已沒於漢水)。
- 淯陽縣,縣東北有南筮聚。
- 博山縣,侯國。哀帝置。故順陽。
- 涅陽縣,莽曰前亭。
- 陰縣,故城址在今老河口市傅家寨附近。
- 堵陽縣,莽曰陽城。故城址在今方城縣老城區。
- 雉縣,境內的衡山,是灃水的發源地。治在今南召縣雲陽鎮。
- 山都縣,治今鄧州市構林鎮古村。
- 蔡陽縣,莽之母功顯君邑。治今棗陽市西南。
- 新野縣
- 筑陽縣,故穀伯國。莽曰宜禾。
- 棘陽縣,
- 武當縣,
- 舞陰縣,故治在今泌陽縣羊冊鎮西南。
- 西鄂縣,
- 穰縣,莽曰農穰。
- 酈縣,淯水出西北,南入漢。
- 安眾縣,侯國。故宛西鄉。
- 冠軍縣,武帝置。故穰盧陽鄉、宛臨駣聚。
- 比陽縣,治今泌陽縣城東。
- 平氏縣,桐柏大復山在縣東南,淮水所出。莽曰平善。
- 隨縣,故隨國。
- 厲鄉,故厲國也。
- 葉縣,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
- 鄧,故鄧國。都尉治。
- 朝陽縣,莽曰厲信。
- 魯陽縣,有魯山。古魯縣,御龍氏所遷。魯山,滍水所出,東北至定陵入汝。又有昆水,東南至定陵入汝。
- 舂陵縣,侯國。故蔡陽白水鄉。
- 上唐鄉,故唐國。
- 新都,侯國。莽曰新林。
- 湖陽,故廖國也。
- 紅陽,侯國。莽曰紅俞。紅陽故城位於葉縣舊縣鄉倒馬溝村一帶。
- 樂成,侯國。
- 博望,侯國。莽曰宜樂。
- 復陽,侯國。故湖陽樂鄉。
- 太守
東漢
[編輯]東漢時,南陽郡仍屬荊州部,南陽郡轄縣和西漢大體相同,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宛城)。領縣[2]:
- 宛,本申伯國。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陽聚。有東武亭。
- 冠軍
- 葉,有長山,曰方城。
- 新野,有東鄉,故新都。有黃郵聚。
-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鄉。
- 西鄂
- 雉
- 魯陽,有魯山。有牛蘭累亭。
- 犨
- 堵陽
- 博望
- 舞陰
- 比陽
- 復陽,侯國。有杏聚。
- 平氏,桐柏大復山,淮水出。有宜秋聚。
- 棘陽,有藍鄉。有黃淳聚。
- 湖陽,邑。
- 隨,西有斷蛇丘。
- 育陽,邑。有小長安,有東陽聚。
- 涅陽,
- 陰,
- 酇,
- 鄧,
- 山都,侯國。
- 酈,侯國
- 穰,
- 朝陽,
- 蔡陽,侯國。
- 安眾,侯國。
- 筑陽,侯國。有涉都鄉。
- 武當,有和成聚。
- 順陽,侯國,故博山。有須聚。
- 成都,
- 襄鄉,
- 南鄉,
- 丹水,故屬弘農。有章密鄉。有三戶亭。
- 析,故屬弘農,故楚白羽邑。有武關,在縣西,有豐鄉城。
- 太守
- 郭某
- 高賜
- 韓昭,永嘉元年(145年)十一月己丑,韓昭強賦一億五千萬,檻車徵下獄,坐贓下獄而死。
- 曹麻
- 韓季朝
- 張彪
- 張某
- 成瑨
- 王暢
- 劉寬
- 陳球
- 蓋升
- 張忠
- 唐某
- 劉焉
- 楊彪
- 褚貢
- 秦頡
- 羊續
- 灌恂
- 公孫度
- 張咨
- 袁術
- 楊俊
- 東里袞
- 田豫
三國兩晉南北朝
[編輯]東漢末年,南陽太守張咨被長沙太守孫堅所殺。袁術繼為南陽太守,後在匡亭之戰兵敗後出逃。荊州牧劉表置張繡於宛城。後來張繡投降曹操。
三國時,南陽為曹魏所有,隸屬荊州。晉,南陽曾為南陽國,轄十四縣,都宛。東晉,南北朝仍為南陽郡。
南梁,天監十年(511年)析武陵郡僑置南陽郡,以安置南陽郡南下的流民。治建昌縣(今湖南省辰谿縣西北),屬盧州。隋開皇九年(589年),廢南陽郡置壽州。
隋唐
[編輯]隋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南陽郡為鄧州,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南陽郡,領縣八,範圍大大縮小。
唐代,唐初復廢南陽郡為鄧州。天寶(公元742年)到至德二年(757年)置以鄧州為中心的南陽郡,郡治鄧州穰城(今河南省鄧州市)。下轄穰縣、新野縣、南陽縣、臨湍縣(今河南省內鄉縣大橋子鄉袞子崗古城)、向城縣、內鄉縣、菊潭縣(今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石盆岡古城)[3]。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南陽郡稱鄧州,此後不再設置。
- 唐朝南陽郡太守
諸葛亮躬耕地之爭
[編輯]主條目:諸葛亮躬耕地之爭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現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仍有一高崗名為「臥龍崗」。[5][6]
外部連結
[編輯]- 南陽是否為諸葛亮的郡望?[失效連結]
- 襄陽何時無西?---兼論習鑿齒隆中鄧縣說形成的原因[失效連結]
- 從漢晉行政區劃看諸葛亮躬耕地的確認
- 用科學的態度去解析諸葛亮躬耕地——兼論「襄陽說」主要論據的不確定性[失效連結]
- 對社科院歷史所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結論」的一點質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關中地區 | |
---|---|
河南地區 | |
河北地區 | |
淮漢以南 | |
待考 | |
注1:本模板依五十四郡說列出秦郡。此外皆列入待考一欄。下劃線者為前221年秦代的36個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在()中註明曾用名稱。 |
行部 | |||||
---|---|---|---|---|---|
司隸校尉部 |
| ||||
豫州刺史部 | |||||
冀州刺史部 | |||||
兗州刺史部 | |||||
徐州刺史部 | |||||
青州刺史部 | |||||
荊州刺史部 | |||||
揚州刺史部 | |||||
益州刺史部 | |||||
涼州刺史部 |
| ||||
并州刺史部 | |||||
幽州刺史部 | |||||
交州刺史部 | |||||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 ||||
西域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