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易曼君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12月16日由Kanshui0943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易曼君 | |
---|---|
性别 | 女 |
出生 | 1951年2月17日 台湾新竹县 |
逝世 | 2022年5月29日(71岁) 义大利罗马 |
别名 | Isabel Gentile |
研究领域 | 声乐;人声乐器化发声法 |
知名作品 | 《蝴蝶夫人》之蝴蝶夫人 |
易曼君(1951年2月17日—2022年5月29日)义大利名Isabel Gentile,为旅义台籍声乐家、歌剧艺术家,及美声教育家。曾于欧洲与世界各地歌剧院演出《托斯卡》、《奥泰罗》、《波西米亚人》与《蝴蝶夫人》等歌剧,并以《蝴蝶夫人》第一女主角享誉盛名。歌剧演唱生涯外,易曼君致力于美声教育,在欧洲与亚洲各地努力推广以保护声带为初衷的“人声乐器化”发声法。[1]
早年生活(1951-1970)
[编辑]1951年2月17日,易曼君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出生后不久全家搬迁至台北县新店镇。其父易纪生为1949年前后随中华国民政府搬迁到台湾的公务员,原籍为中国陕西西安。易曼君在母亲黄伟的鼓励下积极发展声乐天赋,就读文山高中期间即取得校内及县市级音乐比赛冠军,后在父亲支持下向声乐老师林宽学习,并重新报考国立艺专(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音乐科录取。就读国立艺专二年级时,易曼君的歌声受当时辅仁大学校长于斌枢机主教的激赏。在于校长的协助下,易曼君于1970前往义大利罗马学习声乐。
义大利求学历程(1970-1977)
[编辑]在罗马的前两年,易曼君于免费提供食宿的修道院内学习义大利文,并在外找私人声乐教师学习以准备申请义大利音乐学校。为减轻家中负担,易曼君借由打零工、摆摊等方式赚取零用钱,再利用所得向私人教师学习声乐。
1972年,易曼君录取国立罗马音乐院(Conservatory of St. Cecilia),主修声乐,此时由于修道院改组不再提供食宿,便与同一年来义学医的二妹一同租屋。在经济上益加拮据,学业以外必须花费更多心力赚取生活费。
求学瓶颈与“人声乐器化”的接触
[编辑]据易曼君自述,在罗马音乐院学习时,由于长时间的刻苦练习,而当时学校教师并不重视健康的发声观念,最终导致声带受损,严重打击其学业发展。易曼君四处求医,但得到的结果大多是需动手术,在当时的医疗环境下这意味著未知的风险,及断送声乐家生涯的可能。后来经由一位梵蒂冈神父的介绍,易曼君前往奥地利求助音声治疗专家施耐德(Professor Schneider)。在初见面之时,由于语言不通,易曼君屈膝下跪恳求施耐德医师的帮助。施耐德医师表示自己正发展一套声带复健的训练方法,易曼君如果愿意可以传授与她,但同时须严格执行他在生活与饮食的要求。之后四年间易曼君定期前往奥地利向施耐德医师学习与治疗。在施耐德医师的悉心协助下,易曼君的声带受损逐渐康复,歌声的发展更突飞猛进,而施耐德医师的这套复健法便是日后易曼君积极向外推广的“人声乐器化”发声法。
职业演唱家生涯(1977-1999)
[编辑]1977年,易曼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罗马音乐院,开始积极投入声乐比赛。首次参赛便技惊四座获得第二名。赛后随即获得演出《蝴蝶夫人》的正式合同,从此开启职业演唱生涯。1979年第三次参赛时如愿以偿获第一名佳绩。随著歌唱实力渐受注目,易曼君收到更多的演出邀约,至1999年之前演出《波西米亚人》、《奥泰罗》、《托斯卡》、《游唱诗人》、《唐卡洛》、《卡门》 、《蝴蝶夫人》、《尼贝龙根的指环》、《杜兰朵》等多部剧码。扮演过的众多角色中,易曼君尤以《蝴蝶夫人》的第一女主角Cio-Cio-San为人所称道。1984年《妇女杂志》的报导提及,易曼君在揣摩既定的痴情日本艺妓角色外,以细腻的歌艺与演技,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神韵,每每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故该角色的演出场次也最多[2]。
