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孔暉
外观
穆孔暉 | |
---|---|
大明南京太常寺卿 | |
籍貫 | 山東堂邑縣 |
字號 | 字伯潛,號玄菴 |
諡號 | 文簡 |
出生 | 成化十五年(1479年)正月十六日 山東堂邑縣 |
逝世 | 嘉靖十八年(1539年) 山東堂邑縣 |
配偶 | 張氏 |
出身 | |
| |
著作 | |
|
穆孔暉(1479年—1538年),字伯潛,号玄菴,山東堂邑縣人,明朝心學家、理學家,政治人物,弘治甲子解元,乙丑聯捷進士,官至太常寺卿。
生平
[编辑]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山東鄉試第一名(解元)。弘治十八年(1505年)聯捷乙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检讨,为刘瑾所恶,调南京礼部主事。
刘瑾败,穆孔暉复官。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升南京国子监司业,丁憂歸,服闋,十一年十月改北国子监司業,十五年五月改翰林院侍讲,嘉靖元年(1522年)八月与温仁和主考順天府鄉試,四年六月以武宗实录成,升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講學士,九年七月掌翰林院事,十年三月因失误经筵日讲,调为南京尚寶司卿,七月升南京太僕寺少卿,十二年二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十三年七月致仕。嘉靖十八年(1539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赠礼部右侍郎,谥文简。[1]
著作
[编辑]著有《讀易祿》、《尚書困學》、《大學千慮》、《玄庵晚稿》、《前漢通紀》、《讀史通編》等。
登科錄
[编辑]曾祖穆弘,訓導;祖穆彪、父穆清;母任氏;繼母黃氏。重慶下,妻張氏,弟孔曜、孔時、孔照、孔暘、孔暄、孔矚。[2]
注釋
[编辑]- ^ 《明儒學案》:文简穆玄菴先生孔晖:北方之为王氏学者独少,穆玄菴既无问答,而王道字纯甫者,受业阳明之门,阳明言其“自以为是,无求益之心”,其后趋向果异,不可列之王门。非二孟嗣响,即有贤者,亦不过迹象闻见之学,而自得者鲜矣。
穆孔晖,字伯潜,号玄菴,山东堂邑人。弘治乙丑进士。由庶吉士除检讨,为刘瑾所恶,调南京礼部主事。瑾败,复官。历司业、侍讲、春坊庶子、学士、太常寺卿。嘉靖己亥八月卒,年六十一。赠礼部右侍郎,谥文简。
阳明主试山东,取先生为第一。初习古文词,已而潜心理学。其论学云:“古人穷理尽性以至於命,今於性命之原,习其读而未始自得之也。顾谓有见,安知非汩虑於俗思耶?”又云:“鑑照妍媸,而妍媸不着於鑑,心应事物,而事物不着於心,自来自去,随应随寂,如鸟过空,空体弗碍。”又云:“性中无分,别想何佛何老。”临卒时,有“到此方为了事人”之偈。盖先生学阳明而流於禅,未尝经师门之煆炼,故《阳明集》中未有问答。乃黄泰泉遂谓:“虽阳明所取士,未尝宗其说而菲薄宋儒。”既冤先生,而阳明岂菲薄宋儒者?且冤阳明矣。一言以为不知,此之谓也。 - ^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進士登科錄》:軍籍,治《易經》,年二十七歲中式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六十名進士。正月十六日生,行一,曾祖穆弘,訓導;祖穆彪、父穆清;母任氏;繼母黃氏。重慶下,妻張氏,弟孔曜、孔時、孔照、孔暘、孔暄、孔矚。由縣學生中式山東鄉試第一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九十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