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拉伯之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拉伯之夏
阿拉伯之冬延续的一部分
左图为约旦首都安曼的抗议活动
右图为苏丹首都喀土穆的示威者
日期2018年1月1日-至今
(6年11个月又4周)
地点
起因
目标
方法
状况

阿拉伯之夏阿拉伯语:صيف العرب,罗马化:Sayf al-Arab)是自2018年以来,在多个阿拉伯世界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反政府活动。此次运动被视为是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之冬的延续。在这波反政府浪潮中,“其相似性与差异性更像是一次升级,而非重演阿拉伯之春。”广泛的民主与人权诉求被升级成为日常的需求所取代,这些需求包括生活成本过高高失业率等问题。[1][2]

词源

[编辑]

阿拉伯之夏在英文中又被称为“第二次阿拉伯之春”(Second Arab Spring)或“新阿拉伯之春”(New Arab Spring),主要是基于此次反政府浪潮,是阿拉伯之春的延续,但为了与阿拉伯之春有所区分,因此又被称为“阿拉伯之夏”(Arab Summer)。

背景

[编辑]

2019年10月,来自叙利亚的编辑作者Tesbih HabbalMuzna Hasnawi《The Nation》上写道,2018年2019年间,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运动,从2018年12月苏丹开始,接著是2019年2月阿尔及利亚2019年9月10月埃及伊拉克,以及2019年10月叙利亚黎巴嫩,构成了20102011阿拉伯之春以及2012年2018年阿拉伯之冬后的第三波运动。10月的叙利亚抗议者高举标语写道:“叙利亚—埃及—伊拉克:你们重燃了阿拉伯人民的精神,从大西洋波斯湾!”Habbal和Hasnawi认为,这场运动“深刻改变了该地区的政治意识”,帮助人们克服了对政治活动的恐惧,并为挑战专制政权树立了关键的先例。他们指出,叙利亚10月的抗议活动“证明了即使是残酷的镇压和暴政,也无法阻止抵抗的力量”。

他们还指出,这场新一波的抗议运动经常使用口号“Ash-shab yurid isqat an-nizam”(人民要求政权倒台),这个口号在2010年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中也曾出现过。这些抗议通常被认为是“反体制的”,并不是单纯反对某一政策,而是针对整个政治体制。抗议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大规模的失业,特别是年轻人失业问题,还有对许多阿拉伯政府政策的失望,对依赖国际援助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不满,对腐败的反感,以及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批评。所有这些因素加剧了对中东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封建政治体系的不满。

各国影响

[编辑]

摩洛哥王国

[编辑]

约旦哈希姆王国

[编辑]

2018年约旦哈希姆王国爆发大规模抗议运动,起初是由超过30个工会于2018年5月31日发起的一场全国性罢工,原因是约旦哈希姆王国首相哈尼·穆尔基政府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新的税收法案。这项法案是穆尔基政府自2016年以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支持,推行的紧缩措施之一,旨在解决约旦日益增长的公债问题。尽管约旦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未像其他国家一样遭受大规模暴力冲突的波及,但其经济却因周边局势动荡以及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而受到重创。此外,约旦还接纳了大量伊拉克和巴勒斯坦难民,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约旦是全球每人拥有最多难民的第二大国。

罢工翌日,即5月31日,政府因应国际油价上涨,决定提高燃料和电力价格,这引发了大批抗议者涌向安曼第四圆环广场,该地靠近总理办公室。当晚,来自全国各地的约旦民众也纷纷集结,抗议政府的举措,并且人数规模空前。6月1日,国王阿卜杜拉出面干预,指示暂停油价和电价上涨,政府虽同意,但表示这一决定将使国库损失2000万美元。抗议活动持续了四天,直到穆尔基在6月4日向国王提交辞呈,教育部长奥马尔·拉扎兹接任成为新总理,抗议活动直到拉扎兹宣布将撤回新税收法案后才结束。

这次抗议活动的主导者并非传统的反对派团体,如穆斯林兄弟会或左翼势力,而是来自中下层阶级的民众。尽管部分抗议者在几个晚上纵火烧轮胎并封锁道路,但整体抗议活动还是保持和平,且报导中伤亡人数不多。由于正值斋月,抗议多在日落后进行。[3]

突尼西亚共和国

[编辑]

伊拉克共和国

[编辑]

阿尔及利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编辑]

埃及阿拉伯共和国

[编辑]

巴勒斯坦国

[编辑]

巴勒斯坦国加萨省先后在2019年2023年爆发经济抗议活动,以“我们想要活下去”的口号作为标语,旨在抗议加萨地带的高生活成本和税收增加,要求政府减税以及抑制通货膨胀,最终在哈玛斯伊斯兰抵抗运动政府的武力镇压下结束。[4]

黎巴嫩共和国

[编辑]

阿曼苏丹国

[编辑]

利比亚国

[编辑]

苏丹共和国

[编辑]

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

[编辑]

参见

[编辑]

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秋
阿拉伯之冬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isdall, Simon. Will corruption, cuts and protest produce a new Arab spring?. The Guardian. 26 January 2019 [201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7). 
  2. ^ Q&A on Arab Spring 10 years after. William & Mary. [2023-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4). 
  3. ^ "Jordan second largest refugee host worldwide – UNHCR". The Jordan Times. 8 March 201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4 June 2019. Retrieved 5 June 2018.
  4. ^ Knell، Yolande (18 مارس 2019). "Economic protests test Hamas's grip on Gaza". مؤرشف من الأصل في 2019-04-22 – عبر www.bbc.com.