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魏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校
大明太常寺卿
籍贯直隶苏州府昆山县
字号字子才,一字子材,号庄渠
出生成化十九年(1483年)
直隶苏州府昆山县
逝世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直隶苏州府昆山县
配偶娶王氏,封淑人
出身
  • 弘治十七年甲子科举人
  •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同进士出身

魏校(1483年—1543年),本姓子才,一字子材庄渠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儒学家。归有光之师。

生平

[编辑]

来自长洲庄渠李氏家族。高祖李恕(号彦行);曾祖魏琳(又作李琳,字以诚,号梅轩),因其从母的丈夫魏士珣无嗣,李琳出嗣魏家并改姓为魏。祖父魏锺(又作李锺,字元律,号朴隐)为魏琳次子;父魏奎(又作李奎,字孟文,号竹泉)为魏锺长子。母张氏。叔父魏壁(又作李壁,字仲文,号橘泉)为魏锺次子,其长子光禄寺典簿魏庠(又作李庠,字子秀,号东溪)的长女嫁归有光[1][2][3]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应天乡试第二名举人,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七名,二甲第九名进士[4][5]。授南京刑部云南司主事,升陕西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改兵部职方司郎中,正德九年(1514年)养病,十六年(1521年)起为广东按察司副使,丁父忧,服阕,起为江西按察司副使,致仕,嘉靖六年(1527年)起为河南按察司副使[6],七年(1528年)改太常寺少卿,同年改大理寺右少卿,八年(1529年)升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同年改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馆,九年(1530年)致仕归里。二十二年(1543年)卒,二十四年(1545年)赠礼部右侍郎,谥恭简。与胡世宁李承勋、余祐并称“南都四君子”[7]

著作

[编辑]

魏校著有《周礼沿革传》、《春秋经世》、《大学指归》、《六书精蕴》、《庄渠遗书》等书。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卷二有《恭简魏庄渠先生校》篇介绍其生平及思想。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長洲莊渠李氏世譜. 
  2. ^ (明)归有光. 卷十八•外舅光祿寺典簿魏公墓誌銘. 震川先生集. 
  3.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之《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 
  4.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5.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6. ^ 《明世宗实录·卷81》:嘉靖六年十月辛亥 起致仕江西按察司副使魏校于河南。
  7. ^ ·张廷玉等,《明史》(卷199):“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再迁郎中。与李承勋、魏校、余祐善,时称‘南都四君子’。”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国朝献征录·卷之七十》,出自焦竑国朝献征录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