回台演出与讲学
[编辑]自1970年离台赴义大利的14年后,易曼君终于在1984年光荣归国,并受到台湾各大媒体的报导。受新象艺术中心之邀,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与台中中兴堂举行独唱音乐会,演出结束后分别接受平面媒体《妇女杂志》与《罐头音乐》的专访。易曼君表示之所以在出国14年才归国,除了经济因素和行程考量外,也因为她为自己设下目标,必须在异国取得好成绩才能对家人和国人交代。
此后易曼君在满载的欧洲行程下,仍努力拨空回台湾演出与举办歌剧研习营等讲学活动,以回馈国人。1985年返国时曾受到时任副总统李登辉接见。返台期间,易曼君也曾推辞重金礼聘,选择在偏乡举行赠票演出,目的在让更多国人认识声乐与歌剧之美。但与此同时,由于其说话直白、不会客套的直率批判个性,却也引来了一些负面评论。1990年起与台湾音乐界的关系日益疏离,获得媒体报导的次数也逐渐减少。
晚年美声教育推广(1999-2022)
[编辑]1999年,易曼君在罗马遭遇严重车祸,全身多处骨折,在医院昏迷一个星期。虽然经过治疗与复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但身体灵活度的降低与复视的问题对其演艺生涯造成重大影响。2000年易曼君勉力在台北结束《杜兰朵》的演出后,自此退下歌剧演唱家的身分。此时演唱生涯已成过去,易曼君感觉心中有一股声音,催促自己应该开始履行对施耐德医师的承诺,将“人声乐器化”发声法推广予世人。
2003年起,易曼君展开美声教育推广生涯。在义大利除了发声法个别教学之外,易曼君也协助声带受损的职业演唱家进行声带复健,并多次前往美国大学讲学。每年暑假固定在义大利中北部小镇Castel Viscardo,与高徒暨夫婿,知名义大利男中音艾邦洛,共同举办声乐研习营。此一研习营受到许多职业与业馀歌手的欢迎,持续举办多年,直至2020年因全球新冠疫情爆发才被迫中止。
而在亚洲,易曼君则在每年复活节和圣诞节假期前往香港、中国和台湾进行教学。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从四五岁的幼童到九十岁的老年人,不限定声乐主修的专业歌手,只要有心学习,易曼君莫不全力以赴,倾囊相授。这套发声法也适于合唱团员,香港的九龙华仁书院男声合唱团在校方大力支持下,年年敦聘易曼君与艾邦洛前来指导发声法。该团在两位大师指导下多次夺下国际合唱大赛奖项。而在台湾,在邱硕尧医师的推荐与引介下,易曼君与国立台湾大学校友合唱团关系密切,这群熟龄的社会人士亦受到易曼君诸多启发。
逝世(2022)
[编辑]2021年,由于癌症复发,易曼君开始长期在家中静养。2022年5月29日,易曼君于义大利罗马的家中辞世,享年71岁。
人声乐器化发声法,义大利原文Uno Strumento Vocale(直译为: 一个声乐的乐器),乃奥国施耐德医师所创立发展,并由易曼君发扬光大之声乐发声法 (原易曼君命名为“声音乐器化”,在学生建议下,经同意改名为“人声乐器化”)。人声乐器化发声法,将原本抽象的发声法概念与技巧,借由科学化的诠释使其具象化。将人类的发声系统比拟为乐器,透过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等学科理论的证据,解释如何健康地发展每个个体独特的人声乐器。其初衷为声带的保护与复健,在适当的训练下,强化特定肌肉的运动与支撑能力,可有效提升唱歌时的音质音量与音域,并可加强化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人声乐器化发声法不仅可以应用在古典声乐的演唱,亦可透过不同唱腔,应用在音乐剧、爵士或流行歌曲的演唱。不只对专业歌手,亦可对于一般爱唱歌的普罗大众有所启发。
人声乐器化的训练,包含各式音程与音形的发声练习,同时培养听力,强化呼吸对不同声区的支撑与运作,加上嘴型的控制,最终可开发出具鸣响(ringing)效果的“头腔共鸣”。
施耐德医师
[编辑]在易曼君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大力推崇施耐德医师(Professor Schneider),并强调其为人声乐器化的首创者。易曼君将自己在音乐的成就归功于施耐德医师的帮助并终身感念。易曼君亦表示,施耐德即将逝世之际,交代她务必将这套发声法传承下去。易曼君因此以施耐德的传人自居,并以严谨的态度进行人声乐器化的教学。然而易曼君毕生虽不断提及这位恩师,但除了发声法有关事项外,从未揭露更多其个人的讯息,甚至其全名。易曼君突然地离世,旁人更无从得知相关讯息。夫婿艾邦洛亦对这位Professor Schneider 一无所知。
艾邦洛辗转得知这位耳鼻喉科医师曾经在罗马的Gemelli 医院任职过,前往查访但并未找到有名为Schneider 的耳鼻喉科医师。由于易曼君曾经提过Professor Schneider 受到胁迫因而隐姓埋名,故Schneider 很有可能是一个化名。
其他相关资讯
[编辑]夫婿艾邦洛(Roberto Abbondanza)
[编辑]义大利声乐家Roberto Abbondanza,中文译名艾邦洛,为易曼君的高徒及夫婿。出生于1959年,曾于奥地利萨尔兹堡的莫札特音乐学院与德国科隆Hartmut Höll学习声乐,但并非音乐科班出身。20岁即登台演出,并曾演出歌剧电影《弄臣》,备受欧洲音乐界注目。艾邦洛曾于2014年获选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 150位大师歌唱家之一,至今仍活跃于欧洲乐坛,为现任义大利特尔尼(Terni)音乐院人声室内乐教授,及全义大利歌剧艺术家协会理事长。[1]
1982年末,艾邦洛经由朋友介绍认识了易曼君,自此开始向易曼君学习声乐,其美声教学奠定了艾邦洛的歌唱生涯基础。两人于1990年结婚。[3]
艾邦洛与易曼君一同举办每年的Castel Viscardo的声乐研习营,也和易曼君一同前往香港华仁书院进行教学。2019年,艾邦洛前往台湾举行《义国恋人》音乐会。[4]2022年,艾邦洛于台湾举行包含《悼挚爱》独唱会、大师班、讲座等内容的系列活动《艾邦洛丰富之旅》,以悼念他的恩师与爱妻易曼君。[1]
年份 | 比赛地点 | 比赛名称 | 名次 |
---|---|---|---|
1977 | 义大利西恩纳 | 纪念男中音Ettore Bastianini国际声乐大赛 | 第二名 |
1978 | 义大利Busseto | 威尔第国际声乐大赛 | 第二名 |
1979 | 义大利波隆那 | 纪念男高音Giuseppe Borgatti 国际声乐大赛 | 第一名 |
年份 | 作曲者: 剧目或曲目 | 地点, 国家 | 指挥 / 制作 | 饰演角色 |
---|---|---|---|---|
1976 | W.A. Mozart: L’oca del Cairo | Spoleto, Italy | Auretta | |
1977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Spoleto, Italy | D. Machado | Cio-Cio-San |
1978 | G. Puccini: La boheme | Spoleto, Italy | Mimi | |
1978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Fermo, Italy | Cio-Cio-San | |
1979 | R. Schumann: Requiem | National Academy of
Santa Cecilia, Rome, Italy |
W. Sawallisch | Soprano solo |
1979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TV RAI 3 (Opening),
Italy |
Cio-Cio-San | |
1979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Opera di Roma, Italy | Cio-Cio-San | |
1980 | R. Wagner: Das Rheingold |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Firenze , Italy |
Z. Metha / L.
Ronconi |
Wellgunde |
1980 | R. Wagner: Die Walkure |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Firenze , Italy |
Z. Metha / L.
Ronconi |
Gerhilde |
1981 | R. Wagner: Götterdämmerung | Teatro San Carlo,
Napoli, Italy |
Wellgunde | |
1981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Innsbruck, Austria | Cio-Cio-San | |
1982 | L.V. Beethoven: Christius am
Ölberge |
Genova, Italy | R. Weikert | |
1982 | G. Verdi: Don Carlo | Parma, Italy | G. Neuhold /
A. Fassini |
Voice from
heaven |
1982 | G. Verdi: Don Carlo | Reggio Emilia, Italy | G. Neuhold /
A. Fassini |
Voice from
heaven |
1982 | G. Verdi: Otello | Nice, France | E. Gracis / M.
Wallmann |
Desdemona |
1982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Barcelona, Spain | Cio-Cio-San | |
1982 | G. Puccini: Tosca | San Paolo, Brazil | Floria Tosca | |
1983 | G. Verdi: Il trovatore | Spoleto, Italy | Leonora | |
1984 | G. Bizet: Carmen | Festival Benevento,
Italy |
Micaela | |
1984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Nice, France | E. Tchakarov /
M. Wallmann (for ABC) |
Cio-Cio-San |
1984 | G. Puccini: La boheme | Taipei, Taiwan | 陈秋盛 | Mimi |
1985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Caracas, Venezuela | Cio-Cio-San | |
1985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Bologna, Italy | T. Severini /
A. Trionfo |
Cio-Cio-San |
1985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TV RAI 2, Italy | Cio-Cio-San | |
1985 | G. Verdi: Il trovatore | Taipei, Taiwan | 陈秋盛 | Leonora |
1987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Messina, Italy | Cio-Cio-San | |
1987 | G. Verdi: Il trovatore | Hong Kong | Leonora | |
1987 | L.V. Beethoven: Symphony
No.9 |
Taipei, Taiwan | 陈秋盛 | Soprano solo |
1988 | L. Cherubini: Medea | Catania, Italy | N. Rescigno | Glauce |
1988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Pisa, Italy | / M. Fabbri | Cio-Cio-San |
1991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Carcassonne, France | Cio-Cio-San | |
1991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Strasbourg, France | Cio-Cio-San | |
1991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Bruxelles, Belgium | Cio-Cio-San | |
1991 | G.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Festival Aix en
Provence, Franca |
Cio-Cio-San | |
1991 | L.V. Beethoven: Fidelio | Taipei, Taiwan | 陈秋盛 | Leonore |
1991
1992 |
P. Mascagni: Cavalleria
rusticana |
Taipei, Taiwan | 陈秋盛 | Santuzza |
1993 | Alana concert society “B.
Baratelli” |
Sulmona, Italy | Soprano solo | |
1994 | Musical association Euphonia | Sulmona, Italy | Soprano solo | |
1994 | Orvieto Summer Festival | Orvieto, Italy | Soprano solo | |
1995 | Associations Mirabil Eco | Piediluco, Italy | Soprano solo | |
1996 | Voice Accademy | Isola Polvese, Italy | Soprano solo | |
1997 | Royal Irish Academy of Music | Dublin, Ireland | Soprano solo | |
1997 | A.I.D.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rts) |
Rome, Italy | Soprano solo | |
1997 | Mancinelli Theatre (European
Commission) |
Orvieto, Italy | Soprano solo | |
1998 | Voice Accademy | Isola Polvese, Italy | Soprano solo | |
1998 | A.I.D.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rts) |
Rome, Italy | Soprano solo | |
1999 | Summer Festival | Oslo, Norwey | Soprano solo | |
2000 | G. Puccini: Turandot | Taipei, Taiwan | 陈秋盛 | Turand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